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7991发布日期:2018-08-21 18:5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缝纫机行业竞争的越发激烈,一些厂家在通过寻求新的技术点来提高竞争力,也有一些厂家通过压缩成本来实现在价格上较同行更有竞争力。但是以上两种方式不是周期太长且前景不明确就是不是提升质量的根本方法。申请人为解决以上问题,研发一种装置实现了新的技术点的同时也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予以申请专利,即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520782770.6,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抬压脚装置,包括电机、机架、抬压脚凸轮、剪线机构、切线手杆、抬压脚曲柄轴、抬压脚驱动曲柄、抬压脚机构和松线机构;所述剪线机构、抬压脚机构和松线机构均由电机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于机架的底板上;所述电机通过凸轮组件驱动剪线机构;所述凸轮组件包括切线曲柄和切刀驱动曲柄;所述切刀驱动曲柄安装于电机的一端轴上,切线曲柄与切线手杆连接,切线曲柄和切刀驱动曲柄偏心连接,且电机驱动切刀驱动曲柄转动,通过切线曲柄带动剪线机构执行剪线动作;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占用空间小,剪线方便、安装便利的缝纫机的剪线抬压脚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电机的正反转就可以实现剪线和抬压脚的单独控制。改变了传统的缝纫机分别采用剪线电磁铁和抬压脚电磁铁来控制的模式,用一个电机代替了两个电磁铁,降低了成本的同时又可以避免电磁铁带来的噪音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留上述功能的同时,又有金加工要求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组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的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装置,包括有一设置在所述缝纫机机体下端部的电机和能控制缝纫机压脚组件升降的抬压脚顶杆;所述缝纫机机体的下端部固设有一油盒,油盒的底部预留有一顶杆穿孔;所述抬压脚顶杆的下端穿过所述顶杆穿孔并与一个传动连杆铰接,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联动。

优选地,所述电机内设置有对外输出转矩的驱动轴,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向外伸出,所述驱动轴左端伸出所述电机并形成剪线电机轴,剪线电机轴连接有剪线装置;所述驱动轴右端伸出所述电机并形成抬压电机轴,抬压电机轴一端套设有一凸轮,凸轮表面上成型有抬压曲面,抬压曲面与所述传动连杆的另一端配合。

优选地,所述传动连杆为双杆支架,双杆支架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凸轮传动杆和抬压传动杆;所述凸轮传动杆通过一扭力弹簧或复位弹簧使之抵靠在所述抬压曲面上用以实现往复运动;所述抬压传动杆铰接有所述抬压脚顶杆用以实现所述抬压脚顶杆在轴向上的运动。

优选地,油盒上成型有一凸柱,凸柱内穿设有一支架转轴且所述扭力弹簧其中一扭杆抵靠在所述凸柱的一侧;所述支架转轴同时穿过所述凸轮传动杆、抬压传动杆并使得所述双杆支架绕所述支架转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凸轮传动杆和所述抬压传动杆在所述支架转轴的轴向方向的投影存在夹角。

优选地,所述凸轮传动杆靠近所述凸轮一端穿设有传动螺栓,传动螺栓靠近凸轮一侧可转动套设有一传动柱,传动柱抵靠在所述抬压曲面上。

优选地,所述顶杆穿孔的孔缘向内延伸形成挡油环,所述抬压脚顶杆上固定套装有一密封套,密封套的下端部遮盖所述挡油环。

优选地,所述凸柱设置在凸轮传动杆和抬压传动杆之间;所述凸轮传动杆和/或抬压传动杆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挡圈一,限位挡圈一内套设有所述支架转轴。

优选地,所述抬压传动杆和所述抬压脚顶杆上均成型有一铰接孔,有一铰接螺栓分别穿过所述铰接孔并适配。

优选地,所述凸轮一侧成型有一限位挡圈二,限位挡圈二通过紧固件将所述凸轮固设在所述抬压电机轴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新的双杆支架,通过双杆支架的转动,将凸轮转动杆上的转动传递到抬压传动杆上,从而影响缝纫机中的抬压脚顶杆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从而实现控制压脚组件的抬起和落下。这样的设计只要在缝纫机机体上加工出一个同轴度满足一定要求的孔即可,大大的降低了加工要求。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油盒能够代替缝纫机机体。即将支架转轴穿过油盒即可,采用油盒代替缝纫机机体上的壳体,其有益效果是,缝纫机壳体上一旦该孔位加工失败会导致整个壳体的报废,但是油盒作为一个装配零件,即便没有加工好也可以方便更换。相较于壳体的报废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是图1隐藏缝纫机机体之后的结构简图;

图3是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隐藏压脚组件和电机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油盒与双杆支架之间相关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油盒、密封套、抬压脚顶杆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上B-B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缝纫机机体;2-电机;3-凸轮;4-双杆支架;5-支架转轴;6-油盒;8-铰接螺栓;9-电机安装架;11-抬压脚顶杆;12-压脚组件;21-剪线电机轴;22-抬压电机轴;31-抬压曲面;41-凸轮传动杆;42-抬压传动杆;43-传动螺栓;44-传动柱;51-扭力弹簧;52-扭杆;61-凸柱;62-顶杆穿孔;63-密封套;64-挡油环;65-密封部;71-限位挡圈一;72-限位挡圈二;91-外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7所示,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装置,包括有一设置在所述缝纫机机体1下端部的电机2和能控制缝纫机压脚组件12升降的抬压脚顶杆11;所述缝纫机机体1的下端部固设有一油盒6,油盒6的底部预留有一顶杆穿孔62;所述抬压脚顶杆11的下端穿过所述顶杆穿孔62并与一个传动连杆铰接,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2联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在油盒上预留了一个顶杆穿孔62,这样就能提供一个抬压脚顶杆11上下移动的位置。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机壳上加工孔位,避免因为孔位的加工误差导致整个机壳的报废,在油盒上加工,这样即便是加工失败也只需要更换油盒即可,从而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往往油盒是注塑制品,精度相对有保证能满足产品结构需要。

优选地,所述电机2内设置有对外输出转矩的驱动轴,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向外伸出,所述驱动轴左端伸出所述电机2并形成剪线电机轴21,剪线电机轴21连接有剪线装置;所述驱动轴右端伸出所述电机2并形成抬压电机轴22,抬压电机轴22一端套设有一凸轮3,凸轮3表面上成型有抬压曲面31,抬压曲面31与所述传动连杆的另一端配合。

本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采用一个电机就可以同时控制缝纫机剪线和抬压脚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就可以通过分别与抬压曲面31配合,从而能够保证凸轮传动杆41按照设定的轨迹移动,借此实现缝纫机机体1上的抬压脚组件12能按照设计的程序工作。

需注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2的转动带动剪线电机轴21从而驱动剪线装置工作,这已经在公开的对比文件中明确公开,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多做赘述。同时在缝纫机这一领域中,抬压脚顶杆11的轴向移动如何驱动压脚组件12的抬起和降落也是现有技术,在这里不赘述。

优选地,所述传动连杆为双杆支架4,双杆支架4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凸轮传动杆41和抬压传动杆42;所述凸轮传动杆41通过一扭力弹簧或复位弹簧51使之抵靠在所述抬压曲面31上用以实现往复运动;所述抬压传动杆42铰接有所述抬压脚顶杆11用以实现所述抬压脚顶杆11在轴向上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新的双杆支架4,通过双杆支架4的转动,将凸轮转动杆41上的转动传递到抬压传动杆42上,从而影响缝纫机中的抬压脚顶杆11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从而实现控制压脚组件12的抬起和落下。这样的设计只要在油盒6上加工出一个同轴度满足一定要求的孔即可,大大的降低了加工要求。

优选地,油盒6上成型有一凸柱61,凸柱61内穿设有一支架转轴5且所述扭力弹簧51其中一扭杆52抵靠在所述凸柱61的一侧;所述支架转轴5同时穿过所述凸轮传动杆41、抬压传动杆42并使得所述双杆支架4绕所述支架转轴5转动。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油盒6只要将支架转轴5穿过油盒6即可,也就是采用油盒6代替缝纫机机体1上的壳体。而且凸柱61的设计能够降低金加工时需要加工的孔位的长度,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加工合格率。同时扭力弹簧51的扭杆52应该在凸柱61上的位置应该与另一扭杆52在所述凸轮传动杆41的受力侧。即两根扭杆52的摆放以能够实现始终压迫所述凸轮传动杆41抵靠在抬压曲面31上为宜。

而且本技术方案详细的说明了双杆支架4与油盒6之间的连接关系。支架转轴5的设计能够使得双杆支架4通过绕着所述支架转轴5旋转就可以将电机2的转动演变成驱动所述抬压脚顶杆11轴向方向上移动的力。这样的设计简洁明了,符合实际生产需求。

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的凸轮传动杆41和抬压传动杆42优选地的在支架转轴5轴向方向的投影存在一定的夹角,优选地的夹角是直角。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在凸轮传动杆41在随着凸轮3移动的过程中,抬压传动杆42能够直接的进行上下移动,也就是说这样的通过夹角的设计改变了力传递的方向。更加适合缝纫机机体1下端部的实际空间情况,减少了对空间的占用。

优选地,所述凸轮传动杆41靠近所述凸轮3一端穿设有传动螺栓43,传动螺栓43靠近凸轮3一侧可转动套设有一传动柱44,传动柱44抵靠在所述抬压曲面31上。传动柱44的设计可以在凸轮3转动的时候跟着一起转动,但是同时因为始终抵靠的作用又可以跟着抬压曲面31的设计按照设定的轨迹移动。传动柱44的增加能减少凸轮传动杆41与凸轮3之间因摩擦造成的磨损,能够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如图6-7所示,优选地,所述顶杆穿孔62的孔缘向内延伸形成挡油环64,所述抬压脚顶杆11上固定套装有一密封套63,密封套63的下端部遮盖所述挡油环64,所述密封套63的上端部向内凹陷形成密封部65,密封部65内套设有所述压脚顶杆11。

挡油环64和密封套63配合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漏油现象。在实际使用中,缝纫机经常会被翻转一定的角度进行设备调整,此时油壶内的润滑油都会向位于低位的一角落集中,此时油面高度会较日常使用时大大的提高。此时挡油环64和密封套63的配合就可以避免润滑油会漏出油盒6外。密封套63上的密封部65向内凹陷设置,这样的设计也可以在实际使用中减少发生漏油的可能性。同时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缝纫机结构的限制,密封套63和压脚顶杆11优选地不与顶杆穿孔同轴心设计,会有一点点的偏移。同时这样的偏移也可以方便装配。

同时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顶杆穿孔62的位置位于油盒的中部,这样就可以在保证结构合理的情况下,减少漏油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密封套63的设计能够减少顶杆穿孔62的加工而产生的漏油的现象。在实际使用中,密封套63优选地是用橡胶材料制成,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增加密封性能,而且也可以减少抬压脚顶杆11在移动中产生的噪音。

优选地,所述凸柱61设置在凸轮传动杆41和抬压传动杆42之间;所述凸轮传动杆41和/或抬压传动杆42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挡圈一71,限位挡圈一71内套设有所述支架转轴5。限位挡圈一71的设计能够保证在实际工作中,支架转轴5始终在一个设定的位置进行转动。不会因为频繁的使用而造成位置的移动。所述凸柱61设置在凸轮传动杆41和抬压传动杆42之间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对缝纫机机体1下端部空间位置的占用。

优选地,所述抬压传动杆42和所述抬压脚顶杆11上均成型有一铰接孔,有一铰接螺栓8分别穿过所述铰接孔并适配。本技术方案具体的说明抬压传动杆42和所述抬压脚顶杆11之间如何铰接的方案。这样的机构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抬压传动杆42和所述抬压脚顶杆11之间转动的灵活程度。

优选地,所述凸轮3一侧成型有一限位挡圈二72,限位挡圈二72通过紧固件将所述凸轮3固设在所述抬压电机轴22上。限位挡圈二72的设计,可以进一步降低凸轮3制造的难度,使得其在抬压电机轴22的紧固也更加简单明了。不会因为抬压曲面31的关系而要加工一些较深的孔位,用以实现紧固连接,这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设计方案。

优选地,所述电机2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机安装架9,电机安装架9上成型有外翻边91,有若干个紧固件穿过所述外翻边91并紧固所述电机2和缝纫机机体1。外翻边91的设计采用了一个简单的方式就可以紧固电机2在缝纫机机体1的位置,这样的方式非常简单、明确。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一致,其不同点在于,优选地,所述驱动件是一扭力弹簧51,所述支架转轴5上套设有所述扭力弹簧51,扭力弹簧51上成型有两个扭杆52,两个所述扭杆52分别抵靠在所述缝纫机机体1上和凸轮转动杆41上。本技术方案详细的说明了所述凸轮传动杆41是如何始终抵靠在所述凸轮3上的。除了扭力弹簧51外还可以在凸轮传动杆41和缝纫机机体1之间设置一个被压缩的复位弹簧,这样的也可以实现始终抵靠的目的。但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扭力弹簧51,就可以实现是优选地的简单快速有效的方式。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2带动凸轮3的旋转驱动双杆支架4的转动,从而带动缝纫机机体1上的抬压脚顶杆11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同时因为将双杆支架4通过一油盒6来安装,又可以减少加工难度,降低了加工成本。从而实现了保证能用一个电机2控制剪线和抬压脚两个功能外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