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0943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支架,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



背景技术:

建筑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支撑各种建筑物的板坯。板坯一般为平板,钢筋混凝土板坯的周围用梁木支撑,用以分担板坯的荷重,跨度为4~5m的构造物的厚度一般为15cm左右,所以搭建完建筑的板坯后直到混凝土完全僵硬为止,需用多个建筑用支架来支撑板坯的下部。

目前所用的支架,主要是图1所示的方式。现有的支架由内管a和外管b组成,内管a上沿轴向设有若干定位通孔c,外管上设有通孔d,将内管a插装在外管b内,通过插件e将内管a和外管b轴向固定。这种结构虽然可以通过通孔高度来调节支架长度,但由于各通孔间距不可调,通孔数量有限,因此实现支架高度的调节范围有限及插装插件操作繁琐。此外,当管子(子管和母管)进行通孔的操作后,管子性质有变会有损管子的承重力,以致管子易损坏或弯折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顶座、连接栓、子管、母管及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控制子管与母管的连接长度,子管上端连接顶座,母管下缘与第一底座相接,第二底座与承重物相接,其中:所述连接栓两端设有螺纹并分别连接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均设有与所述螺纹匹配的螺丝孔。

优选的,连接栓上端螺纹穿过第一底座的螺丝孔后,并穿过母管,以调节支架高度。

优选的,第一底座顶面设有一凸肩,母管放置在所述凸肩内。

优选的,所述凸肩外周设有加强筋。

优选的,第一底座的底面及第二底座顶面均设有加强筋,且连接栓中间设有旋转把手。

优选的,第二底座设有若干螺丝孔,螺钉穿过所述螺丝孔将第二底座固定于承重物上。

优选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套、箍紧套及连接螺母,所述箍紧套外周设有一圈凹槽,连接螺母内周设有一圈凸起,所述凸起卡合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固定套内设一圈环状凸肩,箍紧套放置于所述环状凸肩上,凸起高度小于凹槽高度,当所述连接螺母在固定套上旋紧时,所述凸起通过凹槽将箍紧套挤压在固定套上。

优选的,所述箍紧套内周设有多圈锯齿,且每圈锯齿顶面水平,锯齿底面与垂直面夹角范围5~45度。

优选的,固定套内周环状凸肩以上的部分为倒圆台形,所述箍紧套外周下部为与固定套内周适配的倒圆台形。

优选的,所述箍紧套由若干片弧片组成,所述弧片由若干C型金属环从外周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能够精确控制子管与母管的连接长度;由于连接栓两端设有螺纹并分别连接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均设有与螺纹匹配的通孔。在支架安装好以后,还可根据需要对支架高度进行微调。同时,对子管及母管不外加任何加工(如通孔或焊接等操作),以免影响钢管本质,保持完好的整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一种钢管调节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底座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底座部分透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底座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高度调节装置拆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高度调节装置箍紧套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装有C型金属环的箍紧套俯视图。

图中:

内管a;外管b;定位通孔c;通孔d;插件e;底座f;

顶座1;子管2;高度调节装置3;母管4;第一底座5;连接栓6;第二底座7;

加强筋51;凸肩52;旋转把手61;螺丝孔71;

固定套1’;环状凸肩11;凹圈12;

箍紧套2’;弧片21;卡槽22;锯齿23;卡槽24和25;C型金属环26和27;

连接螺母3’;凸起3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包括顶座1、子管2、高度调节装置3、母管4、第一底座5、连接栓6及第二底座7,高度调节装置3控制子管2与母管4的连接长度,子管2上端连接顶座1,母管4下缘与第一底座5相接,第二底座7与承重物相接。具体地:顶座1上部为一平面,与需支撑的建筑板坯相接;顶座1的下部为一圆管与子管2相接,所述圆管与平面间设有加强筋。上述各部件均为金属材质。

结合图3及图4,连接栓6两端设有螺纹并分别连接第一底座5及第二底座7,第一底座5及第二底座7均设有与螺纹匹配的螺丝孔。连接栓6上端螺纹穿过第一底座5的螺丝孔后,并穿过母管4,以调节支架高度。于此,第一底座5顶面设有一凸肩52,母管4放置在凸肩52内。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各底座的稳固性,凸肩52外周设有加强筋51,且第一底座5的底面及第二底座7顶面均设有加强筋51。

在实际操作时,由于连接栓6中间设有旋转把手61,在支架上搭建完成后,由于高度调节装置3的位置较高,此时若需微小的调节,则直接通过旋转把手61调节连接栓6在第一底座5及第二底座7中的长度,达到目的。

请参见图5,第二底座7设有若干螺丝孔71,螺钉穿过螺丝孔71将第二底座7固定于承重物上。本实施例中,螺丝孔数量为4个。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其使用过程为:将第一底座5、连接栓6及第二底座7依次旋好,再把将母管4放置在第一底座5的凸肩52内。接下来调节好子管2、高度调节装置3及母管4的高度后,在承重物上固定好第二底座7。在支架安装好以后,还可根据需要旋转连接栓6,对支架高度进行微调。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套1’、箍紧套2’及连接螺母3’,箍紧套2’外周设有一圈凹槽21,连接螺母3’内周设有一圈凸起31,凸起31卡合在凹槽21内,固定套1’内设一圈环状凸肩11,箍紧套2’放置于环状凸肩11上,凸起31高度小于凹槽21高度,当连接螺母3’在固定套1’上旋紧时,凸起31通过凹槽21将箍紧套2’挤压在固定套1’上。

具体而言,固定套1’内周环状凸肩11以上的部分为倒圆台形,箍紧套2’外周下部为与固定套1内周适配的倒圆台形。

箍紧套2’由若干片弧片22组成,于此,弧片为4片。本实施例中,4片弧片22由C型金属环从外周固定。具体地,箍紧套2’外周设有若干固定C型金属环的卡槽。本实施例中,在箍紧套的上部和下部提供两个卡槽。请参见图7,卡槽24设于箍紧套上部,卡槽25设于箍紧套下部,2个C型金属环开口相对地放置在卡槽24及卡槽25内,对4片弧片22起到定型作用。请结合图8,以卡槽24内嵌的C型金属环26为例,则卡槽25内嵌的C型金属环27开口与其相对。

本实施例还对箍紧套2’作了进一步细化。请参见图7,箍紧套2内周设有多圈锯齿23,且每圈锯齿23顶面水平,锯齿23底面与垂直面夹角θ范围5~45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