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cm的超薄沥青砂路面面层混合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429阅读:1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2~4cm的超薄沥青砂路面面层混合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面层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浙青砂路面面层混合料配方,可在城市人行道路、住宅小区道路、非机动车道、各类广场等路面施工及路面改造中广泛应用,也可用于高速公路、其它高等级公路路面面层的施工。
背景技术
浙青砂混合料是由各种粒径的砂材料和一定比例的浙青在状态下充分混合拌制而成。浙青砂表面精细、美观、防水性好、行车舒适及噪音小等优点,铺筑在良好基层上的浙青砂路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可用来做旧有路面的封面,以改善原有路面的路况,延长原有路面的使用寿命;也可以铺筑在新建的其他浙青面层上,做防水封面用;在城市里的住宅区道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网球场、停车场、各类广场等区域,使用浙青比浙青(水泥)混凝土及其他浙青混合料砂铺筑面层更为合理、经济、适用、美观。在缺乏碎石材料或者碎石开采及运输成本昂贵,但天然砂材料丰富且开采、运输成本较低的地区,修筑浙青砂路面是发展浙青路面的良好途径。在适合铺筑浙青砂面层的道路上比铺筑其他热浙青混合料面层,可节约造价,降低成本。在科特迪瓦经市场调查、分析,相同条件下选用浙青砂面层较之浙青混凝土面层可节约造价约20% 25%。浙青砂路面在我国高速公路及其他等级的公路上极少使用,即使在城市道路及公共活动场所中也难得一见。因此我国国内对浙青砂的性质、使用性能、使用范围及施工经验比较缺乏。而且浙青砂试验均采用哈费试验确定,而在国内哈费试验尚未形成标准记录。科特迪瓦共和国所有道路的面层均采用浙青砂铺筑,因此浙青砂面层的实践及经验,对我国公路的建设,尤其是在碎石材料资源比较匮乏地区的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目前,有关文献公开披露的道路浙青面层配合比,一般包括:粗砂混合料、细砂混合料、填充料。所述的粗砂混合料,宜采用石灰岩、玄武岩,其粒径规格和质量要求均应符合《公路浙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的规定;所述的细砂混合料包括人工砂、天然砂,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浙青混合料,天然砂的含量不宜超过20%,可用0-3_的石屑粉代替天然砂;所述填充料应洁净、干燥,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浙青路面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三者配合比的设计极为复杂,一般包括以下工序:(1)选择浙青混合料性能参数,
(2)材料选择与检验,(3)选择试验表,设计试验方案,(4)检验各组成试验方案下浙青混合料体积指标与性能指标,(5)建立浙青混合体积、性能指标与材料用量关系数学模型,(6)根据设计浙青混合料性能要求,分析浙青混合料体积、性能指标与材料用量关系数学模型,初选配合比,(7)验算浙青膜厚度,(8)检验浙青混合料施工性能,(9)浙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检验,(10)调整各材料组成,形成施工配合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组分简单、使用成本低、施工方便的2 4cm的超 薄浙青砂路面面层混合料,该超薄浙青砂路面面层混合料特别适合在石料紧缺的区域应用。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2 4cm的超薄浙青砂路面面层混合料是由浙青、砂混合料混合拌制而成,油石比为6.6% 7.0%o所述的砂混合料由(T5mm粗砂、(T3mm黄砂、(T3mm粉砂、(T5mm机制砂组合构成,砂混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配比为:
0 5mm粗砂:53% 58%,0.08mm粒径通过率11% 14% ;
0 3mm黄砂:23% 27%,0.08mm粒径通过率2.0% 2.6% ;
0 3mm粉砂:9% 11%,0.08mm粒径通过率11% 15% ;
(T5mm机制砂:9% 11%,0.08mm粒径通过率9% 11%。所述砂混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配比优化为:
0 5mm粗砂:54% 56%,0.08mm粒径通过率11% 14% ;
0 3mm黄砂:24% 26%,0.08mm粒径通过率2.0% 2.6% ;0 3mm粉砂:9.5% 10.5%, 0.08mm粒径通过率11% 15% ;
(T5mm机制砂:9.5% 10.5%, 0.08mm粒径通过率9% 11%。上述砂混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配比进一步优化为:
0 5mm粗砂:54% 56%,0.08mm粒径通过率12% 13% ;
0 3mm黄砂:24% 26%,0.08mm粒径通过率2.2% 2.4% ;
0 3mm 粉砂:9.5% 10.5%, 0.08mm 粒径通过率 12.5% 14.0% ;
(T5mm机制砂:9.5% 10.5%, 0.08mm粒径通过率9% 11%。此时的油石比进一步优化为6.79Γ6.9%。本发明2 4cm的超薄浙青砂路面面层混合料最佳的油石比为6.8%,所述砂混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配比最优为:
0 5mm粗砂:55%, 0.08mm粒径通过率12.5% ;
(T3mm黄砂:25%,0.08mm粒径通过率2.3% ;
0 3mm粉砂:10%, 0.08mm粒径通过率13.2% ;
0 5_机制砂:10%,0.08mm粒径通过率10%。本发明2 4cm的超薄浙青砂路面面层混合料经过哈费试验设置,试拌、试铺、检测、生产配比验证等程序确定生产配比;用哈费试验方法确定最佳油石比,即对同一级配的砂采用不同的浙青用量做哈费试验,测定浙青砂的各项技术指标(稳定度、压实度、富度模数、表观密度等主要指标),通过图解的方法确定最佳油石比。本发明所述的油石比,是指浙青砂中浙青与砂混合料质量比的百分数,是浙青用量的指标之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申请人承建的科特底瓦国家2 4公分浙青砂路面施工应用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可节约造价,降低成本,在相同条件下选用浙青砂面层较之浙青混凝土面层可节约造价约近30%,值得在国内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2 4cm的超薄浙青砂路面面层混合料作更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下面针对采用不同配比,在科特底瓦国家进行3公分浙青单层路面施工的配合比试验及验证来说明本发明的优势。采用的砂混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配比为:(T5mm粗砂:55%, 0.08mm粒径通过率12.5% ;0 3_黄砂:25%,0.08mm粒径通过率2.3% ;0 3_粉砂:10%, 0.08mm粒径通过率13.2% ;0 5_机制砂:10%,0.08mm粒径通过率10%。表I列示的是浙青的检测数据,表2列示的对比试验所用的砂混合料筛分结果,表3列示的是哈费试验与马歇尔试验检测结果对比。表I 浙青的检测__
权利要求
1.一种2 4cm超薄浙青砂路面面层混合料,是由浙青、砂混合料混合拌制而成,其特征在于:油石比为6.6% 7.0%,所述的砂混合料由O 5mm粗砂、O 3mm黄砂、O 3mm粉砂、O 5mm机制砂组合构成,砂混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配比为: 0 5mm粗砂:53% 58%,0.08mm粒径通过率11% 14% ; 0 3mm黄砂:23% 27%,0.08mm粒径通过率2.0% 2.6% ; 0 3mm粉砂:9% 11%,0.08mm粒径通过率11% 15% ; (T5mm机制砂:9% 11%,0.08mm粒径通过率9% 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 4cm超薄浙青砂路面面层混合料,其特征在于砂混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配比为: 0 5mm粗砂:54% 56%,0.08mm粒径通过率11% 14% ; 0 3mm黄砂:24% 26%,0.08mm粒径通过率2.0% 2.6% ; 0 3mm粉砂:9.5% 10.5%, 0.08mm粒径通 过率11% 15% ; (T5mm机制砂:9.5% 10.5%, 0.08mm粒径通过率9% 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 4cm超薄浙青砂路面面层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油石比为6.79Γ6.9%,砂混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配比为: 0 5mm粗砂:54% 56%,0.08mm粒径通过率12% 13% ; 0 3mm黄砂:24% 26%,0.08mm粒径通过率2.2% 2.4% ;0 3mm 粉砂:9.5% 10.5%, 0.08mm 粒径通过率 12.5% 14.0% ; (T5mm机制砂:9.5% 10.5%, 0.08mm粒径通过率9% 11%。
4.一种2 4cm超薄浙青砂路面面层混合料,是由浙青、砂混合料混合构成,其特征在于:油石比为6.8%,所述的砂混合料由(T5mm粗砂、(T3mm黄砂、(T3mm粉砂、(T5mm机制砂组合构成,砂混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配比为: 0 5mm粗砂:55%, 0.08mm粒径通过率12.5% ; (T3mm黄砂:25%,0.08mm粒径通过率2.3% ; 0 3mm粉砂:10%, 0.08mm粒径通过率13.2% ; 0 5_机制砂:10%,0.08mm粒径通过率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4cm超薄沥青砂路面面层混合料,是由沥青、砂混合料混合拌制而成,其特征在于油石比为6.6%~7.0%,所述的砂混合料由0~5mm粗砂、0~3mm黄砂、0~3mm粉砂、0~5mm机制砂组合构成,砂混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配比为0~5mm粗砂53%~58%,0.08mm粒径通过率11%~14%;0~3mm黄砂23%~27%,0.08mm粒径通过率2.0%~2.6%;0~3mm粉砂9%~11%,0.08mm粒径通过率11%~15%;0~5mm机制砂9%~11%,0.08mm粒径通过率9%~11%。本发明具有组分简单、使用成本低、施工方便的优点,可节约造价,降低成本,相同条件下选用沥青砂面层较之沥青混凝土面层可节约造价约20%~25%,特别适合在石料紧缺的区域应用,可在住宅区道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网球场、停车场、各类广场等路面施工及路面改造中广泛应用。
文档编号C04B26/26GK103241992SQ20131015822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日
发明者金玲玲, 谢兰敏, 汪言生 申请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