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纤维无纺布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5386发布日期:2019-02-22 22:21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超细纤维无纺布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细纤维无纺布生产线。



背景技术:

超细纤维无纺布以0.2D-0.6D超细合成纤维为主要原料,由于超细纤维无法直接梳理成网,传统无纺工艺不能直接利用超细纤维进行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细纤维无纺布生产线,其可加工生产超细纤维无纺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超细纤维无纺布生产线,包括沿加工顺序依次设置的纤维分散罐、纤维抄前池、高位箱、冲浆泵、斜网成型器、水刺机、脱水烘干装置和收卷装置。

优选的,所述纤维分散罐设有搅拌器。

优选的,所述斜网成型器包括布浆器和斜网成网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超细纤维无纺布生产线,其可加工生产超细纤维无纺布。

采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线加工生产超细纤维无纺布的工艺过程如下:

步骤1)将超细纤维在纤维分散罐加水进行均匀分散,分散罐带有搅拌器,所述纤维细度在0.2D-0.6D,纤维长度在0.3mm-14mm,细纤维在纤维分散罐中浓度0.5‰-3‰,分散过程中同时加入占纤维重量0.1‰-4‰聚丙烯酰胺以提高分散均匀性,避免纤维成团成絮;

步骤2)将均匀分散后的纤维溶液输送至纤维抄前池备用;

步骤3)将抄前池纤维溶液输送至高位箱,通过高位箱稳定纤维溶液压力后计量输入冲浆泵

进一步稀释,冲浆泵稀释后浓度控制在万分之0.5到万分之3;

步骤4)稀释后的纤维溶液通过中心布浆器均匀布浆上网,纤维溶液的上网流速与网的速度比在0.7-1之间,纤维溶液经斜网成网机构脱水后形成一层低强湿态纤维层;

步骤5)制成的低强度湿态纤维层与加强基布进行层叠后进入水刺机,所述加强筋基布为低密度机织物,经纬纱密度在20-50根/10cm,克重在20g/cm²-150g/cm,利用水流的的冲击力及水流冲击拖网的反弹力对两层材料进行缠结加固,所用水刺头3-7道,水针压力为2.5-15MPa;

步骤6)固结后的材料经脱水烘干后形成一种超细纤维之间及超细纤维与加强筋间互相缠结、交织形态的超细纤维无纺布,脱水烘干步骤采用热风穿透干燥、滚筒干燥或两者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无法直接利用超细纤维进行无纺加工的问题,无需后道开纤工序,工艺流程简单,产品手感柔软,强度高,过滤性能与可擦拭性能好,可应用与超细纤维革基布、高档擦拭布、过滤材料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一种超细纤维无纺布生产线,包括沿加工顺序依次设置的纤维分散罐1、纤维抄前池2、高位箱3、冲浆泵4、斜网成型器5、水刺机6、脱水烘干装置7和收卷装置8。

优选的,所述纤维分散罐1设有搅拌器。

优选的,所述斜网成型器5包括布浆器和斜网成网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超细纤维无纺布生产线,其可加工生产超细纤维无纺布。

采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线加工生产超细纤维无纺布的工艺过程如下:

步骤1)将超细纤维在纤维分散罐1加水进行均匀分散,分散罐带有搅拌器,所述纤维细度在0.2D-0.6D,纤维长度在0.3mm-14mm,细纤维在纤维分散罐1中浓度0.5‰-3‰,分散过程中同时加入占纤维重量0.1‰-4‰聚丙烯酰胺以提高分散均匀性,避免纤维成团成絮;

步骤2)将均匀分散后的纤维溶液输送至纤维抄前池2备用;

步骤3)将抄前池纤维溶液输送至高位箱3,通过高位箱3稳定纤维溶液压力后计量输入冲浆泵4

进一步稀释,冲浆泵4稀释后浓度控制在万分之0.5到万分之3;

步骤4)稀释后的纤维溶液通过中心布浆器均匀布浆上网,纤维溶液的上网流速与网的速度比在0.7-1之间,纤维溶液经斜网成网机构脱水后形成一层低强湿态纤维层;

步骤5)制成的低强度湿态纤维层与加强基布进行层叠后进入水刺机6,所述加强筋基布为低密度机织物,经纬纱密度在20-50根/10cm,克重在20g/cm²-150g/cm,利用水流的的冲击力及水流冲击拖网的反弹力对两层材料进行缠结加固,所用水刺头3-7道,水针压力为2.5-15MPa;

步骤6)固结后的材料经脱水烘干后形成一种超细纤维之间及超细纤维与加强筋间互相缠结、交织形态的超细纤维无纺布,脱水烘干步骤采用热风穿透干燥、滚筒干燥或两者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无法直接利用超细纤维进行无纺加工的问题,无需后道开纤工序,工艺流程简单,产品手感柔软,强度高,过滤性能与可擦拭性能好,可应用与超细纤维革基布、高档擦拭布、过滤材料等领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