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5786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它至少包括大量接合件,这些接合件编织/针织入编织/针织成的编织/针织织物的表面中,这些接合件与编织/针织物的编织/针织是同时编织/针织的,本发明也涉及上述固定件的制造方法。
这种表面固定件一般包括一个阳接合构件和一个阴接合构件,该阳接合构件具有大量钩状或蘑菇状阳接合件,它们形成得耸立在平衬底的表面上,该阴接合构件具有大量环状接合件,它们相互紧密接触地耸立在平衬底上。使阴、阳接合构件的形成接合件的表面相互面对,并相互推靠阴、阳接合构件,这样就使阳、阴接合件相互接合,从而使阳、阴接合构件相互连接。通过相互剥离阳、阴接合构件,使接合的阳、阴接合件相互分开。
具有上述结构的平面固定件从日常生活至工业材料都有着极多的应用领域。近年来,一种模制的表面固定件已经取代了编织或针织的表面固定件并已投入实际应用,这种模制的表面固定件是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其精细的接合件和平衬底是整体、同时制成的。这种模制的表面固定件已经用作易于与使用者的皮肤直接接触的各种尿布和卫生巾的固定件。
与阳接合构件接合的阴接合构件的最基本结构是所谓的绒面编织/针织织物,其具有大量耸立在纤维制成的编织/针织织物的基底结构上的环。绒面(环)通常是通过将复丝编织或针织入绒面编织/针织织物中而得到的。作为另一种阴接合构件,当上述整体模制的表面固定件的细接合件已投入实际应用时,具有密布的细绒的无纺布已投入使用。
复丝制成的细线或标准细纱用作构成衬底编织/针织织物的纱线的经纱和纬纱,其用于编织、固定和支承阳或阴接合件。其目的是进一步牢固地通过经纱和纬纱构成的编织/针织结构固定构成阳或阴接合件的单丝或复丝,并利用细线粗糙表面的摩擦力及细线在剪切方向上的挠性来防止接合件从衬底脱出。因此,衬底编织密度被自然地调定在一个大的值上。
日本专利公告第55-38121号公开了一个实例,其中,作为阴接合件的环是90d的单纱形成的,所述单纱是由多纤维细线制成的。在该日本专利公告中公开的表面固定件中,编织织物的基底结构的经纱和纬纱是由多纤维制成的细线形成的。单橡胶纱线用作经纱的一部分,基底结构是在拉伸橡胶纱线时编织的。作为阴接合件的环和准备用作作为阳接合件的钩借助织完时橡胶纱线的收缩而牢系及固定在基底结构上。
另一方面,这种表面固定件的用途的种类也进一步增加。在相同的工业领域中,例如在需要时髦感的服装领域中对于与服装的材料、结构或颜色相配的表面固定件具有强烈的需求。具体来说,表面固定件近来不仅在内衣而且在外衣上也变得经常使用了。在例如用纱罗织物制造的薄衣中,表面固定件本身也要薄,并且固定件通体要具有透明度和挠性以适应服装的材料或结构。另外,除了上述需要以外,例如在各种外衣和袋子的接合和脱开装置的广大领域中,也需要薄而接合力强的表面固定件。另外,在各种运动衣、袋的固定件部分中,即使固定件是厚的,也需要透过表面固定件看出服装或袋子上的标识等的各种图案和颜色。
但是,在上述日本专利公知中所公开的表面固定件中,由于使用橡胶纱线,衬底的编织密度增大,而且所使用的纱线大都是细线。因此,不可能得到薄而柔软的表面固定件。另外,从上述日本专利公告所公开的另一个实例也可看出,特别是在上述传统的表面固定件的阴接合构件中纤维制成的平衬底表面上致密地形成大量耸立的绒毛。因此,由于在固定件前表面形成致密的绒毛,因而不能透视到表面固定件的后面。即使在平衬底设计中投入任何构思也不能克服这个缺陷。
因此,在传统技术中,需要的图案、字母或符号是在将表面固定件装在产品上之后施加在产品表面,包括表面固定件的表面上的,或者,事先将需要的图案施加在表面固定件的表面上的。在前一种情形中,容易发生由于表面固定件和准备安装该固定件的服装构件的染色性质不同而引起的各种问题。另外,施加图案或类似物需要两个操作步骤。在后一种情形中,又要增加多个步骤,另外,在安装定位件时,表面固定件的图案在产品图案上的定位复杂,因而显著降低了生产效率。另外,在绒面上的图案形状时间久后可能与服装本体上的图案错位,并易于产生服装本身与固定件上图案颜色鲜明度的差异。
本发明已经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制成的薄而柔软的表面固定件。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固定件,其中,可以透过接合件和衬底清楚地看到后表面侧上的图案和类似物。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固定件,其中,表面固定件的制造效率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生产率,使价格定位更为合理。
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描述的本发明达到的。
本发明人经过努力研究已经发现,在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中传统上一直不被人们考虑的组成构件最适于解决上述问题。换言之,在传统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中,人们一直认为可以通过致密地形成尽可能多的绒毛来增加阴接合件与作为相对的阳接合件的钩的接合率,以及增加剥离强度。
另一方面,人们一直认为最好增加衬底的编织密度并由经纱和纬纱牢固约束接合件底端以便将阳或阴接合件固定在衬底上。但是,人们已经清楚,接合件底端在衬底上的固定取决于后涂层而不是衬底编织密度。因此,不必使用细线作为衬底构成材料,即,经纱和纬纱。
经过进一步研究,已经发现即使耸立在平衬底表面上的环(绒毛)由单丝构成,只要保持上述的绒毛形状,就可以保证与阳接合件的足够的接合力和剥离强度。
因此,为了稳定地将环保持在衬底表面上使绒毛形状不变,在平衬底的后表面涂覆合成树脂以便将环的底端固定在衬底上,基本象上述日本专利公告所描述的那样。但是,这种表面固定件在多数场合要经常地、反复的接合及剥离,如果合成树脂的固定作用不强,那么短期内就会丧失固定功能。为了防止这一点,必须在衬底后表面上增加涂覆的合成树脂量。合成树脂量的增加会降低平衬底的挠性,另外,即使在衬底制得很薄的情形中也会减小平衬底的透明度。这就是说,固定件跟不上其品种增加的需要,其应用受到限制。
因此,本发明人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即使减少在衬底后表面涂覆的合成树脂量,通过适当选择准备涂覆的合成树脂材料及构成表面固定件的有关纱线的质量,以及通过在衬底后表面上适当地涂覆合成树脂就可以形成绒毛形状保持足够耐用度的环。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它包括大量接合件,这些接合件是与基底结构形成的基底编织/针织织物的编织/针织同时进行编织/针织的,这些接合件从编织/针织织物的表面突伸,其中,构成基底结构的纱线和构成接合件的纱线都是单丝制成的。
本发明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包括一种表面固定件,其中大量的阳或阴接合件是单独形成的,耸立在编织/针织织物表面上;以及一种所谓的自动接合式表面固定件,其本身可以接合和脱开,其中,阳和阴接合件是以混合状态存在的。
本发明的最显著特征是构成基底结构的经纱和纬纱及构成接合件的纱线都是单丝制成的。由于表面固定件的所有组成纱线都使用单丝,因而使编织/针织的准备步骤变得简单,因此提高了生产率。同时,通过选择每条组成纱色线的细度(厚度),钩环固定件可任意制成任何厚度,如制成厚固定件或极薄的固定件。另外,通过将编织密度设定在低值上,在经纱、纬纱及接合件的单丝构成的编织/针织结构中可形成间隙。另外,在阴表面固定件中,由于接合件是由单丝形成的,因而可以保证透明度。
为了将单丝制成的阳和/或阴接合件牢固地固定在基底编织/针织织物上,并保证透明度,涂在基底编织/针织织物后表面上的合成树脂最好强固地附着在构成经纱、纬纱和接合件的单丝的交叉部分上,并且在构成经纱、纬纱和接合件的单丝的编织/针织结构中形成间隙。
接合件最好包括大量阴接合件,构成阴接合件的单丝具有自扭性,在从编织/针织织物突伸的阴接合件的底端部分中产生扭转。
在本发明中,阴接合件是由单丝制成的,通过将单丝编织或针织入基底结构而形成的环的底端部分由于自扭性而发生扭转,环本身固定环的单丝在下面穿过的经纱和纬纱。因此,阴接合件本身具有保持形状的性质。因此,当将合成树脂涂覆在衬底后表面上时,与传统技术的用量相比,涂覆的树脂量可以是极小的。
另外,阴接合件的单丝最好具有带有三个或更多角的多边形横截面形状。如果单丝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形状,那么,单丝的边缘部分(边线)在编织或针织中被其它构件摩擦,在编织或针织后,由单丝构成的环的突伸底端部分自动产生扭转。因此,本发明并不需要特殊的处理来使环具备自扭性。
阴接合件的单丝最好在加热时卷曲。象定形或精整处理而进行的热处理那样的热处理,在编织或针织后也必须施加于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在本发明中,当对固定件进行热处理时,在从衬底突伸的单丝形成的环的底端部分中由于卷曲而产生自动扭曲。具有这种卷曲性质的单丝可用下述方式制成对具有高收缩性的纤维材料和具有低收缩性的纤维材料并置组合纺制。组合各种热塑性合成树脂而获得材料的质量,但是,组合的材料最好相互具有亲合性。例如,材料质量是通过组合和纺制正态聚酯(normal polyester)和变态聚酯(metamorphic polyester)而获取的。
接合件最好是大量的阳接合件,这样制成的表面固定件是阳表面固定件。阳接合件的形状可以是钩形或蘑菇形。
表面固定件可以是所谓自接合式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其中,大量接合件包括环状阴接合件和钩状或蘑菇状阳接合件,阴、阳接合件是以混合状态存在的。
作为构成表面固定件材料的每条单丝的细度(厚度)的推荐范围规定如下构成基底结构的纱线的细度范围是2d至100d。构成阴接合件的单丝的细度范围是2d至70d。在上述日本专利公告中公开的纤维制成的标准表面固定件中,构成基底结构的经纱是复丝制成的140d的细线,纬纱是复丝制成的200d的细线,构成阴接合件的环的纱线是90d的细线。因此,与这种标准固定件相比较,具有上述各种特性组合的本发明所使用的纱线细度显然很小。可以使用这种小细度单丝的主要原因是上述阴接合件保持其形状的性质。
构成阳接合件的单丝的细度范围最好是70d至300d。或者,构成阳接合件的单丝的细度范围可以是100d至150d。
构成自接合式表面固定件的每条纱线的推荐细度(厚度)规定如下构成基底结构的纱线的细度范围是2d至100d,构成阴接合件的单丝的细度范围是2d至70d,构成阳接合件的单丝的细度范围是70d至300d。
作为构成阳接合件的纱线的单丝的细度范围是70d至300d以保证阳接合件与阴接合件的必要的接合力,阳接合件的单丝的细度是根据表面固定件的用途和阴接合件的细度适当决定的。
通过上述范围的细度组合,可以获得表面固定件必需的接合强度和剥离强度,并且所获得的表面固定件薄而柔软,透过固定件的前表面可以看到后表面。
在特别由编织织物构成的表面固定件的情形中,基底结构是包括经纱和纬纱的编织结构,经纱的细度范围是2d至100d,纬纱的细度范围是30d至100d。为了制成更薄的表面固定件,经纱的细度范围最好是15d至70d。
所有单丝最好是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以便保证更好的透明度,从而可以更可靠地透视到表面固定件的后表面。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造按照第一方面的由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的方法,所述表面固定件只包括阳或阴接合件或混合的阳和阴接合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编织或针织构成阴和/或阳接合件的单丝,同时在基底编织/针织织物的表面上形成环,与此同时使用单丝制成的纱线编织/针织基底编织/针织织物;热定形完成的编织/针织织物以固定编织/针织形状;在热定形的编织/针织织物的后表面上涂覆合成树脂材料以形成薄膜;沿着从编织/针织织物的后表面侧至前表面侧的方向在薄膜上喷射空气,以便使薄膜集中在编织/针织织物的有关构成纱线的交叉部位上;通过薄膜的集中在有关构成纱线之间沿着从前表面至后表面的方向形成穿透表面固定件的间隙。
该方法最好还包括切割构成阳接合件材料的每个环的一部分的步骤,该步骤是形成阳接合件的最典型的方法。阳接合件的形状并不局限于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得到的钩状阳接合件,阳接合件也可以是所谓的蘑菇状阳接合件,它们是通过下述方式得到的熔割按照上述方法织成的阳接合件的环,在熔割后的环的顶端形成一个半球形的头部。
附图简要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阴表面固定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表示的设备布置图表示本发明的表面固定件的制造步骤的一个实例。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阳表面固定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带有混合的阳、阴接合件的表面固定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阴表面固定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的立体图放大地表示第四实施例的阴表面固定件的环的形状。
图7的立体图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带有混合的阳、阴接合件的表面固定件的一部分。
现在对照附图的实例具体描述本发明的推荐实施例。
图1的立体图表示具有按照本发明的编织/针织织物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一部分。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个实例,其中,编织的表面固定件是具有大量在基底结构的表面上形成的环的阴表面固定件。图1表示基底编织织物1、经线2、纬线3和阴接合件的单丝4。
图1所示的实例只表示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例,编织结构并不局限于图示的实例。本发明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不局限于编织织物,例如,也可以通过经编而成,将经纱和衬纬或重经组织和经平组织(tricot)组合起来。
在本发明的阴表面固定件中,基底编织/针织织物1是由包括经纱2和纬纱3的平纹结构。作为本发明特征的经纱2,使用的是30d的单丝,纬纱3同样也使用30d的单丝。在图1中,因为这个实施例的铺纬是由窄幅织机的导纱器进行的,所以纬纱3是两根单丝形成的合股纱,因此,采用了双纬,其中,对于一个开口(opening)实行往复铺纬,对于一个铺纬使用一根单丝。因此,如果使用标准织机,每根纬纱3完全是由一根单丝构成的。
在这个实施例中,一根单丝4用作织入基底编织/针织织物1的阴接合件的纱线,这是本发明的特征,但是在传统上一直使用复丝作为阴接合件的纱线。单丝4被织入基底编织/针织织物1,同时形成作为阴接合件的环4a。在本实施例中,阴接合件的单丝4的细度为30d。
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经纱2、纬纱3和阴接合件4a的单丝4都使用聚酯。但是,也可以使用多种热塑性合成树脂材料如通常这种表面固定件使用的酰胺和聚丙烯之一或组合。在本实施例中,有关纱线的细度是按上面的描述设定的,使用高透明度的聚酯以保证表面固定件的透明度。保证透明度并不是本发明的唯一目的。本发明的前提是考虑到生产率和成本使用单丝作为阴接合件的纱线。
在本实施例的织造中使用导纱器将纬纱织入,因而一根纱线往复于经纱的同一开口中,因此,纬纱3总是处于合股纱状态中,其中,两股纱并在一起。因此,纬纱3的细度加倍。在本实施例中,每英寸的纬纱3的数目是57至58,这与通常的52/英寸显著不同。但是,透明度得到保证,其原因在于如上所述,与传统纱线的细度相比,所采用的作为构成纱线的单丝具极小的细度;以及尽管有上述的织造密度,在经纱和纬纱之间却保证具有间隙。在本实施例中经纱密度范围是120至130/英寸,但是,纬纱和经纱的密度可以根据本发明的表面固定件的用途来确定。由于细度小,所得到的表面固定件极薄。
下面对照图1描述使用上述结构的纱线织造的本发明的表面固定件的织物结构的一个具体实例。
在图1中,30d的单丝用作构成基底织物1的纱线的经纱2和纬纱3,以及作为阴接合件的构成纱线的单丝4。由于纬纱3如上所述为合股纱,因而纬纱3的细度是60d。基底编织/针织织物1的结构是包括经纱2和纬纱3的平纹结构。单丝4每次横过包括相邻两经纱2的经位置线w时形成作为阴接合件的环4a。在本例中,单丝4的环4a是使单丝4在第一纬纱3下面、在第二纬纱3上面及在第三纬纱3下面经过,并且横过相邻的经位置线w。又在下一条纬纱3下经过而相继形成的,如图1所示。这种编织/针织织物的结构是传统阳表面固定件的一般织造结构。在作为阴接合件的构成纱线的单丝4被织入三条纬纱3后,单丝4在经位置线w上面经过形成一个新的环4a。
当然,图1所示的织造结构只是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例如,也可以每隔一条纬纱3形成一个单丝4的环。在这种情形中,环的密度增大,阴接合件和相对的阳接合件之间的接合率提高。在这种织造结构中,为了使环4a指向各个方向,形成每个环4a时最好使单丝4以曲折的方式在包括两条经纱2的经位置线w上经过。
上述织物按照一般方法在织机上热定形以固定基底织造结构和环4a。然后,在后表面涂覆树脂以便将环4a的底部固定在基底织物1上。除了环的形状的稳定性以外,为了保证柔软性和透明度,最好使用对有关构成纱线高粘性的及与有关构成纱线同种的树脂材料,以便涂覆尽可能少量的树脂并将树脂集中在环4a的突伸的底部与基底织物1的接触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合成树脂材料按上面的描述涂覆在织造的表面固定件上,如图2所示,在织机10的织口部分附近设置一个加热区11。在加热区11的下游设置一个辊涂覆部分12,它具有一个刮片13,将合成树脂材料涂覆在表面固定件的后表面上。一个喷气嘴14设置在辊涂覆部分12的邻近于辊涂覆部分12且面对于表面固定件后表面的下游。织带机通常用作织机10,但是也可以使用标准织机。
用织机10织造且具有上述结构的表面固定件的织造形状是在加热区中通过热定形法固定的,借助辊涂覆部分12的涂布辊12a将用溶剂稀释的合成树脂涂覆在固定件的后表面上。涂层的厚度是由刮片13调整的,从而在表面固定件的整个后表面上形成薄膜。当表面固定件以这种状态达到设置喷气嘴14的位置时,空气沿着从后表面至前表面的方向喷在薄膜上。借助上述空气,在有关构成纱线2、3和4之间的间隙中形成的薄膜破裂,向有关的构成纱线2、3和4的交叉部分会聚,使间隙畅通。
因此,合成树脂材料集中在作为表面固定件的构成纱线的经纱2和纬纱3及阴接合件4a的单丝4的交叉部位上,合成树脂材料将构成纱线强固地粘结在交叉部位上。因此,作为阴接合件的环4a不走形地被牢牢固定住。另外,由于在有关构成纱线之间从前表面至后表面形成间隙,以及所有的单丝2、3和4是透明的,因而可以更为清楚地从前表面侧透视到表面固定件的后表面侧。
通常以这种方式保证透明度,如果本实施例的表面固定件直接安装在袋子和外衣的具有各种图案和文字的部分上,那么,从本实施例的固定件的前表面侧可以透视到这些图案和文字。在表面固定件的后表面上可以设置标识、各种图案或文字或其彩色版板。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表面固定件缺乏透明度,颜色必须直接涂覆在固定件的形成接合件的前表面上。在这种情形中,由于颜色外露或接合件反复使用后变形,固定件上的图案和固定件周围的图案的清晰度会产生差别,或固定件上的图案会与固定件周围的图案偏离。在这方面,按照本发明,由于图案或类似物施加在物品的安装表面固定件的表面上,在固定件的后侧,因而不会发生上述问题。
图3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阳表面固定件。在该实施例中,基底织物1的经纱2和纬纱3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似都是单丝。阳接合件5a的构成纱线的单丝5的细度是150d,与其它纱线的细度相比较,该细度极大。但是,与范围为200d至300d的传统阳接合件的单丝细度相比,该细度又很小。
在本实施例中,阳接合件5a的单丝5的细度大于其它构成纱线2和3的细度以保证接合力。但是可以按照用途适当确定。但是,单丝5的细度最好等于或小于150d以保证作为产品的表面固定件的透明度,而且单丝5的细度最好等于或大于100d以保证必要的接合力。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有关纱线的材料为具有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透明度的聚酯。
图4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自接合式表面固定件,其中在基底织物1的同一表面上混合有阳和阴接合件4a,5a。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基底织物1的经纱2和纬纱3的单丝是30d的。作为阴接合件4a的构成纱线的单丝4是30d的,作为阳接合件5a的构成纱线双纬(streak)的单丝5与前一实施例相似的150d。在本实施例中,阳接合件5a的单丝5的细度,由于与上一实施例相同的原因,大于其它构成纱线2、3和4的细度。
因此,本实施例的织造结构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织造结构基本相同,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只是在于,阴接合件的环4a和阳接合件5a的环交替地布置在织造宽度方向上。换言之,每隔一个阴接合件的单丝4被阳接合件5a的单丝5替代,因而单丝4和5的整个织造结构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织造结构相同。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阴接合件4a的单丝4和阳接合件5a的单丝5的细度如上所述是互不相同的,另外,阳接合件5a最后形成与阴接合件4a接合的那种形状。在本发明中,阳接合件5a不必具有与传统阳接合件不同的特殊的形状和功能。阳接合件5a可以是通过切断阳接合件5a的环的一部分而得到的标准钩形,或者也可以是通过熔断环的上端,在断开的环的末端形成半球形接合头部而形成的所谓蘑菇形接合件。
在织造成带有上述织造结构的带环织物之后,与第一实施例相似进行热定形并在织物的后表面上形成薄膜。然后,按照一般的方法,切断每个阳接合件5a的环部以形成作为阳接合件的钩5a。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可以保证表面固定件的柔软性和透明度,将相同结构的表面固定件的接合件表面相面对地相互推靠,这样就可以带有必要接合强度的连接,而且可以容易地相互剥离。
图5表示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织成的表面固定件的织造结构,其中相同的标号和/或字母代表与上述各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构件。在本实施例中,织造的表面固定件的织造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单丝4用作阴接合件4a的纱线,在这一点上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另外,本实施例的一个特点是单丝4具有自扭性。按照本实施例,如图6所示,单丝4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由于这种横截面形状,单丝4自然产生扭转,当单丝4在织造作为基底结构的构成纱线的经纱2和纬纱3织成的基底织物1的同时织入基底结构中时,由于作用在边缘线上的摩擦而形成环。扭转集中在环4a的向上伸展的端部。由于这种扭转,单丝4的环4a牢固地织入基底织物1中,环4a的形状处于稳定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单丝4具有三角形横截面,但是也可以具有使单丝呈现上述自扭性的任何其它横截面形状。通常,该横截面最好是具有三个或更多角的多边形。扭转性产不只是取决于单丝4的横截面形状,扭转性也可以在复合结构纤维中产生,将高热缩性普通纤维材料与低热缩性纤维材料并排在加热时混纺得到上述复合结构。典型的纤维材料组合是低拉伸比的聚酯和高拉伸比的聚酯的组合和尼龙6和尼龙66的组合。最好选择并组合那些相互具有亲合性及属于同族的合成树脂材料。
另一方面,这种表面固定件的制造方法必须包括整理步骤,该步骤包括在得到成品之前进行加热。因此,当采用加热可卷曲的纱线时,纱线在整理步骤中卷曲而无需专门的加热步骤。扭转在单丝4的环的上升的底端部分中产生,单丝4牢固地将基底织物1的经纱2和/或纬纱3保持在下述状态单丝4因扭转而产生的形状得到保持。此时的扭转度可容易地通过调节组合的材料比来确定。
当然,这里图示的织造结构只是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也可以每隔一根纬纱3来形成单丝4的环4a,在这种情形中,环的密度增大,从而增加了阴接合件4a与相对的阳接合件5a的接合比。在这种织造结构中,最好在形成环4a时以曲折方式使单丝4在包括两根经纱2的经位置线w,从而使环4a指向各个方向。
这样,在形成环4a时,由于单丝4被经纱2和纬纱3摩擦,并在织造宽度方向上被载送,因而自动赋予单丝4的扭转性质。此时单丝4的形状如图6所示。这种扭转性质不必在形成所有的环时产生,因而所有形成的环4a不必指向相同的方向,如图5所示。在这一点上,部分环4a的形状并不是稳定地保持的。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以上述方式织造的织物在织机上按照一般的方法热定形以固定环4a的形状。然后,在后表面上涂覆树脂,将环4a的底部固定在基底织物1上。除了稳定环的形状以外,为了保证柔软性和透明度,对有关构成纱线高粘性且与纱线同种的材料用作树脂材料,树指材料的用量设定在尽可能小的值上。树脂材料集中在突出的底部与基底织物1接触的部位上。
如上所述,由于合成树脂材料集中在经纱2和纬纱3的交叉部位,而且作为表面固定件的构成纱线的阴接合件4a的单丝4牢固地粘结在交叉部位,因而作为阴接合件的环4a不会走样。另外,由于在有关构成纱线之间形成从前表面至后表面穿透基底织物的间隙,而且所有单丝2,3和4都是透明的,因而表面固定件的后表面侧可以更清晰地从前表面透视到。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可将标识、各种图案或字母,或其颜色版设置在表面固定件的后表面上。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表面固定件缺少透明度,颜色必须直接地施加在固定件的形成接合件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形中,由于颜色外露或接合件反复使用后变形,因而在固定件上图案和围绕固定件的图案的清晰度会产生差别,或者,固定件上的图案可能和围绕固定件的图案偏离。在这一方面,按照本发明,由于图案或类似物施加在物品的安装表面固定件的表面上,其处于固定件的后侧,因而不会产生上述问题。
图7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自接合式表面固定件,其中,阳和阴接合件4a,5a混合设置在基底织物1的同一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基底织物1的经纱2和纬纱3的单丝都是30d的,这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似。作为构成阴接合件4a的单丝4的细度为30d,作为构成阳接合件5a的纱线的单丝5的细度为150d。与其它纱线相比较,阳接合件5a的单丝5的细度极大,但是与范围为200d至350d的传统阳接合件的单丝细度相比较则很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阳接合件5a的单丝5的细度如上所述大于其它构成纱线2,3和4的细度以保证接合力,但是这可以根据用途适当地确定。但是,单丝5的细度最好等于或小于150d以保证作为产品的表面固定件的透明度,而且单丝5的细度最好等于或大于100d以保证必要的接合力。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纱线的材料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是具有透明度的聚酯。因此,本实施例的织物结构基本与图4所示第三实施例的织物结构相同。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除了阴接合件4a的单丝4和阳接合件5a的单丝5的细度相互不同以外,阳接合件5a的单丝5不必具有特殊的形状或性能,单丝5可以是用于普通的钩,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单丝,而作为阴接合件的环4a如上所述具有自扭性。这是由于如果阳接合件5a的单丝5具有与阴接合件4a的单丝4相似的自扭性,则难于形成钩。因此,如果阳接合件是通过熔断环的上端,在熔断的环的末端形成半球形接合头部而得到的所谓蘑菇形接合件的话,如上所述,在阳接合件的环的从基底织物1伸出的底端部分中产生扭转,从而环可以牢固地设置在基底织物1上。因此,可以在阳接合件的单丝5上形成自扭性。
在具有上述织造结构的带环织物织成之后,织物经过热定形,并在其后表面上形成薄膜,这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然后,按照一般的方法,切断阳接合件5a的每个环的一部分以便形成作为阳接合件的钩5a。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保证了表面固定件的柔软性和透明度,通过使接合件相互面对地推靠具有相同结构的表面固定件可以使其相互接合,形成必要的接合强度。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推荐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当不要求透明度和柔软性时,可以将基底编织/针织织物的经纱和纬纱的细度设定在标准值上,而且可以适当地选择织造密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它包括大量接合件(4a,5a),这些接合件是与基底结构形成的基底编织/针织织物(1)的编织/针织同时编织/针织的,而且从编织/针织织物(1)的表面伸出,所述表面固定件的特征在于构成基底结构的纱线(2,3)和构成接合件(4a,5a)的纱线都是单丝制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涂在基底编织/针织织物(1)后表面上的合成树脂强固地附着在构成纱线(2,3)和接合件(4a,5a)的交叉部分上,在构成纱线(2,3)和接合件(4a,5a)的单丝的编织/针织结构中形成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接合件包括大量阴接合件(4a),构成阴接合件(4a)的单丝具有自扭性,扭转发生在从编织/针织织物(1)伸出的阴接合件(4a)的底端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其特征在于阴接合件(4a)的单丝具有带有三个或更多角的多边形横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其特征在于,阴接合件(4a)的单丝在加热时卷曲。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接合件是大量的阳接合件(5a)。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大量接合件包括环状阴接合件(4a)和钩状或蘑菇状阳接合件(5a),阴和阳接合件(4a,5a)以混合状态存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构成基底结构的纱线(2,3)的细度范围是2d至100d。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构成阴接合件(4a)的单丝的细度范围是2d至70d。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构成阳接合件(5a)的单丝的细度范围是70d至300d。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构成阳接合件(5a)的单丝的细度范围是100d至150d。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构成基底结构的纱线(2,3)的细度范围是2d至100d,构成阴接合件(4a)的单丝的细度范围是2d至70d,构成阳接合件(5a)的单丝的细度范围是70d至300d。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基底结构是由包括经纱和纬纱的编织结构形成的,经纱的细度范围是30d至100d。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其特征在于经纱的细度范围是15d至70d。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有的单丝是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
16.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的方法,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使用单丝制成的纱线(2,3)编织/针织基底编织/针织织物(1)的同时,编织或针织构成阴和/或阳接合件(4a,5a)材料的单丝,同时在基底编织/针织织物(1)的后表面上形成环;热定形完成的编织/针织织物以固定编织/针织形状,在定形的编织/针织织物的后表面上涂覆合成树脂材料以形成薄膜,沿着从编织/针织织物的表面侧至前表面侧的方向在薄膜上喷射空气以便将膜集中在编织/针织织物的构成纱线的交叉部位上,借助膜的集中在有关的组成纱线之间形成沿着从前表面至后表面的方向穿过表面固定件的间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制造纤维制成的表面固定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断构成阳接合件(5a)材料的每个环的一部分的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极薄而柔软的编/针织物制成的表面固定件。在纤维编/针织物制成的表面固定件中,包括大量阴和/阳接合件(4a,5a),它们是与基底编/针织物(1)的编织同时编织的,并从编/针织物(1)的表面伸出,构成基底结构的经纱(2)和纬纱(1)和构成接合件(4a,5a)的纱线都是单丝制成的,涂覆在基底编/针织物(1)的后表面上的合成树脂强固地附着在上述的单丝的交叉部分上,在上述的单丝的编织/针织结构之间形成间隙。
文档编号D03D27/00GK1239746SQ9910207
公开日1999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6日
发明者石原三利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