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用于无梭织机的纱罗织边成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17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特别用于无梭织机的纱罗织边成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罗织边成形装置,特别用于无梭织机,它包括一个可驱动旋转体,在此该旋转体至少具有两个彼此相距一定间隔的绞经导向元件。
从DE-PS4405776中已知一种开头所述的这种装置。在此设有一个电控伺服电动机,该电动机驱动一个绞轮,在此所说绞轮构成了电控伺服电动机的转子。定子本身可以通过一个托架安装在织机上,而且最好是在一个处于纵向支撑和综线之间并在织机第一综框前方的自由空间中。在此可详细地看到,构成电控伺服电动机转子的绞轮作为导向元件,具有两个彼此相对布置的开孔,两个开孔各有一根绞经穿过。这种织机上已知的转动型-织边绞转装置是这样工作的,即它在一个方向上转动几百转并在每转之后都在此绞结上一根纬纱。由此形成一种全绞纱罗织边。在两根绞经的喂入侧,所说绞经自身出现了与绞轮转数相对应的绞合,因此,为了消除这种绞合,要使转动方向改变,因此所说绞轮就必须在完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在平均的时间范围内在每一个方向上的转数一定要相同。如果不改变转动方向,则由于绞合逐渐增加而使张力增高,所说绞经随时可能断开。
此外还存在的问题是,在导向元件的旋转过程中,由导向元件引导的绞经的纱线张力是变化的。该变化取决于绞经的纱线长度,而绞经的纱线长度又取决于所说装置相对于织机的转动角度和角位。在纱线敏感的情况下,由于纱线张力的变化,所说纱线有断开的危险。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对开头所述的那种装置进行这样的改进,使其能够补偿绞经在纱线张力上的变化,以避免纱线断开。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即所说导向元件在旋转体的轴向可弹性回缩,以便对纱线张力的变化进行补偿。通过导向元件在旋转体轴向的弹性结构和导向元件相应的弯曲,可以对在其他情况下出现的绞经纱线张力变化进行补偿。
在已知的每分钟直到1200纬的高速机器中所计算的结果是,在一个方向上转大约100至1000转之后应该改变转动方向。就是说,根据已有技术,每10至100秒就一定要改变电控伺服电动机转子的转动方向,也就是转臂的转动方向。为此,基于织机的动程值,可供支配的时间最大值为100毫秒(msec)。就是说,在100msec时间内,所说电动机的转子必须停下来并且再以全速在完全相反的转动方向上旋转。
因此有利的是,所说导向元件由在旋转体轴向弹性回缩的转臂构成,该转臂在其端部特别带有让绞经穿过的环圈。所说转臂本身很轻,因为它基本上几乎没有负荷。因此,它的质量相对可以忽略不计。此外,特别在使用电动机的情况下,转子的大小与所需的的梭口张角无关。也就是说,可以选择带有相当小的转子的小电动机,因而电动机的质量也相当小,由于基于转臂安装在转子上的这种布置,因此除功率要求外,设计人员可以自由地选择电动机的大小和直径。因此还可以使用具有小直径和相当小惯性质量的电动机,而不存在不能按一定规则形成梭口高度的危险。于是通过安装在旋转体上的转臂的长度,基本上可以自由地选择转臂上环圈的间距和梭口高度的大小。所说转臂在旋转体上基本上垂直于旋转体的旋转轴并因此径向放置,与螺旋浆的翼片相似。为了保证让与织机综框位置有关的转臂总是处在由所说装置的控制机构所设定的最佳位置上,在切线方向上把所说转臂设置成刚性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特征,有利的是所说旋转体,在此特别是转子,在其旋转轴区域有一个让绞经穿过的孔。也就是说,绞经可以经过一个设置在旋转体中心的孔横穿而过,特别考虑到在旋转体的这个孔的区域内可能的绞合现象,这样就改进了纱线的导引。
可详细地看到,所说转臂布置在旋转体指向织物一侧的端部;在此每一转臂的端部最好制成钩形,同时在钩形弯曲区域上设有为绞经导向的环圈。该环圈可以带有嵌件,以降低因对绞经进行导向而使环圈受到的磨损;特别理想的是用陶瓷材料制成的套筒状嵌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所说旋转体这样布置在织机上的,即让所说旋转轴或是平行于经纱或是与经纱呈一个直到90°的角度。特别是在几乎90°的角位情况下,所说装置以最佳方式直接设在织边旁边,这样还可以直接把纱罗织边布置在织物端部上。在此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还可能需要在旋转体上对面一侧的端部上对应设置另一个转臂,它与设置在指向织物一侧的端部上的转臂平行。所说的另一个转臂所以需要,目的是保证绞经从纱筒下来的绞经在喂入区域按一定规则进行绞合。因此,通过改变旋转体的转动方向便能以相同的方式使从纱筒下来的纱线在喂入区域形成的绞经绞合得以消除,就象它绞合时那样。当旋转体的转轴布置成平行于织机的经纱时,问题就不是以这种形式出现了。
下面借助附图以实例形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显示的是本发明装置在几乎与织物垂直布置情况下的示意图,在此,为更好地看清概况,删去了综框和筘;图2显示的是该装置在一个位置上的示意图,在此,旋转体的旋转轴平行于经纱;图3显示的是旋转体处在一个与经纱呈大约45°角度的位置上;图4显示的是全绞纱罗织边的组织构造示意图。
在图1至3所描述的装置1中,设有一个均用10表示的电动机,该电动机具有一个让绞经20、30穿过的中心孔11。在图1所述的实施例情况下,在旋转轴垂直于经纱40时,也就是基本上平行于纬纱50时,设有两对成对的转臂60、70。每个成对转臂60、70都由两个转臂61、62或71、72组成。这两对成对转臂彼此平行并分别固定在旋转体10的侧端部上,如在图1中清楚看到的那样。所说转臂61、62或71、72的端部制成钩形并在钩形弯曲区域上设置有环圈73、74或63、64。这些环圈为的是让从纱筒80、90上脱落下来的绞经20、30穿过。此外,转臂61、62或71、72在旋转体10的轴向(箭头200)可弹性回缩,以便能够对纱线张力的变化进行补偿。
在成对转臂60、70的旋转过程中,在织物区域形成全绞纱罗织边100(图4)。从纱筒80、90下来的绞经20、30在喂入区域同样出现了纱线的绞合(在110处),它是这样被重新消除的,即在一个方向转动一定的转数后,改变旋转体的转动方向。在此是这样阻止纱罗织边消除绞合的,即在绞经之间插入纬纱50。也就是说,在使绞合110消除绞合的过程中,通过与相应的纬纱的绞合,在另一侧的织物区域上还继续形成了织边。
本装置的运行方式是这样的,例如当旋转体转子由电动机转子构成时,是如此地驱动的,使其转动与综框运动同步,以便形成纬纱投梭所需的开口高度并且与绞合一起形成织边交织。还可以有选择地通过转子的转动和综框运动之间的相应同步相位横移,实现提前交织。也就是说,这样的装置的运行与综框无关,而与安装在综框上的织边机相反。
在图2所示的与经纱40平行的旋转轴的设置中,综框用130表示而筘则用140表示,当然,在向装置喂入绞经20、30的过程中仅有一些小问题。固然,在图2所示的转子位置上,它距织物有相当大的一段间距,因此纱罗织边没有直接成形在织物上。
当所说装置在图3所示的位置上时,所说织边明显靠近织物。就是说在此所说装置的位置与织物呈大约45°。然而在此导纱装置120是滚式或辊式的,以便能将纱线如此地导入到织物上,即能整洁地形成梭口高度。
可用这种装置制成的组织构造(图4)被叫做全绞纱罗织边,就是说,这种组织构造把每一根纬纱绞结在一起。这样的织边尽管只有三根纱线,但极其稳定,并且正是由于只用了三根纱线,因此它的厚度很小,这样在经轴上所说织物在边缘区域不会隆起并且也不会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纱罗织边成形装置,特别用于织机,它包括一个可驱动旋转体,在此所说旋转体至少具有两个彼此相距一定间隔的绞经导向元件,其特征在于为了对纱线张力的变化进行补偿,所说导向元件(60、70)在旋转体(10)的轴向可弹性回缩。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导向元件由能在旋转体的轴向弹性回缩的转臂(61、62;71、72)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转臂(61、62;71、72)在端部设有让绞经(20、30)穿过的环圈(63、64;73、74)。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转臂(61、62;71、72)在切线方向上是刚性的。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旋转体(10)在其转轴区域内有一个让绞经(20、30)穿过的孔(11)。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转臂(61、62;71、72)的端部制成钩形,在此,在钩形弯曲区域上设有环圈(63、64;73、74)。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转臂(61、62;71、72)布置在旋转体(10)指向织物一侧的端部。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面一侧的端部上设置另一个转臂(71、72),该转臂与设置在指向织物一侧的端部上的转臂(61、62)平行。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旋转体(10)是这样布置在织机上的,即让所说旋转轴平行于或与经纱(40)呈一个直到90°的角度。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转臂(61、62;71、72)在旋转体(10)上安装成可以径向调整。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转臂(61、62;71、72)的臂长可以变化。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旋转体(10)是一个电动机的转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转子有一个让绞经(20、30)穿过的中心孔(11)。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转臂(61、62;71、72)在旋转体上垂直于旋转体(10)的旋转轴。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旋转体(10)可以变换其转动方向。
全文摘要
纱罗织边的成形装置,特别用于织机,它包括一个可驱动旋转体(10),在此该旋转体(10)至少具有两个彼此相距一定间隔的绞经(20、30)导向元件(60、70),在此为了对纱线张力的变化进行补偿,所说导向元件(60、70)在旋转体的轴向可弹性回缩。
文档编号D03C7/00GK1206440SQ96199449
公开日1999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28日
发明者库特·赫克梅耶, 马蒂亚斯·克勒克尔, 克里斯托弗·施韦姆勒茵 申请人:克勒克尔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