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内抗脱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706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钢管混凝土内抗脱粘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钢管混凝土内抗脱粘结构,包括钢管和浇注在钢管内的混凝土,所述钢管内壁设有与混凝土结合的抗剪连接件。本实用新型尽量避免混凝土与钢管之间脱粘或减轻脱粘的程度,甚至在发生脱粘后,仍可连接钢管和混凝土,实现力的传递。确保钢管混凝土内钢管与混凝土的共同受力,增加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钢管混凝土内抗脱粘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及交通运输工程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内抗脱粘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钢管混凝土构件,因没有专门设计抗脱粘的连接件,在钢管内浇注混凝土后,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可能会体积收缩,引起混凝土与钢管脱粘;钢管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若外部钢管受到太阳照射及其它热作用,会发生膨胀,也可能引起钢管与混凝土二者脱粘。脱粘会改变二者整体受力的设计初衷,引起力在二者中的重新分配,甚至影响与钢管混凝土连接的吊杆等的力的传递路径,影响结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提高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钢结构安全的钢管混凝土内抗脱粘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钢管混凝土内抗脱粘结构,包括钢管和浇注在钢管内的混凝土,所述钢管内壁设有与混凝土结合的抗剪连接件。
[0005]所述抗剪连接件为大头栓钉,大头栓钉沿钢管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圈,每圈上的大头栓钉沿圆周面均匀布置,相邻两圈的大头栓钉分别交错布置,每个大头栓钉均与钢管焊接为一体。
[0006]所述大头栓钉的长度等于钢管半径的1/5-1/3。
[0007]所述抗剪连接件为钢带,钢带的长度方向与钢管的长度方向一致,钢带沿钢管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圈,每条钢带均与钢管焊接为一体。
[0008]所述每条钢带上沿长度方向均至少设有一排通孔。
[0009]所述钢带的沿径向方向的宽度等于钢管半径的1/5-1/3。
[0010]所述抗剪连接件在钢管上部的密度大于在钢管下部的密度。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常规组合结构中的抗剪连接件,将钢管内壁和内部混凝土连接起来。抗剪连接件具体形式可参照常规组合结构中的抗剪连接件,例如采用焊接大头栓钉、锚拴、带孔的角钢或带孔的钢带等多种形式。抗剪连接件焊接在钢管内壁,布置形式多样,但以所有抗剪连接件在各横断面的排列位置一致为佳,以减小大多数情况下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产生的阻力。沿纵向可连续布置,也可间断并交错布置。因钢管混凝土顶部易先脱粘,可在顶部加密抗剪连接件,或只在钢管的上半部布置抗剪连接件,或者在分段预制的钢管段的两端布置抗剪连接件(在两端开口处易于焊接)。
[0012]钢带上设置通孔,这样可以更好地使混凝土与钢带结合为一体,提高连接强度。大头栓钉的长度等于钢管半径的1/5-1/3以及钢带的沿径向方向的宽度等于钢管半径的1/5-1/3,这样可以减少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产生的阻力并可保证抗脱粘强度。
[0013]本实用新型尽量避免混凝土与钢管之间脱粘或减轻脱粘的程度,甚至在发生脱粘后,仍可连接钢管和混凝土,实现力的传递。确保钢管混凝土内钢管与混凝土的共同受力,增加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中钢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钢管混凝土内抗脱粘结构,包括钢管I和浇注在钢管I内的混凝土 2,钢管I内壁设有与混凝土 2结合的抗剪连接件。
[0018]抗剪连接件为大头栓钉3,大头栓钉3沿钢管I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圈,每圈上的大头栓钉3沿圆周面均匀布置,相邻两圈的大头栓钉3分别交错布置,每个大头栓钉3均与钢管I焊接为一体。
[0019]大头栓钉3的长度等于钢管I半径的1/5-1/3。
[0020]抗剪连接件在钢管I上部的密度大于在钢管I下部的密度。
[0021]由于大头栓钉3与混凝土 2之间连接起来,大头栓钉3的头部伸入到混凝土 2内,这样就尽量避免混凝土 2与钢管I之间脱粘或减轻脱粘的程度,甚至在发生脱粘后,仍可连接钢管I和混凝土 2,实现力的传递。确保本实用新型中的钢管I与混凝土 2的共同受力,增加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0022]实施例二,如图2和图3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抗剪连接件为钢带4,钢带4的长度方向与钢管I的长度方向一致,钢带4沿钢管I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圈,每条钢带4均与钢管I焊接为一体。
[0023]每条钢带4上沿长度方向均至少设有一排通孔5。
[0024]钢带4的沿径向方向的宽度等于钢管I半径的1/5-1/3。
[0025]由于钢带4与混凝土 2之间连接起来,且钢带4上的通孔5内也灌注有混凝土,这样就尽量避免混凝土 2与钢管I之间脱粘或减轻脱粘的程度,甚至在发生脱粘后,仍可连接钢管I和混凝土 2,实现力的传递。确保本实用新型中的钢管I与混凝土 2的共同受力,增加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0026]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钢管混凝土内抗脱粘结构,包括钢管和浇注在钢管内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内壁设有与混凝土结合的抗剪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内抗脱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连接件为大头栓钉,大头栓钉沿钢管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圈,每圈上的大头栓钉沿圆周面均匀布置,相邻两圈的大头栓钉分别交错布置,每个大头栓钉均与钢管焊接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内抗脱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头栓钉的长度等于钢管半径的1/5-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内抗脱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连接件为钢带,钢带的长度方向与钢管的长度方向一致,钢带沿钢管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圈,每条钢带均与钢管焊接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内抗脱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条钢带上沿长度方向均至少设有一排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内抗脱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的沿径向方向的宽度等于钢管半径的1/5-1/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内抗脱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连接件在钢管上部的密度大于在钢管下部的密度。
【文档编号】E04C5/02GK203669095SQ201320884696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魏建东, 马一帆 申请人:郑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