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直流重冰直线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976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特高压直流重冰直线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特高压直流重冰直线塔。
背景技术
士SOO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线路,在此 之前我国已投运的直流输电线路最大电压等级为士500kV,国外已投运的直流输电线路最 大电压等级为士660kV。与常规士500kV直流输电线路相比,士SOO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特点①输送 容量大,是士5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2倍左右;②同等条件下,塔高较士500kV要高15. Om 左右;③铁塔荷载大;④横担长、塔头大。常规士5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塔头布置方式为干字型。该方式塔头简练, 传力清楚,但构造要求使得地线横担较高,导致塔重偏重。同时,地线横担下平面和导线横 担上平面主材在塔身交点处的板要发生双向火曲,对加工精度要求高,安装不方便。此外, 直线塔的导线是悬挂于导线横担下,导线通电时会产生磁场,这就要求导线挂点与塔身满 足一定的间距要求。士SOOkV特高压线路的导线电磁场范围较大,间距要求增加,而常规 士5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上部塔身为斜塔身(梯型)模式,该模式在特高压重冰情况 下将加大导线横担的长度,增加铁塔重量及走廊宽度,进而增加成本。同时,该模式还有如 下的不足①是横担与塔身相连接的角钢需斜向角钢断面进行火曲,对于大角钢不容易控 制好加工精度;②是V串塔身挂点处支撑角钢需要开合角,角钢扭曲强度受到了削弱;③是 变坡处上段塔身主斜材规格很接近,不太协调。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在满足特高压重冰区设计要求前提 下,降低铁塔重量、减少走廊宽度、节约成本的特高压直流重冰直线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特高压直流重冰直线塔,包括塔身、导线横担及地线支架,所述导线横担设置在所 述塔身的顶部,所述地线支架对称连接在所述导线横担的左右两侧。采用上述结构关键在于将传统的干字型直线塔在塔身顶端设置的独立的地线支 架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变成了 2个羊角型地线支架,同时将该地线支架直接连接在导线 横担两侧,该型式外形美观且塔重较轻。所述塔身由三段组成,包括位于上端与所述导线横担连接的直线支撑段,一次变 坡形成过渡段、二次变坡形成底部支撑段。三段式的二次变坡设计,上部塔身直塔身(矩型)模式,对于士SOOkV特高压直流 的重冰区直线塔采取这种模式,电气间隙不控制塔头,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导线横担 的尺寸可以相应减小,从而降低塔重,减小走廊宽度、节约成本。此外,该模式还有如下特 点①是横担与塔身相连接的角钢为垂直角钢断面进行火曲,方便加工;②是V串塔身挂点==处支撑角钢不需要开合角,避免了角钢扭曲强度降低;③是选材协调。所述地线支架倾斜布置在所述导线横担左右两侧的中部形成羊角状。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思巧妙、通过对原铁塔头部布置方式及上部塔 身型式的改进,实现了特高压重冰区直线塔在满足各项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导线横担 尺寸、从而降低塔重,减小走廊宽度、节约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导线悬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特高压直流重冰直线塔,包括塔身、导线横担2及地线支架3,所述导 线横担2设置在所述塔身的顶部,所述地线支架3对称连接在所述导线横担2的左右两侧。所述塔身由三段组成,包括位于上端与所述导线横担2连接的直线支撑段la,一 次变坡形成过渡段lb、二次变坡形成底部支撑段lc。所述地线支架3倾斜布置在所述导线横担2左右两侧的中部形成羊角状。如图2所示,导线4通过绝缘子5悬挂与所述导线横担2上,导线4产生磁场6,根 据相关规定要求该磁场6最大范围必须与塔身具有一定间隙。
权利要求特高压直流重冰直线塔,包括塔身、导线横担(2)及地线支架(3),所述导线横担(2)设置在所述塔身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支架(3)对称连接在所述导线横担(2)的左右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直流重冰直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由三段组成, 包括位于上端与所述导线横担(2)连接的直线支撑段(Ia),一次变坡形成过渡段(lb)、二 次变坡形成底部支撑段(Ic)。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特高压直流重冰直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支架(3) 倾斜布置在所述导线横担(2)左右两侧的中部形成羊角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特高压直流重冰直线塔,包括塔身、导线横担(2)及地线支架(3),所述导线横担(2)设置在所述塔身的顶部,所述地线支架(3)对称连接在所述导线横担(2)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思巧妙、通过对原铁塔头部布置方式及上部塔身型式的改进,实现了针对特高压重冰区直线塔在满足各项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导线横担尺寸、从而降低塔重,减小走廊宽度、节约成本的目的。
文档编号E04H12/10GK201753537SQ201020504098
公开日2011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5日
发明者刘仲全, 刘勇, 刘强, 刘琴, 吴文忠, 李彦民, 杨洋, 梁明, 王强, 王永刚, 肖兵, 肖宇, 肖洪伟, 谢玉洁, 郑勇, 郑旺, 郭旭龙, 郭跃明, 韩大刚 申请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