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设备的扫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2412阅读:16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设备的扫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缝纫设备的扫线装置。



背景技术:

扫线装置是运用在缝纫机、珠边机等纺织缝纫设备上的一种装置,主要功能是当缝纫结束后,机针上升处于高位,压脚处于低位压住布料,通过切刀将布料上的线切断后,需要通过扫线装置将布料上的线头从布料中拔出,并将缝线拉出一段余量,以防线头勾连在布料上,影响后续缝纫。

授权公告号为CN20257687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缝纫机的扫线结构,包括与电机相连接驱动轴,以及安装在驱动轴上驱动切线连杆的切线凸轮、驱动扫线连杆的扫线凸轮以及驱动压板连杆的压板凸轮,扫线连杆远离扫线凸轮的一端连接有扫线杆,扫线杆可以在缝纫结束后,将缝线拉出一段余量,消除缝线上的张力。

但是上述提供的缝纫机的扫线结构,是通过电机带动切线凸轮、扫线凸轮以及压板凸轮转动,从而完成切线、扫线以及抬压脚的运动,该联动结构较为复杂,生产安装均较为繁琐,且该扫线结构安装在缝纫机的壳体内,一旦其中一个部件出现问题,需要将缝纫机的壳体拆开,才能进行修理,十分麻烦,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设备的扫线装置,其优势是该扫线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缝纫设备的扫线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穿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扫线杆,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铰接有用于驱动转动轴摆动的驱动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穿设在安装座上的转动轴,以及驱动转动轴摆动的驱动气缸、固定在转动轴上的扫线杆,通过驱动气缸控制转动杆来回摆动一次,从而使得扫线杆以转动轴为圆心来回摆动一次,在摆动的过程中将线头从布料中拉出,以方便后续加工,并且可以将缝线拉出一段余量,消除缝线上的张力,结构简单方便,且驱动气缸相较于电机,方便控制驱动气缸的行程,可以防止转动轴转动过大,从而导致扫线杆与其他部件碰撞,且驱动气缸的随停性能好,可以实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快速来回移动,使得转动轴摆动速度快,扫线操作所需时间短,加快缝纫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该扫线装置仅包括扫线杆、转动轴和驱动气缸三个部件,安装方便简单,所占空间小,且驱动气缸、安装座以及扫线杆均未被机架遮挡,使得方便工作人员对驱动气缸、转动轴以及扫线杆进行检修以及保养,当扫线装置出现故障时,可以直接对扫线装置进行修理,无需拆除缝纫装置的机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块,所述铰接块的上端设置有腰型槽,所述连接杆设置在腰型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设置连接杆以及铰接块,当驱动气缸伸长或者收缩时,连接块推动铰接块来回摆动,从而带动与铰接块固定连接的转动轴来回摆动,且在铰接块上设置腰型槽,当铰接块在来回摆动的过程中,连接杆可以沿着腰型槽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从而避免在转动的过程中连接杆和铰接块相互抵接导致转动轴无法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扫线杆的底端在未工作状态下朝向远离工作人员的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扫线杆在正常状态下朝向安装座的内侧,可以避免扫线杆影响工作人员给机针穿线,同时不会遮挡工作人员观察布料缝纫情况的视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的两侧设置有轴承,所述转动轴安装在轴承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座的两侧设置轴承,可以限制转动轴的横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扫线杆螺纹连接在转动轴上,所述扫线杆的上端设置有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扫线杆螺纹连接在转动轴上,方便安装或者更换扫线杆,且可以调整扫线杆的低端与地面的距离;通过设置螺母,螺母挤压转动轴,使得扫线杆与转动轴固定,避免扫线杆在摆动的过程中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驱动气缸、转动轴以及扫线杆,使得驱动气缸可以带动转轴摆动,从而使得扫线杆摆动,进而扫线杆在摆动的过程中将线头拉出,并将缝线拉出一段余量,消除缝线的张力。通过连接杆、铰接块以及设置在铰接块上的腰型槽,方便驱动气缸通过铰接块带动转动轴摆动,且腰型槽可以避免在摆动的过程中连接杆和铰接块相互抵接导致铰接块卡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座;2、转动轴;3、铰接块;4、腰型槽;5、连接杆;6、驱动气缸;7、扫线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缝纫设备的扫线装置,可用于缝纫机、珠边机、假眼机等缝纫设备。以下实施例以假眼机为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安装在假眼机机架下方的安装座1,在安装座1内穿设有转动轴2,在转动轴2的一端焊接有铰接块3,在铰接块3的上方开设有腰型槽4,在腰型槽4内滑移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与驱动气缸6的活塞杆固定连接,驱动气缸6安装在假眼机机架上。在转动轴2远离驱动气缸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扫线杆7,且扫线杆7为L型,方便带动缝线移动并不会与针碰撞。且扫线杆7螺纹连接在转动轴2上,方便通过转动扫线杆7,从而调整扫线杆7的低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且方便安装或者更换扫线杆7;在扫线杆7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螺母,通过螺母挤压转动轴2,从而将扫线杆7和转动轴2固定,避免扫线杆7在摆动的过程中发生转动。在安装座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轴承,转动轴2安装在轴承内,可以防止转动轴2轴向窜动。

当需要扫线时,驱动气缸6的活塞杆快速收缩,连接杆5推动铰接块3朝向驱动气缸6摆动,铰接块3带动转动轴2转动,从而使得固定在转动轴2上的扫线杆7随着转动轴2摆动,在摆动过程中经过针头的下方,将线头从布料中拔出;然后驱动气缸6的活塞杆快速伸出,连接杆5带动铰接块3复位,从而使得扫线杆7复位。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正常状态下,扫线杆7远离转动轴2的一端位于假眼机远离工作人员的一侧,使得扫线杆7不会影响工作人员进行穿线等操作。并且驱动气缸6、转动轴2以及扫线器均安装在假眼机机架的下方,未安装于机架内,方便在不使用的时候对扫线装置进行保养以及检修,且如果扫线装置内的零件发生损坏,方便更换零件,无需将假眼机的机架拆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