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62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包括:作业平台,所述作业平台的下表面连接有多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竖直梁以及斜梁,其中所述竖直梁垂直连接于所述作业平台的边缘,所述斜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作业平台,所述斜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梁交叉连接并形成一连接节点,所述连接节点处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竖直限位卡榫和水平限位卡榫。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无需在电梯井外壁预留孔洞,节约预留及封堵材料;作业平台和支撑组件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提高操作平台的稳定性;由于采用全钢结构,防火性能得到提高。
【专利说明】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设备,尤其是一种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电梯井口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是高空坠落事故频发的危险部位。若操作平台承载力不够或失稳,易发生高空坠落或物体打击等重大安全事故。
[0003]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电梯井筒内操作平台10采用槽钢定型加工制作,上铺脚手板。安装前,需在电梯井外壁11预留PVC管,穿设脚手架管12作为操作平台支架。这种传统的电梯井筒内操作平台10有如下缺点:使用前需要在电梯井外壁11预设PVC预留孔,在施工结束后PVC预留孔需要封堵,并且电梯井筒内操作平台10对PVC预留孔的精度要求很高,如果PVC预留孔发生偏移,在架设电梯井筒内操作平台10时需要对PVC预留孔进行扩孔,这些工序会增加施工量;另外这种电梯井筒内操作平台10和作为平台支架的脚手架管12分离,若平台荷载不均,有可能造成平台失去稳定,导致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该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可以避免在电梯井外壁预设PVC预留孔带来的种种问题,同时该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采用一体化设计,可以避免因载荷分布不均导致的平台失稳。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其包括:作业平台,所述作业平台的下表面连接有多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竖直梁以及斜梁,其中所述竖直梁垂直连接于所述作业平台的边缘,所述斜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作业平台,所述斜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梁交叉连接并形成一连接节点,所述连接节点的下方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竖直限位卡榫和水平限位卡榫。
[0006]本实用新型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梁向所述连接节点斜下方延伸形成竖直限位卡榫,所述竖直梁向所述连接节点的正下方延伸形成水平限位卡榫。
[0007]本实用新型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一个限位加强杆,所述限位加强杆的一端和所述竖直限位卡榫的连接,其另一端垂直的连接于所述水平限位卡榫。
[0008]本实用新型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梁以及所述竖直梁均由角钢制成。
[0009]本实用新型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竖直梁,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斜梁。
[0010]本实用新型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作业平台的上表面设有吊挂部。
[0011]本实用新型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吊挂部为吊环,其数目为两个。
[0012]本实用新型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作业平台包括底部框架和设置于底部框架上方的花纹钢板,所述底部框架的形状和尺寸和所述电梯井内径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0013]本实用新型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之间连接有多个加强横杆。
[001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无需在电梯井外壁预留孔洞,节约预留及封堵材料;作业平台和支撑组件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提高操作平台的稳定性;由于采用全钢结构,防火性能得到提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现有技术中电梯井筒内操作平台的俯视图;
[0016]图2为本现有技术中电梯井筒内操作平台的侧面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使用时的侧视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的另一侧视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的俯视图;以及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吊装爬升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电梯井筒内操作平台10采用槽钢定型加工制作,上铺脚手板。安装前,需在电梯井外壁11预留PVC管,穿设脚手架管12作为操作平台支架。这种传统的电梯井筒内操作平台10有如下缺点:使用前需要在电梯井外壁11预设PVC预留孔,在施工结束后PVC预留孔需要封堵,并且电梯井筒内操作平台10对PVC预留孔的精度要求很高,如果PVC预留孔发生偏移,在架设电梯井筒内操作平台10时需要对PVC预留孔进行扩孔,这些工序会增加施工量;这种电梯井筒内操作平台10和作为平台支架的脚手架管12分离,若平台荷载不均,有可能造成平台失去稳定,导致安全事故。
[002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使用时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包括:作业平台20 ;设置于作业平台20下方的呈直角三角形的支撑组件30以及设置于支撑组件30底端的限位机构34。如图3所示,在使用实用新型的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时限位机构34通过电梯井40的开口卡固于电梯井口连梁41。限位机构34可以限制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向下运动以及沿着楼板42滑动;另一方面在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呈直角三角形的支撑组件30紧紧倚靠在电梯井40的内壁上,当平台上部荷载越大,操作平台与井道壁靠紧越牢固。
[0025]请继续参阅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的另一侧视图。结合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作业平台20下方设置有两组支撑组件30,支撑组件30均匀的分布在作业平台20的中线的两侧。如图3所示:每组支撑组件30包括一个斜梁31以及一个竖直梁32,其中竖直梁32垂直的连接于作业平台20 —侧的下表面,斜梁31的一端连接于作业平台20另一侧的下表面,斜梁31和竖直梁32交叉连接于作业平台20的下方形成一连接节点38。在斜梁31和竖直梁32形成的连接节点38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机构34。在本实施例中斜梁31穿过上述连接节点38向斜下方延伸形成竖直限位卡榫36,竖直梁32穿过上述连接节点38向正下方延伸形成水平限位卡榫35。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还包括一个限位加强杆37,限位加强杆37的一端连接于竖直限位卡榫36的末端,其另一端垂直的连接于水平限位卡榫35。为了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所有的限位机构34都能起到支撑的作用,需要每个竖直限位卡榫36的末端到作业平台20的距离相等。为了增加支撑组件30的支撑能力,在斜梁31和竖直梁32之间设置有加强梁33。加强梁33的一端连接于竖直梁32,其另一端连接于斜梁31。在相邻的两个支撑组件30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横杆39,加强横杆30的设置可以使支撑组件30更加稳固。加强横杆39由槽钢制成,加强横杆39和支撑组件30通过焊接连接。
[0026]请继续参阅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的俯视图。结合图3和图5,作业平台20的形状和尺寸和电梯井40的内径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作业平台20包括位于其下部的底部框架22以及位于其上部的花纹钢板23,其中底部框架22由角钢焊接制成,花纹钢板23焊接于底部框架22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组成支撑组件30的斜梁31以及竖直梁32同样是由角钢焊接制成,支撑组件30和作业平台20通过焊接连接。
[0027]如图3和图5所示,在作业平台20的上表面连接有吊挂部,在本实施例中吊挂部为吊环21,吊环21的数目为两个,吊环21由Φ 20的圆钢制成,吊环21通过焊接与作业平台20连接。请继续参阅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100吊装爬升时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吊环21的连线和作业平台20的连接有竖直梁32的边平行,两个吊环21到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的重心的距离相等,并且吊环21、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的重心以及连接节点38位于同一平面。这样在通过吊环21起吊时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100时由于重心、吊环21以及连接节点38不在同一铅直平面内,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100会绕两个吊环21的连接线转动一定角度,这样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10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就会缩小,并且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竖直限位卡榫36隐藏到作业平台20的下方从而使得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100在吊装爬升过程中竖直限位卡榫35以及水平限位卡榫35不会磕碰到电梯井40的内壁。
[0028]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100可以通过塔吊在电梯井40内部进行吊装。图6所示为吊装过程中的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100,前文已经讲过通过吊环21起吊时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10会绕两个吊环21的连接线转动一定角度,这样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10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就会缩小,从而防止在吊装过程中作业平台20以及限位机构34磕碰到电梯井40的内壁。当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100吊装到目标楼层后通过人工牵引限位机构34使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100旋转,当限位机构34卡固到电梯井口连梁41时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即可投入使用。当施工完成时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将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100吊装到其他楼层。
[00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无需在电梯井外壁预留孔洞,节约预留及封堵材料;作业平台和支撑组件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提高操作平台的稳定性;由于采用全钢结构,防火性能得到提高。
[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平台,所述作业平台的下表面连接有多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竖直梁以及斜梁,其中所述竖直梁垂直连接于所述作业平台的边缘,所述斜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作业平台,所述斜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梁交叉连接并形成一连接节点,所述连接节点处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竖直限位卡榫和水平限位卡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梁向所述连接节点斜下方延伸形成所述竖直限位卡榫,所述竖直梁向所述连接节点的正下方延伸形成所述水平限位卡榫。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一个限位加强杆,所述限位加强杆的一端与所述竖直限位卡榫连接,其另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水平限位卡榫。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梁以及所述竖直梁均由角钢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竖直梁,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斜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的上表面设有吊挂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部为吊环,其数目为两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包括底部框架和设置于底部框架上方的花纹钢板,所述底部框架的形状和尺寸和所述电梯井内径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爬升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之间连接有多个加强横杆。
【文档编号】E04G3/24GK204059905SQ201420486111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卢国春, 赵宗文, 王泽群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