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喷射式织机的纬纱飞行信息的设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69892发布日期:2019-04-20 05:45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纬纱飞行信息的设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喷射式织机的纬纱飞行信息的设定方法,基于纬纱飞行信息确定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该纬纱飞行信息是有关纬纱的飞行状态的信息,设定为在以织机主轴的旋转角度及织幅方向上的距引纬开始位置的距离中的一方为横轴、以另一方为纵轴的图表区域内,能够以飞行线的形式描绘上述飞行状态。



背景技术:

在空气喷射式织机中,理想的是,在引纬中用于辅助从主喷嘴射出的纬纱的飞行的各副喷嘴进行的压缩空气的喷射以对应于该引纬中的纬纱的飞行的状态(以下称为“实际的纬纱飞行状态”。)的喷射方式(喷射开始、结束定时)进行。因为当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以下也简称为“喷射方式”。)相对于此时的实际的纬纱飞行状态没有适当确定时,会产生喷射多余的空气而导致空气消耗量的增大、或者对引纬(纬纱的飞行本身、飞行的纬纱的状态等)带来不利影响之类的问题。换言之,只要该喷射方式相对于实际的纬纱飞行状态被适当地确定,就能够防止这种问题的产生。

因此,在设定该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时,以往采用的是如下方法:求出有关设想的纬纱的飞行状态(相对于上述的“实际的纬纱飞行状态”称为“设想的纬纱飞行状态”。以下相同。)的信息(纬纱飞行信息),基于该求出的纬纱飞行信息设定喷射方式。此外,该纬纱飞行信息是例如在以横轴为织机主轴的旋转角度(以下也称为“曲柄角度”。)、以纵轴为距引纬开始位置(织幅方向上的主喷嘴的前端位置)的距离的图表区域内以线图(飞行线)的形式描绘上述设想的纬纱飞行状态的信息。顺便说一下,在该图表区域内描绘的飞行线是设想为纬纱以设想的纬纱飞行状态飞行时的各曲柄角度下的连结纬纱的前端位置的线图,相当于此时的纬纱的前端的飞行轨迹。确定这种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技术例如公开于专利文献1、2中。

但是,以往,如上所述确定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时求出的(设定的)纬纱飞行信息为不按照实际的纬纱飞行状态的信息。因此,在以往的技术中,基于该纬纱飞行信息确定的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不适合于实际的纬纱飞行状态。详情如下。

在现有技术中,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该纬纱飞行信息被设定为以将所设定的引纬开始定时和目标到达定时直接连结的飞行线描绘设想的纬纱飞行状态的信息。或者,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该纬纱飞行信息被设定为以将被设定的引纬开始定时和目标的到达定时用平缓的曲线连结的飞行线描绘设想的纬纱飞行状态的信息。即,在用于确定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现有技术中,纬纱飞行信息是以纬纱的飞行速度在整个引纬期间无变化、或几乎无变化的方式设定的信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927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2-12504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实际的引纬中,若将引纬期间划分为刚刚开始引纬的引纬初期、接近引纬结束的引纬末期及其间的引纬中期来考虑,则在对该引纬初期的纬纱的飞行速度(初期飞行速度)和引纬中期的飞行速度(中期飞行速度)进行比较时,该两者大不相同。另外,将该中期飞行速度和引纬末期的飞行速度(末期飞行速度)进行比较,该两者也大不相同。更详细而言,如下。

在引纬初期,因包含由主喷嘴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上升的过渡期间、刚刚开始引纬后仅由主喷嘴进行引纬、或者伴随从停止状态开始运动的纬纱的惯性或来自供纱体的退绕阻力较大等的影响,该纬纱的飞行速度比引纬中期的飞行速度慢。

另一方面,关于引纬末期的纬纱的飞行速度,相对于织机设置纬纱制动装置是众所周知的,在设置有纬纱制动装置动作之前的引纬中期的飞行速度慢。另外,即使在不具备纬纱制动装置的情况下,在一般的空气喷射式织机中,由于主喷嘴进行的压缩空气的喷射在引纬末期之前停止而不是在贯穿整个引纬期间来进行,因此,受其影响,有时在引纬末期,纬纱的飞行速度失速。

这样,在实际的引纬中,在引纬初期、引纬中期及引纬末期,飞行速度如上变化。与之相反,以往,如上所述,纬纱飞行信息被设定为飞行速度几乎无变化,该纬纱飞行信息是与实际的纬纱飞行状态明显不对应的信息。因此,根据基于这种现有的考虑方法的基于纬纱飞行信息确定的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不适合于实际的引纬中的纬纱的飞行,其结果是,有时产生如上所述的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实际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在如上所述的空气喷射式织机中,将作为用于设定该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基础的上述纬纱飞行信息设定为尽可能地对应于实际的纬纱飞行状态的信息,以使副喷嘴的喷射方式更适合于实际的纬纱飞行状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以空气喷射式织机为前提,所述空气喷射式织机具备多个副喷嘴、纬纱测长储纬装置及退绕传感器,所述多个喷嘴沿着纬纱的飞行路径配置,所述纬纱测长储纬装置具备储纬鼓筒,并且在该储纬鼓筒上储留被引纬的纬纱,及所述退绕传感器在每次退绕时检测从所述储纬鼓筒退绕的纬纱,且在每次探测到引纬期间中多次产生的纬纱时输出退绕信号。另外,该前提下的所述空气喷射式织机包括引纬装置,所述引纬装置按照引纬条件执行引纬,所述引纬条件包括纬纱的引纬开始的引纬开始定时及被引纬的纬纱的前端到达设定于反供纱侧的到达位置的目标纬纱到达定时,并且,所述引纬装置按照基于设想的有关纬纱的飞行状态的信息即纬纱飞行信息设定的喷射方式在该引纬中执行各副喷嘴的喷射动作。还有,在该前提下的所述空气喷射式织机中设定有所述纬纱飞行信息,所述纬纱飞行信息包括能够在以织机主轴的旋转角度即曲柄角度及织幅方向上距引纬开始位置的距离的一方为横轴、并且以另一方为纵轴的图表区域以飞行线的形式描绘所述飞行状态的信息。

此外,这里所说的“纬纱的飞行状态”不是与实际的引纬中的纬纱的飞行状态完全一致的状态,而是根据包括引纬条件的织造条件等预先设定的设定值或在实际的引纬中以飞行的纬纱为对象由传感器等检测到的检测值求出的假定的(设想的)飞行状态。

另外,上述所说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包括各副喷嘴的喷射开始定时、喷射结束定时(或喷射期间)。实际上,该喷射方式是为了控制分配有多个副喷嘴的多个电磁开闭阀即连接对应的副喷嘴的电磁开闭阀各自的驱动而确定。

而且,本发明的所述空气喷射式织机的所述纬纱飞行信息的设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引纬开始位置到所述到达位置的所述飞行路径中,在设定确定于供纱侧的第一位置及确定于反供纱侧的第二位置之后,将由所述纬纱飞行信息表示的所述飞行线划分为从织幅方向的引纬开始位置到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区间中的第一部分飞行线、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区间中的第二部分飞行线、以及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到达位置的第三区间中的第三部分飞行线这三个连续的部分飞行线而掌握,所述纬纱飞行信息被设定为包含有关各所述部分飞行线的信息的信息,同时,有关该各所述部分飞行线的信息作为如下(a)至(c)的信息求出:

(a)所述第二部分飞行线被作为近似直线求出,所述近似直线是在由从所述退绕传感器输出所述退绕信号的各时间点或认为输出的各时间点的所述曲柄角度和在输出所述退绕信号的各时间点认为纬纱的前端到达的所述距离获得的所述图表区域上针对各通过点的近似直线,有关所述第二部分飞行线的信息是以在所述图表区域中的所述第二区间内描绘所述近似直线的方式求出的信息。

(b)所述第一部分飞行线被作为直线求出,所述直线是在所述图表区域上连结由在相当于所述引纬开始位置的所述距离为零的位置的被设定为所述引纬开始定时的所述曲柄角度获得的开始点和所述第二部分飞行线的始点的直线,有关所述第一部分飞行线的信息是以在所述图表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区间内描绘该直线的方式求出的信息。

(c)所述第三部分飞行线被作为直线求出,所述直线是在所述图表区域上连结所述第二部分飞行线的终点和由与所述到达位置对应的所述距离及被设定为所述目标纬纱到达定时的所述曲柄角度获得的到达点的直线,有关所述第三部分飞行线的信息是以在所述图表区域中的所述第三区间内描绘该直线的方式求出的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关于有关设想的纬纱的飞行状态的纬纱飞行信息且成为用于设定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基础的纬纱飞行信息,该纬纱飞行信息被设定为更加符合实际的纬纱飞行状态。因此,通过基于该纬纱飞行信息设定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该喷射方式变为相对于实际的纬纱飞行状态被适当地设定的方式,作为其结果,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如上所述的空气消耗量的增大或对引纬带来不利影响等问题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使用的引纬装置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引纬装置的引纬控制器和与该引纬控制器有关联的装置等的关系的块图。

图3是表示引纬装置的输入设定器的显示画面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对分别按照本发明和按照现有方法求得基于纬纱飞行信息的飞行线和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情况进行对比并显示的显示画面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引纬装置,2—纬纱供给系列,3—供纱体,4—纬纱测长储纬装置,4a—纱线卷绕臂,4b—储纬鼓筒,4c—卡止销,5—纬纱制动装置,5a—固定导纱器,5b—可动导纱器,6—辅助主喷嘴,7—主喷嘴,8—引纬控制器,8a—控制部,8b—存储部,8c—定时检测部,8d—运算部,9—纬纱,11—退绕传感器,s—副喷嘴,12—经纱开口,13—筘,14—探纬器,15—织机主轴,16—织机控制装置,21—压缩空气供给源,22—副罐(空气罐),23—供给通路,23a—共同的供给通路,23b—单独的供给通路,24—电磁开闭阀,31—供给通路,32—供给通路,33—主罐(空气罐),34—电磁开闭阀,35—电磁开闭阀,36—共同的供给通路,41—输入设定器,θ—角度信号,aθ—纬纱到达定时,rθ—退绕定时,as—到达信号,en—编码器,rs—退绕信号,c—指令信号,θd—副喷嘴的喷射开始定时的差,θp—设定提前角的设定值,θm—认为纬纱端到达副喷嘴的位置的时间点的曲柄角度,θs—引纬开始定时的设定值,θe—纬纱到达定时的设定值,lr—纬纱制动装置的制动开始时间点(设定值),l1—从引纬开始位置到第一位置的距离(设定值),l2—从引纬开始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距离(设定值),m—驱动马达,f—基于通过现有想法求出的纬纱飞行信息的飞行线(直线),g—基于按照本发明求出的纬纱飞行信息的飞行线(曲线),g1—第一部分飞行线(第一飞行线),g2—第二部分飞行线(第二飞行线),g3—第三部分飞行线(第三飞行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通过引纬喷嘴喷射的压缩空气进行向经纱开口内引纬的空气喷射式织机中的执行上述引纬的引纬装置为前提。图1、2所示的是该引纬装置的一例。

如图1所示,引纬装置1包括:纬纱供给系列2,其包括作为参与上述引纬的结构的供纱体3、纬纱测长储纬装置4及作为上述引纬喷嘴的主喷嘴7;引纬控制器8,其控制该纬纱供给系列2中包括的各装置的动作等。此外,在图1中,该引纬装置1被描述为具备两个上述纬纱供给系列2的多色引纬装置。

在各纬纱供给系列2中,纬纱9从供纱体3纺出并被导入纬纱测长储纬装置4的纱线卷绕臂4a的内部,在静止状态的储纬鼓筒4b上(外周面)被卡止销4c卡止,同时,通过纱线卷绕臂4a的旋转运动卷绕于储纬鼓筒4b上。由此,一次引纬所需的长度的纬纱9被卷绕于储纬鼓筒4b上,储纬至纬纱9的引纬时为止。

各纬纱供给系列2,作为引纬喷嘴,除上述的主喷嘴7之外,还具备配置于该主喷嘴7的上游侧(详细而言,从供纱体3至主喷嘴7的纬纱路径的上游侧)的辅助主喷嘴6。辅助主喷嘴6其本身是众所周知的,是为了辅助主喷嘴7进行的纬纱9向经纱开口12内的引纬而设置的引纬喷嘴。还有,各纬纱供给系列2具备在辅助主喷嘴6的上述上游侧的附近配置于上述纬纱路径上的纬纱制动装置5。

在引纬开始定时驱动卡止销4c,当卡止销4c从储纬鼓筒4b的外周面后退时,卷绕在储纬鼓筒4b上的纬纱9在储纬鼓筒4b上可解除的状态。而且,通过辅助主喷嘴6和主喷嘴7进行喷射动作,从储纬鼓筒4b经纬纱制动装置5穿过辅助主喷嘴6、主喷嘴7的纬纱9从储纬鼓筒4b退绕并被引纬。

纬纱制动装置5具备:引导纬纱9并且沿着纬纱路径分开配置的一对固定导纱器5a、5a;可转动地设置在两固定导纱器5a、5a之间并且设置为能够通过其转动与纬纱9卡合的可动导纱器5b;作为旋转驱动可动导纱器5b的促动器的驱动马达m。而且,在纬纱制动装置5中,在引纬末期,驱动马达m动作,可动导纱器5b在两固定导纱器5a、5a之间转动,从而使纬纱9弯曲,对纬纱9施加制动力。由此,防止纬纱9在引纬结束时间点被纬纱测长储纬装置4(卡止销4c)限制而引起的纬纱9的限制断纱。

另外,在各纬纱供给系列2中,在纬纱测长储纬装置4的储纬鼓筒4b的附近设有退绕传感器11。另外,该退绕传感器11以与对应的储纬鼓筒4b的外周面(鼓筒直径方向)对置的形式设置。此外,在图1中,为了方便起见,退绕传感器11表示为隔着储纬鼓筒4b设于卡止销4c的相反侧的位置。但是,实际上,退绕传感器11在与储纬鼓筒4b周围的卡止销4c相同的位置,且在储纬鼓筒4b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错开位置而设置。而且,退绕传感器11与引纬控制器8电连接。

伴随上述的引纬,储纬鼓筒4b上的纬纱9从储纬鼓筒4b退绕。这样,每当储纬鼓筒4b的一圈的纬纱9从储纬鼓筒4b退绕时,纬纱9就通过储纬鼓筒4b和退绕传感器11之间。退绕传感器11探测该通过,每当进行该探测时就产生探测信号。而且,该探测信号作为退绕信号rs被输出到引纬控制器8(参照图2)。顺便说一下,根据引纬装置,有时该退绕信号rs也用于卡止销4c的驱动控制。

还有,引纬装置1具备相对于两个纬纱供给系列2、2共同设置,且辅助各纬纱供给系列2进行的引纬的多个副喷嘴s。该多个副喷嘴s被设置为在支承筘13的筘夹(省略图示)上,相邻的副喷嘴s、s以规定间隔配置。此外,在引纬装置1中,主喷嘴7也设于筘夹上,通过主喷嘴7引纬的纬纱9沿着筘夹上的筘13的前表面(织口侧的面)飞行。因此,该多个副喷嘴s沿着纬纱9的飞行路径设置。

各副喷嘴s经由空气供给管的供给通路23与共同的压缩空气供给源21连接。另外,在各副喷嘴s和压缩空气供给源21之间的供给通路23中,设有副喷嘴用的共同的空气罐(副罐)22。还有,在该副罐22和各副喷嘴s之间,设有用于控制对副喷嘴s供给压缩空气的电磁开闭阀。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电磁开闭阀设置在每个副喷嘴s上。即,该引纬装置1为副喷嘴s和电磁开闭阀24以一对一的关系设置的结构。具体而言,各副喷嘴s和副罐22之间的供给通路23具备从副罐22朝向各副喷嘴s这一侧的共同的供给通路23a、及分别连接共同的供给通路23a和各副喷嘴s的单独的供给通路23b。而且,电磁开闭阀24设于单独的供给通路23b而不是设于共同的供给通路23a。因此,在该引纬装置1中,可针对每个副喷嘴s控制喷射方式(喷射开始定时、喷射结束定时(喷射期间))。

顺便说一下,主喷嘴7及辅助主喷嘴6也经由空气供给管的供给通路与副喷嘴s和共同的压缩空气供给源21连接。但是,连接主喷嘴7与压缩空气供给源21的供给通路和连接辅助主喷嘴6与压缩空气供给源21的供给通路在压缩空气供给源21侧是共同的。具体而言,连接主喷嘴7和压缩空气供给源21的供给通路由压缩空气供给源21侧的共同的供给通路36和从该共同的供给通路36分支并与主喷嘴7连接的供给通路32构成。另外,连接辅助主喷嘴6和压缩空气供给源21的供给通路由压缩空气供给源21侧的共同的供给通路36和从该共同的供给通路36分支并与辅助主喷嘴6连接的供给通路31构成。另外,在共同的供给通路36中设有与主喷嘴7和辅助主喷嘴6共同的空气罐(主罐)33。还有,在供给通路32中设有用于控制对主喷嘴7供给压缩空气的电磁开闭阀35,在供给通路31中设有用于控制对辅助主喷嘴6供给压缩空气的电磁开闭阀34。

而且,与主喷嘴7、辅助主喷嘴6、各副喷嘴s连接的设于各供给通路23、31、32中的各电磁开闭阀24、34、35与引纬控制器8电连接。引纬控制器8基于对主喷嘴7、辅助主喷嘴6及各副喷嘴s预先设定的喷射方式的设定值,使各电磁开闭阀24、34、35进行开闭动作(执行各电磁开闭阀24、34、35的开闭控制)。此外,如图2所示,引纬控制器8具备控制部8a,其开闭控制由该控制部8a执行。

另外,引纬装置1具备为了探测引纬的纬纱而设置的探纬器14。该探纬器14在上述的筘夹上设于在引纬方向上引纬的纬纱的前端(以下也称为“纬纱端”。)到达的位置(参照图1)。另外,该探纬器14构成为,在预先设定的探测期间内纬纱端到达该位置时,探测该纬纱并产生其探测信号。还有,该探纬器14与引纬控制器8电连接。而且,探纬器14将该产生的探测信号作为到达信号as输出到引纬控制器8。

另外,空气喷射式织机的输入设定器41与引纬控制器8电连接。此外,因为是公知的结构,所以省略详细的图示,但输入设定器41具有显示画面,也作为显示器起作用。还有,该输入设定器41的显示画面由所谓的触摸面板构成,通过对画面进行触摸操作,进行各种显示请求或各设定值(包括上述喷射方式)的输入设定等。

另外,引纬控制器8构成为,具备存储部8b,将由输入设定器41输入设定的设定值等存储在该存储部8b。因此,该存储部8b与输入设定器41电连接。另外,该存储部8b也与上述的控制部8a电连接。

另外,引纬控制器8与检测织机主轴15的旋转角度(曲柄角度)的编码器en电连接,并被输入该编码器en的输出信号即角度信号θ。顺便说一下,编码器en也与织机控制装置16电连接,织机控制装置16基于来自编码器en的角度信号θ检测织机主轴15的转数。

如上所述,在引纬期间中,向引纬控制器8输入从退绕传感器11输出的退绕信号rs。而且,引纬控制器8构成为,每次产生该退绕信号rs时,就求出产生该退绕信号rs的时间点的曲柄角度。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引纬控制器8具备定时检测部8c。另外,从退绕传感器11输出的退绕信号rs被输入该定时检测部8c。进而,来自上述的编码器en的角度信号θ也被输入该定时检测部8c。而且,引纬控制器8构成为,该定时检测部8c基于这两个信号,在每次产生退绕信号rs时,就求出产生该退绕信号rs的时间点的曲柄角度(退绕定时)rθ。

还有,该定时检测部8c在引纬控制器8中也与存储部8b电连接。而且,由定时检测部8c求出的退绕定时rθ被输出到存储部8b,并且被存储在存储部8b。顺便说一下,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将一次引纬中的引纬长度设为纬纱测长储纬装置4中的储纬鼓筒4b的5圈(5匝)。在这种情况下,退绕定时rθ针对每次引纬作为四次、即从第一匝的退绕定时rθ1到第四匝的退绕定时rθ4求出。而且,在存储部8b,针对每次引纬时存储该四个退绕定时rθ1至rθ4,作为有关退绕定时rθ的一次引纬的数据。

另外,如上所述,在探纬器14产生到达信号as的时间点,该到达信号as被输出到引纬控制器8。而且,如图2所示,该到达信号as被输入到引纬控制器8中的定时检测部8c。另外,定时检测部8c构成为,基于该到达信号as和来自编码器en的角度信号θ,也求出产生该到达信号as的时间点的曲柄角度。由此,在引纬控制器8中,在该定时检测部8c,针对每次引纬求出纬纱端到达被确定为到达位置的探纬器14的上述位置的时间点的曲柄角度(实际的纬纱到达定时)aθ。而且,由该定时检测部8c求出的纬纱到达定时aθ被输出到存储部8b。

另外,如上所述,引纬控制器8具备控制部8a,该控制部8a也与纬纱制动装置(具体而言,驱动可动导纱器的促动器(驱动马达m))5电连接。而且,该控制部8a控制该纬纱制动装置5的动作(促动器的驱动)。此外,控制部8a控制纬纱制动装置5中的促动器的驱动,以使引纬规定长度的纬纱的时间点(纬纱端到达相对于到达位置的规定距离的位置的时间点(≠恒定的曲柄角度的时间点)成为纬纱制动装置5开始对纬纱的制动的时间点(制动开始时间点)。具体而言,如下控制该促动器的驱动。

首先,设定上述制动开始时间点。但是,该制动开始时间点不是恒定的曲柄角度,而是以距到达位置的距离(例如,如果设定值是“26cm”,则从到达位置向主喷嘴侧离开26cm的位置)设定主喷嘴侧相对于引纬方向上的到达位置的位置。进而,为了进行该控制,设定纬纱测长储纬装置4中的储纬鼓筒4b的鼓筒直径,并且,以曲柄角度设定停止对纬纱的制动的时间点(制动结束定时)。这些设定由输入设定器41进行,其设定值被存储于存储部8b。

随着纬纱被引纬,在引纬控制器8中,求出该纬纱的飞行速度(以下也简称为“飞行速度”。)。因此,引纬控制器8包括用于求该飞行速度的运算部8d、即与存储部8b及控制部8a电连接的运算部8d。而且,该飞行速度基于引纬开始定时、如上所述求出的退绕定时rθ、织机的设定转数、储纬鼓筒4b的1圈的纬纱长度,通过存储于运算部8d的运算式求出。此外,如上所述,退绕定时rθ被存储于存储部8b,但引纬开始定时及织机的设定转数也通过输入设定器41被输入设定,并预先存储于存储部8b。另外,储纬鼓筒4b的1圈的引纬长度根据存储于存储部8b的鼓筒直径在运算部8d通过运算求出。

另外,运算部8d基于该求出的飞行速度、织机的设定转数、从引纬开始位置(主喷嘴的前端位置)到到达位置的距离、及有关上述的制动开始时间点的设定值(相对于到达位置的距离)等,求出纬纱制动装置5的开始促动器的驱动的驱动开始定时,并将其输出到控制部8a。顺便说一下,从上述引纬开始位置到到达位置的距离相当于引纬长度。该距离虽然可以实际测量(或者根据已知的数值通过运算等求出)设定,但也可以由通常被设定为织造条件的织幅的设定值来代替。此外,该织幅的设定值也被存储于引纬控制器8的存储部8b。

而且,为了根据该求出的驱动开始定时,控制部8a开始促动器的驱动,以使纬纱制动装置5变为对纬纱施加了制动的状态即动作状态。另外,由该控制部8a进行的纬纱制动装置5的动作状态持续到上述的制动结束定时,并在曲柄角度到达该制动结束定时的时间点,停止控制部8a对促动器的驱动。

顺便说一下,在织机中连续地执行引纬,但该各引纬中的纬纱的飞行状态不限于总是恒定,有时在每次引纬中产生偏差、或者伴随织造的进行而发生变化。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相同曲柄角度下的纬纱端的位置不是恒定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如上所述的引纬控制器8对纬纱制动装置5的动作控制,也总是在纬纱端到达距引纬开始位置相同距离的位置的时间点,开始纬纱制动装置5对纬纱的制动。

此外,作为上述驱动开始定时的求出方法,可以考虑如下这两个方法,即使用在与驱动纬纱制动装置(促动器)5相同的织机循环中求出的飞行速度来求出、或者使用在比该驱动的织机循环在前的织机循环中求出的飞行速度来求出。在前一种情况下,基于引纬期间中的例如前半的退绕定时rθ求出飞行速度,且在该相同的引纬期间中求出驱动开始定时。另外,在后一种情况下,例如,使用通过前一个织机循环中的引纬而求出的飞行速度求该驱动开始定时等。进而,在后一种情况下,也可以对每个预先设定的数量(多个)的织机循环周期求出该驱动定时,而代替对每个织机循环求出该驱动开始定时的方法。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纬纱制动装置5在相同的驱动开始定时开始驱动直到求出下一个驱动开始定时。

在如上所述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装置中,基于设想的(包含基于实际的引纬设想的情况、及根据织造条件等设定值设想的情况)有关纬纱的飞行状态的信息即纬纱飞行信息设定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设定方法是众所周知的。另外,该纬纱飞行信息为能够在将曲柄角度及织幅方向上的距引纬开始位置的距离(以下也称为“织幅位置”。)的一方作为横轴、将另一方作为纵轴的图表区域中以线图(将表示该飞行状态的线图称为“飞行线”。)的形式绘制上述飞行状态的信息。而且,本发明也以这种设定方法为前提。而且,在本发明中,作为一例,该纬纱飞行信息如下求出。首先,在本实施例中,将以下作为前提说明本发明的一例。

纬纱飞行信息作为可以在以曲柄角度为横轴、以织幅位置为纵轴的图表区域上以飞行线的形式对该设想的纬纱的飞行状态进行图形显示的信息求出。此外,图3表示基于如后述求出的纬纱飞行信息,在输入设定器的显示画面上的图表区域显示该飞行线g时的显示例。

上述的引纬长度(引纬开始位置至到达位置)由织幅代替,如图所示,该织幅设为190cm。另外,如上所述,关于存储在引纬控制器8的存储部8b中的引纬开始定时,其设定值设为θs(图示的例子中相当于曲柄角度80°)。还有,目标纬纱到达定时的设定值为θe(图示的例子中相当于曲柄角度236°),该设定值也经由输入设定器41存储于存储部8b。因此,在图3中,θs被显示为引纬开始角度,θe被显示为目标到达角度。因此,如上所述,在图表区域上绘制飞行线g时,该图表区域上的飞行线g的开始点为纵轴(织幅位置)等于0(零)(cm)的位置且横轴(曲柄角度)等于θs(°)的位置(坐标[0、θs]的位置,在图3中用符号“a”表示的位置)。另外,到达点为纵轴(织幅位置)等于190(cm)的位置且横轴(曲柄角度)等于θe(°)的位置(坐标[190、θe]的位置,在图3中用符号“b”表示的位置)。

还有,关于被设定为上述的纬纱制动装置的制动开始时间点的距离、即相对于到达位置的距离,其设定值为lr(cm)。即,制动开始时间点的设定成为在纬纱端到达距引纬开始位置的距离为(190-lr)cm的位置的时间点开始纬纱制动装置对纬纱的制动的设定。顺便说一下,在图3中,作为制动开始时间点的设定值的lr被显示为wbs动作位置。基于以上的前提,设定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

该第一位置是纬纱的飞行速度被认为达到稳定的速度的时间点的纬纱端的织幅位置,被设定为织幅方向上的距引纬开始位置的距离l1的织幅位置(纵轴的l1的位置)。此外,关于该第一位置,例如以进行织机的试运行(试织)而发现适当的位置的形式求出。

另外,第二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被设定为纬纱制动装置的制动开始时间点的织幅位置(至到达位置的距离为lr的位置)。即,通过纬纱制动装置对纬纱进行制动,飞行速度从稳定的速度变化(变慢)成对应于该制动力的速度,因此,该纬纱制动装置的制动开始时间点的织幅位置被设定为第二位置。因此,该第二位置距引纬开始位置的距离l2(纵轴的l2的位置)为l2=190-lr(cm)。

而且,伴随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这样被设定,关于第一位置,其设定值l1通过输入设定器输入设定,并存储于引纬控制器的存储部。另外,关于第二位置,基于存储于存储部的上述制动开始时间点的设定值(lr)和织幅的设定值(190(cm))由运算部求出的值,被设定为该设定值l2(存储于存储部)。

而且,如上所述,通过设定第一位置等于l1、第二位置等于l2,织幅方向上的织幅的区间(织幅位置:0至190(cm))在设定上被划分为织幅位置从0(cm)的位置(引纬开始位置)到第一位置l1的第一区间、织幅位置从第一位置l1到第二位置l2的第二区间、及织幅位置从第二位置l2到到达位置的第三区间。

另外,飞行线g相当于如上所述从引纬开始位置到到达位置的纬纱端的轨迹,在整个织幅区间是连续的。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将织幅的区间划分成三个区间,能够分为与该三个区间分别对应的部分处理飞行线g。即,可以将飞行线g看作第一区间的第一部分飞行线g1、第二区间的第二部分飞行线g2、及第三区间的第三部分飞行线g3以连续的形式绘制的飞行线。

而且,对于这些部分飞行线的每一个,有关这些飞行线的信息即可以基于其信息将它们如上所述绘制在图表区域上的信息,通过以下的方法求出。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各部分飞行线,将第一部分飞行线简略描述为第一飞行线,将第二部分飞行线简略描述为第二飞行线,将第三部分飞行线简略描述为第三飞行线。

关于第二飞行线g2的信息如下求出。

首先,作为前提,如上所述,在一次的引纬中求出四个退绕定时rθ1至rθ4,成为该四个退绕定时rθ1至rθ4的基础的四次退绕信号rs的输出在纬纱端通过第二区间的期间进行。即,在第一匝的退绕结束之前,飞行速度达到稳定的速度,因此,第一位置l1被设定在比第一匝的退绕结束的时间点的纬纱端的织幅位置靠引纬开始位置侧。另外,上述的纬纱制动装置的制动开始时间点被设定在进行最终匝(第五匝)的退绕的中途,因此,第二位置被设定在比第四匝的退绕结束的时间点的纬纱端的位置靠到达位置侧。

还有,在完成从储纬鼓筒的第一至四匝的纬纱的退绕的各时间点纬纱端到达的织幅位置(中间到达位置),经由输入设定器存储于存储部。此外,因为从储纬鼓筒退绕的纬纱的长度(引纬长度)相当于纬纱端的织幅位置,所以其中间到达位置可以通过将储纬鼓筒一圈的纬纱长度乘以退绕匝数而求出。另外,储纬鼓筒一圈的纬纱的长度根据如上所述被输入设定的储纬鼓筒的鼓筒直径求出。该各中间到达位置与该退绕匝数相关联地存储在存储部。

根据这些前提,在织造中,如上所述,在一次引纬中求出四个退绕定时rθ1至rθ4。即,本实施例的引纬为针对每次该引纬在纬纱端通过第二区间的期间都产生四个退绕定时rθ1至rθ4。而且,在织造中,如上所述,该四个退绕定时rθ1至rθ4基于伴随实际的引纬而产生的退绕信号rs作为实测值求出。但是,该四个退绕定时rθ1至rθ4也可以根据过去织造中的数据或引纬装置的结构(状态)及引纬条件等作为不伴随实际的引纬的预测值求出。

这样求出的各退绕定时rθ(实测值或预测值)相当于纬纱端到达与该退绕匝数对应的中间到达位置的时间点的曲柄角度。因此,通过求出该退绕定时rθ,可求出在将如上所述的横轴(x轴)作为曲柄角度并且将纵轴(y轴)作为织幅位置的图表区域上绘制出的四个坐标[xn、yn](x:曲柄角度、y:织幅位置、n=1至4)。而且,基于该求出的四个坐标,可求出在上述的图表区域上表示对于该四个坐标的点可绘制的近似直线(回归直线)的式子(近似直线式)。具体而言,用于求该近似直线式(更详细而言,该近似直线式以一次函数:y=ax+b的形式表示,且求该a、b)的运算式存储于存储部,基于该运算式和四个坐标,在运算部求出该近似直线式。

通过该近似直线式在图表区域上绘制的直线与第二飞行线g2对应。但是,第二飞行线g2表示纬纱在第二区间的飞行状态,在显示的图表区域上,关于纵轴(织幅位置),是在从第一位置l1到第二位置l2的范围绘制的飞行线。因此,第二飞行线g2成为以根据表示该近似直线的上述近似直线式(y=ax+b)和表示在图表区域上的y轴等于l1的位置与x轴平行的直线的式子(y=l1)求出的两直线的交点为始点,并且以根据该近似直线式和表示在y轴等于l2的位置与x轴平行的直线的式子(y=l2)求出的两直线的交点为终点的部分直线。因此,该始点及终点的坐标((因为织幅位置是已知的l1、l2)求出的是曲柄角度)根据近似直线式及所设定的l1、l2的值在运算部求出。而且,在该运算部求出的近似直线式、及始点、终点的坐标被输出到存储部,并作为有关第二飞行线g2的信息存储于存储部。

此外,关于作为上述的实测值求出的各退绕定时rθ1至rθ4,考虑每次引纬及伴随引纬的进行的变化,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预先设定的多次(以下称为“设定次数”。)的引纬量的各退绕定时rθ1至rθ4求出各自的平均值,该各退绕定时rθ1至rθ4的平均值被用于如上所述求有关第二飞行线g2的信息方面。该退绕定时rθ的计算在引纬控制器的运算部进行。另外,在织造中如上所述求有关第二飞行线g2的信息的情况下,使用这种基于实测值的退绕定时rθ,但在织造运转开始之前的初始设定阶段求有关第二飞行线g2的信息的情况下,使用基于上述的预测值的退绕定时rθ。

有关第一飞行线g1的信息如下求出。

就图表区域上的坐标而言,飞行线的开始点是引纬开始位置(织幅位置为0(零)的位置)的引纬开始定时θs的位置,是坐标[x、y]=[θs、0]的位置(图3中的位置a)。而且,该开始点为第一飞行线g1的始点。另外,因为第二飞行线g2与第一飞行线g1连续,所以第一飞行线g1的终点与如上所述求出的第二飞行线g2的始点一致。因此,运算部根据先求出的第二飞行线g2的始点的坐标(织幅位置l1及其曲柄角度)和存储于存储部的引纬开始定时θs,求出表示第一飞行线g1的直线式(一次函数)。而且,在该运算部求出的直线式及始点(以及终点)的坐标被输出到存储部,并作为有关第一飞行线g1的信息存储于存储部。

有关第三飞行线g3的信息如下求出。

就图表区域上的坐标而言,飞行线的到达点是到达位置(本实施例中,织幅位置为190cm的位置)的目标纬纱到达定时θe的位置,是坐标[x、y]=[θe、190]的位置(图3中的位置b)。而且,该到达点为第三飞行线g3的终点。另外,因为第三飞行线g3与第二飞行线g2连续,所以第三飞行线g3的始点与如上所述求出的第二飞行线g2的终点一致。因此,运算部根据先求出的第二飞行线g2的终点的坐标(织幅位置l2及其曲柄角度)和存储于存储部的织幅的设定值(190(cm))及目标纬纱到达定时θe,求出表示该第三飞行线g3的直线式(一次函数)。而且,在该运算部求出的直线式及(始点以及)终点的坐标被输出到存储部,并作为有关第三飞行线g3的信息存储于存储部。

通过如上所述求得有关第一、第二、第三部分飞行线的信息,变为如下状态:获得按照由有关这些部分飞行线的信息构成的本发明的纬纱飞行信息,并且将该纬纱飞行信息存储于存储部的状态。

如上所述变为纬纱飞行信息被存储于存储部的状态,从而能够在输入设定器的显示画面上,以飞行线的形式在上述的图表区域上绘制表示该纬纱飞行信息的(设想的)纬纱飞行状态。具体而言,当变为输入设定器被操作并产生显示请求的状态时,输入设定器所具备的显示控制器(省略图示)从引纬控制器中的存储部读入包含上述的纬纱飞行信息(有关第一、第二、第三部分飞行线的信息)的必要信息。而且,显示控制器基于这些信息以预定的显示方式(格式)在显示画面上显示上述的图表区域,并且,以被绘制在该图表区域上的形式对各部分飞行线进行图形显示(参照图3)。

此外,关于该显示画面上的飞行线等图形显示,其用于操作者能够在视觉上掌握纬纱的飞行状态等,在如上所述基于该飞行线设定副喷嘴的喷射方式时,即使没有该显示也能够进行该设定。因此,在本发明中,该显示不是必须的条件。另外,该显示不限于图3的图形显示,也可以以用数值等表示的形式进行显示。

顺便说一下,关于图3中所示的显示,比表示织幅位置为0的位置的横轴靠下方的显示,表示主喷嘴及辅助主喷嘴的喷射方式。详细而言,上侧的显示表示主喷嘴的喷射方式,从该显示可以掌握主喷嘴的喷射开始定时及喷射结束定时(喷射期间)。另外,下侧的显示表示辅助主喷嘴的喷射方式,从该显示可以掌握辅助主喷嘴的喷射开始定时及喷射结束定时(喷射期间)。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主喷嘴及辅助主喷嘴的喷射开始定时设定在引纬开始定时θs之前。即,该例的引纬装置被设定为在引纬开始定时θs之前开始主喷嘴及辅助主喷嘴的喷射,在卡止销对纬纱的卡止被解除的时间点开始引纬。

如上所述,随着纬纱飞行信息如上所述被求出,与电磁开闭阀以一对一的关系设置的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被设定。关于基于这种纬纱飞行信息的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设定,通过上述的专利文献1、2或其它以往的技术文献已提出各种设定方法,只要基于该任一种设定方法进行即可。以下,对该设定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用于引纬中的控制的喷射开始定时及喷射结束定时被设定为有关该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信息的例子进行叙述。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在如上所述的织幅190cm的织造中,副喷嘴的节距被设定为65mm,且引纬装置具备28个副喷嘴s的情况进行叙述。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区分表示该28个副喷嘴s的情况下,将副喷嘴中从引纬开始位置侧数第一个喷嘴记为s1,以下按顺序记为s2、s3、…、s28。

首先,对于有关引纬装置中包含的28个副喷嘴s1至s28中的织幅位置位于上述的第二区间内的副喷嘴(以下称为“第二组的副喷嘴”。),基于如上所述求出的有关第二飞行线g2的信息和预先设定的设定提前角等,设定其喷射开始定时及喷射结束定时。

顺便说明一下,所谓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提前角是指相对于认为纬纱端到达副喷嘴存在的织幅位置的时间点(曲柄角度),该副喷嘴先进行喷射的提前喷射期间,即由曲柄角度的角度范围(以下简称为“角度范围”。)表示的期间。此外,在基于后述的图3所示的图形显示中,有关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显示由在纵轴(织幅位置)方向上具有宽度的横长的长方形表示。但是,在该显示中,该长方形的两个长边中的下侧(接近引纬开始位置的一侧)的长边的位置相当于各副喷嘴的织幅位置。因此,在该例中,第二组的副喷嘴由从引纬开始位置侧数第3个副喷嘴s3至第25个副喷嘴s25构成。而且,该所有副喷嘴s的织幅位置预先通过输入设定器被输入设定,并以与各副喷嘴对应的形式存储在存储部。

而且,该第二组的副喷嘴s3至s25的喷射方式如下设定。首先,用于喷射方式的设定的上述的设定提前角,通过输入设定器输入设定其设定值,并预先存储于存储部。该设定提前角的设定值通过输入设定器以数值输入、或者预先设定、存储多个角度范围,根据织造条件等选择并输入。而且,基于该设定提前角的设定值,在初始设定阶段或织造中,在引纬控制器的运算部求出第二组的各副喷嘴sm(m:3至25)的喷射开始定时。具体而言,如下。

对于各副喷嘴sm,运算部使用存储于存储部的有关各副喷嘴sm的织幅位置及第二飞行线g2的信息的近似直线式,求出认为纬纱端到达该副喷嘴sm的位置的时间点的曲柄角度θm。但是,该求出的时间点是以上述设想的飞行状态假定为纬纱飞行的状态(设想飞行状态)下的、认为纬纱端到达该副喷嘴sm的位置的曲柄角度。而且,对于各副喷嘴sm,运算部从上述求出的曲柄角度θm中减去设定提前角的设定值θp。而且,通过该减法运算得到的曲柄角度(θm-θp)被设定为各副喷嘴sm的喷射开始定时。此外,作为这样设定喷射开始定时的结果,第二组的各副喷嘴sm的喷射方式中的提前角(角度範囲)与上述设定提前角一致。

另外,关于第二组的各副喷嘴sm的喷射结束定时,它们根据各副喷嘴sm的织幅位置,基于例如过去的织造中的数据或经验值等,被设定为适当的定时。此外,关于喷射结束定时的设定,例如也可以基于预先设定的后喷射期间(纬纱端到达副喷嘴s的位置的曲柄角度到喷射结束定时的期间)或全喷射期间的设定值等进行设定。具体而言,例如,将对应于各副喷嘴sm的设定值或作为固定的设定值的上述后喷射期间预先存储于存储部,通过将该后喷射期间的设定值加到如上所述求出的认为纬纱端到达各副喷嘴sm的位置的曲柄角度上,设定各副喷嘴sm的喷射结束定时。

而且,有关如上设定的第二组的各副喷嘴sm的喷射方式的信息,以与各副喷嘴sm对应的形式与上述的织幅位置一起被存储在引纬控制器中的存储部。

关于织幅位置,相对于位于上述第一区间内的副喷嘴(第一组的副喷嘴s1、s2)及位于上述第三区间内的副喷嘴(第三组的副喷嘴s26至s28),如下设定有关该喷射方式的信息(喷射开始定时、喷射结束定时)。

关于第一组的副喷嘴s1、s2中的副喷嘴s1(引纬开始位置侧的副喷嘴),在本实施例中,其喷射开始定时以与主喷嘴的喷射开始定时一致的形式来设定。即,副喷嘴s1的喷射开始定时以伴随主喷嘴的喷射开始定时的设定一并被设定的形式来设定,而不是通过运算求出。因此,在主喷嘴的喷射开始定时被变更的情况下,副喷嘴s1的喷射开始定时也一并被变更。

另外,副喷嘴s2的喷射开始定时通过与第二组的副喷嘴sm同样的方法在运算部求出。具体而言,首先,使用存储于存储部的有关第一飞行线g1的信息中的直线式,根据该直线式和副喷嘴s2的织幅位置求出认为纬纱端在上述设想飞行状态下到达副喷嘴s2的织幅位置的时间点的曲柄角度。而且,根据该求出的曲柄角度和设定提前角的设定值θp求出的曲柄角度被设定为副喷嘴s2的喷射开始定时。

另外,关于第一组的副喷嘴s1、s2的喷射结束定时,这些喷射结束定时以与第二组的副喷嘴sm相同的方法来设定。而且,有关这样设定的第一组的副喷嘴s1、s2的喷射方式的信息,也以与各副喷嘴s1、s2对应的形式与上述的织幅位置一起存储在引纬控制器的存储部。

关于第三组的副喷嘴s26至s28,在本实施例中,其喷射开始定时与求出的飞行线无关,以维持与位于引纬开始位置侧(纬纱的飞行方向上的前一个)的副喷嘴的喷射开始定时的关系的形式来设定。具体而言,作为如上所述求第二组的副喷嘴sm的喷射开始定时的结果,当副喷嘴sm的喷射开始定时和副喷嘴sm+1的喷射开始定时之差以曲柄角度计为θd时,关于第三组的副喷嘴s26至s28中的最靠引纬开始位置侧的副喷嘴s26,以相对于第二组的副喷嘴s25(最靠到达位置侧的副喷嘴)的喷射开始定时在曲柄角度θd之后开始喷射的方式设定该喷射开始定时。同样,关于副喷嘴s27、s28,也基于位于引纬开始位置侧的副喷嘴s26、s27的喷射开始定时设定其喷射开始定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副喷嘴s26至s28的喷射方式中的提前角(提前喷射期间)比第二组的副喷嘴sm的喷射方式中的提前角大。

另外,关于第三组的副喷嘴s26至s28,其喷射结束定时也以与第一、第二组的副喷嘴不同的形式来设定。具体而言,副喷嘴s26的喷射结束定时以其后喷射期间与前一个上述副喷嘴(第二组的副喷嘴s25)的后喷射期间对应的形式(例如一致的方式)来设定。另一方面,关于副喷嘴s27、s28,以任意的曲柄角度设定其喷射结束定时。该设定考虑设于比副喷嘴s28靠反引纬开始位置侧的拉伸喷嘴(省略图示)的喷射方式或经纱的开口运动等,且考虑在引纬结束的时间点(纬纱端到达了到达位置的时间点)以后不会使纬纱产生松弛的情况,设定为适当的曲柄角度。而且,有关这样设定的第三组的副喷嘴s26至s28的喷射方式的信息,也在引纬控制器的存储部以与各副喷嘴s26至s28对应的形式与上述的织幅位置一起被存储。

通过如上求得有关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信息,并且将其存储于引纬控制器的存储部,能够以在输入设定器的显示画面上,且在上述的图表区域上绘制该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形式进行显示。具体而言,当变为输入设定器被操作并产生了显示请求的状态时,上述的显示控制器对于各副喷嘴从存储部读入有关其喷射方式的信息,并在如上所述绘制了飞行线的图表区域上,以如上所述的长方形的方式以图形显示其喷射方式(图3)。另外,有关该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信息也被输入到引纬控制器的控制部。而且,控制部基于有关该喷射方式的信息执行各电磁开闭阀的开闭控制。作为其结果,各副喷嘴在织造中执行按照其喷射方式的喷射动作,由此,辅助各纬纱供给系列的引纬(纬纱的飞行)。

图4表示对于以以往的考虑方法求纬纱飞行信息、即以用直线连结上述的开始点a和到达点b的形式求得表示设想的飞行状态的飞行线的情况,基于该飞行线设定本发明中所说的位于第二区间的副喷嘴(第二组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结果。此外,在该图4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直线f表示基于通过以往的考虑方法求得的纬纱飞行信息的飞行线,用实线表示的曲线g表示基于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求得的纬纱飞行信息的飞行线。另外,在该图中,基于本发明的飞行线g如上所述求得的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本发明的情况下的喷射方式)以用虚线绘制的形式示出。而且,在该图中,关于第二组的各副喷嘴sm,基于飞行线f与上述同样地求出的喷射方式(以往的喷射方式)以用实线绘制的形式示出。此外,图示的例子终究是一个例子,但在该例中,飞行线f和飞行线g在从引纬开始位置数第18个副喷嘴s18和第19个副喷嘴s19之间交叉。

根据该图4,本发明的喷射方式(基于更接近实际的纬纱飞行状态的飞行线g的喷射方式)和以往的喷射方式的关系可如下理解。比副喷嘴s19靠引纬开始位置侧的副喷嘴(副喷嘴s3至s18)的喷射方式被设定为其提前喷射期间比上述本发明的情况下的喷射方式更长。因此,在该以往的喷射方式中,例如当贯穿设定提前角的提前喷射是有效的喷射时,就会以比该设定提前角长的量额外进行喷射,从空气消耗量的观点出发,产生浪费。另外,比副喷嘴s18更靠到达位置侧的副喷嘴(副喷嘴s19至s25)的喷射方式被设定为提前喷射期间比上述本发明的情况下的喷射方式短。因此,有可能产生纬纱的飞行状态或其飞行的纬纱的状态变差而不能进行适当的引纬的问题。与之相反,根据本发明,因为以更接近纬纱的实际的飞行状态的形式求飞行线,所以基于飞行线而设定的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更适合于纬纱的实际的飞行状态,防止了上述问题的产生。

关于本发明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设定,首先,在开始织机的织造运转之前,进行其初始设定。关于该初始设定,如上所述使用基于预测值的退绕定时rθ求得有关第二飞行线g2的信息,同时,基于该信息求得有关第一、第三飞行线g1、g3的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如上所述,初始设定各副喷嘴s的喷射方式。而且,在像这样各副喷嘴s的喷射方式被初始设定的状态下,开始织造运转。

这样随着织造运转开始并继续,如上所述,针对织机的每一个循环(每一次引纬)求得退绕定时rθ1至rθ4的实测值,同时,将其依次存储累积于存储部。此外,如上所述,织造中的织机主轴15的转数(=引纬次数),如图2所示基于来自编码器en的角度信号θ在织机控制装置16中被计数。

而且,在上述的设定次数量的引纬结束的时间点,换言之,在基于上述设定次数的引纬的退绕定时rθ被累积于存储部的时间点,从织机控制装置16对运算部8d及存储部8b输出指令信号c。根据该指令信号c的输入,从存储部8b对运算部8d输出上述设定次数的退绕定时rθ的信息(匝数、曲柄角度),运算部8d求该退绕定时rθ1至rθ4的平均值。之后,运算部8d基于该退绕定时的平均值求有关第二飞行线g2的信息,同时,求有关第一、第三飞行线g1、g3的信息,并基于该求得的有关各部分飞行线g1至g3的信息等,如上所述设定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

这样,在织造中,针对每次上述设定次数的引纬,设定纬纱飞行信息及基于其纬纱飞行信息的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顺便说一下,在空气喷射式织机中,由于供纱体的卷绕直径的变化等,实际的纬纱飞行状态伴随织造的进行而逐渐变化的情况是公知的。因此,如上所述设定的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伴随其实际的纬纱飞行状态的变化,以对应该实际的纬纱飞行状态的方式依次变更。此外,存储部在如上所述输出所存储的退绕定时rθ的信息的时间点被复位,之后,为了存储下一个上述设定次数的信息而重新开始存储。

此外,在这样伴随织造的进行而变更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情况下,该变更以仅变更喷射开始定时的方式进行,即,可以基于变更之后的新的纬纱飞行信息仅再次求出喷射开始定时,也可以根据喷射开始定时的变更来变更喷射结束定时,以维持全喷射期间。顺便说一下,关于织造中求得的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在基于上述的预先设定的后喷射期间或全喷射期间的设定值设定其喷射结束定时的情况下,伴随纬纱飞行信息(喷射开始定时)的变更,喷射结束定时也必然被变更。

另外,在空气喷射式织机中,为了将织造中的实际的纬纱到达定时设为与目标的纬纱到达定时对应的定时,有时进行变更引纬开始定时的控制。详细而言,在空气喷射式织机中,如上所述在每次引纬时求得实际的纬纱到达定时aθ并将其存储于存储部。因此,使用该纬纱到达定时aθ在每次引纬时对其实际的纬纱到达定时和目标的纬纱到达定时进行比较。或者,在该次数的每次引纬时对预先设定的规定的次数(例如上述设定次数)的实际的纬纱到达定时的平均值和目标的纬纱到达定时进行比较。而且,在通过该比较求得的实际的纬纱到达定时(或平均值)和目标的纬纱到达定时的偏差超过预先设定的容许值的情况下,有时执行变更引纬开始定时的控制,以消除该偏差。当执行这样的控制时,变为纬纱相对于曲柄角度的飞行状态伴随该引纬开始定时的变更而变化的状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重新求飞行线,并基于所求得的飞行线变更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设定。

对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本发明也可以通过如以下(1)至(7)进行了变形的实施方式(变形例)来实施。

(1)以本发明为前提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即应用本发明的引纬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副喷嘴和电磁开闭阀以一对一的关系设置的引纬装置。作为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装置,也有构成为将所有副喷嘴划分成分别由两个以上的副喷嘴构成的多个组,并且各组中包含的所有副喷嘴全部与共同的电磁开闭阀连接的引纬装置,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这样的引纬装置。此外,在这种引纬装置中,各组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针对该共同的每个电磁开闭阀来设定。

(2)上述实施例是对具备纬纱制动装置的引纬装置应用本发明的例子。即,上述实施例是对于在引纬末期通过纬纱制动装置对纬纱的飞行速度施加变化的引纬装置,考虑其飞行速度的变化而应用本发明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对于不具备纬纱制动装置的引纬装置也是有效的。这是因为,虽说是引纬装置不具备纬纱制动装置,但是在引纬时从上述实施例中所说的第一位置到到达位置的整个路径,纬纱不一定以稳定的速度飞行(飞行速度恒定),因主喷嘴的喷射方式或织造条件等,在引纬期间的最后阶段,有时纬纱的飞行速度降低。因此,应用本发明的引纬装置不限于像上述实施例那样的具备纬纱制动装置的引纬装置,也包括不具备纬纱制动装置的引纬装置。

(3)关于求得纬纱飞行信息之后设定的第一位置,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第一位置通过基于该织机中的试织而求得的方法来求出。但是,在本发明中,该第一位置不限于基于这种试织来求出,例如也可以通过基于过去的织造取得的经验值或预想等而求得的方法来求出。

另外,该第一位置也可以基于沿着纬纱的飞行路径配置的副喷嘴的位置进行设定。这是因为,当通过主喷嘴喷射的压缩空气从主喷嘴射出的纬纱到达副喷嘴的位置时,纬纱的飞行状态开始受到该副喷嘴喷射的压缩空气带来的影响,通过施加该影响,纬纱的飞行速度朝向稳定的速度变化。因此,也可以通过将位于接近引纬开始位置的一侧的副喷嘴(例如第三至第四个副喷嘴中的任一个)的位置设为第一位置的求法设定第一位置。

(4)关于在求得纬纱飞行信息之后设定的第二位置,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第二位置设定为作为纬纱制动装置的制动开始时间点设定的位置(到到达位置的距离为lr的位置)。但是,如上所述,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不具备纬纱制动装置的引纬装置,在应用于不具备纬纱制动装置的引纬装置的情况下,当然,第二位置不是作为纬纱制动装置的制动开始时间点设定的位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只要通过与上述实施例的第一位置同样地尝试进行试织等而发现适当的位置、或者基于过去的织造取得的经验值或预想等求第二位置的方法来求第二位置即可。

(5)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织造中,基于在上述设定次数的引纬中求得的退绕定时rθ(平均值),针对每个该上述设定次数的引纬都求得纬纱飞行信息。但是,在求纬纱飞行信息时,也可以代替像这样针对上述每个设定次数基于在上述设定次数的引纬中求得的退绕定时rθ求得纬纱飞行信息,而是在每一次的引纬时基于在该引纬中求得的退绕定时rθ求得纬纱飞行信息。此外,该情况下,该求得的纬纱飞行信息被反映在下一个织机循环的引纬中。

另外,即使在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基于在上述设定次数的引纬中求得的退绕定时rθ来求纬纱飞行信息的情况下,求纬纱飞行信息的周期也可以是数量比该上述设定次数少的每个引纬次数。即,当设上述设定次数为t次时,也可以使用在相对于求得纬纱飞行信息的时间点的过去t次的引纬中求出的退绕定时rθ来求纬纱飞行信息,并且在每u次(u<t)的引纬时都要求得纬纱飞行信息。

进而,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求纬纱飞行信息时,使用上述设定次数的退绕定时rθ、且使用其平均值求纬纱飞行信息,或者,对于上述设定次数的退绕定时rθ,也可以使用该各退绕定时rθ1至rθ4的最早值求得纬纱飞行信息。

(6)关于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设定方法,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组副喷嘴中的第一个副喷嘴s1的喷射开始定时、及第三组的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喷射开始定时),通过不基于求得的纬纱飞行信息的方法来设定。但是,对于该各副喷嘴,也可以与第二组副喷嘴同样,基于求得的纬纱飞行信息设定其喷射开始定时。

(7)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织造运转开始之前进行的初始设定阶段及织造中,分别按照本发明求得纬纱飞行信息,基于该纬纱飞行信息设定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例如,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的初始设定也可以基于以往的考虑方法的纬纱飞行信息来进行,也可以仅在织造中按照本发明求得纬纱飞行信息并基于该纬纱飞行信息设定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或者,也可以仅在初始设定中按照本发明求得纬纱飞行信息并设定各副喷嘴的喷射方式。在后者的情况下,对织造中的实际的纬纱飞行状态的变化的对应只要通过其它副喷嘴的喷射控制等进行即可。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及变形例,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