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衣机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26200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和上端与壳体之间安装第二轴承25、或者所述的脱水轴12的下端与壳体之间安装第二轴承25。
[0046]本实用新型的脱水轴13与制动轮11固定连接,而制动轮1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滚动轴承,因此,可对脱水轴13进行更好的支撑作用,防止在脱水过程中洗涤桶晃动,同时也减小了洗涤桶晃动对减速离合器造成的损坏。
[0047]具体地,所述的第一轴承24、第二轴承25的安装方式可根据制动轮11与脱水轴13的刚性连接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具体的采用了以下两种技术方案:
[0048]方案一
[004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水轴12包括轴体1201和轴座1202,所述的轴体1201的上端与洗衣机的洗涤桶固定连接,轴体1201的下端与轴座1202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的轴体(1201)上设置用于输出轴13穿过的轴体通孔1203 ;所述的脱水轴12的轴座1202与制动轮11刚性连接;所述的第二轴承25设置在轴体1201下端与轴座1202的连接处。
[0050]进一步地,所述的轴体1201呈柱体状,所述的轴座1202呈圆盘状,所述的轴体1201下端与轴座1202 —体成型,所述的轴座1202由轴体1201的下端端部向外翻边形成;所述的轴座1202与轴体1201的连接处设置定位第二轴承25安装位置的定位凸台。
[0051]进一步地,所述制动轮11靠近脱水轴12的一端开设开口,所述的脱水轴12的轴座1202与制动轮11开口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的脱水轴12的轴座1202完全覆盖住制动轮11的开口。
[0052]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轮11和脱水轴12的连接方式是脱水轴12与制动轮11的上端铆接,这样使得制动轮11与脱水轴12之间的装配更加方便,由于采用了这样的安装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减速离合器的装配顺序随之改变,本实用新型采用从输出轴13端向输入轴I端的方式进行装配。这样的装配方式更加适合于本实用新型的减速离合器的轮系的装配以及减速离合器与输入轴1、输入轴套2、输出轴13以及脱水轴12之间的装配,使得装配的程序更加的合理化,装配的整体性也更高,相应的本实用新型的减速离合器的使用寿命也更长。
[0053]方案二
[0054]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洗衣机减速离合器,包括减速装置,减速装置包括制动轮11和设置在制动轮11内的轮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轮11包括制动轮盖1104和具有内部腔室的制动轮本体1105,制动轮本体1105的上端与脱水轴12刚性连接,制动轮本体1105的下端开设开口,制动轮盖1104固定连接在制动轮本体1105的下端且盖在制动轮本体1105的下端的开口上形成封闭的内部腔室,所述的轮系设置在制动轮本体1105与制动轮盖1104之间封闭的内部腔室中。
[0055]具体地,所述的制动轮盖1104为盘状结构,盘状结构的中心位置开设开口,所述的制动轮盖1104的开口套装在洗衣机的输入轴套2上,制动轮盖1104与制动轮本体1105的开口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
[0056]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动轮本体1105的开口处设置铆接部,所述的铆接部的内壁厚度小于制动轮本体1105周向侧壁的厚度使得铆接部的内壁与制动轮本体1105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限位制动轮盖1104的台阶结构;所述的铆接部的轴向高度大于制动轮盖1104的厚度。
[0057]进一步地,述的一种洗衣机减速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轮盖1104的开口处沿着轴向向外延伸一定距离形成轴承安装部,所述的制动轮盖1104的轴承安装部与输入轴套2之间设置至少两套第三轴承26。
[005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速装置包括壳体,所述的制动轮11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的制动轮盖1104的轴承安装部与壳体的下端之间设置至少一套第二轴承25。
[005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水轴12与与壳体的上端之间设置至少一套第一轴承24.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轴承24、第二轴承25以及第三轴承26均为滚动轴承。
[006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壳体14和下壳体15,所述的第一轴承24安装在脱水轴12与上壳体14之间,所述的第二轴承25安装在制动轮本体1105与下壳体15之间。
[0061]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轮本体1105与制动轮盖1104固定连接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制动轮本体1105的开口端部向外翻边形成制动轮本体连接部,所述的制动轮盖1104与制动轮本体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
[0062]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轮本体1105与制动轮盖1104固定连接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制动轮本体1105与制动轮盖1104通过花键连接固定,所述的制动轮盖1104周向侧壁上设置花键齿,所述的制动轮本体1105的开口内壁上设置用于装配制动轮盖花键齿的花键齿槽。
[006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轮系包括双层行星轮系,双层行星轮系的下层轮系包括下层中心齿轮3、与之啮合的下层行星轮4、下层行星轮架5和下层内齿圈6,下层中心齿轮3与输入轴I固定连接,下层行星轮4与下层内齿圈6嗤合,下层内齿圈6下部与输入轴套2固定连接;双层行星轮系的上层轮系包括上层中心齿轮9、与之啮合的上层行星轮8、上层行星轮架7和上层内齿圈10,上层中心齿轮9与输出轴13连接,上层行星轮8与上层内齿圈10啮合,上层内齿圈10与制动轮11通过花键连接固定;所述的下层行星轮架5的中心位置处与上层中心齿轮9固定连接,所述的上层行星轮架7与下层内齿圈6通过花键连接固定;所述的制动轮11内侧壁对应上层轮系处、上层内齿圈10的周向外壁上分别设置花键齿,制动轮11内侧壁上对应下层轮系处与下层内齿圈6之间具有间隙。
[0064]本实用新型的脱水轴12与制动轮11固定连接,所述的脱水轴12通过花键连接固定在制动轮本体1105上,制动轮本体1105与制动轮盖1104采用铆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异地,本实施例的脱水轴12与制动轮本体1105采用花键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装配方式简单,连接固定后更加的稳定可靠,确保了制动轮11与脱水轴12之间的传动稳定性。
[0065]本实用新型的脱水轴12与制动轮11固定连接,而制动轮1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滚动轴承,因此,可对脱水轴12进行更好的支撑作用,防止在脱水过程中内桶晃动,同时也减小了内桶晃动对减速离合器造成的损坏。
[0066]实施例一
[0067]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减速离合器的轮系的具体结构结构以及连接的方式,具体地,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68]本实施例的轮系包括制动轮11和设置在其内的双层行星轮系,双层行星轮系的下层轮系包括下层中心齿轮3、与之啮合的下层行星轮4、下层行星轮架5和下层内齿圈6,下层中心齿轮3与输入轴I固定连接,下层行星轮4与下层内齿圈6嗤合,下层内齿圈6下部与输入轴套2固定连接;双层行星轮系的上层轮系包括上层中心齿轮9、与之啮合的上层行星轮8、上层行星轮架7和上层内齿圈10,上层中心齿轮9与输出轴13连接,上层行星轮8与上层内齿圈10啮合,上层内齿圈10的外围与制动轮11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层行星轮架5的中心位置处与上层中心齿轮9固定连接,所述的上层行星轮架7与下层内齿圈6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0069]本实施例的洗衣机减速离合器的轮系包括上下两层行星轮系,上下两层行星轮系之间都进行动力的传输和重新分配,输出轴13连接洗衣机的波轮,脱水轴12连接洗衣机的内桶,本实用新型的减速离合器配合离合装置实现了洗衣机洗涤时内桶和波轮反向转动。同时,对减速离合器的结构以及内部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减速离合器的传动更加的平稳可靠,整体结构强度更高。
[0070]本实施例的轮系由上下两层行星轮系组成,由于上层轮系通过上层行星轮架7与下层内齿圈6固定连接、上层中心齿轮9与下层行星轮架5固定连接的方式来实现将下层轮系的动力传输给上层轮系,进而传输给输出轴13和脱水轴12。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层行星轮架7、上层中心齿轮9、下层行星轮架5的结构进行设计,采用键连接的方式实现上层行星轮架7与下层内齿圈6、上层中心齿轮9与下层行星轮架5的固定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减速离合器的动力传输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且降低了制造成本,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0071]如何设计上层行星轮架7、下层内齿圈6固定、上层中心齿轮9、下层行星轮架5的结构,以及如何实现上层行星轮架7与下层内齿圈6、上层中心齿轮9与下层行星轮架5的固定连接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目的的关键。具体地,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72]本实施例所述的上层行星轮架7与下层内齿圈6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的上层行星轮架7上设置连接键,所述的下层内齿圈6上设置用于装配上层行星轮架(7)的连接键的下层内齿圈连接部602。
[0073]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层行星轮架7上的连接键为花键齿,所述的下层内齿圈连接部602为设置在下层内齿圈6上端开口处的内壁上的花键齿槽,所述的上层行星轮架7的花键齿插入下层内齿圈6的花键齿槽内实现固定连接。
[0074]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上层行星轮架7包括上层行星轮架座704和上层行星轮架盖701,上层行星轮架座704的圆周上竖直设置多个用于连接上层行星轮架盖701的上连接柱703 ;所述的上层行星轮8设置在上层行星轮架7的上层行星轮架盖701和上层行星轮架座704之间,所述的上层行星轮架7的上层行星轮架座704与下层内齿圈6通过花键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0075]本实施例的上层行星轮架座704和上层行星轮架盖701均为盘状结构,两者通过上连接柱703连接起来形成上层行星轮架7,所述的上连接件703与上层行星轮架座704是一体成型的,由上层行星轮架座704的盘面周向上伸出多个立柱形成上连接件703。与之相对应的,上层行星轮架盖701的盘面上开设多个与上连接件703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的连接件703插入上层行星轮架盖701上的通孔内即可实现连接成为一体。所述的上层行星轮8安装在上层行星架7上,具体地,在上层行星轮架座704的盘面周向上周向开设多个上安装孔705,上安装孔705为盲孔,盲孔上插入上层行星轮轴702,所述的上层行星轮8安装在上层行星轮轴702上即可实现自转,同时,可随着上层行星轮架7进行公转。本实用新型的上层行星轮架7的整体结构装配简单,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0076]由于安装时本实施例的上层行星轮架7的上层行星轮架座704处于下部,更加靠近下层轮系,因此,上层行星轮架7与下层轮系的下层内齿圈6的连接主要通过上层行星轮架座704与下层内齿圈6固定连接实现。这样,可沿着一个方向进行装配连接,更加的方便快捷。
[0077]具体地,所述的上层行星轮架7的上层行星轮架座704的圆周外侧、下层内齿圈6靠近上层轮系一端的内壁上分别设置花键。这样在安装时,只需要将上层行星轮架座704的花键插入下层内齿圈6的花键即可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固定连接的方式稳定可靠。另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