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缝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5477发布日期:2019-02-22 22:2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缝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布料的自动化缝合设备。



背景技术:

在服装行业中,经常需要对两个布料进行拷边的缝合操作,现有的缝合方式大多采用人工进行手工缝合,或者利用一些设备进行半自动的缝合,但是长时间的生产加工后发现,这样的的缝合效率低下,同时缝合的精度也不高,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生产加工需求,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缝合精准,能自动化完成对两个布料缝合的自动化缝合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化缝合设备,包括机架、位于机架上的工作台面、放料模板、第一缝纫机、第二缝纫机、第三缝纫机、抓料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工作台面上设有放料模板,用于放置待缝合的布料;所述放料模板一侧设有位于工作台面外侧的第一缝纫机、第二缝纫机和第三缝纫机;所述工作台面一侧还设有抓料装置,用于将放料模板中的布料依次抓取到第一缝纫机、第二缝纫机和第三缝纫机处进行环形缝合;所述控制器设置在工作台面上,上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缝纫机、第二缝纫机、第三缝纫机和抓料装置相连。

优选的,所述放料模板包括固定底座、下定位板、砂布、隔板、上定位板和定位螺钉;所述固定底座设置在工作台面上;所述固定底座一侧开有定位槽;所述下定位板一侧卡设在定位槽内;所述下定位板上端的四周边缘分布有多个砂布;所述砂布上方设有与下定位板可转动相连的隔板;所述隔板上端的四周边缘分布有多个砂布;所述砂布的上方设有与隔板可转动相连的上定位板;所述上定位板、隔板和下定位板之间通过定位螺钉进行定位。

优选的,所述上定位板、隔板和下定位板的形状相同,且上述三者的一端呈锥形。

优选的,所述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上砂布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砂布位于上定位板的上下两端和锥形一端,四个所述砂布位于下定位板的上下两端和锥形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缝纫机、第二缝纫机和第三缝纫机环形分布在工作台面的四周。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位于放料模板的上侧。

优选的,所述抓料装置位于第三缝纫机的一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自动化缝合设备,利用抓取装置、控制系统和放料模板的相互配合,自动化的完成了对两个布料的环形缝合,整体的加工过程为全自动完成,生产效率高,同时两个布料通过放料模板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固定,保证了加工的精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满足了企业生产加工中的高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放料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略去固定底座后放料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5为固定底座、下定位板和对应砂条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布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工作台面;3、放料模板;4、第一缝纫机;5、第二缝纫机;6、第三缝纫机;7、抓料装置;8、控制器;10、布料;51、固定底座;52、下定位板;53、砂布;54、隔板;55、上定位板;56、定位槽;57、定位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缝合设备,包括机架1、位于机架1上的工作台面2、放料模板3、第一缝纫机4、第二缝纫机5、第三缝纫机6、抓料装置7和控制器8;所述工作台面2上设有放料模板3,用于放置待缝合的布料;所述放料模板3一侧设有位于工作台面2外侧的第一缝纫机4、第二缝纫机5和第三缝纫机6;所述工作台面2一侧还设有抓料装置7,用于将放料模板3中的布料依次抓取到第一缝纫机4、第二缝纫机5和第三缝纫机6处进行环形缝合;所述控制器8设置在工作台面2上,上述控制器8分别与第一缝纫机4、第二缝纫机5、第三缝纫机6和抓料装置7相连。

如附图2-5所示的放料模板3,其主要包括固定底座51、下定位板52、砂布53、隔板54、上定位板55和定位螺钉57;所述固定底座51设置在工作台面2上;所述固定底座51一侧开有定位槽56;所述下定位板52一侧卡设在定位槽56内;所述下定位板52上端的四周边缘分布有多个砂布53;所述砂布53上方设有与下定位板52可转动相连的隔板54;所述隔板54上端的四周边缘分布有多个砂布53;所述砂布53的上方设有与隔板54可转动相连的上定位板55;所述上定位板55、隔板54和下定位板52之间通过定位螺钉57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上定位板55、隔板54和下定位板52的形状相同,且上述三者的一端呈锥形;所述上定位板55和下定位板52上砂布53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砂布53位于上定位板55的上下两端和锥形一端,四个所述砂布53位于下定位板52的上下两端和锥形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缝纫机4、第二缝纫机5和第三缝纫机6环形分布在工作台面2的四周;所述控制器8位于放料模板3的上侧;所述抓料装置7位于第三缝纫机6的一侧。

具体使用时,在对两个如附图6所示的布料进行缝合时,首先将第一个布料放入到下定位板对应的砂条上,砂条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布料滑动,然后隔板往下翻转过来,将下定位板上的布料压紧,接着将第二个布料放置到隔板对应的砂条上,再将上定位板翻转过来,从而将第二个布料也压紧;其中,布料的大小比上定位板、下定位板和隔板的大,这样两个布料的边缘就暴露在放料模板外。

将放料模板连同布料一起放置在工作台面上,并利用定位槽进行定位;如附图6所示,需要对两个布料的上下两端,以及右端的两个斜面进行缝合,首先控制器控制抓料装置将放料模板中的两个布料移动到第一缝纫机处,利用第一缝纫机对两个布料的下端进行缝合,接着控制器控制抓料装置将放料模板移动到第二缝纫机处,并使得两个布料右端的一个斜面对准第二缝纫机的加工处,利用缝纫机对右端的第一个斜面进行缝合,接着控制控制抓料装置将两个布料右端的另一个斜面移动到第二缝纫机处进行缝合;缝合完成后,抓料装置将两个布料抓取到第三缝纫机处进行缝合,将两个布料的上端缝合住,从而整体完成了对两个布料的环形缝合。

其中,上述的抓料装置为现有技术,在实用新型的申请号为201720088884.X中已经公开。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缝合设备,利用抓取装置、控制系统和放料模板的相互配合,自动化的完成了对两个布料的环形缝合,整体的加工过程为全自动完成,生产效率高,同时两个布料通过放料模板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固定,保证了加工的精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满足了企业生产加工中的高要求。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