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衬用金属纤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58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炉衬用金属纤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火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填充在炉衬内的金属纤维。
背景技术
在炼油催化设备中,内衬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化学物质在反应时产生的高温首先由炉衬承受,因此炉衬的使用寿命决定了炼油催化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周期。为延长炉衬的使用寿命,通常需要在所用的耐火材料中掺和金属纤维。在现有技术中,这种纤维是一种直径为1毫米的成直线状的不锈钢纤维,由于这种纤维上没有弯折后形成的钩,在掺和入耐火材料中后,不能相互勾连,影响到炉衬的强度,一般情况下,使用1年就会开裂、损坏,必须停产后进行检修,再重新糊上新的炉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炉衬用金属纤维,由于这种金属纤维被弯折,形成钩状结构,在掺和入耐火材料后,会相互勾连在一起,因此提高了炉衬的强度,延长炉衬的使用寿命。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金属纤维上有弯折后形成的钩状结构。
所述金属纤维的直径为0.1~1.0毫米,长度L为15~35毫米。
金属纤维的两端分别同向或异向弯折后,形成高度h为2~5毫米的弯折部,然后再向外或向内弯折后,形成长度11为3~7毫米的侧翼,该侧翼与金属纤维的主体部分平行。
主体部分和/或弯折部和/或侧翼呈曲线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金属纤维上带有钩状物,将这种金属纤维掺入耐火材料中后,金属纤维上的钩状物会使金属纤维间相互勾住,与原来的相比,大大提高了炉衬的强度,延长了炉衬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2种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3种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4种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5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在金属纤维上有弯折后形成的钩状结构。使用时,这种带钩的金属纤维会相互勾连在一起,使整个炉衬的强度得到提高。
金属纤维的直径为0.1~1.0毫米,金属纤维越粗,加工越方便,但由于金属纤维在耐火材料中的加入量通常以重量/体积来计量,因此,金属纤维越粗,则单位立方米内所含的金属纤维的个数就越少,耐火材料的强度也就比较低;金属纤维越细则越难加工,但单位立方米内所含的金属纤维的个数就比较多,同样强度也就比较好。长度L为15~35毫米,金属纤维的长度不能太长,如果太长会影响到金属纤维在耐火材料中的均匀掺和,太短又起不到骨架的作用,影响到炉衬的强度。
金属纤维的两端分别同向或异向弯折后,形成高度h为2~5毫米的弯折部2,然后再向外或向内弯折后,形成长度11为3~7毫米的侧翼1,该侧翼1与金属纤维的主体部分3平行。图中的1为金属纤维主体部分的长度。钩状结构可以有多种多样,从加工方便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图1所示结构比较合理。除图示以外,钩状结构还可以有其它形式,甚至还可以使主体部分3、弯折部2及侧翼1呈曲线状。
权利要求1.炉衬用金属纤维,其特征是在金属纤维上有弯折后形成的钩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纤维,其特征是金属纤维的直径为0.1~1.0毫米,长度L为15~3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纤维,其特征是金属纤维的两端分别同向或异向弯折后,形成高度h为2~5毫米的弯折部(2),然后再向外或向内弯折后,形成长度l1为3~7毫米的侧翼(1),该侧翼(1)与金属纤维的主体部分(3)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纤维,其特征是主体部分(3)和/或弯折部(2)和/或侧翼(1)呈曲线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火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填充在炉衬内的金属纤维。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金属纤维上有弯折后形成的钩状结构。金属纤维的直径为0.1~1.0毫米,长度L为15~35毫米。金属纤维的两端分别同向或异向弯折后,形成高度h为2~5毫米的弯折部,然后再向外或向内弯折后,形成长度l1为3~7毫米的侧翼,该侧翼与金属纤维的主体部分平行。由于这种金属纤维被弯折,形成钩状结构,在掺入耐火材料后,会相互勾连在一起,提高了炉衬的强度,延长炉衬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C04B35/76GK2692144SQ20042002652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0日
发明者费祖康, 宣宝荣 申请人:无锡市永光石化设备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