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框架柱装配式连接的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3612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框架柱装配式连接的节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框架柱装配式连接的节点。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将混凝土框架分解为若干个梁柱运输单元,通过现场连接形成整体框架的结构形式。因其能实现产品标准化、制作工业化、施工快速化的特点,符合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目标,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关于其节点的连接方式和计算方法也成为最具活力的研究方向。

目前,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的现场连接位置多设置在楼层标高处的梁柱节点区域,并采用整体式后浇的方法施工,存在以下缺点:①框架梁柱节点处内力较大,受力复杂,设计上较难实现“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②节点区域钢筋众多,现场浇筑施工难度大;③现场浇筑后要等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技术间歇时间长,影响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目前节点区装配和现浇过程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框架柱装配式连接的节点,包括上混凝土柱、下混凝土柱、钢接头Ⅰ、钢接头Ⅱ和拼接钢板。

所述上混凝土柱的下端连接有钢接头Ⅰ。所述下混凝土柱的上端连接有钢接头Ⅱ。所述钢接头Ⅱ包括盖板、钢箱、底板和耳板。

所述盖板为中心开有通孔的钢板。所述钢箱是由四块钢板围成的两端敞口的腔体。所述底板和耳板均为矩形平板,其中耳板的板面上开有一排螺栓孔。

所述钢箱的一敞口端与盖板侧面连接。所述底板焊接在钢箱内部,且靠近钢箱的另一敞口端。所述钢箱的四周均焊接有一块耳板。所述耳板竖直布置,且板面与其所在的钢箱侧面垂直。将所述钢接头Ⅱ靠近底板的敞口端加工成坡口状即制得钢接头Ⅰ。

所述上混凝土柱和下混凝土柱相对拼接,它们各自的钢接头相对接触并进行围焊,在坡口处形成一条焊缝。所述拼接钢板与相对应的耳板贴合,并通过高强螺栓紧固。所述拼接钢板的内侧开有供焊缝通过的缺口。

进一步,所述盖板的另一侧面连接若干套筒。所述套筒的轴线垂直于盖板的板面。若干纵筋对应插入套筒内,这些纵筋上还绑扎有若干箍筋。

进一步,所述上混凝土柱和下混凝土柱在工厂预制完成,经预拼装检验合格后分别作为运输单元进行运输。

进一步,在这两个钢接头的装配处,采用混凝土或防火砂浆对钢接头进行包裹。

进一步,混凝土柱的钢接头的装配位置设置于楼层中部,距离楼层面1~1.5m。

进一步,所述上混凝土柱的上端还连接有钢接头Ⅱ,这个钢接头Ⅱ与上层的混凝土柱拼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预制混凝土框架柱现场拼接位置设置在楼层中部附近,使得装配节点受力较小,易于实现“等同现浇”效果。

2.装配节点位置避开了混凝土梁的钢筋,使得构造简单,传力可靠。

3.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的现场连接采用焊接连接,施工质量更加容易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混凝土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上混凝土柱的示意图。

图3为下混凝土柱的示意图。

图4为钢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钢接头的剖视图。

图中:上混凝土柱1、下混凝土柱2、钢接头Ⅰ3、钢接头Ⅱ30、盖板301、钢箱302、底板303、耳板304、拼接钢板4、焊缝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框架柱装配式连接的节点,包括上混凝土柱1、下混凝土柱2、钢接头Ⅰ3、钢接头Ⅱ30和拼接钢板4。

所述上混凝土柱1的下端连接有钢接头Ⅰ3,如图2所示,其中上混凝土柱的主体部分与常规的混凝土柱类似,而且下端的钢接头Ⅰ3实际可以看成是上混凝土柱1下端外露的钢骨架,它们是做成一体结构的。所述下混凝土柱2的上端连接有钢接头Ⅱ30,如图3所示,结构原理与上混凝土柱1相同。其实上混凝土柱1倒置就可以看作是下混凝土2了。不同之处在于上方的钢接头Ⅰ3的端部要做成坡口状,以便于焊接。所述上混凝土柱1(含钢接头Ⅰ3)和下混凝土柱2(含钢接头Ⅱ30)均在工厂内预制完成,在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所述钢接头Ⅱ30包括盖板301、钢箱302、底板303和耳板304,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盖板301为中心开有通孔的矩形钢板。所述钢箱302是由四块钢板围成的两端敞口的腔体。所述底板303和耳板304均为矩形平板,其中耳板304的板面上开有一排螺栓孔,该螺栓孔用于固定拼接钢板4。

所述钢箱302的一敞口端与盖板301侧面连接。所述底板303焊接在钢箱302内部,且靠近钢箱302的另一敞口端。所述钢箱302的四周均焊接有一块耳板304。所述耳板304竖直布置,且板面与其所在的钢箱侧面垂直。所述钢接头Ⅰ3的结构与钢接头Ⅱ30大致相同,仅其端部加工成了坡口。

其中所述盖板301的另一侧面连接若干套筒。所述套筒的轴线垂直于盖板301的板面。若干纵筋对应插入套筒内,这些纵筋上还绑扎有若干箍筋。套筒、纵筋和箍筋包覆在混凝土内。

所述上混凝土柱1和下混凝土柱2相对拼接,它们各自的钢接头相对接触并进行围焊,在坡口处形成一条焊缝5。所述拼接钢板4与相对应的耳板304贴合,并通过高强螺栓紧固。所述拼接钢板4的内侧开有供焊缝5通过的缺口。

另外,上、下混凝土柱的拼接位置在预制时已设定好,大致设置在楼层中部,距离楼板面1.2m左右。同时当上混凝土柱1的高度不足时,还可将上混凝土柱1的上端做成钢接头Ⅱ30,这个钢接头Ⅱ30继续与上层的混凝土柱拼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