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建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36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建筑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构造,特别是涉及一种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 凝土模板的建筑系统。
背景技术
现时,不少建筑工程都会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混凝土构件是工厂内预先制 作好的建筑部件,例如地板间层、内外墙面、窗台、楼梯、内部管线、甚至内部家具等等。采用 预制混凝土构件来取代现场施工,能缩短施工时间和减少施工废料。此外,预制混凝土构件 经由设计师及注册工程师设计,成品亦通过品质测试,避免现场施工所产生的人为误差。预 制混凝土构件特别适用于标准化的建筑工程,通过不断重复建筑设计,预制混凝土构件便 可以大批制造,从而降低建筑成本。虽然如此,由于技术要求极高,建筑物甚少完全由预制混凝土构件组成,因此,一 般使用预制件的工程还是需要配合模板及相关配件于现场组装,以配合扎铁及浇灌混凝土 等现场施工。可是,不理想的组装工序会对现场施工造成直接影响,例如拖慢施工进度,酿 成混凝土渗漏等等,使工程的整体成本上升。现时,预制混凝土构件和模板之间的接合不够平整,影响接合部分的稳定性,使浇 灌混凝土的时候由于混凝土的压力使模板移位,甚至松脱,造成混凝土渗漏甚至爆板等严 重问题。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 模板的建筑系统,以使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连接更稳固,避免模板移位或 松脱,减少拆除模板的时间,从而加快施工进度,令建筑工程的整体成本下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预制混凝土构件;现浇混凝土模板,其由L形模板单元与铝板焊接而成,L形模板单元一侧紧贴预制 混凝土构件的一侧;L形模板单元和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其包括预埋在预制混凝土构件 的螺丝套、插入螺丝套的螺丝、以及设于螺丝的螺丝头和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的介子,其中 间设通孔供螺丝穿过,介子面向预制混凝土构件一侧的一端紧贴L形模板单元,另一端设 凸块,凸块的高度与L形模板单元的厚度相同;支撑垂直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或现浇混凝土模板的斜撑,斜撑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垂 直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或现浇混凝土模板的预设位置,底端通过斜撑固定结构连接于已完成 浇灌的混凝土楼面,斜撑固定结构包括铁通,其设置于未浇灌混凝土的楼面模板上面,其高度与浇灌混凝土的厚度相等,并在完成混凝土浇灌之后嵌入于混凝土楼面当中;铁通底座,其底部面积比顶部面积大,顶部面积比铁通的横截面大,固设于铁通的 底端,底部与楼面模板上表面紧贴,以在完成混凝土浇灌之后固定铁通的位置;螺丝,其贯穿于铁通内并相对楼面楼板可拆除地固定设置,上端向上伸出已完成 浇灌的混凝土楼面之外并可拆除地固接斜撑底座,以在完成浇灌混凝土后将斜撑底座固定 于已完成浇灌的混凝土楼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螺丝通过楔形钉相对楼面楼板可拆除地固定设置,螺丝下 端穿过设于铁通底座和楼面模板的通孔向下伸出楼面模板下表面,楔形钉一侧紧贴楼面模 板下表面,窄端穿过螺丝下端的紧固孔。螺丝通过丝母可拆除地固接斜撑底座,丝母设于 已完成浇灌的混凝土楼面上,并与一垫圈配合将斜撑底座固定于已完成浇灌的混凝土楼面 上。预制混凝土构件可包括预先铺有瓦片的预制墙件或窗台等预制部件。预埋在预制 混凝土构件的螺丝套优选为型号为M12的螺丝套。插入螺丝套的螺丝优选为M12的4. 8级 螺丝。介子为铁介子,其长度优选为100mm、阔度优选为50mm、厚度优选为8mm。介子通孔比 螺丝套的开口稍大。螺丝为高拉力螺丝,直径优选为16mm,其牙深优选为2mm,其牙距优选 为5mm。铁通底座底部直径优选为70mm,顶部直径优选为50mm,厚度优选为10mm。丝母为 高拉力丝母,内直径优选为16mm,高度优选为25mm。铁通底座焊接于铁通的底端。要实现L形模板单元和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的组装,首先按设计师及工程师的设 计把L形模板单元一侧紧贴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一侧,然后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一侧的L形模 板单元上覆盖介子,并确保介子的通孔对准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螺丝套,介子凸块则紧贴预 制混凝土构件;最后,以螺丝穿过介子的通孔,并于螺丝套内扭紧,从而实现组装。由于螺丝 套是根据预先计算好的设计要求在制作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时候预制,可确保组装位置正确 及稳固,而且,介子凸块紧贴预制混凝土构件,使介子、预制混凝土构件及L形模板单元紧 贴预制混凝土构件一侧互相平行,不致倾斜,从而令组装更加稳固。另外,介子的通孔比螺 丝套的开口稍大,使通孔更容易对准螺丝套,减省对准时间。要实现斜撑與预制混凝土构件或现浇混凝土模板之間的组装,首先把楼面模板通 过其通孔由螺丝的底部套入直至顶抵铁通底座底部,然后由楔形钉阔端将楔形钉窄端敲入 螺丝的紧固孔,以锁定楼面模板,并于铁通顶部依次套入垫圈和丝母。一切准备好之后,现 场浇灌混凝土至铁通顶部,使混凝土不会流入铁通。待混凝土干固后,把丝母和垫圈扭出, 并将斜撑底座的通孔穿过螺丝,然后将丝母和垫圈扭紧,以将斜撑底座固定于已完成浇灌 的混凝土楼面上。斜撑另一端则连接垂直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或现浇混凝土模板,以固定楼 面与垂直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或现浇混凝土模板之间的位置和距离。与此同时,由楔形钉窄 端把楔形钉敲出螺丝的紧固孔,并拆除楼面模板供上层使用;当斜撑可拆除时,可将丝母和 垫圈扭出,取出斜撑底座,然后将螺丝连同铁通向下敲离混凝土,再以混凝土将缺口填满。由于楼面模板仅由螺丝的紧固孔和楔形钉固定,因此,组装及拆卸楼面模板时只 需敲入或敲出楔形钉即可,能节省不少时间。另外,螺丝因被铁通包围,不会与现场浇灌的 混凝土结合而影响其表现,当混凝土干固后,螺丝和铁通可整根敲出,循环使用,减省工夫 之余,也减少了工地废料。
图1显示了预制混凝土构件、模板及斜撑的相互组合形成建筑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B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1的C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并非限定的实施例和附图对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作更详细的说 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建筑系统包括 预制混凝土构件1及现浇混凝土模板2。在本实例中,预制混凝土构件1为包括预先铺有瓦 片的预制外墙。在其它实施例中,预制混凝土构件1也可以是墙件或窗台等预制部件。如图2所示,现浇混凝土模板2由L形模板单元21与铝板22焊接而成,L形模板 单元21 —侧紧贴预制混凝土构件1的一侧。L形模板单元21和预制混凝土构件1之间设 连接结构,其包括预埋在预制混凝土构件1的螺丝套31、插入螺丝套31的螺丝32、设于螺 丝32的螺丝头321和预制混凝土构件1之间的介子33,其中间设通孔331供螺丝32穿过, 介子33面向预制混凝土构件1 一侧的一端紧贴L形模板单元21,另一端设凸块332,凸块 332的高度与L形模板单元21的厚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预埋在预制混凝土构件1的螺 丝套31为型号为M12的螺丝套;插入螺丝套31的螺丝32为M12的4. 8级螺丝。介子33 为铁介子,其长度优选为100mm、阔度优选为50mm、厚度优选为8mm。介子通孔331比螺丝套 31的开口稍大。要实现组装,首先按设计师及工程师的设计把L形模板单元21 —侧紧贴预制混凝 土构件1的一侧,然后在预制混凝土构件1 一侧的L形模板单元21上覆盖介子33,并确保 介子通孔331对准预制混凝土构件1的螺丝套31,介子凸块332则紧贴预制混凝土构件1 ; 最后,以螺丝32穿过介子通孔331,并于螺丝套31内扭紧,从而实现组装。由于螺丝套31 是根据预先计算好的设计要求在制作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时候预制,可确保组装位置正确及 稳固,而且,介子凸块332紧贴预制混凝土构件1,使介子33、预制混凝土构件1及L形模板 单元21紧贴预制混凝土构件1 一侧互相平行,不致倾斜,从而令组装更加稳固。另外,介子 通孔331比螺丝套31的开口稍大,使通孔331更容易对准螺丝套31,减省对准时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建筑系统还包 括斜撑4。在本实施例中,斜撑4支撑垂直的预制混凝土构件1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用 于支撑垂直的现浇混凝土模板。斜撑4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垂直的预制混凝土构件1的预设 位置,底端通过斜撑固定结构连接于已完成浇灌的混凝土楼面6。如图3及4所示,斜撑固 定结构包括铁通51、铁通底座52和螺丝53。铁通51设置于未浇灌混凝土的楼面模板7上 面,其高度与浇灌混凝土的厚度相等,并在完成混凝土浇灌之后嵌入于混凝土楼面6当中; 铁通底座52底部面积比顶部面积大,顶部面积比铁通51的横截面大,铁通底座52通过焊 接等方式固设于铁通51的底端,底部与楼面模板7上表面紧贴,以在完成混凝土浇灌之后 固定铁通51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铁通底座52底部直径为70mm,顶部直径为50mm,厚度 为10mm。螺丝53贯穿于铁通51内并相对楼面楼板7可拆除地固定设置,上端向上伸出已完成浇灌的混凝土楼面6之外并可拆除地固接斜撑底座41,以在完成浇灌混凝土后将斜撑 底座41固定于已完成浇灌的混凝土楼面6上。螺丝53通过楔形钉M相对楼面楼板7可 拆除地固定设置,螺丝53下端穿过设于铁通底座和楼面模板的通孔向下伸出楼面模板7下 表面,楔形钉M —侧紧贴楼面模板7下表面,窄端穿过螺丝53下端的紧固孔531。螺丝53 通过丝母55可拆除地固接斜撑底座41,丝母55设于已完成浇灌的混凝土楼面6上,并与 一垫圈56配合将斜撑底座41固定于已完成浇灌的混凝土楼面6上。在本实施例中,螺丝 53为高拉力螺丝,直径为16mm,牙深为2mm,牙距为5mm。丝母55为高拉力丝母,内直径为 16mm,高度为 25mm。要实现组装,首先把楼面模板7通过其通孔由螺丝53的底部套入直至顶抵铁通底 座52底部,然后由楔形钉M阔端将楔形钉M窄端敲入螺丝53的紧固孔531,以锁定楼面 模板7,并于铁通53顶部依次套入垫圈56和丝母55。一切准备好之后,现场浇灌混凝土至 铁通53顶部,使混凝土不会流入铁通53。待混凝土干固后,把丝母55和垫圈56扭出,并将 斜撑底座41的通孔穿过螺丝53,然后将丝母55和垫圈56扭紧,以将斜撑底座41固定于 已完成浇灌的混凝土楼面6上。斜撑4另一端则连接垂直的预制混凝土构件1,以固定楼 面6与垂直的预制混凝土构件1之间的位置和距离。与此同时,由楔形钉M窄端把楔形钉 54敲出螺丝53的紧固孔531,并拆除楼面模板7供上层使用;当斜撑4可拆除时,可将丝母 55和垫圈56扭出,取出斜撑底座41,然后将螺丝53连同铁通51向下敲离混凝土,再以混 凝土将缺口填满。由于楼面模板7仅由螺丝53的紧固孔531和楔形钉M固定,因此,组装及拆卸楼 面模板7时只需敲入或敲出楔形钉M即可,能节省不少时间。另外,螺丝53因被铁通51 包围,不会与现场浇灌的混凝土结合而影响其表现,当混凝土干固后,螺丝53可整根敲出, 循环使用,减省工夫之余,也减少了工地废料。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为上述实施 例所限定。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所作的实质或原理上的改变、修饰、替 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或替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预制混凝土构件;现浇混凝土模板,其由L形模板单元与铝板焊接而成,所述L形模板单元一侧紧贴所述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一侧;所述L形模板单元和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其包括预埋在所述预制混 凝土构件的螺丝套、插入所述螺丝套的螺丝、以及设于所述螺丝的螺丝头和所述预制混凝 土构件之间的介子,其中间设通孔供所述螺丝穿过,所述介子面向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一 侧的一端紧贴所述L形模板单元,另一端设凸块,所述凸块的高度与所述L形模板单元的厚 度相同;支撑垂直的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或所述现浇混凝土模板的斜撑,所述斜撑的顶端固定 连接于垂直的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或所述现浇混凝土模板的预设位置,底端通过斜撑固定 结构连接于已完成浇灌的混凝土楼面,所述斜撑固定结构包括铁通,其设置于未浇灌混凝土的楼面模板上面,其高度与浇灌混凝土的厚度相等,并在 完成混凝土浇灌之后嵌入于所述混凝土楼面当中;铁通底座,其底部面积比顶部面积大,顶部面积比所述铁通的横截面大,固设于所述铁 通的底端,与所述楼面模板上表面紧贴,以在完成混凝土浇灌之后固定所述铁通的位置;螺丝,其贯穿于所述铁通内并相对所述楼面楼板可拆除地固定设置,上端向上伸出所 述已完成浇灌的混凝土楼面之外并可拆除地固接斜撑底座,以在完成浇灌混凝土后将所述 斜撑底座固定于所述已完成浇灌的混凝土楼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螺丝通过楔形钉相对所述楼面楼板可拆除地固定设置,所述螺丝下端穿过设于所 述铁通底座和所述楼面模板的通孔向下伸出所述楼面模板下表面,所述楔形钉一侧紧贴所 述楼面模板下表面,窄端穿过所述螺丝下端的紧固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螺丝通过丝母可拆除地固接所述斜撑底座,所述丝母设于所述已完成浇灌的混凝 土楼面上,并与一垫圈配合将所述斜撑底座固定于所述已完成浇灌的混凝土楼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包括预先铺有瓦片的预制墙件或窗台预制部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 于预埋在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所述螺丝套为型号为M12的螺丝套;插入所述螺丝套的 所述螺丝为M12的4. 8级螺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介子为铁介子,其长度为100mm、阔度为50mm、厚度为8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介子通孔比所述螺丝套的开口稍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螺丝为高拉力螺丝,直径为16mm,牙深为2mm,牙距为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铁通底座底部直径为70mm,顶部直径为50mm,厚度为10mm。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建筑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丝母为高拉力丝母,内直径为16mm,高度为25mm。
专利摘要一种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建筑系统,其包括预制混凝土构件、由L形模板单元与铝板焊接而成的现浇混凝土模板、L形模板单元和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支撑垂直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或现浇混凝土模板的斜撑,斜撑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垂直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或现浇混凝土模板的预设位置,底端通过斜撑固定结构连接于已完成浇灌的混凝土楼面。本实用新型使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的连接更稳固,避免模板移位或松脱,减少拆除模板的时间,从而加快施工进度,令建筑工程的整体成本下降。
文档编号E04G1/38GK201901941SQ20102061293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8日
发明者朱桂珍 申请人:崎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