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无纺布的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9149发布日期:2019-10-13 02:3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产无纺布的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无纺布的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纺布因其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透气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纺织、水处理、过滤等多种行业。大部分无纺布生产过程都有清洗及烘干两个步骤。现有技术中多采用烘箱烘干,无纺布从烘箱中穿过,利用烘箱中的热量将经过的无纺布烘干。但是,带水的无纺布骤然进入高温的烘箱,无纺布容易变形;烘箱除了无纺布入口和出口外,其余完全封闭,致使大量的水汽排不出去,烘干效率较差,如果在烘箱上开些孔,在水汽排出的同时,大量热气也被排出,烘干效果差,还浪费了热能。而且,因为加热元件设置在烘箱中,会导致烘箱中局部温度过高,容易烫坏无纺布。因此,现有的无纺布烘干箱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生产无纺布的烘干装置,提高了烘干效率,保证了烘干效果。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生产无纺布的烘干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为长方体结构,外壳体中设有内顶板、内底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内顶板、内底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均焊接固定在外壳体的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其中,内顶板与外壳体的外顶板平行设置,内底板平行的设置在内顶板的下方,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垂直的固定在内顶板和内底板之间,第一内侧板设置在接近外壳体的第一外侧板一侧、且第一内侧板与第一外侧平行设置,第二内侧板设置在接近外壳体的第二外侧板一侧;

内顶板和外顶板之间垂直的设有两个第一分隔板,第二内侧板与第二外侧板之间设有第二分隔板,第二分隔板设置在第二内侧板的底部,内底板与外壳体的外底板之间垂直的设有一个第三分隔板;

第一分隔板上设有第一开口,外壳体的第一外侧板上与第一开口对齐的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分隔板上设有第三开口,第三分隔板上设有第四开口,第一内侧板上设有第五开口和第六开口,第五开口设置在第六开口的下方,第一外侧板上与第六开口对齐的设有第七开口;第一外侧板和第一内侧板之间垂直的设有两个第四分隔板,两个第四分隔板分别设置在第六开口的上下两侧;

两个第一分隔板之间形成第一热风加热腔,第二分隔板与接近的第一分隔板之间形成第二热风加热腔,第三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之间形成缓冲加热腔,第三分隔板与接近的第四分隔板之间形成过渡腔,两个第四分隔板之间形成分隔腔,内顶板、内底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围绕形成电加热腔;

第二热风加热腔中设有第一换向辊,第一换向辊设置在第二热风加热腔的顶部、与第一热风加热腔的第一开口对应设置;缓冲加热腔中设有第二换向辊,第二换向辊设置在第一换向辊的正下方、与第二开口对应设置;过渡腔中设有第三换向辊和第四换向辊,第三换向辊设置在第二换向辊的左侧,第四换向辊设置在第三换向辊的上方,第三换向辊与第五开口对应设置;

电加热腔中设有第五换向辊、第六换向辊、第七换向辊和第八换向辊,第五换向辊设置在电加热腔的右侧、与第五开口对应设置,第六换向辊设置在第五换向辊的左上方,第七换向辊设置在第六换向辊的正上方,第八换向辊设置在第七换向辊的右上方,且第八换向辊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五换向辊对应设置、在水平方向上与第六开口对应设置;

绕设在送料辊上的无纺布穿过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水平的进入第一热风加热腔中,在第二热风加热腔中经过第一换向辊换向后,竖直的穿过第三开口进入缓冲加热腔中,在缓冲加热腔中经过第三换向辊换向后水平的穿过第四开口进入过渡腔中,在过渡腔中经过第三换向辊和第四换向辊换向后水平穿过第五开口的进入电加热腔中,在电加热器中经过第五换向辊、第六换向辊、第七换向辊和第八换向辊换向后,穿过第六开口和第七开口由收料辊进行收卷;

第一热风加热腔的顶部垂直的设有多个第一热气喷嘴,多个第一热气喷嘴分别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热风泵相连接;

第二热风加热腔的外侧壁上倾斜向上的设有多个第二热气喷嘴,多个第二热气喷嘴分别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二热风泵相连接;

缓冲加热腔的外侧壁上设有出风管;电加热腔中设有电加热机构。

进一步的,第二分隔板的截面为V形结构,第三开口位于第二分隔板的折弯处。

进一步的,电加热机构包括第一电加热器、第二电加热器和第三电加热器,第一电加热器固定在电加热腔的顶部,第二电加热器固定在电加热腔的底部,两个第三电加热器通过支撑结构固定在电加热腔的中间。

进一步的,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主支撑轴和两组调距组件;主支撑轴可旋转的固定在外壳体的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主支撑轴上均布两组螺纹组,每组螺纹组均包括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

每组螺纹组对应一组调距组件;调距组件包括第一调距机构和第二调距机构,第一调距机构包括第一滑套、上连杆和下连杆,第一滑套螺纹配合的套设在主支撑轴的第一螺纹上,上连杆的底部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滑套上,上连杆的顶部可转动的固定在上支撑板上,下连杆的顶部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滑套上,下连杆的底部可转动的固定在下支撑板上,上连杆和下连杆在竖直方向上镜像设置;

第二调距机构与第一调距机构结构相同,第二调距机构的第一滑套螺纹配合的套设在主支撑轴的第二螺纹上,两者在水平方向上镜像设置;

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分别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两个第三电加热器分别固定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主支撑轴的一端穿过外壳体电机相连接,电机往复转动带动两个第三电加热器相互接近或者相互远离。

进一步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还设有多个支承杆,支承杆包括上支承杆和下支承杆,上支承杆固定在上支撑板上,下支承杆固定在下支撑板上,下支承杆插入式的设置在上支承杆的插接槽中,下支承杆上套设弹簧,弹簧压设在上支承杆和下支撑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1)无纺布进入第一热风加热腔中,进行第一阶段的加热,加热温度为80-100℃;第一阶段加热后,进入第二热风加热器中进行第二阶段的加热,加热温度为70-85℃;第一热风喷嘴的风速小于第二热风喷嘴的风速;

(2)第二阶段加热完成后,进入缓冲加热腔中,通过缓冲加热腔中的余温对无纺布进行保温;

(3)随后进入电加热腔中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90-120℃,烘干完成后由收料辊进行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区间进行加热烘干操作,实现了干湿分离,提高了烘干效率,保证了烘干效果;

(2)本实用新型电加热机构的结构设置,稳定性好,进一步的提高了无纺布的烘干效果,同时能够有效防止温度过高对无纺布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电加热机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

外壳体1、内顶板2、内底板3、第一内侧板4、第二内侧板5、前端板6、后端板7、外顶板8、第一外侧板9、第二外侧板10、第一分隔板11、第二分隔板12、第三分隔板13、第一开口14、第二开口15、第三开口16、第四开口17、第五开口18、第六开口19、第七开口20、第四分隔板21、第一热风加热腔22、第二热风加热腔23、缓冲加热腔24、过渡腔25、分隔腔26、电加热腔27、第一换向辊28、第二换向辊29、第三换向辊30、第四换向辊31、第五换向辊32、第六换向辊33、第七换向辊34、第八换向辊35、送料辊36、无纺布37、收料辊38、第一热气喷嘴39、第二热气喷嘴40、出风管41、第一电加热器42、第二电加热器43、第三电加热器44、支撑结构45、上支撑板46、下支撑板47、主支撑轴48、第一螺纹49、第二螺纹50、第一调距机构51、第二调距机构52、第一滑套53、上连杆54、下连杆55、支承杆57、上支承杆58、下支承杆59、弹簧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生产无纺布的烘干装置,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为长方体结构,外壳体中设有内顶板2、内底板3、第一内侧板4和第二内侧板5,内顶板、内底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均焊接固定在外壳体的前端板6和后端板7之间,其中,内顶板与外壳体的外顶板8平行设置,内底板平行的设置在内顶板的下方,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垂直的固定在内顶板和内底板之间,第一内侧板设置在接近外壳体的第一外侧板9一侧、且第一内侧板与第一外侧平行设置,第二内侧板设置在接近外壳体的第二外侧板10一侧;

内顶板和外顶板之间垂直的设有两个第一分隔板11,第二内侧板与第二外侧板之间设有第二分隔板12,第二分隔板设置在第二内侧板的底部,内底板与外壳体的外底板之间垂直的设有一个第三分隔板13;

第一分隔板上设有第一开口14,外壳体的第一外侧板上与第一开口对齐的设有第二开口15,第二分隔板上设有第三开口16,第三分隔板上设有第四开口17,第一内侧板上设有第五开口18和第六开口19,第五开口设置在第六开口的下方,第一外侧板上与第六开口对齐的设有第七开口20;第一外侧板和第一内侧板之间垂直的设有两个第四分隔板21,两个第四分隔板分别设置在第六开口的上下两侧;

两个第一分隔板之间形成第一热风加热腔22,第二分隔板与接近的第一分隔板之间形成第二热风加热腔23,第三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之间形成缓冲加热腔24,第三分隔板与接近的第四分隔板之间形成过渡腔25,两个第四分隔板之间形成分隔腔26,内顶板、内底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围绕形成电加热腔27;

第二热风加热腔中设有第一换向辊28,第一换向辊设置在第二热风加热腔的顶部、与第一热风加热腔的第一开口对应设置;缓冲加热腔中设有第二换向辊29,第二换向辊设置在第一换向辊的正下方、与第二开口对应设置;过渡腔中设有第三换向辊30和第四换向辊31,第三换向辊设置在第二换向辊的左侧,第四换向辊设置在第三换向辊的上方,第三换向辊与第五开口对应设置;

电加热腔中设有第五换向辊32、第六换向辊33、第七换向辊34和第八换向辊35,第五换向辊设置在电加热腔的右侧、与第五开口对应设置,第六换向辊设置在第五换向辊的左上方,第七换向辊设置在第六换向辊的正上方,第八换向辊设置在第七换向辊的右上方,且第八换向辊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五换向辊对应设置、在水平方向上与第六开口对应设置;

绕设在送料辊36上的无纺布37穿过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水平的进入第一热风加热腔中,在第二热风加热腔中经过第一换向辊换向后,竖直的穿过第三开口进入缓冲加热腔中,在缓冲加热腔中经过第三换向辊换向后水平的穿过第四开口进入过渡腔中,在过渡腔中经过第三换向辊和第四换向辊换向后水平穿过第五开口的进入电加热腔中,在电加热器中经过第五换向辊、第六换向辊、第七换向辊和第八换向辊换向后,穿过第六开口和第七开口由收料辊38进行收卷;

第一热风加热腔的顶部垂直的设有多个第一热气喷嘴39,多个第一热气喷嘴分别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热风泵相连接;

第二热风加热腔的外侧壁上倾斜向上的设有多个第二热气喷嘴40,多个第二热气喷嘴分别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二热风泵相连接;

缓冲加热腔的外侧壁上设有出风管41;电加热腔中设有电加热机构。

进一步的,第二分隔板的截面为V形结构,第三开口位于第二分隔板的折弯处。

进一步的,电加热机构包括第一电加热器42、第二电加热器43和第三电加热器44,第一电加热器固定在电加热腔的顶部,第二电加热器固定在电加热腔的底部,两个第三电加热器通过支撑结构45固定在电加热腔的中间。

进一步的,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板46、下支撑板47、主支撑轴48和两组调距组件;主支撑轴可旋转的固定在外壳体的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主支撑轴上均布两组螺纹组,每组螺纹组均包括第一螺纹49和第二螺纹50,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

每组螺纹组对应一组调距组件;调距组件包括第一调距机构51和第二调距机构52,第一调距机构包括第一滑套53、上连杆54和下连杆55,第一滑套螺纹配合的套设在主支撑轴的第一螺纹上,上连杆的底部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滑套上,上连杆的顶部可转动的固定在上支撑板上,下连杆的顶部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滑套上,下连杆的底部可转动的固定在下支撑板上,上连杆和下连杆在竖直方向上镜像设置;

第二调距机构与第一调距机构结构相同,第二调距机构的第一滑套螺纹配合的套设在主支撑轴的第二螺纹上,两者在水平方向上镜像设置;

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分别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两个第三电加热器分别固定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主支撑轴的一端穿过外壳体电机56相连接,电机往复转动带动两个第三电加热器相互接近或者相互远离。

进一步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还设有多个支承杆57,支承杆包括上支承杆58和下支承杆59,上支承杆固定在上支撑板上,下支承杆固定在下支撑板上,下支承杆插入式的设置在上支承杆的插接槽中,下支承杆上套设弹簧60,弹簧压设在上支承杆和下支撑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4)无纺布进入第一热风加热腔中,进行第一阶段的加热,加热温度为80-100℃;第一阶段加热后,进入第二热风加热器中进行第二阶段的加热,加热温度为70-85℃;第一热风喷嘴的风速小于第二热风喷嘴的风速;

(5)第二阶段加热完成后,进入缓冲加热腔中,通过缓冲加热腔中的余温对无纺布进行保温;

随后进入电加热腔中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90-120℃,烘干完成后由收料辊进行收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