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高空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605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高空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高空操作平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折叠式高空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对于钢结构节点的焊接作业、焊缝打磨补涂作业以及焊缝探伤作业等受不同程度天气影响均需要搭设临时操作平台,比如,在晴朗天气,只需搭设操作平台面即可,或者进一步在操作平台面上搭设遮阳棚;在大风天气,需要搭设操作平台面并在操作平台面上搭设挡风棚;在雨雪天气,需要搭设操作平台面并在操作平台面上搭设遮雨棚或遮雪棚。还有,为了安全起见,通常需要在操作平台面上方周围设置护栏。因此,平台搭设难易程度不定且所用物料运输及管理不便。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高空操作平台,其使得平台搭设简单,应对恶劣天气能力增强,安全系数提高,所用物料运输及管理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高空操作平台,其使得平台搭设简单,应对恶劣天气能力增强,安全系数提高,所用物料运输及管理方便,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高空操作平台,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高空操作平台,包括操作平台面,所述操作平台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其特点是,所述折叠式高空操作平台还包括折叠式遮挡棚,所述折叠式遮挡棚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折叠式遮挡棚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面上并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折叠式遮挡棚展开从而遮盖住所述操作平台面并在所述折叠式遮挡棚和所述操作平台面之间形成作业空间,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在所述折叠位置,所述折叠式遮挡棚折叠从而裸露出所述操作平台面。

较佳地,所述折叠式遮挡棚是遮阳棚、挡风棚、遮雨棚和遮雪棚中的一种或几种。

较佳地,所述折叠式遮挡棚为对闭式折叠遮挡棚。

较佳地,所述折叠式遮挡棚包括第一折叠遮挡棚和第二折叠遮挡棚,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设置有第一凹口,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设置有第二凹口,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和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分别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面上,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展开从而遮盖住所述操作平台面的一半,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展开从而遮盖住所述操作平台面的另一半,且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和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相互抵靠在一起,从而在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和所述操作平台面之间形成作业空间,所述第一凹口和所述第二凹口相互抵靠在一起从而形成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折叠位置,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和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均折叠从而裸露出所述操作平台面。

更佳地,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包括第一柔性遮挡面和至少两个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包括两根第一遮挡棚支撑杆,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相互平行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面的两侧,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的操作平台面的两侧的中部,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上,所述第一凹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上;

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包括第二柔性遮挡面和至少两个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包括两根第二遮挡棚支撑杆,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相互平行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面的两侧,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的操作平台面的两侧的中部,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设置在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上,所述第二凹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上;

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相互远离,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展开从而遮盖住所述操作平台面的一半,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相互远离,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展开从而遮盖住所述操作平台面的另一半,且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和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相互抵靠在一起,从而在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和所述操作平台面之间形成作业空间,在所述折叠位置,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相互靠近,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相互靠近,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和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均折叠从而裸露出所述操作平台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和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均为帆布。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操作平台面的两侧的中部均设置有第一转动销轴,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销轴上;

所述的操作平台面的两侧的中部均设置有第二转动销轴,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销轴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还包括第一遮挡棚横杆,所述第一遮挡棚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还设置在所述第一遮挡棚横杆上;

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还包括第二遮挡棚横杆,所述第二遮挡棚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还设置在所述第二遮挡棚横杆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还包括第一伸缩式防护栏杆和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所述第一伸缩式防护栏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的位于所述操作平台面同侧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

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还包括第二伸缩式防护栏杆和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所述第二伸缩式防护栏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的位于所述操作平台面同侧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所述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

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第一伸缩式防护栏杆呈伸长状态并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或与所述操作平台面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所述第二伸缩式防护栏杆呈伸长状态并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或与所述操作平台面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在所述折叠位置,所述第一伸缩式防护栏杆呈缩短状态并与所述操作平台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与所述操作平台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伸缩式防护栏杆呈缩短状态并与所述操作平台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与所述操作平台面位于同一平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还包括第一柔性导链,所述第一柔性导链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的位于所述操作平台面同侧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还包括第二柔性导链,所述第二柔性导链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的位于所述操作平台面同侧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的另一端。

更佳地,所述折叠式遮挡棚还包括卡接部件,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卡接部件卡接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和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从而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和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相互抵靠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高空操作平台包括操作平台面和折叠式遮挡棚,所述操作平台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折叠式遮挡棚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折叠式遮挡棚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面上并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折叠式遮挡棚展开从而遮盖住所述操作平台面并在所述折叠式遮挡棚和所述操作平台面之间形成作业空间,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在所述折叠位置,所述折叠式遮挡棚折叠从而裸露出所述操作平台面,使得平台搭设简单,应对恶劣天气能力增强,安全系数提高,所用物料运输及管理方便,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高空操作平台包括操作平台面和折叠式遮挡棚,所述操作平台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折叠式遮挡棚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折叠式遮挡棚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面上并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折叠式遮挡棚展开从而遮盖住所述操作平台面并在所述折叠式遮挡棚和所述操作平台面之间形成作业空间,在所述折叠位置,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所述折叠式遮挡棚折叠从而裸露出所述操作平台面,设计巧妙,结构简洁,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高空操作平台的一具体实施例处于展开位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处于展开位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处于折叠位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处于折叠位置的俯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操作平台面;11第一转动销轴;12第二转动销轴;13第一开口;2折叠式遮挡棚;21第二开口;3第一折叠遮挡棚;31第一柔性遮挡面;32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3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4第一遮挡棚横杆;35第一伸缩式防护栏杆;36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37第一柔性导链;38第一凹口;4第二折叠遮挡棚;41第二柔性遮挡面;42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3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4第二遮挡棚横杆;45第二伸缩式防护栏杆;46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47第二柔性导链;48第二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高空操作平台包括操作平台面1和折叠式遮挡棚2,所述操作平台面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3,所述折叠式遮挡棚2上设置有第二开口21,所述折叠式遮挡棚2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面1上并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折叠式遮挡棚2展开从而遮盖住所述操作平台面1并在所述折叠式遮挡棚2和所述操作平台面1之间形成作业空间,所述第一开口13与所述第二开口21相对,在所述折叠位置,所述折叠式遮挡棚2折叠从而裸露出所述操作平台面1。

因为钢结构焊接节点多为梁柱节点,此第一开口13和第二开口21为钢柱预留开口。

所述折叠式遮挡棚2可以是任何合适种类的遮挡棚,较佳地,所述折叠式遮挡棚2是遮阳棚、挡风棚、遮雨棚和遮雪棚中的一种或几种。也就是说,所述折叠式遮挡棚2可以具有单一功能,比如遮阳、挡风、遮雨等,也可以具有多项功能,比如遮阳挡风、挡风遮雨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式遮挡棚2既是挡风棚也是遮雨棚,简称挡风遮雨棚。

所述折叠式遮挡棚2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折叠遮挡棚,例如可以是单一件式即整体式,可以从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一端展开至另一端,也可以是对开(相对打开)式,比如两个四分之一圆折叠遮挡棚从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中部上空反向展开至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两端,或者,比如一个八分之一圆折叠遮挡棚和一个八分之三圆折叠遮挡棚从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四分之一处上空反向展开至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两端。请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式遮挡棚2为对闭(相对闭合)式折叠遮挡棚。比如两个四分之一圆折叠遮挡棚从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两端相向展开至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中部上空从而抵靠在一起,或者,比如一个八分之一圆折叠遮挡棚和一个八分之三圆折叠遮挡棚从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两端相向展开至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四分之一处上空从而抵靠在一起。

所述折叠式遮挡棚2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式遮挡棚2包括第一折叠遮挡棚3和第二折叠遮挡棚4,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设置有第一凹口38,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设置有第二凹口48,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和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分别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面1上,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展开从而遮盖住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一半,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展开从而遮盖住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另一半,且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和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相互抵靠在一起,从而在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和所述操作平台面1之间形成作业空间,所述第一凹口38和所述第二凹口48相互抵靠在一起从而形成所述第二开口21,在所述折叠位置,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和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均折叠从而裸露出所述操作平台面1。

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和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构成,更佳地,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包括第一柔性遮挡面31和至少两个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包括两根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相互平行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两侧,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的操作平台面1的两侧的中部,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31设置在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上,所述第一凹口38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31上;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包括第二柔性遮挡面41和至少两个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包括两根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相互平行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两侧,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的操作平台面1的两侧的中部,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41设置在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上,所述第二凹口48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41上;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相互远离,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31展开从而遮盖住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一半,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相互远离,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41展开从而遮盖住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另一半,且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31和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41相互抵靠在一起,从而在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31、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41和所述操作平台面1之间形成作业空间,在所述折叠位置,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相互靠近,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相互靠近,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31和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41均折叠从而裸露出所述操作平台面1。请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有5个,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共10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有5个,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共10根。

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31和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41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柔性遮挡面,所谓的柔性与刚性相对,是指可弯曲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31和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41均为帆布。

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的操作平台面1的两侧的中部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的操作平台面1的两侧的中部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操作平台面1的两侧的中部均设置有第一转动销轴11,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销轴11上;所述的操作平台面1的两侧的中部均设置有第二转动销轴12,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销轴12上。显然,第一转动销轴11和第二转动销轴12也可以是同一个零件,即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和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均可转动设置在同一个转动销轴上。

为了使得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和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更加稳定可靠,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还包括第一遮挡棚横杆34,所述第一遮挡棚横杆3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31还设置在所述第一遮挡棚横杆34上;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还包括第二遮挡棚横杆44,所述第二遮挡棚横杆4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41还设置在所述第二遮挡棚横杆44上。请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挡棚横杆34有5根,分别对应5个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所述第二遮挡棚横杆44有5根,分别对应5个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所述第一柔性遮挡面31覆盖第一遮挡棚横杆34、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的两根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形成的三个面,所述第二柔性遮挡面41覆盖第二遮挡棚横杆44、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的两根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形成的三个面。

为了提高安全系数,更佳地,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还包括第一伸缩式防护栏杆35和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36,所述第一伸缩式防护栏杆35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同侧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所述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36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还包括第二伸缩式防护栏杆45和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46,所述第二伸缩式防护栏杆45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同侧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所述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46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第一伸缩式防护栏杆35呈伸长状态并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或与所述操作平台面1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36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所述第二伸缩式防护栏杆45呈伸长状态并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或与所述操作平台面1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46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在所述折叠位置,所述第一伸缩式防护栏杆35呈缩短状态并与所述操作平台面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36与所述操作平台面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伸缩式防护栏杆45呈缩短状态并与所述操作平台面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46与所述操作平台面1位于同一平面。请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缩式防护栏杆35的数目为4根,以图2中从下往上数,其中2根所述第一伸缩式防护栏杆35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第2个和第5个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同侧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以及余下2根所述第一伸缩式防护栏杆35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第3个和第5个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同侧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所述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36的数目为2根,其中1根所述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36的两端分别连接第2个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以及另1根所述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36的两端分别连接第3个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所述第二伸缩式防护栏杆45的数目为4根,以图2中从下往上数,其中2根所述第二伸缩式防护栏杆45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第2个和第5个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同侧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以及余下2根所述第二伸缩式防护栏杆45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第3个和第5个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同侧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所述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46的数目为2根,其中1根所述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46的两端分别连接第2个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以及另1根所述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46的两端分别连接第3个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第一伸缩式防护栏杆35呈伸长状态并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所述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36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所述第二伸缩式防护栏45杆呈伸长状态并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所述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46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36不一定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如果所述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36的两端分别连接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属于不同的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则所述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36与所述操作平台面1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46不一定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如果所述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46的两端分别连接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属于不同的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则所述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46与所述操作平台面1成角度设置,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36和所述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46也可以采用伸缩式防护栏杆,以便折叠时可以适当收缩;在所述折叠位置,所述第一伸缩式防护栏杆35并不一定与所述操作平台面1位于同一平面,比如,如果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没有与所述操作平台面1位于同一平面,而是位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下方并与所述操作平台面1成角度设置,则所述第一伸缩式防护栏杆35呈缩短状态并与所述操作平台面1成角度设置;同样地,所述第二伸缩式防护栏杆45并不一定与所述操作平台面1位于同一平面,比如,如果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没有与所述操作平台面1位于同一平面,而是位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下方并与所述操作平台面1成角度设置,则所述第二伸缩式防护栏杆45呈缩短状态并与所述操作平台面1成角度设置。

为了更利于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和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的展开和折叠,更佳地,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还包括第一柔性导链37,所述第一柔性导链37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同侧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还包括第二柔性导链47,所述第二柔性导链47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同侧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的另一端。请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导链37有8个,所述第二柔性导链47有8个。

为了使得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和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更加稳定可靠,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式遮挡棚2还包括卡接部件(图中未示出),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卡接部件卡接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和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从而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和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相互抵靠在一起。

所述卡接部件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卡接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件是卡扣。

为了便于安装到钢柱上,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平台面1由两个部分对拼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开口13也由两个凹口对拼形成。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折叠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和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折叠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两端,裸露出所述操作平台面1。

在需要设置遮挡棚时,所述第一折叠遮挡棚3的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的一端绕第一转动销轴11转动,从而另一端朝向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中部上空转动,从而将第一柔性遮挡面31展开进而遮盖住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一半,第一导链37逐渐绷直,在此过程中,随着两个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同侧的两根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33相互远离,所述第一伸缩式防护栏杆35逐渐伸长并最终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所述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36上升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所述第二折叠遮挡棚4的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的一端绕第二转动销轴12转动,从而另一端朝向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中部上空转动,从而将第二柔性遮挡面41展开进而遮盖住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另一半,第二导链47逐渐绷直,在此过程中,随着两个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同侧的两根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43相互远离,所述第二伸缩式防护栏杆45逐渐伸长并最终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所述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46上升平行于所述操作平台面1;最后第5个所述第一遮挡棚支撑杆组32和第5个所述第二遮挡棚支撑杆组42在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中部上空相互抵靠,从而第一柔性遮挡面31和第二柔性遮挡面41在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中部上空相互抵靠,可通过卡接部件固定,所述第一凹口38和所述第二凹口48也在所述操作平台面1的中部上空相互抵靠从而形成所述第二开口21,所述第二开口21和所述第一开口13相对,展开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式的操作平台,用于钢结构节点焊接、补涂、检测等作业,通过调节第一遮挡棚支撑杆与操作平台面的角度,带动第一遮挡棚横杆、第一伸缩式防护栏杆、第一固定式防护栏杆旋转,通过调节第二遮挡棚支撑杆与操作平台面的角度,带动第二遮挡棚横杆、第二伸缩式防护栏杆、第二固定式防护栏杆旋转,以达到两边四分之一圆结构的开合,钢柱插设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形成密闭的空间结构实现空中作业,以实现高空操作,提高安全系数,增强应对恶劣天气能力,降低成本。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高空操作平台使得平台搭设简单,应对恶劣天气能力增强,安全系数提高,所用物料运输及管理方便,且设计巧妙,结构简洁,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所述原理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实用新型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