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222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
为解决建筑业中砖混结构存在的造价高、施工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噪音污染严重及禁用粘土砖等问题,对墙体的改革势在必行。实用新型专利942474430.3中披露了一种用于解决以上问题的拼装式钢筋混凝土盒子结构建筑。但是这种建筑的缺点在于盒子结构建筑内部存在阴角呈八字形斜面过渡角,无建筑整体所需的必要焊接连接点,故缺乏组合强度保障,影响室内美观及装饰,无法适应多层或高层组合要求,而且拼装架的使用也受到约束,且成本高,占用场地大,调节变化周期长,资金回报率低等。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其消除了建筑物内部的八字型斜面过度角及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提高了所需组合拼装架的综合性能及其适用范围,降低了成本,易于操作,节省了工时,且适于大批量生产,对生态环境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其包括若干块侧部墙板及顶部墙板,每一侧部墙板两侧及顶部均设有主预留插筋和副预留插筋,且相邻墙板通过相互嵌合的相应预留插筋以及插入固定在其中的固定钢筋与顶部墙板侧部的边梁主筋装配在一起,所述顶部墙板侧部设有边梁主筋,侧部墙板顶部的主、副预留插筋相互嵌合在一起。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墙板顶部还设有吊钩。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在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上下两端设有预埋铁。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消除了建筑物内部的八字形斜面过渡角及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提高了所需组合拼装架的综合性能及其适用范围,降低了成本,简化了操作,节省了工时,且适于大批量生产,对生态环境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7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各个墙板的紧固示意图;图8为制造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所需的组合拼装架的平面示意图;图9为沿图8线I-I所示的组合拼装架;
图10为沿图8线II-II所示的组合拼装架;
图11为组合拼装架中一种翻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组合拼装架中另一种翻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13为用于浇注拼装缝的装置示意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建筑包括一块前主开间墙板1,两块前副开间墙板2,一块后开间墙板3,两块进深墙板4及顶部墙板5。如后文将详细说明的那样,这些墙板两侧均设有预留插筋,相邻墙板两侧的预留插筋相互嵌合形成一排垂直于施工缝间的组合筋箍。另外,在设置了施工缝的主筋及上、下两端的预埋铁M1,M2之后,还应在顶部墙板5上设置吊钩。显然,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建筑不应局限于
图1所示实施例的形状,根据实际需要,可选用任意形状,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局部变化的异型体。另外,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对组成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建筑的墙板数量和结构加以调整。
图2-图6墙板为
图1中各墙板的详细结构视图。参见图2,呈“”字形的前主开间墙板1,其两侧分别锚固有主预留插筋1A和副预留插筋1B且顶部设有一排锚固于其侧部的主、副预留插筋1C和1D,另外,参见图2,前主开间墙板1顶部还设有吊钩1E。同样,参见图3,前副开间墙板2两侧分别锚固有主预留插筋2A和副预留插筋2B且顶部设有一排锚固于其侧部的主、副预留插筋2C和2D,且前副开间墙板2顶部还设有吊钩2E;参见图4,后开间墙板3与前主开间墙板1形状相似,为“”字形,该墙板两侧锚固有主预留插筋3A和副预留插筋3B且顶部设有一排锚固于其侧部的主、副预留插筋3C和3D,且前副开间墙板2顶部还设有吊钩3E;图5中的进深墙板4,该墙板两侧锚固有主预留插筋4A和副预留插筋4B且顶部设有一排锚固于其侧部的主、副预留插筋4C和4D,且顶部还设有吊钩4E另外,在图6和图7中列举了其它两种墙板的形状。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还可制造出其它形状的墙板,同时,可在各墙板上开出相应的门、窗造型。
虽然,并未给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建筑中各墙板间装配关系的详细视图,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以上附图应很容易地想到,在进行墙板组装时,只需首先将各墙板中的预留插筋嵌入相邻墙板的相应预留插筋中,即,使各墙板中的主预留插筋与相邻墙板中的主主预留插筋接合,使各墙板中的副预留插筋与相邻墙板中的副预留插筋接合。随后在嵌合重叠的这些预留插筋中插入固定钢筋并以任何适合的方式,如焊接或捆扎将固定钢筋与相应的预留插筋连接在一起即可完成墙板之间的装配。
从图9中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拼装架100包括多块(图中为4块)钢结构架101,升降部分102和底座103。其中,升降部分102包括上升降杆102A和下支承架102B。上升降杆102A固定于钢结构架101上,下支承架102B固定于底座103上。上升降杆102A和下支承架102B可相对滑动地套接一起,以便调节整个组合拼装架100的高度。并且,上升降杆102A的下部和下支承架102B的上部均沿纵向设有相应的固定孔。当达到所要求的高度时,通过在上升降杆102A和下支承架102B的对应固定孔中装入固定螺栓,便可使上、下支承架102A和102B相对固定,从而实现组合拼装架100的高度调节。
当根据要求需要对组合拼装架100的横向长度和纵向长度进行调节时,可在钢结构架101之间加设若干个纵向调节架104和横向调节架105。如图9和
图10所示,在达到所要求的纵向长度和横向长度后,通过在纵向调节架104以及横向调节架105侧部与钢结构架101侧部相对应的固定孔中装入固定螺栓,可使纵向调节架104以及横向调节架105与钢结构架101固定在一起。
参见附
图10和11,为了使浇注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单元结构能够顺利从组合拼装架100中脱出,可在钢结构架101与所述墙板接触的各端面上铰接有翻板106,翻板106的详细结构参见附
图11。在浇注成形后,通过吊钩12拔出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单元结构时,由于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单元结构中的墙板与翻板106之间会产生磨擦,从而使翻板106向上翻转,由此使墙板与钢结构架101之间产生间隙,从而顺利地拔出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单元结构。在拔出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单元结构后,翻板106会依靠其重量以及内限位板108和外限位板109恢复至原位,以便进行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单元结构的下一次成形。
参见附
图11,翻板106由翻转轴120和定位螺母121铰接固定在翻转支架122上,而翻转支架122通过螺栓螺母组件123固定至对应的组合拼装架上。翻板106外侧用于接触预组装的墙板,翻板106的内侧由与其相邻的内限位板108及位于翻板106下部的外限位板109限定,其中,内限位板108固定在相应的钢结构架101上,而外限位板109则通过定位销124与内限位板108固定在一起。
作为有助于使浇注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单元结构顺利从组合拼装架100中脱出的装置,代替上述翻板106,可在钢结构架101与墙板接触的各端面上设置翻板106’。如
图12所示,翻板106’可通过点焊部位或粘结剂107固定于钢结构架101与墙板接触的各端面上。翻板106’通过点焊部位或粘结剂107固定于钢结构架101的强度应足以在需从组合拼装架中拔出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单元结构时,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单元结构中的墙板与翻板106间的磨擦能够破坏翻板106’与钢结构架101,纵向调节架104以及横向调节架105之间产生间隙,以便顺利地拔出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单元结构。显然,采用翻板106’的结构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优点。
利用上述组合拼装架制造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步骤包括(1)根据实际要求组装、调节所述组合拼装架;(2)将用于制造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墙板和顶板抵靠在组合拼装架上,并使各墙板中的预留插筋嵌入相邻墙板的预留插筋,随后在嵌合重叠的这些预留插筋中插入固定钢筋并将固定钢筋与相应的预留插筋连接在一起;(3)在各墙板中预留插筋重叠处形成的拼装缝两侧设置挡板以形成用于浇注的密封空间;(4)对拼装缝进行浇注;(5)设置顶板,即,使顶部侧部的边梁主筋与各墙板顶部的主、副预留插筋接合固定,随后进行顶部浇注;(6)在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成形后,通过吊钩使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从组合拼装架中脱离,从而完成一个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制造。
其中,如
图13所示,在对拼装缝128进行浇注时,应在拼装缝128两侧装配拼装缝内模板125和拼装缝外模板126,且拼装缝内模板125和拼装缝外模板126通过模板紧固组件127及限位锥管129固定在墙板上,以形成用于浇注的空间。
以上所述内容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应当指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其包括若干块侧部墙板及顶部墙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部墙板两侧及顶部均设有主预留插筋和副预留插筋,且相邻侧部墙板通过相互嵌合的所述相应预留插筋以及插入固定在其中的固定钢筋装配在一起,所述顶部墙板侧部设有边梁主筋,所述侧部墙板顶部的主、副预留插筋与顶部墙板侧部的边梁主筋相互嵌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顶部还设有吊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其上下两端设有预埋铁。
专利摘要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所述组合结构的各墙板通过锚固于其上的预留插筋彼此连接在一起,墙板顶部设有吊钩。所述拼装架包括钢结构架,调节高度的升降部分和底座,钢结构架之间加设纵向调节架和横向调节架,在钢结构架与墙板接触的各端面上设置有翻板。本实用新型消除了建筑物内的八字形斜面过渡角,提高了组合拼装架的综合性能及其适用范围,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E04G11/00GK2459375SQ0025114
公开日2001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2日
发明者刘建华, 李全胜 申请人:北京紫东盒子房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