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纱或捻线用的锭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51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产纱或捻线用的锭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纱或捻线用的锭子。
就这类锭子而言,其中,从径向延伸的引线导管中引出的纱或线,随着形成气圈进一步传送至位于锭子转子轴心线延伸部分的中心点,希望使可流动介质,如,处理介质,在无干扰的状态下容易地引入气圈所封闭的空间,但气圈本身将形成一种障碍。
关于可流动介质,例如,可以用空调空气,也可以是两相介质,如,空气及其中悬浮有适当的液体滴状物、固体颗粒或被溶解的纤维材料,这些物质应该分别在纱或线上产生特殊的效应。
在DE3721364C2的专利资料中,有一种作为生产纱或捻线用装置一部分的锭子转子,根据该资料,流动介质先通过锭子转子然后再引入气圈限定的空间。为此目的,该锭子转子装有辐射状安装的数件导向叶片,引纱导管延伸穿入上述这些导向叶片之一中。在这方面,可流动介质实际上是从外部与锭子转子轴心线平行的方向供给,同时其供给装置必需安排在锭子转子之前相对地受到限制、通常也必须安排其它装置部件的空间,同时各供应管也必须引到这个区域。此外,已证实锭子转子的导向叶片特别是对上述固体粒子的自由贯穿流动是一种障碍,另外由于通风效应导致环境空气传入锭子转子,这样将会使污物沉积在导向叶片上,这样,在介质喂入时会产生更多的不良效果。
本发明的根本任务是设计一种锭子,可以在无干扰状态下将可流动介质引入气圈所限定的空间,而无必要为此目的在锭子转子前面有限的空间安排装置。
一种用于生产纱或捻线的锭子,它具有锭子转子,该锭子转子有径向朝外的引线导管,导管基本上起始于锭子轴线,线从引线导管引出后随即形成气圈,并进一步被引至位于锭子转子轴心线延伸部分的中心点,上述锭子的特征在于至少有一基本上从径向引到由气圈限定的空间的供给管,用以将可流动介质(M1至M8)引入该气圈限定的空间内。
本发明基于惊人的认识,即有可能在径向穿过气圈将可流动介质引入该气圈限定的空间内。
已证实有可能引导介质直接通过由线或者还有一薄回转导线管所组成的气圈。在这方面也证实了在多相介质流动进入时对纯线气圈的扰动方面也特别小。尽管旋转的线与即将进入的可流动介质之间的接触可能可以避免,但是也可用启闭开关或转换位置开关控制处于气圈的不同位置的供应管,以达到控制介质的引入,这样在经处理的介质流与旋转的线之间不可能接触。
也可使旋转线通过与锭子转子同时旋转的导向管导入,因此,从开始就预防了旋转线与介质之间的接触。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按照本发明的锭子的示例性实施方案。
附图中

图1所示为倍捻锭子的局部剖视的侧视图,该锭子有供给可流动介质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
图2所示为按照图1中供给介质装置部分实施方案的变动形式的部分水平剖视图;
图3所示为按照图1实施方案进一步变动形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4所示为直接搓绳锭子部分剖视的侧视图,该锭子供给可流动介质装置为另一种实施方案;
图5所示为按照图4的供给介质装置部分实施方案变动形式的部分水平剖视图;
图6所示为与图1相似的倍捻锭子,该锭子中供应可流动介质装置的实施方案与图4相似;
图7所示为与图4相似的直接搓绳锭子,该锭子中供应可流动介质装置的实施方案与图1相似;
图8从透视形式表示按照图1或7中供应可流动介质装置部分实施方案的进一步变动形式。
在图1-3仅示出倍捻锭子中的几种下面要进行解释的重要部件,即,在图1中示出了由轴的伸出部分1·1驱动的锭子转子1,该锭子转子包含有在锭子轴心线A区域开始,径向朝外的引线导管2,还包含带有保护罐6的筒管托架,筒管托架安装在锭子转子1的上面,筒管托架中插入供给待加捻纱的装置,例如图1中所示的筒管S。带有保护罐6的筒管托架与轴承(图中未示出)配合装在锭子转子1上,同时承受永久磁铁S-N的抑制,在该位置上不可相对转动地保持其固定状态。具有保护罐6的筒管托架由一气圈罩5包围。从供纱装置S引出的线F1及F2穿过线引入管4,沿锭子轴心线A被引至锭子转子的中心,从引线导管2引出的线F被引至具有保护罐6的筒管托架与气圈罩5之间的空间,然后至中心点Z,该中心点Z设计成为窄的导线洞眼,因此在具有保护罐6的筒管托架与气圈罩5之间的区域内在运转时形成纱线气圈。
在锭子径向外侧伸入一管3,它穿过支座7,其末端在气圈罩5的出口孔5.1处。与出口孔5.1相对有一进口孔6.1,它设在保护罐6套上。进口孔6.1的直径稍大于出口孔5.1的直径,其口缘向内收呈漏斗形,使通过管3供给的可流动介质M1具有有利的流动条件。
在图1所示的简单实施方案中,介质流经过单管3,在二孔5·1及6·1之间穿过纱线气圈,然后达到进入保护罐6的内部。在这一点上,介质流能连续流入并与在纱线气圈内旋转的线F接触。假如要避免这样的接触,则可以在例如周期运转中以不连续的方式供给介质M1或者当希望或要求连续地供给时,则图1中所示装置可以修改为图2及3中的结构。
在图2中,所有相同的装置部件均以相同的件号代表。
通过支座7的管3,在其后端部分分为二支管3·1及3·2,在圆周方向预定的间隔处上述各支管分别通过出口孔5.′1及5.″1使介质进入内部的气圈罩5的空间。与出口孔5.′1及5.″1相对的有一进口孔6.′1,它设在具有保护罐6的筒管托架的套上,该进口孔缘向内收呈漏斗形,进口孔直径的大小应能满足出口孔5.″1的流体以及出口孔5.″1的流体都通过进口孔6.′1进入具有保护罐6的筒管托架内部。控制阀8安排在管3的分叉位置,控制装置C可转换控制阀,该控制装置C可使可流动介质交替地在支管3·1或支管3·2中流动。按照以下方式控制控制阀8;例如当线F在纱线气圈中运动时,介质M2流体开始通过支管3·2流出,直到线F已通过支管3·1的出口孔5.′1。在此瞬间,转换控制阀8,使介质流(图中未示出)通过支管3·1。这样,处于良好控制状态的控制阀8可使介质在各种情况下均不会与在出口孔5.′1及5.″1前面绕过到气圈中的线F相遇。当然也可以旋转隔板代替控制阀8,将在下面叙述。
在按照图2修改过的实施方案中,二支管在圆周方向有较小的间距,如果扩大这些间距则是有利的,如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由于简化,在图3中仅示出整个结构中的气圈罩5′部分。处理介质M3或M4分别由二支管9及10供应。该二支管位置分别在直径方向的二相对端,介质通过气圈罩5′和纱线气圈(图中未示出)再进入保护罐(图中也未示出)。在此处,控制分配装置(图中未示出)可使线在二气流进口处扫过时介质流被中断。必须指出,支管9及10并不一定要从一共用供应管中分出。相反,可分别从各供应装置(未示出)通过管9及10供给不同的介质M3或M4。
参照图1至3所示的装置,这些供应可流动介质的装置不仅适用于倍捻锭子,也可以此相似方式用于直接搓绳锭子。这将参照图7在下面解释。
图7所示直接搓绳锭子包含一由锭子的伸出轴31·1驱动的锭子转子31,转子31上有引线导管32,供给的第一根线F7从供应装置A(图中未示出)从外侧轴向引入,然后在引线导管32中向径向偏转,线7在该方向从锭子转子31中引出。装在锭子转子31上面的是带有保护罐36到筒管托架,在保护罐中插入有尚未加捻的部分纱的供应装置,例如供纱筒管S。从锭子转子31引出的线F7被引至具有保护罐36的筒管托架与气圈罩35之间的空间,然后引导至中心点Z,这样在带有保护罐36的筒管托架与气圈罩35之间的区域内,当运转时形成纱线气圈。在带有保护罐36的筒管托架内从供纱筒管S引出的线F6,通过牢固连接在筒管托架上的纱线制动装置38运动,并经带有保护罐36的筒管托架的上部36·2到达中心点Z,在该处线F6被第一根线F7围绕。
可流动介质M8由管33供给,该管从外侧经向伸入穿过支座37,管的一端装在气圈罩35′的一孔中,在该孔的对面为一进口孔36·1,该孔边缘向内收呈漏斗形,其内侧位于保护罐36的套中,参照图1所描述的途径以供应介质M8。
在直接搓绳锭子中为供应可流动介质的进一步结构将参照附图4及5作叙述。
图4所示直接搓绳锭子包含有由锭子轴的延伸部分11·1驱动的锭子转子11,该转子11中有引线导管12,第一根线F′1从供线装置(图中未示出)外侧以轴向送入,然后在引线导管12中偏转为径向,在该方向从锭子转子11中引出。带有保护罐16的筒管托架又与锭子转子11连结,在保护罐插有尚未加捻的部分纱的供纱筒管S′。在图示的情况中线F′1未形成自由纱线气圈,而是被一与锭子转子11连结的导向管15所接收,线在导线管中被引导绕过具有保护罐16的筒管托架,然后到达锭子上面位于锭子轴心线A′的中心点Z′。
第二根线F′2从具有保护罐16的筒管托架内部的供纱筒管S′上,通过与筒管托架牢固连接的线制装置18,在具有保护罐的筒管托架的上部16·2引出至保护罐16的顶部位置的中心洞眼14,然后达到中心点Z′,在这里,第一根线F′1围绕着F′2运动。
在中心洞眼14上的旋转轴承支承着导线管15,运转时第一根线F′1在旋转导线管15中环绕具有保护罐16的筒管托架。支座17安排在导线管15运行旋转路线的圆周外侧一预定位置,有一管13穿过支座径向而导向锭子,该管一端开通于出口孔15·1,出口孔对面与已叙述的其它实例的实施方案的方式相同,有一进口孔16·1,位于具有保护罐的筒管托架套中。进口孔16·1的孔缘向内收呈漏斗形,以形成有利的进流条件。通过管13供给可流动介质M5,该可流动介质流从出口孔15·1流出,再通过进口孔16·1至具有保护罐16的筒管托架的内部。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仅有一根管13,当旋转导线管通过出口孔15·1时介质流M5与旋转导线管15相遇,假如要阻止可流动介质与导线管15之间相遇,可用图5所示的结构改型形式。在图中,相同部件以相同的件号表示。关于图5的实施方案,管13分成两个支管13·1及13·2,上述二支管在圆周方向以预定间隔距离设置出口孔15.′1及15.″1。相对于二出口孔15.′1及15.″1处有一进口孔16.′1,该进口孔位于具有保护罐16的筒管托架的套内,而进口孔的设计应使通过支管13·1的介质及通过支管13·2的介质都能通过该进口孔16.′1进入具有保护罐16到筒管托架。由于由示意图表示的控制装置C1的作用,介质M6的供应能按下列方式控制,即;在导线管15通过出口孔15.″1时使进流通过支管13·2,而(例如)当导线管的上述通过过程以后介质进流能再通过支管13·1,由于对进流合理的控制,在连续进流时,引线导管15通过各支管出口孔时不接触可流动介质。
当然,关于这类实施方案也可能采取与图3所示实施方案近似的,在直径相对两端设置支管。
借助图4及5中所描述的供应可流动介质的装置也可用于倍捻锭子。在图6中所示,倍捻锭子包含有一由轴的伸出部分21·1驱动的锭子转子21,该转子21包含有径向朝外的引线导管22。在锭子转子21的上面设置具有保护罐26的筒管托架,保护罐中插有筒管S。线F3及F4从供线筒管S引出,再穿过引入管24沿锭子轴心线进入锭子转子中心,从引线导管引出的线F5在此情况下不形成自由纱线气圈,而与图4所示的实施方案相似被导线管25接受,上述导线管25与锭子转子21牢固地连接。线F5在导线管中围绕具有保护罐16的筒管托架引至位于锭子轴心线的中心点Z,中心点设计为中心洞眼25·1,通过支架25·2将中心洞眼与机器框架(图中未示出)连接。导线管25的上端支承在中心洞眼25·1的旋转轴承上。支座27安排在导线管25运行旋转路线的圆周外侧一预定位置。管23穿过支座径向被导向锭子,通过该管23供应可流动介质M7,该管出口孔的位置与具有保护罐26的筒管托架套的进口孔26·1相对。此进口孔26·1的孔缘也是内收呈漏斗形。此装置的运转方式相当于图4所示装置的运转方式。
图8所示为供应可流动介质M9装置的进一步实施方案,该装置是一种在周期运转中以不连续方式提供介质。此装置可用于(例如)图1或图7中所示的捻线锭子。在支架47中的管43以径向引导至锭子,在与管43相结合的气圈罩45上设置一出口孔43.1。位于出口孔43·1的相对处如上面曾叙述过,有一进口孔46.1,该孔安排在保护罐套46上。形成纱线气圈的线F8引至气圈罩45与保护罐套46之间的间隙内。支架47上有一横向槽47.2,该槽切入管43,槽内插入带孔隔板48,隔板装在驱动轴48.2上,通过驱动及控制装置C2可使上述驱动轴转动,一当带孔隔板48的关闭隔板部分48·1转到槽47·2内,则流过管43的介质流M9在此隔板部分48·1通过槽47·2这段路程的持续时间内中断。当然如图2所示介质流经过各支管的路程也可按此方法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介质在一定的时间内流进一个支管,在另一定时间内流进另外的支管。
关于介质流,它可能是空调空气这类物质,特别是潮湿空气,油雾或分别为含石蜡颗粒或烟雾的空气,或其他多相处理介质,其目的在于以特殊方法改进线的性能或使其最佳化,也可以气流为载体喷入溶解的纤维材料。按照本发明的解决办法,对于无保护罐的镜子也是可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生产纱或捻线用锭子,它具有锭子转子,该锭子转子有径向朝外的引线导管,导管基本上起始于锭子轴线,线从引线导管引出后随即形成气圈,并进一步被引至位于锭子转子轴心线延伸部分的中心点,上述锭子的特征在于至少有一基本上从径向引到由气圈限定的空间的供给管(3,13,23,33),用以将可流动介质(M1至M8)引入该气圈限定的空间内。
2.按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锭子,其特征在于该锭子设计作为加捻锭子并具有气圈罩(5,35),对应于每根供给管(3,3·1,3·2,33),气圈罩有径向孔(5.1,5′.1,5″.2),上述供给管连到相应的孔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锭子,其特征在于该锭子设计为倍捻锭子并有一锭子空心轴,轴的下端与导线管(2,22)相通,待加捻的线(F1,F2,F3,F4)从上端(4,24)喂入。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锭子,其特征在于该锭子设计作为直接搓绳锭子并有一引导组分线(F′1,F7)的空心轴,轴孔在轴向通过锭子转子(11,31)的轴的延伸部分(11·1,31·1)与引线导管(12,32)连接,在中心区域(Z′,Z)的组分线(F′1,F7)与第二根组分线(F′2,F6)从气圈围绕的空间内基本上沿轴向被送往中心点(Z′,Z)。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中所述的锭子,其特征在于该锭子有导线管(15,25),该导线管一端与锭子转子(11,12)固定并同时转动,另一端导向中心点(Z),线(F′1,F5)从引线导管(12,22)径向引出,通过导线管(15,25)引导至中心点(Z′,Z)。
6.按照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锭子,其特征在于该锭子有带保护罐(6,16,26,36,46)的筒管托架,保护罐套在其与每一根供给管(3,13,23,33,43)的出口孔对应处有一进口孔(6·1,16·1,26·1,36·1,46·1)。
7.按照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锭子,其特征在于每个进口孔(6·1,16·1,26·1,36·1,46·1)的直径均各自按预定量大于与其相对的供给管(3,13,23,33,43)的出口孔直径。
8.按照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锭子,其特征在于每个进口孔(6·1,16·1,26·1,36·1,46·1)的孔缘均向内收呈漏斗形。
9.按照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锭子,其特征在于该锭子有二供给管(9,10),最好是从直径方向进入气圈围绕的空间。
10.按照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锭子,其特征在于每个供给管均有两个支管(3·1,3·2,13·1,13·2)通至气圈限定的空间内,二支管的位置在转动方向上有一定间距,二支管各自交替地根据锭子转子的转速,合理地进行开或关控制。
全文摘要
用于生产纱或捻线的锭子。该锭子有锭子转子(1),锭子转子有用于线(F)径向、向外的引线导管(2),引线导管(2)基本上起始于锭子轴心线处。该线从引线导管引出后随即形成气圈,并进一步再引至位于锭子转子轴心线(A)延伸部分的中心点(Z)。为将适用的多相可流动介质(M1)送入被气圈(F)所围绕的空间,至少应有一根供给管(3),该管基本上是径向引至气圈所包围的空间。供给可流动介质的装置既可以用于倍捻锭子也可以用于直接搓绳锭子。
文档编号D01H13/30GK1098450SQ9410231
公开日1995年2月8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9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9日
发明者U·巴尔豪森, R·洛伦茨, U·罗沙, K·J·布洛克曼斯 申请人:帕利特克斯计划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