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4778阅读:766来源:国知局
多层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性能的要求也更多样性。新颖的外观设计、舒适的手感以及良好的保暖效果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面料通常为单层结构,功能较为单一。

近几年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双层面料,现有的双层面料具有层次感,厚实度和强力都比较好,但是这种面料的结构比较单一、立体感差,且面料的手感和保暖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面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层面料,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包括面料表层、面料基层和面料里层,所述面料基层位于所述面料表层和面料里层之间,所述面料表层、面料基层和面料里层均由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所述面料表层与所述面料基层的纱线交织形成表层结点,所述表层结点形成表层图案,所述面料里层与所述面料基层的纱线交织形成里层结点,所述里层结点形成里层图案,所述表层图案和里层图案内填充有毛纤维或面料块。

上述的多层面料,所述面料表层由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相互交织成表层织物,所述面料基层由基层经纱和基层纬纱相互交织成基层织物,所述面料里层由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相互交织成里层织物。

上述的多层面料,所述表层经纱依次下沉与所述基层纬纱进行交织形成表层结点,所述表层结点形成多个菱形图案。

上述的多层面料,所述菱形图案内设置有菱形面料块,所述菱形面料块与所述表层结点之间线连接,各所述菱形面料块之间连接有粗线条。

上述的多层面料,所述里层纬纱依次提起与所述基层经纱进行交织形成里层结点,所述里层结点形成多个条形图案。

上述的多层面料,述条形图案内填充有第一毛纤维,各所述条形图案之间设置有第二毛纤维,所述第一毛纤维的颜色和第二毛纤维的颜色不同。

上述的多层面料,所述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的材质包括麻纤维,所述基层经纱和基层纬纱的材质包括涤纶纤维和棉纤维,所述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的材质包括棉纤维和蚕丝纤维。

上述的多层面料,所述表层经纱和所述基层经纱的排列比以及所述表层纬纱与所述基层纬纱的排列比为1:1、1:2或1:3。

上述的多层面料,所述里层经纱和所述基层经纱的排列比以及所述里层纬纱与所述基层纬纱的排列比为1:1、2:1或3: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面料,包括面料表层、面料基层和面料里层,面料表层与面料基层的纱线交织形成表层结点,面料里层与面料基层的纱线交织形成里层结点,各表层结点形成预设的表层图案,各里层结点形成里层图案,表层图案和里层图案内填充有毛纤维或面料块,图案中的面料块与各面料层增加了面料本体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图案内部以及图案之间的毛纤维增加了面料本体的手感和保暖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层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层面料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层面料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面料表层;1.1、表层经纱;1.2、表层纬纱;2、面料基层;2.1、基层经纱;2.2、基层纬纱;3、面料里层;3.1、里层经纱;3.2、里层纬纱;4、表层结点;5、里层结点;6、面料块;7、毛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层面料,包括面料主体,面料主体包括面料表层1、面料基层2和面料里层3,面料基层2位于面料表层1和面料里层3之间,面料表层1、面料基层2、面料里层3均由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面料表层1与面料基层2的纱线交织形成表层结点4,表层结点 4形成表层图案,面料里层3与面料基层2的纱线交织形成里层结点5,里层结点5形成里层图案,表层图案和里层图案内填充有毛纤维7或面料块6。

具体的,面料基层2是面料本体的主体结构,面料基层2材质包括涤纶纤维和棉纤维,涤纶纤维的强度高,弹性好,具有很强的耐磨性能,面料表层1、面料基层2和面料里层3均包括经纱和纬纱,面料表层1由表层经纱1.1和表层纬纱1.2相互交织成表层织物,面料基层2由基层经纱2.1和基层纬纱2.2 相互交织成基层织物,面料里层3由里层经纱3.1和里层纬纱3.2相互交织成里层织物,表层经纱1.1和基层经纱2.1以及表层纬纱1.2和基层纬纱2.2 的排列比可根据织物组织、织物用途、纱线参数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比如当要求表层经纱1.1粗,基层经纱2.1细时,或者由于织物克重的限制,要求表层织物稀疏,基层织物紧密时,表层经纱1.1和基层经纱2.1 以及表层纬纱1.2和基层纬纱2.2排列比可采用1:2。当然,本实用新型表层经纱1.1和基层经纱2.1以及表层纬纱1.2和基层纬纱2.2的排列比不仅限于以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同理,里层经纱3.1和基层经纱2.1以及里层纬纱3.2和基层纬纱2.2的排列比也可根据织物组织、织物用途、纱线参数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表层经纱1.1或纬纱下沉与基层纬纱2.2和经纱相互交织,使表层织物和基层织物之间紧密连接,本实施例中,表层结点4是通过表层经纱1.1和基层纬纱2.2交织形成的连接点,使得纱线沿特定图案边缘形成交织,预定的图案可以是菱形,也可以是条纹图案、格子图案或花型图案等,比如表层图案设计为菱形图案,表层经纱1.1和基层纬纱2.2在菱形图案外廓接结,同理,里层经纱3.1或纬纱依次提起与基层纬纱2.2或经纱相互交织,使里层织物和基层织物之间紧密连接,里层经纱3.1或里层纬纱3.2与基层纬纱2.2或基层经纱2.1相互交织处形成里层结点5,里层结点5之间形成预定的图案,在表层图案和里层图案上可以设置有面料块6或毛纤维7,比如在表层图案中设置面料块6,在里层图案中填充毛纤维7,也可以在表层图案和里层图案内都填充面料快或毛纤维7,从而增加面料的层次感或保暖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层面料,包括面料表层1、面料基层2和面料里层3,面料表层1与面料基层2的纱线交织形成表层结点4,面料里层3与面料基层2的纱线交织形成里层结点5,各表层结点4形成预设的表层图案,里层结点5形成里层图案,表层图案和里层图案内填充有毛纤维7或面料块6,图案中的面料块6与各面料层增加了面料本体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图案内部以及图案之间的毛纤维7增加了面料本体的手感和保暖效果。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表层经纱1.1依次下沉与基层纬纱2.2进行交织形成表层结点4,表层结点4形成多个菱形图案,菱形图案内设置有菱形面料块 6,菱形面料块6与表层结点4之间线连接,各菱形面料块6之间连接有粗线条,表层经纱1.1依次下沉与基层纬纱2.2进行交织使表层面料和面料基层2 之间紧密连接,表层结点4是通过表层经纱1.1和基层纬纱2.2交织形成的连接点,使得纱线沿菱形图案边缘形成交织,在菱形图案内设置有菱形面料块6,菱形面料快之间通过粗线条连接,粗线条也可以下沉与基层织物相连接,菱形面料和粗线条相配合增加了面料本体的层次感。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里层纬纱3.2依次提起与基层经纱2.1进行交织形成里层结点5,里层结点5形成多个条形图案,条形图案内填充有第一毛纤维 7,各条形图案之间设置有第二毛纤维7,第一毛纤维7的颜色和第二毛纤维7 的颜色不同,里层纬纱3.2依次提起与基层经纱2.1进行交织使面料里层3 和面料基层2之间紧密连接,里层结点5是通过里层纬纱3.2和基层经纱2.1 交织形成的连接点,使得纱线沿条形图案边缘形成交织,在条形图案内填充有第一毛纤维,在各条形图案之间填充第一毛纤维,第一毛纤维和第二毛纤维可以是羊毛纤维、兔毛纤维,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毛纤维,第一毛纤维和第二毛纤维为可以是同一种类毛纤维,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毛纤维,但第一毛纤维和第二毛纤维的颜色不同,如此设计即增加了面料本体的保暖效果,又增加了面料的美观。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表层经纱1.1和表层纬纱1.2的材质包括麻纤维,里层基层经纱2.1和基层纬纱2.2的材质包括涤纶纤维和棉纤维,里层里层经纱3.1和里层纬纱3.2的材质包括棉纤维和蚕丝纤维,面料基层2是面料本体的主体结构,面料基层2材质包括涤纶纤维和棉纤维,涤纶纤维的强度高,弹性好,具有很强的耐磨性能,蚕丝纤维具有很好的弹性以及透气透湿性能,从而提升了面料的透气透湿性,蚕丝纤维与皮肤接触,提升了面料的质感,麻纤维具有独特的外观、断裂强度高、断裂伸长小等特性,从而增加了面料外观的层次感和面料的强度,如此设计使得面料本体既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湿、弹性和强度,又具有独特的外观和很好的质感。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表层经纱1.1和基层经纱2.1的排列以及表层纬纱 1.2与基层纬纱2.2的排列比为1:1、1:2或1:3,里层经纱3.1和基层经纱 2.1的排列以及里层纬纱3.2与基层纬纱2.2的排列比为1:1、2:1或3:1;如此设计形成从表层织物、基层织物和里层织物依次逐渐紧密的特征,使面料本体的表层织物的立体感更强,且基层织物和里层织物加强了面料本体的强度,同时表层织物、基层织物和里层织物的经纱和纬纱排列比还可根据织物组织、织物用途、纱线参数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