一种使用更加方便的穿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0330阅读:17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更加方便的穿针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手缝针进行穿线的穿针器,属于缝纫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缝纫工作主要分为机器缝纫和手工缝纫两类。机器缝纫适用于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也广泛应用于个体缝纫,具有缝纫速度快、质量稳定等优点,在制衣业已经基本取代了手工缝纫。然而,手工缝纫也有不可取代的优势,手工缝纫使用方便,在家庭和个体的修补和小件衣物的缝纫中应用广泛,特别是一些高级的服装缝制依然大量采用手工缝纫,并以此作为卖点。在手工缝纫中,穿针器使用广泛,为缝纫者提供了方便。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穿针器,其结构原理大多相同,一般都是通过推杆或压板推动勾线针移动,勾线针的前端勾住线后穿过缝针的针孔完成穿针。这些穿针器的缺点包括:大多为一体结构,不能维修;只能使用一种线,细线、粗线都难以使用;只能穿单独的线,缝纫过程中脱线穿针后不能取出;勾线针容易碰到缝针的针孔,发生损坏等,这些缺点给缝纫者在使用中造成不便,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更加方便的穿针器,这种穿针器可以拆卸维修,并可以使用多种线型,不易损坏,特别是可以在缝纫脱线后使用,给缝纫者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使用更加方便的穿针器,它包括壳体、压板、弹簧、引线钩、穿针座,壳体为扁平的长方形盒体,穿针座安装在壳体的上部,压板、弹簧、引线钩安装在壳体的盒体腔室内,弹簧顶在压板的前端,引线钩的前端与穿针座下端的穿针孔相对,其改进之处是,在壳体的腔室内安装有滑道,滑道沿着引线钩移动的方向,滑道内嵌装滑块,引线钩的后部固定连接在滑块的前端,滑块与滑道为滑动配合,压板上端与滑块相连接,压板的下端有转轴与壳体内壁相连接,穿针座的外侧有过线槽,过线槽的底部与穿针座的穿针孔下边缘相齐平,与过线槽相连接的穿针座的侧壁上有取线豁口,取线豁口沿着穿针座的长度方向从上到下相贯穿,取线豁口的宽度与缝纫线的粗线直径相匹配。

上述使用更加方便的穿针器,所述滑道为长方形框体结构,滑块嵌装在滑道的长方形框体内,滑道的长方框与壳体相分离,滑道的框体的上部连接两个固定杆,其中一个固定杆为L型,L型的长边与滑道的框体长边平行,两个固定杆的上端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

上述使用更加方便的穿针器,所述压板的上端有垂直的拨杆,滑块上有垂直方向的拨杆孔,压板上端的拨杆插在滑块的拨杆孔中,拨杆孔的直径大于拨杆的直径。

上述使用更加方便的穿针器,所述壳体的长方形盒体为分体结构,长方形盒体由上盒体和下盒体组成,上盒体和下盒体的长方形板面的边缘分别有垂直的边框,两个长方形板面的边框相对连接组成长方形盒体的周边,长方形盒体的一侧有开口,压板的外侧位于开口中,滑道、滑块、压板、弹簧分别连接在下盒体的长方形板面内壁上。

上述使用更加方便的穿针器,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的长方形板面内壁上分别有多个套筒和销轴,套筒和销轴相对插接,套筒内孔和销轴外周分别有对应的锥度。

上述使用更加方便的穿针器,所述穿针座和引线钩导块为两体结构,穿针座和引线钩导块分别分为对称的两部分,穿针座和引线钩导块的对称的两部分分别固定连接在上盒体和下盒体相对的长方形板面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采用分体结构,可以拆卸进行元器件的更换和维修,套筒和销轴的插接结构对于拆卸非常方便,并保证了连接牢固;过线槽可以使得粗细不等的多种缝纫线都能使用;取线豁口可以在缝纫过程中发生脱线时再次穿线使用,极大地方便了缝纫工作;滑道采用有弹性的固定杆进行固定连接,使得滑道可以进行微小的自由浮动,以适应不同粗细的手缝针,使得穿针更加精确;压板与滑块采用活动拨杆连接,可以使滑块滑动平稳,防止随压板上下摆动。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克服了现有的穿针器的缺点,使用更加方便,穿针更加快速,可以适应不同手缝针和不同粗细的缝纫线,不但可以单独穿线,而且可以在缝纫过程中脱线后使用,极大地方便了缝纫人员,是手缝针理想的穿线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壳体1、压板2、弹簧3、引线钩4、穿针座5、滑道6、滑块7、固定杆8、拨杆9、转轴10、过线槽11、取线豁口12、引线钩导块13、上盒体14、下盒体15、套筒16、销轴17、弹簧座18、压板限位柱19、手缝针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壳体1、压板2、弹簧3、引线钩4、穿针座5、滑道6、滑块7组成。

图中显示,壳体1为长方形盒体,长方形盒体为分体结构。长方形盒体由上盒体14和下盒体15组成,上盒体14和下盒体15的长方形板面的边缘分别有垂直的边框,两个长方形板面的边框相对连接组成长方形盒体的周边。长方形盒体的一侧有开口,压板2的外侧位于开口中,滑道6、滑块7、压板2、弹簧3、引线钩4分别连接在下盒体15的长方形板面内壁上。

图中显示,上盒体14和下盒体15通过套筒16和销轴17相连接。上盒体14和下盒体15的长方形板面内壁上分别有多个套筒16和销轴17,套筒16和销轴17相对插接,套筒内孔和销轴外周分别有对应的锥度。

图中显示,穿针座5安装在壳体1的上部,穿针座5的底部截面为扁椭圆形,穿针座5底部的扁椭圆形与手缝针20的针孔外周形状相匹配。采用这样的形状,手缝针20插入穿针座5后,手缝针20的针孔可以与穿针座5的穿线孔自动对正,以便快速准确地穿针引线。

图中显示,穿针座5的外侧有过线槽11,过线槽11的底部与穿针座5的穿针孔下边缘相齐平,过线槽11可以使得粗细不等的多种缝纫线都能使用。与过线槽11相连接的穿针座5的侧壁上有取线豁口12,取线豁口12沿着穿针座5的长度方向从上到下相贯穿,取线豁口12的宽度与缝纫线的粗线直径相匹配。在缝纫过程中发生脱线时,可以将缝纫线通过穿针座5穿到手缝针后,将缝纫线从取线豁口12向外拉出,克服了一般穿针器不能对脱线进行穿线的通病,极大地方便了缝纫工作。

图中显示,引线钩4的前端与穿针座5下端的穿针孔相对,引线钩4的后部固定连接在滑块7的前端,滑块7带动引线钩4在滑道6内左右滑动,完成穿线动作。

图中显示,滑道6为长方形框体结构,滑块7嵌装在滑道6的长方形框体内,滑道6的长方框与壳体1相分离,滑道6的框体的上部连接两个固定杆8,其中一个固定杆8为L型,L型的长边与滑道6的框体长边平行,两个固定杆8的上端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采用这种结构,滑道6通过固定杆8与壳体8连接,固定杆8有一定的弹性,因此滑道6和滑块7可以有微小的自由浮动,滑块7前端连接的引线钩4可以有微小的摆动,以适应不同粗细的手缝针20,使得穿针更加精确。

图中显示,滑块7由压板2推动,压板2的上端有垂直的拨杆9,滑块7上有垂直方向的拨杆孔,压板2上端的拨杆9插在滑块7的拨杆孔中,拨杆孔的直径大于拨杆9的直径。由于压板2向前移动时的轨迹为向下的弧形,拨杆9与滑块7连接处有一定的间隙可以防止滑块7随压板2上下摆动,使滑块7向前平稳滑动。

图中显示,压板2的下端有转轴10与壳体1侧壁相连接,压板2的前端有弹簧座18,弹簧3的后端套在弹簧座18上,弹簧3的前端顶在壳体1边缘。弹簧3的作用是使压板2向后移动,在引线钩4勾住缝纫线后将滑块7和引线钩4一同向后拉,进行穿线。压板2前方的壳体1内壁上固定有压板限位柱19,压板限位柱19可以使压板2向前移动到位后停止移动。

图中显示,引线钩4的钩身为垂直的片状,穿针座5的穿线孔为长方形孔,引线钩4的钩身截面与穿针座5的穿线孔的孔型相匹配,使引线钩4穿过更加稳定。

图中显示,穿针座5朝向滑道6一侧连接一个引线钩导块13,引线钩导块13中有引线钩导孔,引线钩4的前部位于引线钩导孔内,引线钩导孔的前端与穿针座5的穿线孔相连接。引线钩导孔可以使引线钩4运行稳定,防止引线钩4前端碰到穿针座5而损坏。

图中显示,穿针座5和引线钩导块13为两体结构,穿针座5和引线钩导块13分别分为对称的两部分,穿针座5和引线钩导块13的对称的两部分分别固定连接在上盒体14和下盒体15相对的长方形板面内壁上,取线豁口12位于穿针座5分开部分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先将手缝针20针孔向下放入穿针座5内,手缝针20的针孔可以自动与穿针座5的穿针孔对正。

从压板2的外侧向壳体1内侧方向推动压板2,压板2上端的拨杆9拨动滑块7沿着滑道6向前平稳滑动,滑块7前端连接的引线钩4沿着引线钩导块15的引线钩导孔向前进入穿针座5的穿线孔,在穿针孔内穿过手缝针20的针孔。

推动压板2到压板限位柱19位置停止,这时引线钩4的前端倒钩位于穿针座5外侧的过线槽11中。

将缝纫线放在过线槽11中的引线钩4上,松开压板2,弹簧3的弹力使压板2向后移动,带动滑块7、引线钩4一同向后移动。引线钩4的倒钩勾住缝纫线向后穿过穿针座5中的手缝针20的针孔,将缝纫线穿过手缝针20的针孔,将手缝针20从穿针座5上方拔出,完成穿针动作。

如果是单线进行穿针,将手缝针20直接从穿针座5上拔出即可,也可以从穿针座5一侧取线豁口12将缝纫线取出;如果是缝纫过程中脱线后进行穿针,或者是缝纫线后部连接线团,则缝纫线不能从穿针座5上方直接取出,可以将缝纫线从穿针座5一侧取线豁口12取出,非常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