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井壁砌块连续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284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凝土井壁砌块连续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砌块的制造设备,具体是一种混凝土井壁砌块连续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砌块通常形状较规则,其底面和顶面通常为平面,砌块中的孔腔通常为竖向设置,因而可以采用常规的成型模具在自动生产设备中连续成型。而对于专用于各类井壁的井壁砌块,由于其特殊的使用用途和施工方式,其外形结构也较特殊。附图1所示的即为现有的一种井壁砌块结构示意图,其底面具有水平向的凹槽01,顶面上具有突起 02,其水平剖面可以是的弧形(图1的结构),也可以是矩形。这样的砌块结构难以应用普通的砌块成型设备进行自动连续成型,目前通常采用塑料模具人工浇注,不仅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并且由于产品外表面需要设置脱模斜度,使砌块砌筑过程中,上、下层砌块对接不齐,影响外观和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混凝土井壁砌块连续成型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井壁砌块连续成型装置包括有一个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托板,托板可由下方的输送机构纵向移动并从机架上移开;托板和输送机构的上方设置有抽芯模、下模和上模;所述抽芯模的形状与井壁砌块底部的水平向凹槽相适应,并可在位于侧方的抽芯模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向托板侧方水平横向移动;所述下模包括有一个可升降的下模体,下模体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下模腔,下模腔的形状与井壁砌块的实体形状相适应, 下模腔内设置有若干下模芯,下模芯的形状与井壁砌块上竖向的贯通孔相适应,下模芯通过位于其顶部的吊筋与下模体相连接,下模体底面设置有与抽芯模配合的凹槽;所述上模由若干个相分离的上模板组成,各上模板之间形成的空腔和间隙与下模上的下模芯和吊筋的形状和位置相适应,使上模板可以进入下模腔。所述每一个上模的上模板背面通过竖向的连接杆连接到一个安装板上,安装板与驱动上模的动力装置连接。所述下模体上并排设置有多个下模腔,与各下模腔相配合的上模和抽芯模也有多个,多个上模和多个抽芯模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件连接为一体并同步移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由于采用连续成形,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质量稳定; 2、通过上、下模的相对移动进行脱模,模具无拔模斜度,使产品上、下端面尺寸一致,砌筑时使两层砌块对接整齐,易于砌筑,外观整齐;3、金属模具可采用干式混凝土振动压制成形, 强度比稀式混凝土模块明显增强。

[0008]图1是现有井壁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下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下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抽芯模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一个上模及安装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一个上模及安装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6的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下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抽芯模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一个上模及安装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混凝土井壁砌块连续成型装置包括有一个机架11,机架上设置有托板12,托板可由下方的输送机构纵向移动并从机架上移开;托板和输送机构的上方设置有抽芯模13、下模14和上模15 ;所述抽芯模13的形状与井壁砌块底部的水平向凹槽01 相适应,并可在位于侧方的抽芯模驱动机构16的带动下向托板侧方水平横向移动;如图4、图5、图10所示,下模14包括有一个可升降的下模体141,下模体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下模腔142,下模腔的形状与井壁砌块的实体形状相适应,下模腔内设置有若干下模芯143,下模芯的形状与井壁砌块上竖向的贯通孔02相适应,下模芯143通过位于其顶部的吊筋144与下模体141相连接,下模体底面设置有与抽芯模配合的凹槽145 ;如图7、图8、图9和图12所示,所述上模15由若干个相分离的上模板151组成, 各上模板之间形成的空腔152和间隙153与下模14上的下模芯143和吊筋144的形状和位置相适应,使上模板可以进入下模腔。每一个上模的上模板151背面通过竖向的连接杆 17连接到一个安装板18上,安装板与驱动上模的动力装置连接。如图4、图10,下模体上并排设置有多个下模腔,与各下模腔相配合的上模和抽芯模也有多个,多个上模和多个抽芯模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件连接为一体并同步移动。图6 和图11所示的即为个抽芯模连接为一体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4 图9)用于制造图1所示的弧形砌块,其各部分的动作过程如下如图2,抽芯模进入到下模下方的托板上——下模下行与抽芯模结合——向下模腔中加混凝土料——上模下行将混凝土料振动压实——上、下模和模腔内的产品同时提起至整个抽芯模的上方——横向抽出抽芯模——上、下模和模腔内的产品同时下行至托板上——上模保持不动下模升起进行脱模——上模再提起——脱模成功——将托板和产品一同送出再进行下一个循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如图10 图12)用于制造矩形砌块,其各部分的动作过程中如下如图2,抽芯模进入到下模下方的托板上——下模下行与抽芯模结合—— 向下模腔中加混凝土料——上模下行将混凝土料振动压实——上、下模和模腔内的产品同时提起2-3毫米——横向抽出抽芯模——上模保持不动下模提起进行脱模——上模再提起——脱模成功——将托板和产品一同送出再进行下一个循环。
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井壁砌块连续成型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有一个机架(11),机架上设置有托板(12),托板可由下方的输送机构纵向移动并从机架上移开;托板和输送机构的上方设置有抽芯模(13)、下模(14)和上模(15);所述抽芯模(13)的形状与井壁砌块底部的水平向凹槽相适应,并可在位于侧方的抽芯模驱动机构(16)的带动下向托板侧方水平横向移动;所述下模(14)包括有一个可升降的下模体(141),下模体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下模腔 (142),下模腔的形状与井壁砌块的实体形状相适应,下模腔内设置有若干下模芯(143),下模芯的形状与井壁砌块上竖向的贯通孔(02)相适应,下模芯(143)通过位于其顶部的吊筋(144)与下模体(141)相连接,下模体底面设置有与抽芯模配合的凹槽(145);所述上模 (15)由若干个相分离的上模板(151)组成,各上模板之间形成的空腔(152)和间隙(153)与下模(14)上的下模芯(143)和吊筋(144)的形状和位置相适应,使上模板可以进入下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井壁砌块连续成型装置,其特征是每一个上模的上模板(151)背面通过竖向的连接杆(17 )连接到一个安装板(18 )上,安装板与驱动上模的动力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井壁砌块连续成型装置,其特征是下模体上并排设置有多个下模腔(142),与各下模腔相配合的上模和抽芯模也有多个,多个上模和多个抽芯模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件连接为一体并同步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砌块的制造设备,具体是一种混凝土井壁砌块连续成型装置。该装置包括有一个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托板,托板和输送机构的上方设置有抽芯模、下模和上模;抽芯模的形状与井壁砌块底部的水平向凹槽相适应,并可水平横向移动;所述下模包括有一个可升降的下模体,下模体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下模腔,下模腔内设置有若干下模芯,下模芯通过位于其顶部的吊筋与下模体相连接,下模体底面设置有与抽芯模配合的凹槽;所述上模由若干个相分离的上模板组成,各上模板之间形成的空腔和间隙与下模上的下模芯和吊筋的形状和位置相适应。本实用新型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模具无拔模斜度,产品砌筑整齐。
文档编号B28B3/02GK202137828SQ201120212239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2日
发明者姚云 申请人:句容市万方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