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刮平定厚机的新型升降导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70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刮平定厚机的新型升降导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用于刮平定厚机的新型升降导轨机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陶瓷材质、大理石和人造石等建材的机械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刮平定厚机的新型升降导轨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用于加工陶瓷材质、大理石和人造石等建材的刮平定厚机,其滚刀架系通过升降导轨机构来实现直线升降动作的,所用的导轨一般有两种结构形式:[0003]1、如图1所示采用与滚刀架一体铸造而成的矩形导轨11,但这种整体式导轨的铸造和零件的后续加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导致零件铸造成本和加工成本都比较高;而且,因工作环境恶劣,导轨在工作过程中会被腐蚀而影响滚刀架的正常工作,而更换导轨则需整体更换滚刀架,导致维修成本高。[0004]2、如图2所示采用燕尾式导轨,包括燕尾式调节导轨121和移动导轨122。但燕尾式调节导轨和燕尾式移动导轨的角度一般为55度,制造比较复杂,而且相互贴合的贴合面要求有较高的制造精度,否则在工作过程中无法达到完全贴合或完全接触的要求,因此此种结构的导轨承载能力相对较小,工作状况不够稳定。还有,支座2上的塑料导轨13磨损后,需先松开燕尾式调节导轨121上的紧固螺钉61,再根据需要逐一上紧或调整桩板4上的调节螺钉7,然后调节燕尾式调节导轨121的工作面使之与燕尾式调节导轨122的工作面贴合,最后再上紧燕尾式调节导轨121上的紧固螺钉61。但是,由于燕尾式调节导轨121上的紧固螺钉61受过渡板3的影响,松开或上紧都比较困难;而且,这种只能对导轨的一边作调整的方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效果并不够理想。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刮平定厚机的新型升降导轨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7]用于刮平定厚机的新型升降导轨机构,包括支座和过渡板,所述支座上设置有两个塑料导轨和导轨调整组件,所述过渡板上对应所述两个塑料导轨设有两个导轨;所述每个导轨为主体截面呈矩形的导轨,每个导轨与过渡板相对的侧面为第一工作面、与塑料导轨配合的侧面为第二工作面,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之间的侧面为第三工作面,所述第一工作面垂直延伸出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过渡板上。[0008]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自第一工作面的内侧边缘垂直延伸出使所述导轨呈L型直角结构。[0009]进一步,每个导轨的上端面设有注油孔,所述第一工作面、第二工作面和第三工作面分别设有与该注油孔连通的油槽。[0010]作为优选,对应每个导轨的导轨调整组件包括:第一导轨调整组件,对应所述第三工作面设置;和第二导轨调整组件,对应所述第一工作面设置。[0011]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导轨调整组件包括:一桩板,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支座上并与所述第三工作面对应;和一第一镶条,设置在桩板和第三工作面之间并通过一组设置在桩板上的调节螺钉和锁紧螺母压紧在所述第三工作面上;所述第二导轨调整组件包括:一压板,通过紧固螺栓压紧在所述桩板上;和一第二镶条,设置在压板和第一工作面之间并通过设置在压板上的调节螺钉和锁紧螺母压紧在所述第一工作面上。[0012]作为优选,设置在桩板上的调节螺钉和锁紧螺母为3 4个,并呈一排纵列排布。[0013]作为优选,设置在压板上的调节螺钉和锁紧螺母为3 4个,并呈一排纵列排布。[0014]作为优选,塑料导轨以粘贴方式设置在支座上。[0015]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性好、便于调整和维修、承载能力和刚度足够、运行稳定可靠和维修成本低等特点。


[0016]图1是现有整体式矩形导轨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2是现有燕尾式导轨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L型直角结构导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0]图中:[0021]11-矩形导轨;121-燕尾式调节导轨;122-燕尾式移动导轨;13-塑料导轨;14-L型直角结构导轨;141-导轨主体;142_连接部;143_第一工作面;144_第二工作面;145-第三工作面;146-注油孔;147-油槽;2_支座;3_过渡板;4-桩板;5_压板;61_紧固螺钉;62_紧固螺栓;7_调节螺钉;8_锁紧螺母;91_第一镶条;92_第二镶条。[0022]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刮平定厚机的新型升降导轨机构,主要由双头支座2、过渡板3、两个塑料导轨13、两个L型直角结构导轨14、第一导轨调整组件和第二导轨调整组件组成。[0024]两个塑料导轨13通过粘结剂以粘贴方式设置在双头支座2上。[0025]每个L型直角结构导轨14的导轨主体141的截面呈矩形,其上与过渡板3相对的侧面为第一工作面143、与塑料导轨13配合的侧面为第二工作面144和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之间的侧面为第三工作面145。连接部142自第一工作面143的内侧边缘垂直延伸。每个L型直角结构导轨14的连接部142通过紧固螺钉61固定在过渡板3上。每个导轨主体141的上端面设有注油孔146,第一工作面143、第二工作面144和第三工作面145上分别设有与该注油孔146连通的油槽147。[0026]所述第一导轨调整组件主要由桩板4和第一镶条91组成。桩板4通过若干紧固螺钉61固定在支座2上并与所述第三工作面145对应。第一镶条91设置在桩板4和第三工作面145之间并通过一组设置在桩板上的、呈一排纵列排布的4个调节螺钉7和4个锁紧螺母8压紧在第三工作面145上。[0027]所述第二导轨调整组件主要由压板5和第二镶条92组成。压板通过若干紧固螺栓62压紧在桩板4上。第二镶条92设置在压板5和第一工作面143之间并通过设置在压板上的、呈一排纵列排布的4个调节螺钉7和4个锁紧螺母8压紧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43上。[00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0029]两个L型直角结构导轨在塑料导轨、第一镶条和第二镶条所围成的空间内随过渡板作上下运动。往注油孔注入润滑油脂,润滑油脂进入三个工作面上的油槽,使导轨在运动过程中与塑料导轨、第一镶条和第二镶条之间有足够的油脂润滑,保证导轨能灵活上下运动。[0030]L型直角结构导轨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与第一镶条和第二镶条之间的贴合面一般会出现稍许的磨损,这时候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一镶条或第二镶条进行调整,即先适当松开桩板上的锁紧螺母或压板上的锁紧螺母,再适当上紧对应的调节螺钉,调整基本均匀后,将锁紧螺母拧紧。当塑料导轨磨损严重,不能保证正常工作后,需将整套升降导轨机构卸下,整体更换塑料导轨,并对其工作面进行打磨平整,保证与L型直角结构导轨的第二工作面贴合良好,从而保证整套机构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若镶条变形严重,无法调整间隙,只需更换镶条。L型直角结构导轨因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下使用,故导轨也会被腐蚀或锈蚀,无法正常使用,此时只需更换导轨即可,维修成本大大降低。。[0031]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
权利要求1.用于刮平定厚机的新型升降导轨机构,包括支座和过渡板,所述支座上设置有两个塑料导轨和导轨调整组件,所述过渡板上对应所述两个塑料导轨设有两个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导轨为主体截面呈矩形的导轨,每个导轨与过渡板相对的侧面为第一工作面,与塑料导轨配合的侧面为第二工作面,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之间的侧面为第三工作面,所述第一工作面垂直延伸出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过渡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升降导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自第一工作面的内侧边缘垂直延伸出使所述导轨呈L型直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升降导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导轨的上端面设有注油孔,所述第一工作面、第二工作面和第三工作面分别设有与该注油孔连通的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新型升降导轨机构,其特征在于,对应每个导轨的导轨调整组件包括: 第一导轨调整组件,对应所述第三工作面设置;和 第二导轨调整组件,对应所述第一工作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升降导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轨调整组件包括: 一桩板,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支座上并与所述第三工作面对应;和 一第一镶条,设置在桩板和第三工作面之间并通过一组设置在桩板上的调节螺钉和锁紧螺母压紧在所述第三工作面上; 所述第二导轨调整组件包括: 一压板,通过紧固螺栓压紧在所述桩板上;和 一第二镶条,设置在压板和第一工作面之间并通过设置在压板上的调节螺钉和锁紧螺母压紧在所述第一工作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升降导轨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桩板上的调节螺钉和锁紧螺母为3 4个,并呈一排纵列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升降导轨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压板上的调节螺钉和锁紧螺母为3 4个,并呈一排纵列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升降导轨机构,其特征在于,塑料导轨以粘贴方式设置在支座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刮平定厚机的新型升降导轨机构。其包括支座和过渡板,所述支座上设置有两个塑料导轨和导轨调整组件,所述过渡板上对应所述两个塑料导轨设有两个导轨;所述每个导轨为主体截面呈矩形的导轨,每个导轨与过渡板相对的侧面为第一工作面、与塑料导轨配合的侧面为第二工作面,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之间的侧面为第三工作面,所述第一工作面垂直延伸出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过渡板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性好、便于调整和维修、承载能力和刚度足够、运行稳定可靠和维修成本低等特点。
文档编号B28D7/00GK202964942SQ201220684820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2日
发明者唐添翼, 韦厚丞 申请人: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