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温磁棒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居里点范围大的控温磁棒制作工艺,包括按重量配比配料:氧化铁60%~70%,氧化锌10~20%,碳酸锰15%~25%,氧化镍5%,碳酸钙3%以及填充剂高岭土、聚乙烯醇、硬脂酸、加粘接剂造粒、球磨、冲压成型、1250℃~1350℃恒温煅烧、磁化工序,可得到110℃~210℃居里点范围的控温磁棒,使用范围广,成本低。
【专利说明】—种控温磁棒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电饭锅控温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温磁棒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电饭锅多是采用控温磁棒作为控温元件,而控温磁棒的软磁通常是通过多种化合物配比制成后磁化形成。现有技术的软磁的居里点通常是在120~200度之间,适用范围不够广泛。如果要达到120度以下或200度以上的居里点,现在多是采用昂贵的稀有金属或高纯度金属,成本过高,满足不了普及要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居里点范围大的控温磁棒制作工艺。
[0004]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控温磁棒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配比配料:氧化铁60%~65%,氧化锌10~20%,碳酸锰15%~25%,氧化镍5%,碳酸钙3%以及填充剂高岭土、聚乙烯醇、硬脂酸;
B、将A步骤得到的材料球磨;
C、加粘接剂造粒;
D、冲压成型;
Ejf D步骤得到的成型材料进行1250°C~1350°C恒温煅烧;
F、磁化。
[0005]本发明的控温磁棒制作工艺,通过氧化铁、氧化锌、碳酸锰、氧化镍、碳酸钙、岭土、聚乙烯醇、硬脂酸混合物可得到110°C~210°C居里点范围的控温磁棒,使用范围广,成本低。
[0006]进一步的,所述E步骤是通过8小时150°C /小时的升温达到1250°C~1350°C的条件后保持两小时以上的恒温煅烧,以得到性能更稳定的软磁材料。
[0007]具体的,所述C步骤的造粒直径是0.5~1mm。
[0008]具体的,所述F步骤的磁化是通过电脉冲充磁。
[0009]具体的,所述E步骤与F步骤之间还包括产品表面磨光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1]实施例1:
本发明的控温磁棒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配比配料:氧化铁60%~65%,氧化锌10~20%,碳酸锰15%~25%,氧化镍5%,碳酸钙3%以及填充剂高岭土、聚乙烯醇、硬脂酸;B、将A步骤得到的材料球磨;
C、加粘接剂造粒;
D、冲压成型;
Ejf D步骤得到的成型材料进行1250°C~1350°C恒温煅烧;
F、磁化。
[0012]其中,E步骤是通过8小时150°C /小时的升温达到1250°C~1350°C的条件后保持两小时以上的恒温煅烧,以得到性能更稳定的软磁材料;C步骤的造粒直径是0.5~Imm ;F步骤的磁化是通过电脉冲充磁。在E步骤煅烧后还包括产品表面磨光工序;此外,F步骤磁化前可对产品进行检测,包括性能、外观(外表面是否光滑、是否有开裂)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控温磁棒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配比配料:氧化铁60%~65%,氧化锌10~20%,碳酸锰15%~25%,氧化镍5%,碳酸钙3%以及填充剂高岭土、聚乙烯醇、硬脂酸; B、将A步骤得到的材料球磨; C、加粘接剂造粒; D、冲压成型; Ejf D步骤得到的成型材料进行1250°C~1350°C恒温煅烧; F、磁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磁棒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E步骤是通过8小时1500C /小时的升温达到1250°C~1350°C的条件后保持两小时以上的恒温煅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磁棒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的造粒直径是0.5 ~Imm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磁棒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F步骤的磁化是通过电脉冲充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磁棒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E步骤与F步骤之间还包括产品表面 磨光工序。
【文档编号】C04B35/26GK103880407SQ201210554381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9日
【发明者】张有辉 申请人:广东华田电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