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篦冷机液压传动联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03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篦冷机液压传动联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篦冷机液压传动联接结构 技术领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泥行业篦冷机液压传动联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逐渐大型化,篦冷机 的规格也日趋增大,由于能源、环保和经济等因素的原因,对设备的运转率 和运行成本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篦冷机的传动型式方面,由于液压传动相 对机械传动具有运行平稳、调速方便、可靠性好、运转率较高等诸多优点, 所以现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然而,目前液压传动系统当中, 液压缸与篦冷机传动轴之间的联接型式的结构过于复杂,联接的中间环节过 多,体积庞大,如行走小车等联接结构。这些联接结构由于自身一些的缺陷, 加工成本不经济、安装精度难以控制、设备运转成本高及检修与维护不方便, 且对设备的平稳运行也有不利影响,设备运转率难以保证,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故障低、结构简单、精度高、成本低的篦 冷机液压传动联接结构。
该篦冷机液压传动联接结构是,与篦冷机相连的传动轴通过滚动轴承与 轴头同轴转动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沿传动轴的径向通过螺纹与轴头连接。
本联接结构是一种直接联接型式,传动轴通过滚动轴承与轴头连接,滚
动轴承的联接几乎是零故障;轴头与液压缸活塞杆之间采用螺纹直接连接,
结构简单、可靠;本联接结构可靠性高,精度高、体积小、运转率高、检修
和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因采用螺纹直接联接和滚动轴承联接,各联接面均可以采用精加工,因此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现场安装方便、快捷、精度高,可确保 篦冷机篦床运行平稳、可靠,维护和检修方便、工作量少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液压传动联接结构包括液压缸的活塞杆ll、轴头3、调心滚子滚 动轴承9、传动轴5、透盖4、闷盖IO、唇形密封圈8、圆螺母6及其垫圈7、 连接螺栓1及弹性垫圈2等。
与篦冷机相连的传动轴5通过调心滚子滚动轴承9与轴头3同轴转动连 接,活塞杆11沿传动轴的径向通过螺纹12与轴头3连接。在螺纹12的底部 的活塞杆11上还有一侧面与轴头接触的凸台13,在活塞杆伸出时,该凸台 对轴头产生推力。
调心滚子滚动轴承9在轴向定位在与传动轴配合的圆螺母6和传动轴上 的一台阶14之间。
轴头3与液压缸活塞杆11之间采用具有足够强度的螺纹直接联接。当篦 床在向前推料的时候,由于高强度螺纹和液压缸活塞杆凸台的共同作用,足 可以满足很大推力的要求;当篦床回程时,由于篦床的阻力大为减少,单靠 螺纹联接就可以满足实际要求,对于载荷波动较大的篦冷机也可考虑增加挡 块以增加回程的强度。此联接从结构上看非常简单、直观,体积很小,可实 现精加工。所以安装方便、劳动强度低,检修和维护相当方便,工作量很小,
运行成本甚少。轴头3与传动轴5之间采用滚动轴承联接。考虑滚动轴承在实际运行中 径向载荷会较大、而轴向载荷将很小,但因为传动轴5可能随篦床宽度的增 加而比较长,会存在一定的变形,安装对中形也会有少许影响,因此运用调 心滚子滚动轴承9。传动轴5的轴端采用圆螺母及垫圈定位,避免滚动轴承9 可能因轴向力大而发生滑移的问题。
由于篦冷机液压传动系统工作的环境粉尘较大,调心滚子滚动轴承9通 过连接在轴头两侧的透盖4和闷盖10来密封。闷盖10靠外侧开设润滑点, 使调心滚子滚动轴承9与整个篦冷机一起靠集中干油润滑系统供干油润滑脂 来润滑;设置在透盖4的内孔壁上的唇形密封圈8用来作油封,防止润滑脂 泄露。
轴头3与传动轴5之间采用的滚动轴承联接从结构上看,相对于行走小 车等其它联接型式具有简单、可精加工、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现场安装 方便,运行稳定、可靠、成本低,可实现近乎零故障。
权利要求1.一种篦冷机液压传动联接结构,其特征是与篦冷机相连的传动轴通过滚动轴承与轴头同轴转动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沿传动轴的径向通过螺纹与轴头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滚动轴承为调心滚 子滚动轴承。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结构,其特征是活塞杆上还有一侧面 与轴头接触的凸台,在活塞杆伸出时,该凸台与轴头之间有作用力。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结构,其特征是滚动轴承轴向定位在 与传动轴配合的螺母和传动轴上的一台阶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故障低、结构简单、精度高、成本低的篦冷机液压传动联接结构。该联接结构是,与篦冷机相连的传动轴通过滚动轴承与轴头同轴转动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沿传动轴的径向通过螺纹与轴头连接。
文档编号C04B7/47GK201128721SQ20072004201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30日
发明者杨世宏, 赵玉会, 黄敬国 申请人:南京西普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