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966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新型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现有装配式建筑中预制夹心叠合墙与现浇底板的连接节点为:预制夹心叠合墙两侧预制层中受力的竖向钢筋并未锚入现浇底板,而是靠增设在预制夹心叠合墙夹心层内的两排竖向钢筋插入现浇底板内,以此来保证节点的连接强度,但这增设的两排竖向钢筋间距窄,这就极大地弱化了预制夹心叠合墙与现浇板连接的结构强度。为使两者连接的结构强度得到改善,有时只能将预制夹心叠合墙两侧的预制混凝土层做得尽量薄,以尽量拉开增设在夹心层内两排竖向钢筋的间距,但这种做法间距微调有限,仍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节点的连接强度和抗弯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使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的钢筋受力方式为最佳选择,节点强度等同现浇结构,结构强度高,抗弯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包括预制夹心叠合墙和预制叠合底板,所述的预制夹心叠合墙包括两侧的预制层和中间的夹心现浇层,所述的预制叠合底板包括底板预制层和底板现浇层,预制夹心叠合墙一侧预制层内的竖向钢筋从预制层底端伸出弯折回转后,再进入另一侧预制层内成为竖向钢筋,或者预制夹心叠合墙两侧预制层内竖向钢筋从预制层底端伸出后连接成整体弯折回转结构,上述弯折回转钢筋锚固在预制叠合底板的底板现浇层内,浇注混凝土连接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弯折回转钢筋内侧与多根水平钢筋连接固定。

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效果:

现有装配式建筑中,预制夹心叠合墙与现浇底板的连接完全靠预制夹心叠合墙内现浇层的两根竖向钢筋插入现浇底板内,现有技术的这种连接节点两竖向钢筋间距小,抗弯性能差,结构强度减弱。本实用新型彻底改变了这种现有技术的连接节点结构,将预制夹心叠合墙的两侧预制层内竖向钢筋从预制层底端伸出,伸出的两竖向钢筋弯折回转连接固定,然后锚入现浇底板内,再浇注混凝土连接固定,两竖向钢筋间距宽,抗弯性能好,结构强度高,其竖向钢筋受力方式和传统现浇结构一样,其节点强度高,等同现浇结构,是目前最好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1—预制夹心叠合墙,2—预制层,3—现浇层,4—预制层内竖向钢筋,5—桁架,6—弯折回转钢筋,7—水平钢筋,8—预制叠合底板,9—底板预制层,10—底板现浇层,11—中间墙体,12—止水钢板,13—预埋钢筋,14—箍筋,15—雨水箱涵。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包括预制夹心叠合墙和预制叠合底板,所述的预制夹心叠合墙包括两侧的预制层和中间的夹心现浇层,所述的预制叠合底板包括底板预制层和底板现浇层,预制夹心叠合墙一侧预制层内的竖向钢筋从预制层底端伸出弯折回转后进入另一侧预制层内的成为竖向钢筋从预制层底端伸出后连接成整体弯折回转结构,上述预制层内竖向钢筋的底端伸出预留钢筋弯折回转结构锚固在预制叠合底板的底板现浇层内,现浇混凝土连接固定,所述的整体框架结构的钢筋内侧与多根水平钢筋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实施例1的预制夹心叠合墙作为侧墙,而实施例2的预制夹心叠合墙作为中间墙体;图3所示的实施例3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图3所示实施例3带有雨水箱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