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预制内隔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3957阅读:27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隔墙设备领域,具体为新型预制内隔墙。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逐步向高层、大开间方向发展,于是轻质隔墙板因其质量轻、板面大、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新建、改建工程的分户、分室,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内隔墙中被广泛运用。但由于隔墙板在安装和后期投入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墙板裂缝的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也降低了业主对住房质量的满意度,增加投诉率,而且后期裂缝修补也增加了工程的成本投入、拖慢了工期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预制内隔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新型预制内隔墙,包括第一隔墙板、第二隔墙板、角铁、连接铁、预留槽、固定螺帽、嵌缝、螺柱、固定垂直线、挡板螺柱、挡板,所述内隔板至少包括第一隔墙板和第二隔墙板,所述第一、第二隔墙板上下两顶端分别焊接若干个角铁,上述角铁对应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开于墙板顶部,上述角铁与凹槽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第二隔墙板通过连接铁连接,且连接铁所对应开有一形状大小相对应的预留槽,所述预留槽分为两个部分,两部分分别设于第一、第二隔墙板,两所述预留槽中分别设有固定螺帽,所述第一、第二隔墙板连接处有一嵌缝,且第二隔板上端螺纹连接一螺柱,且螺柱固定垂直线,所述第一、第二隔墙板下端通过若干个挡板螺柱固定连接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底端与第一、第二隔墙板的底端水平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嵌缝内采用气泵灌注嵌缝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隔墙板表面涂有防裂纤维网。

进一步的,所述角铁均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墙体连接,且角铁的数量为6-8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预制内隔墙,具有减少现场施工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施工成本,同时在设计上增加了连接钢卡及顶部角铁卡槽,使隔墙板整体性、稳固性增强,减小挠曲变形,降低内隔墙的裂缝率,并且在嵌缝填料上做了修改,嵌缝采用气泵灌注纤维聚合物改性填料,避免了用传统水泥砂浆产生硬化收缩裂缝的问题,在现场湿作业少,不产生废料、垃圾,利于绿色施工,保护环境,同时本产品可以回收进行在利用,极大地较少了购买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效果图;

图中:1、第一隔墙板,2、第二隔墙板,3、角铁,4、连接铁,5、预留槽,6、固定螺帽,7、嵌缝,8、螺柱,9、固定垂直线,10、挡板螺柱,1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新型预制内隔墙,包括第一隔墙板1、第二隔墙板2、角铁3、连接铁4、预留槽5、固定螺帽6、嵌缝7、螺柱8、固定垂直线9、挡板螺柱10、挡板11,所述内隔板至少包括第一隔墙板1和第二隔墙板2,所述第一、第二隔墙板1、2上顶端分别焊接若干个角铁3,上述角铁3对应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开于墙板顶部,上述角铁3与凹槽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保证其连接的牢固性,所述第一、第二隔墙板1、2通过连接铁4连接,且连接铁4所对应开有一形状大小相对应的预留槽5,所述预留槽5分为两个部分,预留槽5用于安放连接铁4,使连接铁4与隔板处于同一平面,两部分分别设于第一、第二隔墙板1、2,两所述预留槽5中分别设有固定螺帽6,通过螺母固定,方便快捷,并且方便拆卸,所述第一、第二隔墙板1、2连接处有一嵌缝7,嵌缝7内填充嵌缝灰,起到一个固定。加强韧性的效果,且第二隔板2上端螺纹连接一螺柱8,且螺柱8固定垂直线9,施工结束后用于检查其垂直度,所述第一、第二隔墙板1、2下端通过若干个挡板螺柱10固定连接挡板11;所述挡板11的底端与第一、第二隔墙板1、2的底端水平设置;所述嵌缝7内采用气泵灌注嵌缝灰;所述第一、第二隔墙板1、2表面涂有防裂纤维网,防止出现裂缝;所述角铁3均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墙体连接,用于在填充水泥的时候阻止水泥流动,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并且可以拆卸,当填充物凝固后可以拆卸,且角铁3的数量为6-8个。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