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生产中控制玻璃液稳定流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052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浮法玻璃生产中控制玻璃液稳定流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一种控制浮法玻璃板生产中玻璃液稳定流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浮法玻璃生产中,熔融的玻璃液经过窑炉冷却部的闸板砖流出,经过唇砖,通过一落差,流落到锡液面上。一般地,唇砖底部与锡槽底砖上表面的最小高度间距为70mm,唇砖底部至锡槽侧壁上背衬砖的表面最大水平距离为100mm,唇砖底部至锡槽侧壁的水平间距为203mm,即背衬砖的宽度为103 (203-100)mm。只有保证了如上三个尺寸,玻璃液在如此的落差下才会产生紊流,从而流落后与锡槽底砖接触的玻璃液慢慢的流至锡槽的左、右边部,不会聚集在中间区域,这样最终形成在玻璃板的边部而可在后序的切割去除,不会对玻璃板质量造成影响。如果上述的三个尺寸不能保证,落后与锡槽底砖接触的玻璃液不受控, 可能聚集在锡槽的中间区域,最终成型的玻璃板很容易产生结石、气泡等缺陷,影响玻璃的成品率。而现实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中,在冷态下可以保证上述的三个尺寸,但是玻璃的生产是在热态下进行的,热态下由于物体的热胀冷缩导致尺寸上出现偏差,而且浮法玻璃窑炉一经启用,很难停下来调整上述三个尺寸,因此频有质量事故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控制浮法玻璃板生产中玻璃液稳定流动的装置,这种装置简单、易安装,能有效保证玻璃成品的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浮法玻璃生产中控制玻璃液稳定流动的装置,包括依序连通的窑炉、流道、唇砖及锡槽,所述锡槽靠近唇砖的一端设置有可将其锁紧定位的锁紧件,所述唇砖的底部设置一垫砖,所述垫砖固定连接于所述窑炉上。具体地,所述锡槽具有一第一支撑架,所述窑炉具有一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架靠近唇砖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所述唇砖的一端底部设置可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运动的滚轮。具体地,所述垫砖固定于所述窑炉的第二支撑架上。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锡槽靠近唇砖的一端固定,保证其在受热膨胀时不会发生位移,从而保证锡槽与唇砖的相对位置尺寸;通过将唇砖下设置与窑炉固定的垫砖,使得唇砖相对锡槽为零点固定,从而保证唇砖底部相对锡槽内背衬砖的相对位置尺寸。因此,在保证上述尺寸的前提下,有效保证了玻璃液经由窑炉、流道、唇砖流至锡槽时产生稳定流动, 从而大大提高了玻璃成品的质量。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生产线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生产线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玻璃生产线中包括依序连通的窑炉(图中未示出)、流道100、位于流道100下方的唇砖200、以及位于唇砖200下方的锡槽300。流道100内设有闸板砖110,唇砖200位于闸板砖110下方。熔融的玻璃液经过流道100的闸板砖110流出,经过唇砖200流至锡槽300内。锡槽300为一端开口的槽状结构,底壁310上及侧壁320边缘分别设池底砖330 及边墙砖340,其中位于侧壁320边缘的池底砖330高于底壁310的边墙砖340,这样,锡槽 300四侧壁设置的边墙砖340即与底壁的池底砖330形成一用于容纳锡液400的容纳空间。 玻璃液500位于锡液400上并最终形成玻璃板。而为了避免玻璃液成型成玻璃板时与锡槽 300侧壁320边缘的边墙砖340接触反生反应而污染玻璃液,边墙砖340高出池底砖330的内侧面固定有背衬砖600。本实施例中,锡槽300底部设有一第一支撑架700,窑炉具有一第二支撑架800,第一支撑架700位于第二支撑架800上方,二支撑架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与锡槽300的前端即靠近唇砖200的一端对应的第一支撑架700部分通过锁紧件900固定于第二支撑架800上。图中可以看出,锁紧件900为紧定螺栓。通过锁紧件900的锁紧作用,这样,锡槽300靠近唇砖200的一端即被锁紧定位。即使锡槽300在受热膨胀时,由于其靠近唇砖 200的一端不会发生位移,锡槽300的膨胀移动会转向未固定的一端,而固定的一端则不会受影响。即锡槽300内背衬砖600与唇砖200底部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如图中Li)即可保证处于冷态下设定的距离,不会出现尺寸误差。当背衬砖600的宽度保证在103mm时, 可保证唇砖200底部最低点距离锡槽300内壁的间距L2最大为203mm,从而满足玻璃液稳定流动的尺寸要求。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一支撑架700远离唇砖200 —端底部设置可于第二支撑架800上运动的滚轮710。这样,锡槽300远离唇砖200的一端即为活动端,当锡槽300受热膨胀时,其带动第一支撑架700于第二支撑架700滚动。本实施例中, 设置上述的滚轮结构,使锡槽300远离唇砖200的一端受热膨胀时更易发生位移,从而有效缓解靠近唇砖200 —端的受热膨胀,避免其膨胀发生位移。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唇砖200的底部设置一垫砖210,垫砖210 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架800上,即通过此第二支撑架800固定于窑炉上。当玻璃液流经流道时,流道升温时其向位于流道前端的窑炉方向膨胀,而唇砖200由于通过垫砖210作用, 其始终位于相对锡槽300的零点固定位置,故保证唇砖200底部最低点距离与池底砖330 的上表面最小高度间距(如图中L3)为70mm。综上,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锡槽300靠近唇砖200的一端固定,保证其在受热膨胀时不会发生位移,从而保证锡槽300与唇砖200的水平相对位置尺寸;通过将唇砖200下设置与窑炉固定的垫砖210,使得唇砖200相对锡槽300为零点固定,从而保证唇砖200底部相对锡槽300内背衬砖600的相对位置尺寸。因此,在保证上述尺寸的前提下,有效保证了玻璃液由窑炉、流道、唇砖流至锡槽时产生稳定流动,从而大大提高了玻璃成品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浮法玻璃生产中控制玻璃液稳定流动的装置,包括依序连通的窑炉、流道、唇砖及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锡槽靠近唇砖的一端设置有可将其锁紧定位的锁紧件,所述唇砖的底部设置一垫砖,所述垫砖固定连接于所述窑炉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法玻璃生产中控制玻璃液稳定流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锡槽具有一第一支撑架,所述窑炉具有一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架靠近唇砖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法玻璃生产中控制玻璃液稳定流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所述唇砖的一端底部设置可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运动的滚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法玻璃生产中控制玻璃液稳定流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砖固定于所述窑炉的第二支撑架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玻璃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浮法玻璃生产中控制玻璃液稳定流动的装置,其包括依序连通的窑炉、流道、唇砖及锡槽,所述锡槽靠近唇砖的一端设置有可将其锁紧定位的锁紧件,所述唇砖的底部设置一垫砖,所述垫砖固定连接于所述窑炉上。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锡槽靠近唇砖的一端固定,保证其在受热膨胀时不会发生位移,从而保证锡槽与唇砖的相对位置尺寸;通过将唇砖下设置与窑炉固定的垫砖,使得唇砖相对锡槽为零点固定,从而保证唇砖底部相对锡槽内背衬砖的相对位置尺寸。因此,在保证上述尺寸的前提下,有效保证了玻璃液经由窑炉、流道、唇砖流至锡槽时产生稳定流动,从而大大提高了玻璃成品的质量。
文档编号C03B18/02GK202072601SQ20112016074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9日
发明者查雪松, 董清世, 辛崇飞, 邓胜勇 申请人:信义电子玻璃(芜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