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纺纱烘房导热管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98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苎麻纺纱烘房导热管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领域中的一种设备,具体说是苎麻纺纱前的烘燥装置。
目前用苎麻纺织的麻织品,在纺纱前均需进行烘燥的过程,一般是采用电热丝加工进行烘燥,由电热丝的热量通过风机吹,而苎麻存放在输送带上烘,按此设备烘燥麻容易烤脆,发生麻的断裂现象,同时会被吹失,故损失较大,另外经电热丝的烘燥不能达到纺纯麻纱,只能制混纺织物,麻夹毛或麻夹化纤,无法制成全麻纺织品,尤其纺织毯更无法得到理想的成品,一般非全麻品质地过硬,对毯子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苎麻纺纱烘燥不用电热丝进行烘烤,烘燥后的苎麻不会发脆和失落,同时在纺纱时不需要夹毛或化纤而纺出纯麻纱可以加工成纯麻纺织品,尤其对纯麻毯更为适宜的一种苎麻纺纱烘房导热管道装置。
为完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相邻的两间烘房分别在地上各设置八根导热管1~8,并均匀排列,两烘房之间设炉灶、烟囱和两个排火道口,样一和第二根导热管连接排火道口,第一和第二根导热管的另一端与导热管第三和第四根的一端用耐火砖和耐火泥砌连接通组成一个导热沟,导热管第三和第四根的另一端与导热管第五和第六根的一端用耐火砖和耐火泥砌连接通组成一个导热沟,导热管第五和第六根的另一端与导热管第七和第八根的一端用耐火砖和耐火泥砌连接通组成一个导热沟,导热管第七和第八根另一端与出火口用耐火砖和耐火泥砌连接通,出火口与烟囱相通,上述所组成的三个导热沟和出火口的连接端,分别向地下挖设积灰槽,积灰槽上端由钢板密封,同时在导热管1~8根的上向并高出导热管15~20mm架空布满钢板,此钢板供烘燥苎麻用。
本实新型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上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热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导管管刻面结构图。
根据
图1和所示,在相邻的两间烘房分别在地上各设置八根导热管1~8,并均匀排列,二烘房之间设炉灶15、烟囱13和排火道14,导热管1和2的一端连通排火道14,导热管1和2的另一端与导热管3和4连通,用耐火砖和耐火泥砌接,组成导热沟9,导热道3和4的另一端与导热管5和6连通,用耐火砖耐火泥砌接,组成导热管沟11,导热管5和6的另一端与导热管7和8用耐火砖和耐火泥砌接连通,组成导热沟10,导热管7和8的另一端与出火道12用耐火砖耐火泥砌接连通,出火道12与烟囱13相通。上述用耐火砖耐火泥砌成的导热沟9~11和出火道12分别向地下挖设积灰槽18如图2所示,积灰槽18上端由钢板17密封,导热管1~8的上方并架空高出导热管15~20mm布满钢板16,此钢板供烘燥苎麻用。
上述的用积灰槽18的密封钢板17是架于导热管1~8的端部与耐火砖之间,可拆缸清理积灰槽内的灰尘。导热管可以八根一个组合也可拾二根一种排列和拾陆根一种排列等。
权利要求1.一种由加热源、存麻钢板组成的苎麻纺纱烘房导热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a.两间烘房分别在地上各设置八根导热管1~8,并均匀排列,两烘房之间设烟囱13和排火道14,导道管1和2一端连通排火道14,导热管1和2另一端与导热管3和4用耐火砖和耐火泥砌接连通,组成导热沟9,导热管3和4的另一端与导热管5和6用耐火砖和耐火泥砌接连通,组成导热沟11,导热管5和6的另一端与导热管7和8用耐火砖和耐火泥砌接连通,组成导热沟10,导热管7和8的另一端与出火道12用耐火砖和耐火泥砌接连通;b.导热沟9~11和出火道12分别向地下挖调积灰槽18,积灰槽18上端由钢板17密封;c.导热管1~8的上向架空并高出导热管15~20mm布满钢板16,供烘燥苎麻用。
专利摘要一种苎麻纺纱织物之前用于苎麻烘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间烘房之间设炉灶、排火道,而两烘房内地上分别均匀排列八根导热管,这八根导热管两端分别耐火砖和耐火泥砌接连通,导热管上方架设烘燥用钢板,下方挖积灰槽并用钢板密封,上述的八根导热管第一和第二根连接排火道,第七和第八根连通炉灶烟囱的出火口形成一个循环。
文档编号D01B1/00GK2104224SQ9121559
公开日1992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1991年6月22日
发明者汪秀凤 申请人:汪秀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