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多铁性铁酸锶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852867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相多铁性铁酸锶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相多铁性铁酸锶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铁性材料集铁电、铁磁和铁弹等性能为一体,具有独特的多场(力、电、磁、热和光)之间的耦合作用,呈现出很多的重要的耦合性能,如磁电、压电、热释电和压磁效应等, 是重要的先进功能材料。这些材料的耦合性能为器件设计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使它们可以研制成各类的传感器、换能器、驱动器及信息存储器,应用于航天、汽车工业、生物、医学、 信息等技术领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具有磁铅石结构的六角铁酸锶因其制备成本低和具有较高的磁积能而逐渐成为最常用的氧化物永磁体之一。由于铁酸锶内在的晶体结构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居里温度、 较大的饱和磁化强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腐蚀性等特点,从而引起了人们对铁酸锶的广泛关注。根据文献公开报道铁酸铋在室温下具有铁电性(居里温度810°C)和弱的反铁磁性 (尼尔温度380°C),是一种因结构参数的有序而导致的铁电性和磁性同时存在和具有磁电耦合性质的多铁性材料。但是由于铁酸铋大的漏导使其铁电性在室温下很难饱和极化,大大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如何发现一种在室温下同时具有较大的铁电和铁磁性并能够替代铁酸铋的多铁性材料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单相多铁性铁酸锶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出的铁酸锶多铁性陶瓷材料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非常好的铁电性和铁磁性。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单相多铁性铁酸锶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式为=Srfe12O19,六方晶系,空间群P63/mmc,分子量1061. 7486,所述的单相多铁性铁酸锶陶瓷材料在室温下同时具有良好的铁电性和铁磁性,晶粒分布均勻,平均晶粒广5mm,色泽黑色至暗红色。所述的单相多铁性铁酸锶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按照摩尔比1:纩1:12称取锶盐、铁盐,其中锶盐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锶的前驱体溶液,铁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铁的前驱体溶液,称取聚乙二醇溶于去离子水中,备用;
2)将步骤1)所得的锶的前驱体溶液和铁的前驱体溶液混合搅拌广2h,加入氨水和聚乙二醇的混合液,使锶的前驱体溶液和铁的前驱体溶液混合得到悬浊溶液;
3)将步骤2)得到的悬浊溶液进行离心,倒掉上层液,将离心出的沉淀洗涤并进行煅烧, 除去有机物,得到初始粉体;
4)将步骤3)得到的初始粉体研磨并压片,再进行高温烧结,得到目标产物。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锶盐为硝酸锶或氯化锶。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铁盐为乙酰丙酮铁、硝酸铁或氯化铁。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200(Γ20000。按上述方案,步骤3)所述的煅烧具体步骤是以2 1(TC /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35(T50(TC,然后在35(T50(TC保温广3h,接着自然降温到室温。按上述方案,步骤4)所述的烧结具体步骤是以2 15°C /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90(Tl00(TC,接着以2 8°C /min的升温速度从90(Tl00(TC升至1100°C 1400°C,然后在此温度保温广5h,再以2、°C /min的降温速度降至30(T600°C并自然冷却到室温。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是锶的前驱体溶液和铁的前驱体溶液混合后,加入氨水形成氢氧化锶和氢氧化铁沉淀,属于离子反应;离心出沉淀物,在450°C进行煅烧,氢氧化锶和氢氧化铁分别分解成为氧化锶和氧化铁,属于分解反应;然后在1100°C 1400°C进行烧结, 氧化锶和氧化铁按照一定的摩尔比发生固相反应,生成铁酸锶,属于固相反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制得的铁酸锶陶瓷材料具有多铁性,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非常好的铁电性和铁磁性,经过测试,铁酸锶陶瓷材料的剩余电极化强度是37. 4 μ C/ cm2,矫顽电场是32kV/m,剩余磁极化强度是34emu/g,矫顽磁场是41800e,两者都比已经报道的Bii^eO3陶瓷的大的多,铁酸锶陶瓷材料的剩余电极化强度是Bii^eO3陶瓷的6. 13倍。 据报道Bii^eO3陶瓷的剩余磁极化强度和矫顽磁场分别是0. lemu/g和2000e,与Bii^eO3陶瓷相比,铁酸锶陶瓷材料的剩余磁极化强度是Bii^eO3陶瓷的340倍,矫顽磁场是Bii^eO3陶瓷的20. 9倍。单相铁酸锶(SrFe12O19)陶瓷材料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非常良好的铁电性和铁磁性,具有明显的多铁特性,是一种可实用化的单相多铁性材料。此外,本发明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原料易得且价格便宜,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铁酸锶材料的XRD图谱;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铁酸锶材料在室温下的电滞回线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铁酸锶材料在室温下的磁滞回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
按照Sr/Fe比例为1:10分别称量硝酸锶0.2127g溶解在20ml去离子水中,称量硝酸铁4. 1017g溶解在20ml去离子水中,同时称量聚乙二醇(分子量20000) Ig溶解在20ml 去离子水中备用。将得到的锶的前驱体溶液和铁的前驱体溶液混合搅拌池,加入聚乙二醇的水溶液和氨水IOOml并在50°C充分混合一定的时间。将得到的悬浊的溶液离心,离心出的沉淀置于刚玉坩埚中先在450°C烧结1. 5h除去有机物,烧结具体步骤是以5°C /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450°C,然后再450°C保温1. 5h,接着自然降温到室温。接着进行研磨并压片在1100°C烧结成陶瓷,所述的烧结具体步骤是以10°C /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1000°C,接着以5°C /min的升温速度从1000°C升至1100°C,然后在此温度保温lh,再以 8°C /min的降温速度从烧结温度降至500°C并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的铁酸锶陶瓷材料中没有杂相,是纯的单相,其剩余极化强度为37. 4 μ C/cm2,矫顽电场是32kV/m,剩余磁极化强度是34emu/g,饱和磁极化强度是60emu/g,矫顽磁场是41800e。如图1所示本发明制得的铁酸锶材料的XRD图谱;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得的铁酸锶是纯的单相铁酸锶陶瓷材料, 其结构为六方结构,不含杂质相。图2是本发明制得的铁酸锶材料在室温下的电滞回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得的铁酸锶陶瓷材料的剩余极化强度是37. 4μ C/cm2,矫顽电场是32kV/m。通过对晶体结构的分析发现在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六方的铁酸锶晶体结构中存在铁氧八面体钙钛矿型结构,在正常的八面体中,铁阳离子位于氧阴离子构成的八面体的中心,然而,在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铁酸锶中,发现铁阳离子偏离了八面体中心的位置,发生了扭曲,非对称的八面体是产生电偶极矩的根源,也是造成铁酸锶陶瓷材料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自发极化的原因。因此,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单相铁酸锶具有本征的铁电性。图3是本发明制得的铁酸锶材料在室温下的磁滞回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得的铁酸锶陶瓷材料的剩余磁极化强度是34emu/g,饱和磁极化强度是60emu/g,矫顽磁场是41800e。铁酸锶是传统的磁性材料,它的磁学性能已经被广泛的研究,磁性来源于铁原子的自旋磁矩。
实施例2
按照Sr/i^e比例为1 8. 5分别称量氯化锶0. 4254g溶解在20ml去离子水中,称量硝酸铁8. 2034g溶解在20ml去离子水中,同时称量聚乙二醇(分子量10000)lg溶解在20ml去离子水中备用。将得到的锶的前驱体溶液和铁的前驱体溶液混合搅拌2h,加入聚乙二醇的水溶液和氨水IOOml并在50°C充分混合一段时间。将得到的悬浊的溶液离心,离心出的沉淀置于刚玉坩埚中先在350°C烧结池除去有机物,烧结具体步骤是以5°C /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350°C,然后再350°C保温池,接着自然降温到室温。接着进行研磨并压片在 1200°C烧结成陶瓷,所述的烧结具体步骤是以10°C /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950°C,接着以5°C /min的升温速度从950°C升至1200°C,然后在此温度保温lh,再以8°C /min的降温速度从烧结温度降至400°C并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的铁酸锶陶瓷材料中没有杂相,是纯的单相化合物,其剩余极化强度为37. 4μ C/cm2,矫顽电场是32kV/m,剩余磁极化强度是 34emu/g,饱和磁极化强度是60emu/g,矫顽磁场是41800e。
实施例3
按照Sr/i^e比例为1:11.5分别称量硝酸锶0. 4254g溶解在20ml去离子水中,称量硝酸铁8. 203 溶解在20ml去离子水中,同时称量聚乙二醇(分子量2000)lg溶解在20ml去离子水中备用。将得到的锶的前驱体溶液和铁的前驱体溶液混合搅拌池,加入聚乙二醇的水溶液和氨水IOOml并在50°C充分混合一定的时间。将得到的悬浊的溶液离心,离心出的沉淀置于刚玉坩埚中先在400°C烧结池除去有机物,烧结具体步骤是以5°C /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400°C,然后再400°C保温池,接着自然降温到室温。接着进行研磨并压片在 1350°C烧结成陶瓷,所述的烧结具体步骤是以10°C /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900°C,在此温度保温lh,接着以5°C /min的升温速度从900°C升至1350°C,然后在此温度保温lh,再以8°C /min的降温速度从烧结温度降至300°C并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的铁酸锶陶瓷材料中没有杂相,是纯的单相。其剩余极化强度为16 4 0/皿2,矫顽电场是141^/111。
权利要求
1.单相多铁性铁酸锶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式为=Srfe12O19,六方晶系,空间群 P63/mmc,分子量1061. 7486,所述的单相多铁性铁酸锶陶瓷材料在室温下同时具有良好的铁电性和铁磁性,晶粒分布均勻,平均晶粒广5mm,色泽黑色至暗红色,将来同时具有铁电性和铁磁性的单相铁酸钡(BaFe12O19)材料被应用于多铁性领域,如多铁性电子元器件,多铁性储存器等都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多铁性铁酸锶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1)按照摩尔比1:纩1:12称取锶盐、铁盐,其中锶盐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锶的前驱体溶液,铁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铁的前驱体溶液,称取聚乙二醇溶于去离子水中,备用;2)将步骤1)所得的锶的前驱体溶液和铁的前驱体溶液混合搅拌广2h,加入氨水和聚乙二醇的混合液,使锶的前驱体溶液和铁的前驱体溶液混合得到悬浊溶液;3)将步骤2)得到的悬浊溶液进行离心,倒掉上层液,将离心出的沉淀洗涤并进行煅烧, 除去有机物,得到初始粉体;4)将步骤3)得到的初始粉体研磨并压片,再进行高温烧结,得到目标产物。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相多铁性铁酸锶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锶盐为硝酸锶或氯化锶。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相多铁性铁酸锶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盐为乙酰丙酮铁、硝酸铁或氯化铁。
5.按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单相多铁性铁酸锶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200(Γ20000。
6.按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单相多铁性铁酸锶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煅烧具体步骤是以2 10°C /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35(T500°C,然后在 35(T500°C保温广3h,接着自然降温到室温。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相多铁性铁酸锶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烧结具体步骤是以f 15°C /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90(Tl00(rC,接着以2、°C / min的升温速度从90(Tl00(rC升至1100°C 1400°C,然后在此温度保温广5h,再以2 8°C / min的降温速度降至30(T60(TC并自然冷却到室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相多铁性铁酸锶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1)称取锶盐、铁盐,形成锶的前驱体溶液和铁的前驱体溶液,称取聚乙二醇溶于去离子水中,备用;前驱体溶液混合搅拌,加入氨水和聚乙二醇的混合液,混合得到悬浊溶液;进行离心,倒掉上层液,将离心出的沉淀洗涤并进行煅烧,除去有机物,得到初始粉体;研磨并压片,再进行高温烧结,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制得的铁酸锶陶瓷材料具有多铁性,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非常好的铁电性和铁磁性,本发明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原料易得且价格便宜,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文档编号C04B35/622GK102503392SQ20111032117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1日
发明者谭国龙, 陈秀娜 申请人:武汉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