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的柱梁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的柱梁连接结构,它包括:设置在两个连接端头的工字钢,两个工字钢尺寸相同;一对腹板连接板,分别贴合跨接在两个工字钢腹板两侧,并用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位于所述工字钢腹板上下两端的两对翼板内连接板,每对翼板连接板分别位于腹板两侧翼板内,每个翼板内连接板跨接两个工字钢的翼板;位于所述工字钢上下翼板外侧的一对翼板外连接板,它们跨接两个工字钢,两端固定在所述工字钢的翼板上,所述的翼板内连接板和翼板外连接板通过穿过翼板的螺栓用螺母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发明既可满足体系整体抗震可靠度,又摒弃了现场焊接,施工作业效率、安全性都得到了提高。
【专利说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的柱梁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框架,尤其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房屋建设主要以混凝土现浇为主。混凝土现浇技术存在生产效率低、环境污染重、经济浪费大等缺点,不符合低碳环保的发展趋势;加之近年来我国建筑人工费逐年攀升,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成为了房屋建筑领域新技术开发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相对于传统建筑而言,装配式建筑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部件工厂化生产和现场标准化装配,施工周期大大缩短;
所有部件均已工厂预制,现场施工只需机械或人工安装,劳动量和工作强度大幅度降低
管线预埋、保温实施等工序置于预制部件,交叉作业显著减少,安全隐患大大消减; 所有部件均已工厂预制,装配工艺可精确控制;
现场湿作业减少,噪音低,现场基本不存在过程散料,粉尘污染少,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绿色施工;
机电与装修末端安装需求已纳入预制构件初始设计和施工,成品建筑品质较高。
[0003]但是,现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一般采取套筒或浆锚连接模式,前者连接构造复杂,使用非通用建筑材料;后者存在大量现场焊接作业,无形中增加了安全隐患。由于工序验收,两者最终施工工期往往都变长。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的柱梁连接结构。本发明简单可靠,经济适用,既可满足体系整体抗震可靠度,又摒弃了现场焊接,施工作业效率、安全性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的柱梁连接结构,它包括:
设置在两个连接端头的工字钢1,两个工字钢尺寸相同;
一对腹板连接板2,分别贴合跨接在两个工字钢腹板两侧,并用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位于所述工字钢I腹板上下两端的两对翼板内连接板3,每对翼板连接板分别位于腹板两侧翼板内,每个翼板内连接板跨接两个工字钢的翼板;
位于所述工字钢上下翼板外侧的一对翼板外连接板4,它们跨接两个工字钢,两端固定在所述工字钢的翼板上,
所述的翼板内连接板和翼板外连接板通过穿过翼板的螺栓用螺母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6]本发明巧妙避开了常规节点核心区的复杂构造,提出一种新型连接方式。摆脱节点现浇老模式,将预制柱和预制混凝土梁预留部位通过高强螺栓直接拼装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简单可靠,经济适用,既可满足体系整体抗震可靠度,又摒弃了现场焊接,施工作业效率、安全性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如图1所示,
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的柱梁连接结构,它包括:
设置在两个连接端头的工字钢1,两个工字钢尺寸相同;
一对腹板连接板2,分别贴合跨接在两个工字钢腹板两侧,并用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位于所述工字钢腹板上下两端的两对翼板内连接板3,每对翼板连接板分别位于腹板两侧翼板内,每个翼板内连接板跨接两个工字钢的翼板;
位于所述工字钢上下翼板外侧的一对翼板外连接板4,它们跨接两个工字钢1,两端固定在所述工子钢的翼板上,
所述的翼板内连接板和翼板外连接板通过穿过翼板的螺栓用螺母固定连接在一起。
【权利要求】
1.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的柱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设置在两个连接端头的工字钢,两个工字钢尺寸相同; 一对腹板连接板,分别贴合跨接在两个工字钢腹板两侧,并用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 位于所述工字钢腹板上下两端的两对翼板内连接板,每对翼板连接板分别位于腹板两侧翼板内,每个翼板内连接板跨接两个工字钢的翼板; 位于所述工字钢上下翼板外侧的一对翼板外连接板,它们跨接两个工字钢,两端固定在所述工字钢的翼板上, 所述的翼板内连接板和翼板外连接板通过穿过翼板的螺栓用螺母固定连接在一起。
【文档编号】E04B1/58GK104420542SQ201310368082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曹杨, 宫文军, 巩俊松, 魏宏超, 代景艳 申请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