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注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1095发布日期:2018-07-03 23:0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注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陶瓷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陶瓷注模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陶瓷成型方法一般分为干法成型和湿法成型两大类,二者相比较而言,湿法成型具有工艺简单、成型坯体组分均匀、缺陷少、易于成型复杂形状零件等优点,实用性较强。但传统的湿法成型技术都存在一些问题,如热压铸或注射成型需加入质量分数高达20%的蜡或有机物,造成脱脂过程繁琐,粘合剂的熔化或蒸发使坯体的强度降低,易形成缺陷甚至倒塌;而注浆成型是靠石膏模吸水来实现的,需初步静置后进行脱浆,脱浆过程容易造成坯体密度梯度分布和不均匀变形,并且坯体强度低,易于损坏。这些问题都在制约着陶瓷产业的大众化发展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陶瓷注模装置,以实现模具注浆后可快速阻断脱离主浆液,加快模具注浆效率,减少清洁工序,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陶瓷注模装置,主要包括注模台、模具,注模台两侧分别连接有进料管、出料管,注模台上方具有与进料管、出料管连通的注料口,还包括固定若干模具的容置管,及与容置管内腔契合的阻断管,注料口与容置管内腔上下对应,容置管设有若干入料孔对应模具上的注模口;阻断管上设有若干过渡孔,且过渡孔与入料孔一一对应,阻断管由上方插入容置管内腔中。

上述方案中,容置管外设有垂直的凸条,模具上设有凹槽与凸条对位。

进一步的,阻断管上方为直径大于容置管管口的挡片。

进一步的,挡片下方设有凹槽与凸条对位。

进一步的,阻断管于若干过渡孔上方设有通孔,且通孔中装配有卡条。

进一步的,卡条从阻断管由内向外倾斜向下贯穿通孔,且卡条两端具有大于通孔的限位块。

优选的,阻断管外表面的通孔外围设有与限位块契合的沉降槽。

进一步的,注模台上设有凸起,容置管下方设有与凸起契合的对位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增设容置管与阻断管与模具契合装配,注浆时使入料孔、过渡孔、模具注模口相连通,注浆后通过阻断管隔绝模具与阻断管内腔的主浆液,以便迅速脱离主浆液,大大缩短脱浆时间,有效提高模具注浆轮换效率,同时避免主浆液凝固,减少清洁工序,提高整体生产效率;采用阻断管及时阻断主浆液可保证模具中浆液的饱和度,增加胚体强度,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中容置管与阻断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发明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系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为一种陶瓷注模装置,主要包括注模台1、模具2,注模台1两侧分别连接有进料管11、出料管12,注模台1上方具有与进料管11、出料管12连通的注料口13,还包括固定若干模具2的容置管3,及与容置管3内腔契合的阻断管4,所述注模台1上设有凸起71,容置管3下方设有与凸起71契合的对位槽,以便使注料口13与容置管3内腔上下对应;容置管3设有若干入料孔31对应模具2上的注模口,阻断管4由上方插入容置管3内腔中,阻断管4上设有若干过渡孔41,且过渡孔41与入料孔31一一对应,即阻断管4插入容置管3内腔到位时,入料孔31、过渡孔41及注模口相连通。注模时,模具插入容置管3中叠放,阻断管4插入容置管3内腔,保证各入料孔31、过渡孔41及注模口一一对应,则可通过进料管11进浆,浆液通过注模台1上的注料口13进入阻断管4内腔,通过各孔后进入模具内部填浆,当浆液填充完毕后,在合适的时间内,拉起阻断管4,阻断模具中浆液与阻断管4内腔的主浆液的联系,则主浆液可通过出料管12迅速排出,避免浆液凝结,减少清洁工序,同时保证模具中浆液的饱和。

容置管3外设有垂直的凸条30,模具2上设有凹槽与凸条30对位,即模具2对位后顺着容置管3累加叠放,各模具的注模口均有对应的入料孔31。

阻断管4上方为直径大于容置管3管口的挡片41,且挡片41下方设有凹槽与凸条30对位,即阻断管4插入容置管3后,通过凹槽与凸条30对位,使过渡孔41与入料孔31、注模口相连通。

阻断管4于若干过渡孔41上方设有通孔5,且通孔5中装配有卡条6,卡条6从阻断管4由内向外倾斜向下贯穿通孔5,卡条6两端设置大于通孔5的限位块61,当阻断管4插入容置管3内腔时,阻断管4外表面与容置管3内表面贴合,卡条6也一并进入阻断管4内腔;当拉起阻断管4阻断浆液时,卡条6位置超过容置管3管口,则倾斜的卡条6向下滑出阻断管4外表面,并卡于容置管3管口,这样可保证阻断管4固定在相应高度,错开过渡孔41与入料孔31的连通位置,成功阻断模具中的浆液与主浆液的关联。

为了保证阻断管4插入容置管3时两者的契合度,优选在阻断管4外表面的通孔5外围设有与限位块61契合的沉降槽42,使卡条4在完全进入阻断管4内腔时,限位块61一并进入沉降槽42中,保证阻断管4外表面的相对平整。

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发明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注模装置,主要包括注模台、模具,注模台两侧分别连接有进料管、出料管,注模台上方具有与进料管、出料管连通的注料口,还包括固定若干模具的容置管,及与容置管内腔契合的阻断管,注料口与容置管内腔上下对应,容置管设有若干入料孔对应模具上的注模口;阻断管上设有若干过渡孔,且过渡孔与入料孔一一对应,阻断管由上方插入容置管内腔中。本发明通过设置容置管与阻断管与模具搭配使用,可有效减少注浆、脱浆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林炳瑞;何少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明泰盛陶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2.24
技术公布日:2018.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