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677443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注油口,连通第一收容腔220及第二收容腔320。
[0082]第二注油口套设第一注油口,令加宽板300及底板200内的导热油能够交换流动,进行热交换,加快了加宽板300的升温速度,且令加宽板300及底板200的温度均匀。
[0083]为了进一步保证加热装置40的防漏效果,根据实际情况,例如,加热装置40还包括具有弹性的防漏部,防漏部套设第二注油口及第一注油口,并遮盖第二注油口及第一注油口的连接区域。也可以理解为防漏部紧密抵接第一注油口及第二注油口。
[0084]防漏部令加热装置40的使用更加安全,避免弄脏衣物。
[0085]再如,加热装置40还包括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与第二注油口相扣合,并遮盖第二注油口。第二盖板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注油口上。
[0086]需要指出的是,加宽板300的结构也可以与底板200的结构相同。
[0087]根据实际情况,本体100还包括导热层,导热层与底板200叠加设置,加热部与导热层相连接,同时加热导热层及底板200。
[0088]请一并参阅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加热装置50的侧视图。
[0089]加热装置50包括:本体100、设置于本体100内的加热部(图未示)、设置于本体100上的底板200。底板200 —端为尖端,与其相对的另一端为平端,底板200两侧之间的距离自尖端到平端逐渐增大,且底板200与加热部相连接。本体100包括主体部120及设置于主体部120上的熨烫部130。主体部120与底板200相连接,且加热部位于主体部120内。質烫部130滑动设置于主体部120上,与底板200相对间隔设置,質烫部130与底板200相对的表面平行,熨烫部130朝向底板200可滑动,以使熨烫部130与底板200相对的表面相抵接,并且,熨烫部130与加热部相连接。
[0090]使用上述加热装置50当需要熨烫边角时,将待熨烫衣物的边角放置于底板200朝向熨烫部130的表面上。滑动熨烫部130,令熨烫部130与待熨烫衣物的另一面与熨烫部130抵接,即待熨烫衣物位于底板200与熨烫部130之间,并进行熨烫。
[0091]熨烫部130令待熨烫的衣物边角可以两面受热熨烫,令熨烫更加平整、效率更高,令加热装置50的功能更全面,增加其适用范围。
[0092]本实施例中,熨烫部130的一端与底板200的尖端对齐,另一端滑动设置主体部120上。并且,熨烫部130的朝向底板200的表面与底板200尖端的形状、大小相同。这样,熨烫部130不会影响使用者的视线,令熨烫效果更佳。
[0093]根据实际情况,主体部120上设置熨烫槽,熨烫槽朝向熨烫部130设置,熨烫部130上设置与熨烫槽匹配的熨烫轨道,熨烫轨道容置于熨烫槽内。并且,熨烫槽的延伸方向与底板200形成锐角。
[0094]熨烫槽令熨烫部130的滑动更加准确,简化操作。熨烫槽的延伸方向与底板200形成锐角令熨烫部130在未使用时,不会阻挡使用者的视线。
[0095]需要指出的是,本体100还包括锁定部,锁定部设置于主体部120上,并与熨烫部130卡接,以使熨烫部130与底板200间隔设置。
[0096]锁定部令熨烫部130更稳定的设置于主体部120上。
[0097]根据实际需要,熨烫部130上设有按压部131,用于抬起或按下熨烫部130,并且按压部131与底板200垂直。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20上设有把手,按压的按压部131远离底板200的表面与把手平齐。即熨烫部130与底板200抵接后,按压部131远离底板200的表面与把手平齐。
[0098]按压部131令熨烫部130更紧密地与待熨烫衣物抵接,进而增强熨烫效果。
[0099]需要指出的是,熨烫部130可拆卸地设置于主体部120上。
[0100]请一并参阅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加热装置60的结构示意图。
[0101]加热装置60包括:本体100、设置于本体100内的加热部(图未示)、设置于本体100上的底板200。底板200 —端为尖端,与其相对的另一端为平端,底板200两侧之间的距离自尖端到平端逐渐增大,且底板200与加热部相连接。本体100包括主体部120、抵接部140、熨烫部130以及弹性部150。主体部120与底板200相连接,且加热部位于主体部120内。抵接部140设置于主体部120上,与底板200的尖端相对间隔设置,抵接部140、底板200以及主体部120共同围成凹部101。熨烫部130滑动设置于主体部120上,与底板200抵接,并位于凹部101内。其中,熨烫部130沿底板200向抵接部140方向可滑动,以使熨烫部130与底板200间隔设置,即调节熨烫部130与底板200之间的间隙。并且,熨烫部130与加热部相连接。弹性部150位于熨烫部130及底板200之间。其一端设置于抵接部140上,另一端抵接熨烫部130。弹性部150处于压缩状态,且其弹性方向与熨烫部130的运动方向相同。
[0102]使用上述加热装置60时,先将熨烫部130与底板200分离,再将待熨烫衣物放置于熨烫部130及底板200之间。熨烫部130由于弹性部150的弹性作用复位,并开始熨烫。
[0103]熨烫部130令待熨烫的衣物边角可以两面受热熨烫,令熨烫更加平整、效率更高,令加热装置60的功能更全面,增加其适用范围。弹性部150令熨烫部130与待熨烫衣物抵接更紧密,进而令熨烫效果更佳。
[0104]根据实际情况,熨烫部130朝向抵接部140的表面开设抵接槽,弹性部150部分容置于抵接槽内,并与抵接槽的底面相抵接。本实施例中,弹性部150包括弹性主体以及抵接板,弹性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抵接板以及抵接部140,抵接板容置于抵接槽内。其中,弹性主体为弹簧。
[0105]抵接槽令弹性部150与熨烫部130抵接更稳定,不易偏斜、滑落。抵接板进一步保证了抵接部140与熨烫部130连接的稳定性。
[0106]其他实施例中,熨烫部130上设有提拉杆,抵接部140设有提拉孔。提拉杆穿设提拉孔,弹性部150套设提拉杆。根据实际情况,抵接部140转动设置于主体部120上,其转动轴与提拉杆垂直,以安装或分离熨烫部130。
[0107]提拉杆方便提拉熨烫部130,令加热装置60的操作更加简单便捷。抵接部140转动设置于主体部120上,可方便地安装或分离熨烫部130。
[0108]需要指出的是,加热装置60包括若干熨烫部130,若干熨烫部130大小相异。例如,熨烫部130为两个、三个等。这样,方便根据待熨烫衣物的大小进行调节。
[0109]再如,弹性部150为多个,多个弹性部150均位于抵接部140以及熨烫部130之间。其中,多个熨烫部130呈矩阵分布。多个弹性部150也可以呈三角形分布。
[0110]请一并参阅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加热装置70的结构示意图。
[0111]加热装置70包括:本体100、设置于本体100内的加热部(图未示)、可拆卸地设置于本体100上的底板200、支撑部600。底板200 —端为尖端,与其相对的另一端为平端,底板200两侧之间的距离自尖端到平端逐渐增大,且底板200与加热部相连接。本体100具有主体部120及熨烫板160。主体部120与底板200相连接,且加热部位于主体部120内,主体部120朝向底板200的表面开设通槽170,通槽170的内壁为弧面,且其延伸方向与底板200的延伸方向相同,底板200遮盖通槽170。熨烫板160与通槽170形状匹配,熨烫板160设置于通槽170的内壁上,且与加热部相连接。支撑部600具有与熨烫板160匹配的表面,支撑部600用于配合熨烫板160熨烫。
[0112]上述加热装置70当需要熨烫平面时,使用底板200进行熨烫。当需要立体熨烫弧面时,取下底板200,将待熨烫衣物放置于熨烫板160与支撑部600之间进行熨烫。
[0113]上述加热装置70不仅可以平面熨烫,而且还可以进行立体熨烫,令熨烫的衣物效果更好,增加了加热装置70的多用性,扩大其适用范围。
[0114]本事实例中,底板200插接主体部120。其具体为,底板200朝向主体部120的表面设有插接柱,主体部120开设通槽170的表面设有与插接柱相匹配的插接孔,插接柱容置于插接孔内。
[0115]需要指出的是,本体100还具有辅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