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锻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0673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杆锻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连杆锻件。



背景技术:

连杆是连接活塞和曲轴,并将活塞所受作用力传给曲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柄的旋转运动,在汽车、缝纫机等机械设备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连杆锻件是连杆的前身,连杆是通过在连杆锻件上进一步加工得到的,因此连杆锻件的结构直接影响到连杆的性能和使用效果,现有的连杆锻件形状也因应用领域不同及所需要求的差异趋于多样化,而现有的缝纫机连杆锻件结构已非常简单,但连杆大头及连杆小头端部均是平实部,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并且再加工定位不便,且杆体部未存在加强筋,使得在长杆体时强度无法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再加工方便的连杆锻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杆锻件,包括杆体与分别设置在杆体两端的连杆大头和连杆小头,所述连杆大头与连杆小头均设置成圆柱体结构,所述杆体呈长条形,与连杆大头连接端设置于连杆大头柱体中段位下方,杆体上端面与连杆大头柱体连接并呈中心对称,与连杆小头连接端与连杆小头柱体中部,杆体上端面与连杆小头柱体圆弧相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杆大头上端面设有球面缺口槽,下端面设有圆台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杆体上、下端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三条加强筋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产品设计通过在连杆大头端面设置定位的缺口槽,便于再加工定位,并设计连杆小头与杆体相切的结构,更适用于缝纫机设备上使用,并在杆体上下端面均设计了三条加强筋部加强了杆体整体强度,使得连杆锻件具有良好的传动效果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剖视结构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连杆大头1、连杆小头2、杆体3、球面缺口槽101、圆台缺口102、加强筋部3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一种连杆锻件,包括杆体3与分别设置在杆体两端的连杆大头1和连杆小头2,所述连杆大头1与连杆小头2均设置成圆柱体结构,所述杆体3呈长条形,与连杆大头连接端设置于连杆大头柱体中段位下方,杆体3上端面与连杆大头柱体连接并呈中心对称,与连杆小头连接端与连杆小头柱体中部,杆体3上端面与连杆小头柱体圆弧相切,所述连杆大头1上端面设有球面缺口槽101,下端面设有圆台缺口102,所述杆体3上、下端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三条加强筋部301。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本实用新型产品设计通过在连杆大头1端面设置定位的缺口槽,便于再加工定位,并设计连杆小头2与杆体3相切的结构,更适用于缝纫机设备上使用,并在杆体上下端面均设计了三条加强筋部301加强了杆体整体强度,使得连杆锻件具有良好的传动效果及使用寿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