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缝制品自动卷圆包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2284发布日期:2021-01-15 11:48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缝制品自动卷圆包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缝制品自动卷圆包合设备。



背景技术:

车缝,裁缝中的一种缝纫方法。主要是通过缝纫机对布料、皮革等制品进行缝合包裹,是针织产品中最重要的环节。魔术贴作为一种可拆卸的连接件,在注胶片上分别设置有钩面体和毛面体,即人们俗称的公贴和母贴,通过将公贴和母贴分别缝固在两相对物上,通过公贴和母贴的粘合而将两相对物结合在一起,传统的车缝制品的卷圆包合操作通过人工手动将车缝制品卷曲成圆形,再通过设置于车缝制品的公贴和母贴相互粘合固定而完成,操作繁琐复杂,生产质量低,工作强度大,增加用工成本,自动化程度偏低,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缝制品自动卷圆包合设备,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缝制品自动卷圆包合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机台,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机台包括送料机构以及与送料机构驱动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送料机构靠近进料口的一端设置有进料装置,所述机台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卷曲成型车缝制品两侧边的成型装置,所述送料机构靠近出料口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压合车缝制品两侧边的压合装置。

优选的,所述成型装置包括第一定型块与第二定型块,所述第一定型块与第二定型块的后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片与第二导向片,所述第一定型块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弧部与第一平直部,所述第一圆弧部与第一平直部之间采用光滑过渡并连接有第一弯弧面,所述第二定型块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圆弧部与第二平直部,所述第二圆弧部与第二平直部之间采用光滑过渡并连接有第二弯弧面,所述第一平直部与第一导向片的下端面共面设置,所述第二平直部与第二导向片的下端面共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片与第二导向片结构相同且均呈z形,所述第一导向片的上端面高于第二导向片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导向片与第二导向片之间设置有通行间隙。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传动部以及与齿轮传动部驱动连接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齿轮传动部包括设置于机台外侧的若干个从动齿轮与传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呈上下分层间隔排布的,所述传动齿轮分别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导引基座,所述导引基座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导引基座的前端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撑斜板,所述安装架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安装架与第一转动轴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从动轮体,所述第一从动轮体与主动齿轮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同步轮,所述导引基座内设置有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的至少一面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带齿。

优选的,所述送料机构内设置有若干个并排设置的横向辊,所述机台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并排设置的竖向辊,所述横向辊与竖向辊垂直设置,所述横向辊与从动齿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合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台的装配架,所述装配架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装配架与第二转动轴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从动轮体,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有第二主动轮体,所述第二主动轮体与第二从动轮体之间连接有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压合滚轮。

优选的,所述机台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机台与底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轴身设置有弹簧,所述连接轴的末端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与连接轴之间设置有垫圈。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设置有下料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车缝制品自动卷圆包合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机台,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机台包括送料机构以及与送料机构驱动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送料机构靠近进料口的一端设置有进料装置,所述机台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卷曲成型车缝制品两侧边的成型装置,所述送料机构靠近出料口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压合车缝制品两侧边的压合装置。

工作时,车缝制品放置在进料口,通过进料装置的自动推送而使车缝制品进入到机台的内部,由于机台的整体构造呈长方体结构,随着进料装置连续往前推送车缝制品,车缝制品受到机台内壁的挤压卷曲而逐渐形成“u”形状,接着驱动机构驱动送料机构带动车缝制品经过成型装置,成型装置使车缝制品的两侧边水平伸直并上下交叠,魔术贴的公贴和母贴分别缝固在车缝制品的两侧边,最后再通过压合装置滚动压合上下交叠的车缝制品两侧边,使公贴和母贴压合贴紧以完成车缝制品的自动卷圆包合操作,再通过出料口以实现成品的自动出料。本实用新型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壳体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定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定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机台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壳体2——机台3——进料口

4——出料口

5——送料机构51——横向辊52——竖向辊

6——驱动机构

61——齿轮传动部611——从动齿轮612——传动齿轮

62——伺服电机63——联轴器64——主动齿轮

7——进料装置71——导引基座72——安装架

73——导向杆74——支撑斜板75——第一转动轴

76——第一轴承77——第一从动轮体78——第一传动带

79——第一同步轮710——第二同步轮711——同步带

712——带齿

8——成型装置

81——第一定型块811——第一圆弧部812——第一平直部

813——第一弯弧面

82——第二定型块821——第二圆弧部822——第二平直部

823——第二弯弧面

83——第一导向片84——第二导向片85——通行间隙

9——压合装置91——装配架92——第二转动轴

93——第二轴承94——第二从动轮体95——第二主动轮体

96——第二传动带97——压合滚轮

10——底座101——连接轴102——弹簧

103——螺钉104——垫圈

11——下料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缝制品自动卷圆包合设备,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机台2,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3与出料口4,所述机台2包括送料机构5以及与送料机构5驱动连接的驱动机构6,所述送料机构5靠近进料口3的一端设置有进料装置7,所述机台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卷曲成型车缝制品两侧边的成型装置8,所述送料机构5靠近出料口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压合车缝制品两侧边的压合装置9。

工作时,车缝制品放置在进料口3,通过进料装置7的自动推送而使车缝制品进入到机台2的内部,由于机台2的整体构造呈长方体结构,随着进料装置7连续往前推送车缝制品,车缝制品受到机台2内壁的挤压卷曲而逐渐形成“u”形状,接着驱动机构6驱动送料机构5带动车缝制品经过成型装置8,成型装置8使车缝制品的两侧边水平伸直并上下交叠,魔术贴的公贴和母贴分别缝固在车缝制品的两侧边,最后再通过压合装置9滚动压合上下交叠的车缝制品两侧边,使公贴和母贴压合贴紧以完成车缝制品的自动卷圆包合操作,再通过出料口4以实现成品的自动出料。本实用新型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如图3、图6、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成型装置8包括第一定型块81与第二定型块82,所述第一定型块81与第二定型块82的后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片83与第二导向片84,所述第一定型块81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弧部811与第一平直部812,所述第一圆弧部811与第一平直部812之间采用光滑过渡并连接有第一弯弧面813,所述第二定型块82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圆弧部821与第二平直部822,所述第二圆弧部821与第二平直部822之间采用光滑过渡并连接有第二弯弧面823,所述第一平直部812与第一导向片83的下端面共面设置,所述第二平直部822与第二导向片84的下端面共面设置。具体地,驱动机构6驱动送料机构5带动车缝制品经过成型装置8,车缝制品的两侧边分别通过第一圆弧部811与第二圆弧部821翻动卷曲,再分别沿着第一弯弧面813与第二弯弧面823过渡移动到第一平直部812与第二平直部822,致使车缝制品的两侧边由弯曲弧形状过渡渐变成水平直线状,再分别沿着与第一平直部812、第二平直部822共面设置的第一导向片83、第二导向片84移动,实现进一步导向成型,以便于后续的压合装置9滚动压合水平放置的车缝制品两侧边,提高公贴和母贴之间的贴合稳固性,定型效果好。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导向片83与第二导向片84结构相同且均呈z形,所述第一导向片83的上端面高于第二导向片84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导向片83与第二导向片84之间设置有通行间隙85。具体地,车缝制品的两侧边分别通过第一定型块81与第二定型块82的变形伸直,结构简单的z形第一导向片83与第二导向片84上下分层设置,第一导向片83与第二导向片84之间设置有通行间隙85,进而使车缝制品的一侧边沿着通行间隙85移动,车缝制品的另一侧边沿着第二导向片84的下端面移动,再聚合在压合装置9以完成自动压合成型操作。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6包括齿轮传动部61以及与齿轮传动部61驱动连接的伺服电机62,所述伺服电机62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有联轴器63,所述联轴器63连接有主动齿轮64,所述齿轮传动部61包括设置于机台2外侧的若干个从动齿轮611与传动齿轮612,所述从动齿轮611与传动齿轮612呈上下分层间隔排布的,所述传动齿轮612分别与主动齿轮64、从动齿轮611啮合。具体地,伺服电机62通过联轴器63与主动齿轮64驱动连接,多个从动齿轮611对应与送料机构5连接,主动齿轮64与传动齿轮612啮合,传动齿轮612与从动齿轮611啮合,进而通过从动齿轮611带动送料机构5转动以自动输送车缝制品,传动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

如图3、图4、图5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进料装置7包括导引基座71,所述导引基座7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架72,所述导引基座71的前端设置有导向杆73,所述导向杆73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撑斜板74,所述安装架72设置有第一转动轴75,所述安装架72与第一转动轴75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轴承76,所述第一转动轴7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从动轮体77,所述第一从动轮体77与主动齿轮64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带78,所述第一转动轴7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同步轮79,所述导引基座71内设置有第二同步轮710,所述第一同步轮79与第二同步轮710之间连接有同步带711,所述同步带711的至少一面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带齿712。具体地,伺服电机62通过联轴器63与主动齿轮64驱动连接,主动齿轮64通过第一传动带78带动第一从动轮体77转动,第一从动轮体77通过第一转动轴75带动第一同步轮79转动,第一同步轮79通过同步带711带动第二同步轮710转动,通过均匀间隔设置于同步带711表面的多个带齿712接触车缝制品的表面并将车缝制品往前推送,设置于导引基座71前端的导向杆73,以及设置于导向杆73上端面的支撑斜板74,对车缝制品的移动起着良好的导向与支撑作用,实现定向平稳地运送车缝制品。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送料机构5内设置有若干个并排设置的横向辊51,所述机台2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并排设置的竖向辊52,所述横向辊51与竖向辊52垂直设置,所述横向辊51与从动齿轮611连接。具体地,横向辊51与从动齿轮611连接,主动齿轮64与传动齿轮612啮合,传动齿轮612与从动齿轮611啮合,进而通过从动齿轮611带动横向辊51转动以自动输送车缝制品,多个并排设置的横向辊51与竖向辊52共同配合全面平稳运送车缝制品。

如图3、图4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压合装置9包括设置于机台2的装配架91,所述装配架91设置有第二转动轴92,所述装配架91与第二转动轴9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轴承93,所述第二转动轴9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从动轮体94,所述从动齿轮611连接有第二主动轮体95,所述第二主动轮体95与第二从动轮体94之间连接有第二传动带96,所述第二转动轴92的另一端设置有压合滚轮97。具体地,伺服电机62通过联轴器63与主动齿轮64驱动连接,主动齿轮64通过传动齿轮612与从动齿轮611传动连接,从动齿轮611带动第二主动轮体95转动,第二主动轮体95通过第二传动带96带动第二从动轮体94转动,第二从动轮体94通过第二转动轴92带动压合滚轮97转动,压合滚轮97对聚合在一起的车缝制品两侧边进行自动有效压合成型。

如图3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机台2的下方设置有底座10,所述机台2与底座10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轴101,所述连接轴101的轴身设置有弹簧102,所述连接轴101的末端连接有螺钉103,所述螺钉103与连接轴101之间设置有垫圈104。具体地,机台2通过多个连接轴101与底座10稳固连接,螺钉103通过垫圈104与连接轴101固定连接,垫圈104用于增大摩擦力以起到止动作用,设置于机台2与底座10之间的弹簧102起到良好的缓冲减震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出料口4的下方设置有下料坡板11。具体地,完成自动卷圆包合操作的车缝制品沿着下料坡板11自由滑落以实现自动下料,结构简单,下料效率高。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