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平幅水洗轧染烘干生产线的烘干发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5306发布日期:2019-11-29 17:3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平幅水洗轧染烘干生产线的烘干发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染整领域,具体地说是指应用于平幅水洗轧染烘干生产线的烘干发色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人造革、合成革行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新兴的颇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人造革、合成革发展迅速,市场日益拓宽当今,日常生活中花色品种繁多的革制品随处可见,如室内装饰、沙发面料、汽车内饰、服装、鞋类和箱包等等。以pu革为例,该pu革是一种人工皮革,下层为织物(布)或非织造材料(无纺布),上层涂有树脂,然后经过各种后处理的模仿天然皮革的材料,所以下层的织物(布)或非织造材料(无纺布)通常称之为“pu革基布”,pu革基布具有高强度、高密度和高定量的特点,其综合性能优于针刺布和纺织布,制成的革手感柔软、丰满、抗拉强度大、透气性好,仿真效果好。

现有pu革基布一般采用染缸(亦称卷染机)进行退浆水洗染色作业。现有染缸主要包括储布槽、循环系统、过滤和热交换器、加料桶〔副缸〕出布滚筒和摆布装置等部件。其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进布→退浆→排水→水洗→排水→高温染色(备注:染料一般会选用硫化染料和硫化钠)→排水→水洗→固色柔软→排水→出布→进布→烘干→落布。现有染缸可以实现对pu革基布进行退浆水洗染色作业,但各个环节处于整体式归并运行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固色效果不理想,而且单台染缸产量有限,这样大大地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应用于平幅水洗轧染烘干生产线的烘干发色装置,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染缸固色效果不理想,而且单台染缸产量有限,这样大大地影响生产效率等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应用于平幅水洗轧染烘干生产线的烘干发色装置,包括位于连续轧色机前方的第一烘筒烘燥机和位于连续轧色机后方的第二烘筒烘燥机,该第一、第二烘筒烘燥机均包括烘燥机架以及装设在烘燥机架上的进布机构、出布机构、蒸汽导热烘筒组以及带动蒸汽导热烘筒组运作的动力装置,所述进布机构和出布机构分别位于烘燥机架的两侧,所述蒸汽导热烘筒组为三对每对四个蒸汽导热烘筒交错相切,每对四个蒸汽导热烘筒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第二烘筒烘燥机中的蒸汽导热烘筒组数目为三组,该第一蒸汽导热烘筒组和第二蒸汽导热烘筒组之间设有第一平衡调节件,所述第二蒸汽导热烘筒组和第三蒸汽导热烘筒组之间设有第二平衡调节件,所述第一平衡调节件位于烘燥机架的下部,所述第二平衡调节件位于烘燥机架的上部。

所述第一、二平衡调节件均包括固定在烘燥机架上的基座、活动连接在基座上的摆动杆、装设在摆动杆两端部上的导布辊、与摆动杆中部连接的摆动轴以及驱动摆动轴转动并水平布置的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摆动轴上。

应用于平幅水洗轧染烘干生产线的烘干发色装置,还包括装设在第二烘筒烘燥机后部的落布组件,该落布组件包括落布架体以及在落布架体上沿出布方向依次设置导布辊、落布辊和摆布架,所述落布辊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所述摆布架上设置主动辊和压布辊,所述落布架还包括装设在落布架体上并对革基布表面进行降温的风扇,该风扇位于导布辊和落布辊之间。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烘干发色装置采用位于连续轧色机前后方的第一、第二烘筒烘燥机的设计,使得革基布固色效果理想,在进行连续轧色机前对坯布进行烘干,确保坯布表面干燥和具有一定的温度,增强对坯布的染色效果,待坯布染色后采用多组蒸汽导热烘筒组对其进行烘干固色,这样固色效果更加的理想,而且大大地影响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平幅水洗轧染烘干生产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平幅水洗轧染烘干生产线中平幅进布架和退浆单元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平幅水洗轧染烘干生产线中平幅进布架的除绒毛器的主视方向示意图,其中吸尘罩被剖视。

图4为本平幅水洗轧染烘干生产线中除绒毛器的吸尘罩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图5为本平幅水洗轧染烘干生产线中退浆水洗机的示意图。

图6为本烘干发色装置中第一烘筒烘燥机的示意图。

图7为本平幅水洗轧染烘干生产线中暂存堆放架的主视方向示意图。

图8为本平幅水洗轧染烘干生产线中暂存堆放架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图9为本平幅水洗轧染烘干生产线中连续轧色机的主视方向示意图。

图10为本连续轧色机中染色槽体的示意图。

图11为本连续轧色机中自动加料装置的控制流程框图。

图12为本烘干发色装置中第二烘筒烘燥机和落布架之间配合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1、图2和图3。平幅水洗轧染烘干生产线,它包括坯布8依次连续式经过的平幅进布架1、退浆水洗机2、第一烘筒烘燥机3、暂存堆放架4、连续轧色机5、第二烘筒烘燥机6以及落布组件7;所述平幅进布架1包括机架10和沿坯布行进路线在机架10上设置的扩幅辊组11、导布辊12、除绒毛器13、紧布器14以及出布辊15,所述除绒毛器13包括坯布8从内部穿过并且对坯布8正、反表面进行除绒毛的吸尘罩131、带有吸尘器的总管道132以及与总管道132相连通的左、右支管道133、134,所述左支管道133和右支管道134分别对应的连通在吸尘罩131左、右侧壁上。采用除绒毛器13的设计,能有效地将坯布8上的绒毛、灰尘等杂物除去,防止绒毛、灰尘等杂物进入退浆水洗机2里而损坏轧辊组件或影响pu革基布的品质。

参考附图2、图3和图4。所述吸尘罩131呈横向布置的椭圆筒状,其为内外两层结构,内层为内罩135,外层为外罩136,该外罩136的上顶面和下底面均开设有坯布穿过的条形外口137,所述内罩135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与外罩136内部相通的排出口,所述外罩136的左、右侧壁分别开设有与左、右支管道133、134相连通的安装口,所述内罩135的上顶面和下底面均开设有坯布穿过的条形内口138,该条形外口137的口径大于条形内口138的口径,所述条形内口138的口径等于或略大于坯布8的厚度。本吸尘罩131内外两层结构,大大地提高了除去坯布8上的绒毛、灰尘等杂物效率,而且坯布8从内罩135中穿过时,部分绒毛、灰尘等杂物由于受到条形内口138的摩擦或挤压作用会从条形内口138处飞出,这时由于有外罩136的防护作用,该部分的绒毛、灰尘等杂物也会顺着所述左支管道133和右支管道134被吸入到总管道132后排出。能有效地防止绒毛、灰尘等杂物在厂房内飞扬,使得厂房内的生产环境更加洁净。

参考附图1、图2和图5。所述退浆水洗机2包括呈长条形的水平框架20以及装设在水平框架20内并前后布置的退浆单元和水洗单元,该退浆单元包括依次紧靠布置并用于盛放退浆剂溶液的三个退浆槽体21以及与三个退浆槽体21一一对应相配合的三个第一轧辊组件22。所述水洗单元包括依次紧靠布置并用于盛放清水的三个水洗槽体24以及与三个水洗槽体24一一对应相配合的三个第二轧辊组件25。本退浆水洗机采用连续式的三次退浆和三次水洗并且一次退浆后配合对坯布进行一次轧干,一次水洗后配合对坯布进行一次轧干的操作,提高了对坯布退浆和水洗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附图2和图5。每个退浆槽体21内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上依次上下间隔错开布置的上导布辊211和下导布辊212,每个第一轧辊组件22位于对应退浆槽体21顶面的后段部上。每个退浆槽体21内还设有用于对退浆剂溶液进行加热的蒸汽加热管213,该蒸汽加热管213位于下导布辊212的下方,每个退浆槽体21的槽口处盖设有用于防止热量散失的第一顶盖23。该第一顶盖23的设计,对退浆剂溶液起到一定的保温隔热效果,防止每个退浆槽体21内热量从槽口处散出,节约能源。每个退浆槽体21设有向其内添加退浆剂溶液的进料管214、防止退浆剂溶液溢出的溶液溢出口215以及位于其底部的排污清洗口216,三个第一轧辊组件22均包括轧辊架体221、装设在轧辊架体221上的第一前引辊222、上下布置的主轧辊223和副轧辊224以及驱动主轧辊223转动从而带动坯布8向前传动的第一动力装置225,该第一动力装置225包括电机和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减速器,所述主轧辊223通过减速器与电机的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

另外,所述退浆槽体21的数目也可以是二个或四个等其他合适的数目,所述第一轧辊组件22的数目也可以是对应的二个或四个等其他合适的数目。

参考附图2和图5。每个水洗槽体24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上依次上下间隔错开布置的上导布辊241和下导布辊242。每个水洗槽体24内还设有用于对清水溶液进行加热的蒸汽加热管243,该蒸汽加热管243位于下导布辊的下方,每个水洗槽体24的槽口处盖设有用于防止热量散失的第二顶盖25,该第二顶盖25的设计,对清水溶液起到一定的保温隔热效果,防止每个水洗槽体24内热量从槽口处散出,节约能源。每个水洗槽体24设有向其内添加清水的进水管244、防止清水溢出的清水溢出口以及位于其底部的排污水口246。所述前两个第二轧辊组件25的组成结构和所述第一轧辊组件22的组成结构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详述其内部结构;后一个第二轧辊组件25包括轧辊架体251以及装设在轧辊架体251上的出水辊252、呈纵向布置的从动上轧辊253、主动中轧辊254、从动下轧辊255以及驱动主动中轧辊254转动的动力装置256,该主动中轧辊254和从动下轧辊255之间形成水洗后的坯布8穿过的第一通道,所述从动上轧辊和主动中轧辊之间形成水洗后的坯布穿过的第二通道。

另外,所述水洗槽体24的数目也可以是二个或四个等其他合适的数目,所述第二轧辊组件25的数目也可以是对应的二个或四个等其他合适的数目。

参考附图1、图6和图13。烘干发色装置由所述第一烘筒烘燥机3、第二烘筒烘燥机6和落布组件7组成,该第一烘筒烘燥机3和第二烘筒烘燥机6均包括烘燥机架30以及装设在烘燥机架30上的进布机构31、出布机构32、蒸汽导热烘筒组33、带动蒸汽导热烘筒组运作的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包括变频电机37和传动装置,由于动力装置带动蒸汽导热烘筒组运作为常见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其内部结构以及其动作原理,所述进布机构31和出布机构32分别位于烘燥机架30的两侧,所述蒸汽导热烘筒组33为三对每对四个蒸汽导热烘筒330交错相切,每对四个蒸汽导热烘筒330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参考附图1、图12和图13。所述第二烘筒烘燥机6的蒸汽导热烘筒组33的数目为三组,该第一蒸汽导热烘筒组33和第二蒸汽导热烘筒组33之间设有第一平衡调节件34,所述第二蒸汽导热烘筒组33和第三蒸汽导热烘筒组33之间设有第二平衡调节件35,所述第一平衡调节件34位于烘燥机架30的下部,所述第二平衡调节件35位于烘燥机架30的上部。所述第一、二平衡调节件34、35均包括固定在烘燥机架30上的基座360、活动连接在基座360上的摆动杆361、装设在摆动杆361两端部上的导布辊362、与摆动杆361中部连接的摆动轴363以及驱动摆动轴363转动并水平布置的气缸364,该气缸364的活塞杆连接在摆动轴363上。

参考附图1、图12和图14。所述落布组件7包括落布架体70以及在落布架体70上沿出布方向依次设置导布辊71、落布辊72和摆布架73,所述落布辊72在电机74的驱动下转动,所述摆布架73上设置主动辊731和压布辊732,所述落布组件7还包括装设在落布架体70上并对革基布表面进行降温的风扇75,该风扇75位于导布辊71和落布辊72之间。由于从第二烘筒烘燥机6出来的pu革基布温度一般会偏高,采用风扇75的设计,这样在输送过程中对pu革基布的表面进行降温,避免了收料车76中叠放的pu革基布温度过高而出现局部色差、褶皱的变化而影响产品的品质。

参考附图1、图7和图8。所述暂存堆放架4包括断面呈半圆形的槽体40以及用于支撑槽体41,该槽体40一侧部设有相对布置的两个活动辊42、43,该两个活动辊42、43之间形成单层坯布8穿过的间隙通道44,该间隙通道44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坯布8的厚度。该暂存堆放架4的设计,将整个生产线分为相互独立控制的前半段和后半段,倘若前半段设备临时出现故障,由于暂存堆放架4内有暂存堆放的坯布,不会立刻影响后半段设备的运行,提高了生产线使用的实用性。两个活动辊42、43的设计,确保了在坯布在进入连续轧色机之前,不会出现褶皱、甚至贴合的现象,大大地提高了色浆对其进行染色的效果。

参考附图1和图9。所述连续轧色机5包括轧色架体50以及装设在轧色架体50上并且用于盛放色浆的染色槽体51以及位于染色槽体51后部的轧辊机构52,所述轧色架体50上设有上下间隔错开布置的多个上导布辊52和多个下导布辊53,并且该多个上导布辊52位于染色槽体51的上方,所述多个下导布辊53位于染色槽体51内;所述轧辊机构52包括装设在轧色架体50上的出染辊520、呈纵向布置的从动上轧辊521、主动中轧辊522、从动下轧辊523以及驱动主动中轧辊转动522的动力装置524,该主动中轧辊522和从动下轧辊523之间形成染色后的坯布穿过的第一通道,所述从动上轧辊521和主动中轧辊522之间形成染色后的坯布穿过的第二通道。本连续轧色机5采用前染色后轧色的一体结构,染色效果好,而且结构更加的稳固。

参考附图9和图10。所述染色槽体51包括用于坯布染色的前半段511和用于承接轧辊机构52轧出多余的色浆的后半段512,所述多个下导布辊53位于染色槽体51的前半段内,所述出染辊520、从动上轧辊521、主动中轧辊522和从动下轧辊523均位于染色槽体后半段512的上方。采用本染色槽体51造型的设计,有效地避免了色浆在连续轧色环节中的浪费现象,节约用料成本。

参考附图1、图9和图11。所述连续轧色机5还包括自动加料装置,该自动加料装置包括色浆储存容器550、位于染色槽体51内的液位感应器551以及将色浆储存容器550内的色浆抽入染色槽体51内的加料水泵552以及控制水泵552工作的控制器553,所述液位感应器551与控制器553电连接。采用自动加料装置的设计,使得向染色槽体51内增加色浆用量更加的精准,避免人工观察用量带来的误差,同时也避免了色浆用量的浪费。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