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粒板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321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陶粒板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陶粒板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陶粒板生产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陶粒板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已经广泛采用了陶粒板来代替砖块,因为陶粒板的强度更大、成本更低、适用范围更广并且施工快速。现有技术中的陶粒板大多采用公母端面式结构。即,每个陶粒板具有朝外突出的端面及与该端面相对且内凹的端面。其中,一个陶粒板的外凸端面放置到相邻陶粒板的内凹端面内,然后在外凸端面与内凹端面之间填充水泥浆料,当水泥凝固后将相邻两个陶粒板互相固定在一起。然而,这种公母配合并且仅仅通过水泥固定的陶粒板具有诸多缺点,最重要的缺点是陶粒板之间的结合强度不够大。比如,当外界温度变化时,由于材料自身的物理特性较差,材料会热胀冷缩,从而导致在两个陶粒板的结合部位(内凹端面与外凸端面之间)形成裂纹,进而降低了两个陶粒板之间的结合强度。相应地,现有技术中的陶粒板成型模具也只能生产具有上述公母端面式结构的陶粒板。换句话说,现有的陶粒板成型模具在结构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借助这种陶粒板成型模具生产的陶粒板具有上述缺点,比如两块陶粒板之间的结合强度不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提供一种改进的陶粒板成型模具,以便可以生产结合强度更强的陶粒板,是本领域中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粒板成型模具,通过该模具生产的陶粒板具有更好的结合强度,并且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为此,本发明提供的陶粒板成型模具具有如下结构一种陶粒板成型模具,包括底板、从底板左右两端垂直延伸形成的两个侧板、设置在底板后端且同时与所述两个侧板连接起来的后板及设置在底板前端且同时与所述两个侧板连接起来的前板。所述底板、两个侧板、后板及前板共同限定了成型腔;所述每个侧板具有内壁,所述内壁上横向延伸形成多个突出部,所述每个突出部上开设横向延伸的凹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在陶粒板成型模具的两个侧板的内壁上均形成横向延伸的突出部,并且每个突出部上横向开设凹槽,因此,当将钢筋网铺设在两个侧板的凹槽之间,然后将陶粒板浆料灌注在所述陶粒板成型模具内,并且经过对灌注有浆料的模具高温蒸养后,最终形成的陶粒板的左右两个端面上将形成与所述突出部形状一致的凹入部;同时,所述凹入部朝外伸出一定数量的钢筋;因此,在将两个陶粒板互相固定时,可以先将两者的钢筋对应焊接起来,然后再在结合部位灌入水泥浆料凝固,进而大大提供陶粒板之间的结合牢固程度。
IA为本发明陶粒板成型模具的立体结构图。
IB为图IA所示陶粒板成型模具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为图I所示陶粒板成型模具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的立体图。
3展示了其内灌注有陶粒板浆料的陶粒板成型模具的立体图。 4展示了成型后的陶粒块的立体图。
5展示了对图4所示陶粒块切割后形成的陶粒板。








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粒板成型模具,其侧板内壁上形成突出部,每个突出部上开设凹槽,因此,借助该模具可以生产两个端面具有与所述突出部形状一致的凹入部的陶粒板; 并且,所形成的陶粒板的凹入部朝外伸出一定数量的钢筋。因此,在将两个陶粒板互相固定时,可以先将两者的钢筋对应焊接起来,然后再在结合部位灌入水泥浆料凝固,进而可以大大提供陶粒板之间的结合牢固程度。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参考图1A-1B及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陶粒板成型模具100包括底板12、从底板12的左右两端垂直延伸形成的两个侧板14、设置在底板12的后端并且同时与所述两个侧板14连接起来的后板16及设置在底板12的前端并且同时与所述两个侧板 14连接起来的前板18。所述底板12、两个侧板14、后板16及前板18共同限定了成型腔13,用于将陶粒板浆料200 (参考图3)灌入其内。所述每个侧板14具有内壁142。所述内壁142上横向延伸形成多个突出部144, 比如截面呈V形的突出部144。其中,所述每个突出部144上开设横向延伸的凹槽146。参考图3,陶粒板浆料200被灌注到所述成型腔13内。注意在灌注浆料200之前,需要先在所述两个侧板14的凹槽146之间铺设钢筋加固网(图未示),以便让最后成型的陶粒板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然后,可以对盛放有浆料200的整个陶粒板成型模具100 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蒸养,比如,可以将整个模具放置在密封空间,然后以一定的温度对其加热一段时间,从而导致陶粒板浆料200凝固成一个整体。随后,将所述模具100的各个部件比如前板18、后板16及侧板14拆除,从而形成图4所示的陶粒块300。从图4可以看出陶粒块300的两个左右端面上形成与上述突出部144形状一致的凹入部302。为了图面清晰之缘故,图4没有示出从凹入部302伸出的钢筋,实际上,这些凹入部302上具有伸出的钢筋。这些钢筋在模具100拆除之前是伸入所述侧板14的突出部144的凹槽146当中的。最后借助切割工具从陶粒块300的相邻凹入部302之间的部位水平分切所述陶粒块300,从而形成图5所示的成品-陶粒板400。从图5可以看出,最终切割后形成的陶粒板400具有凹入部402。同样在该图中没有示出从凹入部402伸出的钢筋。然而,这些凹入部402上具有伸出的钢筋。在模具100拆除之前,这些钢筋伸入所述凹槽146中。
为了适应生产不同长度的陶粒板的需求,可以将所述后板16和前板18的其中之一设置成可以在所述底板12上移动位置。或者,可以将两者同时设置成可以在底板12上移动位置。这样,通过调整后板16和\或前板18的位置就可以改变整个成型腔13的长度, 从而使得最终成型后的陶粒板具有所需要的长度。这样做可以适应多变的市场,提供多样化的陶粒板产品,从而提高陶粒板制造商的市场竞争力。优选地,所述侧板14的突出部144虽然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展示为具有V形截面, 然而,突出部144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的截面,比如U形或半圆形截面。相应地,通过该模具100成型后的陶粒板也具有类似截面形状的凹入部。可以理解上述突出部144的截面形状仅仅为示例性的,本发明也可以包含其他各种等同截面形状,只要其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接近的技术效果。概括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粒板成型模具,其侧板内壁上形成突出部,每个突出部上开设凹槽。借助该模具可以生产两个端面具有与所述突出部形状一致的凹入部的陶粒板;所形成的陶粒板的凹入部朝外伸出一定数量的钢筋。因此,在将两个陶粒板互相固定时,可以先将两者的钢筋对应焊接起来,然后再在两者的结合部位灌入水泥浆料凝固,进而可以提供陶粒板之间的结合牢固程度。
权利要求
1.一种陶粒板成型模具,包括底板、从底板左右两端垂直延伸形成的两个侧板、设置在底板后端且同时与所述两个侧板连接起来的后板及设置在底板前端且同时与所述两个侧板连接起来的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两个侧板、后板及前板共同限定了成型腔;所述每个侧板具有内壁,所述内壁上横向延伸形成多个突出部,所述每个突出部上开设横向延伸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I
3.根据权利要求I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陶粒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的截面呈V形。所述的陶粒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的截面呈U形。所述的陶粒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的截面呈半圆形形。
全文摘要
一种陶粒板成型模具,包括底板、从底板左右两端垂直延伸形成的两个侧板、设置在底板后端且同时与所述两个侧板连接起来的后板及设置在底板前端且同时与所述两个侧板连接起来的前板。所述底板、两个侧板、后板及前板共同限定了成型腔;所述每个侧板具有内壁,所述内壁上横向延伸形成多个突出部,所述每个突出部上开设横向延伸的凹槽。通过上述陶粒板成型模具生产的陶粒板具有更好的结合强度,并且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文档编号B28B7/00GK102581936SQ201210078370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
发明者吕锦应, 游研博 申请人:东莞市利鹏建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