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闭的装配式浅埋事故储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173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常闭的装配式浅埋事故储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常闭的装配式浅埋事故储油系统,包括:挡油装置、排油管道、电动三通阀门和储油装置;挡油装置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及底部密封、上部整体开口;在挡油装置靠近排油管道一侧的侧壁底端,设置出口;所述出口连接至电动三通阀门的进口AB,电动三通阀门的出口A端与排油管道连接、B端连接至排水管道;挡油装置通过电动三通阀门经过排油管道与储油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储油装置常闭,只有在变压器油泄露时,储油装置才能接通,内部全部空间只存储变压器油;平时无油泄露时,储油装置内部为空,不存储雨水或其他介质,因此空间利用率高达90%及以上。
【专利说明】一种常闭的装配式浅埋事故储油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储油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常闭的装配式浅埋事故储油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常规储油装置为常开状态,即挡油池内液态物质(油或水)随时进入储油装置,为了达到排出雨水,存储变压器油的目的,储油装置必须要具备油水分离功能,目前常用的措施是在储油装置进出油管之间设置隔墙,并在墙底部开设导流孔,利用油水密度不同,自动分层的原理实现油水分离,进油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立于隔墙两侧且进油管高出出水管标闻,如图1所不。
[0003]常规事故油池由于底部埋入地下较深,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会受到较大的水浮力,且其顶面高出地面,上部无竖向压力,仅依靠自身重力抵消浮力,因此不得不在池中存储雨水来增加抗浮能力,挡油池的雨水均通过排油管进入储油池中。
[0004]常规事故油池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必须设置单独区域,且区域专用,导致站区布置紧凑性难以提升。事故油池的施工实质上等同于一个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的水池,可划分为底板、墙板、顶板三个施工段顺序施工,施工顺序按照定位放线-基坑开挖-集水井及排水沟开挖-人工清槽-垫层施工-钢筋绑扎-模板支护-钢筋、模板验收-浇筑混凝土-土方回填的次序逐步开展。该项施工需要较多的人力,较长的工期,一般来讲需要总人力约为35人,工期约为10个工作日,且在浇筑完成后还需进行养护、拆模等后续作业,牵扯较多的施工力量,在电网建设总投资不断增长、施工人员紧缺的大环境下,势必将造成施工力量的捉襟见肘,对整体工期造成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常闭的装配式浅埋事故储油系统。该系统提高了储油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和变电站场区的紧凑程度,使得施工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常闭的装配式浅埋事故储油系统,包括:挡油装置、排油管道、电动三通阀门和储油装置。
[0008]挡油装置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及底部密封、上部整体开口 ;在挡油装置靠近排油管道一侧的侧壁底端,设置出口 ;所述出口连接至电动三通阀门的进口 AB,电动三通阀门的出口 A端与排油管道连接、B端连接至排水管道;挡油装置通过电动三通阀门经过排油管道与储油装置连接。
[0009]所述储油装置卧式布置,浅埋于地下,储油装置顶部设有人孔、进油孔和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在正常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通气孔上设有可拆卸通气管弯头,通气管弯头与逆止板连接;所述通气孔与通气管弯头连接部位的高度高于挡油装置侧壁的高度。[0010]所述储油装置采用钢质结构,钢板壁厚不小于6mm,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储油装置容积等于或大于要求的储油量;储油装置可根据需要订制,也可直接选用成品地埋油罐,储油装置的安装地点根据实际情况布置。
[0011 ] 所述储油装置底部设有用于实现储油装置并联连接的装置互联口。
[0012]所述逆止板的开启方向为由下往上开启。
[0013]所述电动三通阀门采用L型球体,阀内设有具有温控功能的感温器件。
[0014]所述电动三通阀门转换开关的启动信号设有两个信号源,一个信号源为变压器充氮灭火装置,充氮灭火装置启动信号发出后,启动电动三通阀门;另一个信号源为三通阀的感温器件,液体温度超过设定阀值时,感温器发出信号启动电动三通阀门。
[0015]所述储油管道与储油装置之间设有用于防止储油装置在下沉或上浮时发生管路撕裂的沉降补偿装置。
[0016]系统可设置多个挡油装置并联连接,每个挡油装置的出口经过电动三通阀门分别连接至排油管道和排水管道。
[0017]所述储油装置表面喷射用于除锈的石英砂,除锈等级为Sa2.5 ;储油装置表面还设有用于防腐的加强级环氧煤浙青防涂层结构,涂层总厚度不小于0.6_。
[0018]所述储油装置外部适当位置设置用于使储油装置处于负电位下的阳极,实现对储油装置的防腐保护。
[0019]本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0]正常状态下,储油装置处于无油、无水状态,且内部密闭;电动三通阀门的AB-B通道导通,AB-A通道关闭,挡油池内的雨水进入排水系统,无法进入储油装置。
[0021]事故排油时,电动三通阀门转换开关启动,电动三通阀门的AB-A通道开启,AB-B通道关闭,变压器油进入储油装置中储存,待事故处理完毕后,恢复至正常状态;变压器检修状态下,系统的储油装置可作为储油罐使用。
[00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实用新型的储油装置常闭,只有在变压器油泄露时,储油装置才能接通,内部全部空间只存储变压器油;平时无油泄露时,储油装置内部为空,不存储雨水或其他介质,因此空间利用率高达90%及以上。
[0024]2.本实用新型采用钢质储油装置,既可提供尺寸交由厂家订做,也可直接选用简化版的成品地埋油罐,产品到场后,只需将装置安放到位,然后按照设计要求,安装三通阀并连接管路即可,整个安装时间可控制在2个工日之内,施工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0025]油罐的安装地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布置,可不必设置单独地点存放,可埋于挡油池下部,也可埋于挡油池与道路之间,甚至可埋于道路地下,对于节省用地指标,提高变电站场区紧凑程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0026]3.本实用新型中的储油装置因完全设置于地下,有可靠的防火防爆能力,采用浅埋形式,覆土厚度适中,有利于抵消地下水位较高情况下的水浮力,减少不必要的抗浮设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常规储油装置结构示意图;[00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事故储油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事故储油系统运行原理图;
[0030]图4为本实用新型逆止板示意图;
[00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储油装置并联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挡油装置,2.储油装置,3.电动三通阀门,4.排油管道,5.排水管道,
6.通气孔,7.进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34]本实用新型储油系统适用于室外充油设备油量超过IOOOkg且设有挡油池的变电站,与变压器充氮灭火装置配合使用,容积按照最大一台设备总油量确定。本实用新型系统用于收集变压器事故状态下外泄的变压器油,通过专用管道将变压器油导入储油装置存放。在非事故状态下(即无变压器油外泄时),将挡油池中积存的雨水导入排水系统。另外在变压器检修状态下,该系统的储油装置可作为储油罐使用。
[0035]如图2和图3所示,系统结构包括挡油装置1、排油管道4、电动三通阀门3、储油装置2等构成。储油装置2采用钢质结构外壳,根据容量选择单个或多个组合,排油管道4可用钢质或混凝土管道,设置电动三通阀门3来控制雨水及变压器油的流向。
[0036]挡油装置1:俗称挡油池,设置于变压器基础周围,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及地面密闭,上部整体开口。在挡油装置I靠近排油管道4的一侧侧壁的底部,设置出口,该出口作为电动三通阀门3的进口(AB 口)。挡油装置I也可容纳一部分事故油量,与地埋储油装置配合,可容纳全部事故油量。
[0037]储油装置2:采用钢制成品油罐,进行工厂化生产,加工完成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如设备油量较大,单个装置难以满足容量要求时,可通过装置底部开设的装置互联口,以法兰连接方式通过挠性接头将单个装置连接成群。图5为设有多个储油装置的系统连接示意图。
[0038]储油装置2采用钢质结构,钢板壁厚不小于6mm,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卧式布置,浅埋于地下。顶部设置进油孔7、人孔、通气孔6。
[0039]主要参数如下:
[0040]设计压力:负压,IOOkpa
[0041]腐蚀裕度:1mm
[0042]材料:Q235_B
[0043]焊接工艺:电弧焊,手工焊焊条牌号J422,自动焊焊条牌号H08A,焊剂牌号HJ431。
[0044]焊缝检测要求:对接焊缝检测标准JB/T4730.2射线检测,检测长度10%,角焊缝检测标准JB/T4730。
[0045]钢质储油装置2的主材需进行除锈,采用喷砂除锈法,除锈等级为Sa2.5,为保证除锈质量等级,喷射磨料材质为石英砂,含水量小于I %,粒度要求全部通过7筛号,20筛号筛余量不小于40%,不通过45号筛。喷砂时的喷射角度、喷枪移速和喷距都须符合要求,从而保证喷砂表面较为一致的表面粗糙度,进而既增加涂层附着力,又保证表面平整度。
[0046]安装好之后的装置焊缝部位采用机械除锈法,使用砂轮机机械动力除锈,除锈等级达到St3级。
[0047]储油装置2考虑土壤及地下水腐蚀,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加强级环氧煤浙青防涂层结构,包括“底漆-面漆-玻璃布-面漆-玻璃布-两层面漆”,涂层总厚度不小于0.6mm。
[0048]另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还可增设阴极保护措施,采取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在储油装置外部适当的地方,设置阳极,使阳极的电子转移至储油装置2上去,使储油装置2处于一个较负的相同电位下,从而实现对储油装置2的防腐保护。
[0049]储油装置2能实现常闭的关键在于通气孔,通气孔在正常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保证储油装置2的封闭,通气孔6由关闭向开启的转换通过串接在通气管道上的逆止板来实现,逆止板只能从下往上开启,不可由上往下开启,如图4所示,开启的动力依靠注油时的大气压力来实现,注油停止后自动恢复关闭状态。逆止板与通气管弯头连接成整体,套在通气孔6上,弯头与通气孔6连接部位的高度不低于挡油装置1,以免事故油在压力作用下自通气孔6压出。通气孔6弯头可自由取下,取下后,可由通气孔6插入抽油管将装置内废油抽出。
[0050]排油管道4:储油装置2与挡油装置I之间使用钢管连接,钢管之间的连接采用直接焊接,管道与储油装置2之间设置沉降补偿装置,防止储油装置在下沉或上浮时,发生管路撕裂现象,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使用。如有多台变压器,则在每个挡油池的油管路在经过电动三通阀门3(DN300)后并联,如图3所示。
[0051]电动三通阀门3:采用L型球体,执行器带动球体经90度的旋转动作来达到换向的控制目的,如图4所示。执行器与阀体的直接连接减少发生故障的机率,法兰连接的管路能保持良好密封性能,便于维修更换,便于管路的封闭。可耐受的介质温度最高可达2500C ,且阀内自带感温器件,具备温控功能。
[0052]电动三通阀门3的控制方式包括远方和就地两种。
[0053]远方控制模式下,默认状态为水路(AB-B)导通,即挡油装置I出口与站内排水系统相连,控制器收到启动信号之后,控制电动三通阀门3启动,将AB-B通道关闭,同时打开油路(AB-A)通道,使挡油装置I出口与事故储油装置2连通。
[0054]就地控制状态(手动)主要用于日常检修维护,按照固定周期开闭电动三通阀门3,检验其转动灵活度,防止事故动作时,阀门出现卡阻。另外就地状态还用于事故状态的恢复操作,即储油装置2内的废油清空之后,将电动三通阀门3导通状态由油路恢复为水路。
[0055]电动三通阀门3转换开关的启动信号设有两个信号源,一个信号源来自于变压器充氮灭火装置,即与充氮灭火装置启动信号联动,充氮灭火装置启动信号发出后,即启动电动三通阀;另一个信号源来自于电动三通阀门3的温控器,一旦液体温度超过设定值,即认为有变压器油泄露,感温器发出信号启动执行器。温度设定值根据季节随时调整,调整周期与检修周期同步。
[0056]系统的储油装置2在正常状态下处于无油、无水状态,且内部密闭,储油装置2容积等于或略大于要求的储油量。正常状态与事故排油状态的切换依靠电动三通阀门3来实现,在正常状态下,AB-B导通,AB-A关闭,挡油装置I内的雨水直接排入排水系统,无法进入事故油池中,保持事故储油装置2的无水状态;事故排油时,启动电动门3,开启AB-A通道,关闭AB-B通道,变压器油进入储油装置中储存,待事故处理完毕后,恢复至正常状态;挡油装置I积存的雨水,通过正常排水管道进入排水系统,通过油、水分路,在源头上实现油、水分离。
[0057]油罐的安装地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布置,可不必设置单独地点存放,可埋于挡油池下部,也可埋于挡油池与道路之间,甚至可埋于道路地下,提高变电站场区紧凑程度。
[0058]储油装置2因完全设置于地下,有可靠的防火防爆能力,采用浅埋形式,装置顶部距地面lm,装置的高度不超过2.4m,考虑垫层因素最大开挖深度约为3.6m。覆土厚度适中,有利于抵消地下水位较高情况下的水浮力,减少不必要的抗浮设施。
[0059]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常闭的装配式浅埋事故储油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挡油装置、排油管道、电动三通阀门和储油装置; 挡油装置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及底部密封、上部整体开口 ;在挡油装置靠近排油管道一侧的侧壁底端,设置出口 ;所述出口连接至电动三通阀门的进口 AB,电动三通阀门的出口 A端与排油管道连接、B端连接至排水管道;挡油装置通过电动三通阀门经过排油管道与储油装置连接; 所述储油装置卧式布置,浅埋于地下,储油装置顶部设有人孔、进油孔和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在正常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通气孔上设有可拆卸通气管弯头,通气管弯头与逆止板连接;所述通气孔与通气管弯头连接部位的高度高于挡油装置侧壁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闭的装配式浅埋事故储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储油装置采用钢质结构,钢板壁厚不小于6_,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储油装置容积等于或大于要求的储油量;储油装置根据需要订制,或者直接选用成品地埋油罐,储油装置的安装地点根据实际情况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闭的装配式浅埋事故储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储油装置底部设有用于实现储油装置并联连接的装置互联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闭的装配式浅埋事故储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逆止板的开启方向为由下往上开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闭的装配式浅埋事故储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电动三通阀门采用L型球体,阀内设有具有温控功能的感温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闭的装配式浅埋事故储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电动三通阀门转换开关的启动信号设有两个信号源,一个信号源为变压器充氮灭火装置,充氮灭火装置启动信号发出后,启动电动三通阀门;另一个信号源为三通阀的感温器件,液体温度超过设定阀值时,感温器发出信号启动电动三通阀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闭的装配式浅埋事故储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储油管道与储油装置之间设有用于防止储油装置在下沉或上浮时发生管路撕裂的沉降补偿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闭的装配式浅埋事故储油系统,其特征是,系统设置多个挡油装置并联连接,每个挡油装置的出口经过电动三通阀门分别连接至排油管道和排水管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闭的装配式浅埋事故储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储油装置表面喷射用于除锈的石英砂,除锈等级为Sa2.5 ;储油装置表面还设有用于防腐的加强级环氧煤浙青防涂层结构,涂层总厚度不小于0.6_。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闭的装配式浅埋事故储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储油装置外部适当位置设置用于使储油装置处于负电位下的阳极,实现对储油装置的防腐保护。
【文档编号】E04H7/16GK203808584SQ201420186016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6日
【发明者】陈新刚, 王浩, 高华伟, 李琨, 王吉生, 单波, 韩义成, 唐爽, 王伟, 陶喜胜, 许志建, 于青涛, 朱毅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