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压纬式电动织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367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回压纬式电动织席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属于一种编织床席的自动化机器。它以席草为纬,以细麻线或尼龙丝为经编织各种阔度不同的床席。
我国专利申请87211903.3首次提出的轮回压纬式电动织席机对原有的织席机作了较大的简化和改进。基本上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它在动力传递部件中,由滑动齿条带动固定齿轮。这种搭配不够稳定,不能保证充裕的送草时间;在分草部件中,失误比较多;在分经部件中。η形滑条上的滑轮对梳筘有刚性冲击。且易磨损;在挽边部件中,单挽边有待于改为双挽边。由于在以上各方面尚有不足之嫌,在总体上就导致了轮回压纬织席机在性能上无法达到稳定和完美。
本发明的目的,是从克服以上各种缺陷出发,提供几种新的装置,改善动力传递部件、分草部件、分经部件和挽边部件,从而在整体上确保轮回压纬织机臻于完善和稳定,最大限度地发挥它潜在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1、在动力传递部件中,居于机架正中、前方有曲柄与其固连用以推动丁字形梳筘(7)的中心齿轮(8)(以下统称为中心齿轮)改为由扇形齿(1)推动。取消中心齿轮两侧的齿条。

图1所示。扇形齿(1)单向偏转一次。带动中心齿轮(8)转动一周。从而曲柄(2)带动梳筘(7)压纬一次。由于扇形齿(1)每次偏转至极限都可以稍停片刻,这就保证了充裕的送草时间。
扇形齿(1)推动中心齿轮(8)的传动方式亦可改为由齿轮推动中心齿轮,这两种传动方式在实现压纬的功能上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扇形齿推动中心齿轮每转一周后,都作反向旋转。而齿轮带动中心齿轮只作单向旋转。
2、在分草部件中,本发明对已有织席机的草门作了精简。图2所示,草门有三个主要部件以O点为支点的整草臂(17);以O1点为支点的取草臂(15);以O2点为支点的脱草臂(14),在A端作一次上下推动,整草臂(17)就绕支点O往复偏转一次。此整草臂的往复运动有三个功能在B点的小轴带动内外整草板(11)(13)升降,实现整草;在C端的滚子带动取草臂(15)绕O1点往复偏转,实现取草(10);在轴(16)的滚子带动脱草臂(14)从草针上脱草,并输草至二胶轮间。这样,只要在A点施加一次往返的推动力,就能实现一次分草。
3、在分经部件中,采用E形截面的草道筘。如图3所示,与此E形草道垂直的分经槽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二倍经线(18)间距。这种形状的草道筘同时也是分经筘,它一当嵌入经线排之间,就能相间地把经线向前推挤。实现分经,以上是草道筘的形状。
这种形状的草道筘在完成每一次分经送草后,都要作一次方向相反的水平位移,位移距离约等于一个经线间距,这种交替的横向位移是在丁字形梳筘架(7)升降的过程中完成的。中心齿轮(8)带动丁字形梳筘架(7)升降的机制,已如87211903.3专利甲请所述。本发明对此机构增加了两个内容中心滚子(4),它被固定在机架正中;中心摇臂(6),它的支点(5)位于丁字形梳筘架(7)的正中上方,高度与中心滚子(4)相应。从图1(A)到图1(D)展示了梳筘完成一次横向位移的全部动程。
图1(A)所示,与中心齿轮(8)固连的曲柄(2)已将草道筘(9)推至最高位置,呈水平状态,此时支点(5),滚子(4),梳筘中心滑道(3),曲柄(2),中心齿轮(8)的圆心都处于同一垂直线上,中心摇臂(6)已被中心滚子(4)挤偏,带动草道筘(9)作了横向位移。待分经、送草毕。中心齿轮(8)开始反向转动,当转至图1(B)的位置时,中心滚子(4)失去了对中心摇臂(6)的偏挤力;转至图1(C)的位置时,支点(5)带动中心摇臂(6)绕到了中心滚子(4)的另一侧;当中心齿轮(8)转至360度,如图1(D)的位置时,中心滚子(4)的偏挤达到极限,至此,中心摇臂(6)已带动草道筘(9)实现了一个经线间距的横向偏移。中心齿轮(8)再次反向旋转,就能使草道筘发生反向的水平位移,回复到图1(A)的状态,如此循环往复。
4、本发明的双挽边是由一个旋转的挽边勾与一个挽边叉配合完成的。图4所示是挽边机制俯视图,图示挽边发生在织席机的右边。图4(A)表示,待挽边的纬草(22)落到了挽边勾(21)前方;图4(B)所示。挽边勾(21)绕自己的轴心O3转动。挟持纬草(22)向内侧绕;图4(C)所示,挽边勾(21)挟持纬草(22)通过E、F经线之间,并继续转至极限;图4(D)所示,挽边叉(23)将纬草(22)的末端叉入G、F经线之间,继而挽边叉(23)退出,挽边勾(21)转出,至此完成一次双挽边。
本发明与87211903.3专利申请中首次提出的轮回压纬织席机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今分述如下1、在动力传递中,原有的轮回压纬织席机的中心齿轮(8)是由齿条推动的,滑动的齿条需有多个滑轮挟持,且运动不稳定;今改为由扇形齿或齿轮推动,由于有了固定的圆心,无需多个滑轮挟持,既精简了结构,又使运动稳定,又便于保证充裕的送草时间。
2、已有织席机的草道筘上,与E形剖面相垂直的分经槽间距是等于一个经线间距。本发明中,分经槽的间距是二倍经线间距,亦即是说,分经槽的总数目减少了一半,这就使分经槽棱角对纬草前进的阻力减少了一半。
原有的轮回压纬织席机的草道筘在分经前的横向偏移由η形滑条上的内滑轮推动中部偏摆完成的,滑轮与偏摆在相遇接触中有刚性冲击,且易磨损,今改为由中心摇臂(6)交替地绕到中心滚子(4)的两侧,则消除了以上弊端。
3、原有的轮回压纬织席机的草门分草多有失误(即分草超过一根或没有一根)。根据实验,失误率超过3%;今由整草臂(17)带动取草臂(15)和脱草臂(14),根据实验,取草的失误率降低到0.5%以下。
4、已有的织席机中,普遍采用单挽边。本发明所提供的双挽边的优越点在于挽边整齐、美观的程度超过最好的手工织席工艺;双挽边席比较经久耐用;双挽边席迎合消费者的嗜好、心理和习惯;与行之有效的88202843专利申请所述双挽边机制相比较,本发明仅用旋转的挽边勾(21)和挽边叉(23)的进退完成双挽边,无需作挽边勾的横向位移,在结构上是一大简化。
以上各方面改进的最终结果,是确保了87211903.3专利申请首次提出的轮回压纬织席机的性能达到相当的稳定和完美。
实现本发明的最好方式,体现在附图所展示的结构中。今结合附图对有关结构再作具体描述。
1、中心齿轮的传动与曲柄(2)固连的中心齿轮(8)的一侧与扇形齿(1)啮合。此扇形齿绕自己的轴心往复偏转,扇形齿每次偏转的节园弧段长度等于中心齿轮(8)的节园周长。
扇形齿带动中心齿轮的结构也可改为有固定园心的齿轮带动中心齿轮的结构。虽然扇形齿是带动中心齿轮作间歇的反向旋转。由齿轮带动中心齿轮是单向旋转,但在织席的压纬功能上,二者是一样的。
2、草道筘的形状,与E形草道相垂直的分经槽距离等于二倍经线间距。
草道筘通过左、右摇臂悬挂在丁字形梳筘架(7)上,中心摇臂(6)的下端与草道筘相连。上端支点(5)是在丁字形梳筘架正中上方;中心滚子(4)固定在机架中央。位置在能与中心摇臂发生偏挤处。
3、草门的O点、O1点、O2点分别支承整草臂(17)、取草臂(15)和脱草臂(14)。整草臂(17)的C端有滚子,拨动取草臂(15)取草。内外整草板(11)(13)的连接点(16)有滚子。它沿脱草臂(14)的弧面滑行,控制脱草臂的动、止。
4、挽边机构挽边勾(21)的上方呈半园形,此半园形体的末端有一开口,供勾草用。此开口的半园形体绕轴心O3转动时,能通过E、F经线之间。外草叉(23)的位置处在G、F经线的前方,叉头能通过G、F经线之间。
权利要求
1.轮回压纬式电动织席机是采用单马达复式传动,通过曲柄(2)推动扇齿(1)、中心齿轮(8)、最终推动T形筘架(7)升降作轮回压纬;机架两侧各有草门和二胶轮,(由飞转的二胶轮将纬草投入草道),T形筘架支承内、外草道筘(9)。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扇齿(1)的有效分度园弧长等于中心齿轮(8)的分度园周长;连杆滑道(18)的弧形滑道两端各有一段切线滑道(NM)(N1M1)。此二切线滑道的中心线夹角的角顶与扇齿(1)的园心重合,此夹角等于扇齿(1)分度园弧的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回压纬式电动织席机,分草部件的特征是整草臂(46)的外侧有滚子C1,它触及並拨动取草臂(44);内、外整草板(40)(42)的连接点有滚子(45)它触及並控制脱草板(43)的动止;整草臂(46)与草门连杆(12)的下端活动连接,草门连杆的上端与分草架(10)活动连接,受其牵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回压纬式电动织席机,其内草道的截面为E形,各个E形草道块排列的间距等于(或略大于)二倍经线间距。T形筘架正中上方支点(5)支承中心摆臂(6),机架正中固定中心滚子(4),此中心滚子的位置处在能与中心摆臂(6)发生偏挤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回压纬式电动织席机,其挽边部件的特征是紧靠左右席边有挽边勾(33),俯视挽边勾大致呈半园形,此半园形体的前端有一开口,供夹草用;挽边勾(33)绕自己的轴心O3转动,此轴心的位置视挽边勾的半园形体能顺利通过E2F2经线之间而定;此挽边勾轴的下方固连小齿轮(34),小齿轮与齿条(30)啮合,草叉(32)的叉头位于G2F2经线的前方,其位置视叉头能顺利通过G2F2经线而定,此草叉绕轴心线HI转动,此轴心线与挽边勾(33)的轴心线大致垂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轮回压纬织席机。它对87211903.3专利申请首次提出的轮回压纬织席机的某些主要部件的缺陷予以克服,提供了几种新的装置,改善了动力传递部件、分草部件、分经部件和挽边部件,从而在整体上确保轮回压纬织席机臻于完善和稳定。最大限度地发挥它潜在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D03D15/02GK1051598SQ8910844
公开日1991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5日
发明者孙更新 申请人:孙更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