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快装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双玻组件安装方式都是使用薄膜压块配合橡胶条固定,这种局部点受力的结构对双玻组件的安全存在隐患,并且,安装相对繁琐,配件多,效率不高。
设计一种安全、稳定、有效、快速的安装支架,是双玻组件这种新能源行业安装的必然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大面积安装待装件的快装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快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梁,所述的背梁的底面沿长方向设嵌槽,背梁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的两边沿分别设有用于粘结胶带的平台部,两个平台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胶带的上表面用于粘结若干待安装件;
导轨,所述的导轨的底面设有轨槽,轨槽内的两侧壁的底部分别设有卡接部,导轨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的两边沿分别设有卡钩部;
组件挂钩,所述的组件挂钩的底面对应导轨的两个卡钩部处分别设有弯钩部;
卡件,所述的卡件总体呈“工”字形,包括在一垂直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上挡边、下挡边,卡件的垂直部沿横向设有螺钉孔,位于垂直部的一侧面的上 挡边上和下挡边上分别垂直设有相向设置的卡柱;对应卡柱上方的上挡边的上表面设有卡件卡钩部,所述的卡件卡钩部朝背离卡柱的方向弯折;
安装面挂钩,所述的安装面挂钩采用折板,所述的折板至少包括一个与导轨侧壁贴合的导轨连接面以及一个与安装面装配连接用的安装连接面,且导轨连接面与安装连接面之间呈垂直向布置;所述的导轨连接面上设有腰形孔;
若干背梁垂直于布置于导轨上方且沿导轨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的组件挂钩的上部嵌设固定在背梁的嵌槽内,组件挂钩的底部的两个弯钩部分别与导轨的卡钩部卡接;卡件的卡件卡钩部卡接于组件挂钩外的导轨的卡接部上;一拧紧螺母的尾端依次穿过安装面挂钩的腰形孔、弹簧、卡件的螺钉孔,直至安装面挂钩的导轨连接面上部的内侧面与导轨的外侧面贴合,此时拧紧螺母的螺纹内凹部与卡件的卡柱卡接,安装面挂钩的安装连接面与待安装的安装面紧固连接;
所述的组件挂钩与导轨的至少一个卡钩部之间设有阻尼件。
还包括卡箍,所述的卡箍采用U形板,U形板的底板上设有拧紧螺母孔,底板的拧紧螺母孔套设在拧紧螺母头部与导轨连接面之间的拧紧螺母上,U形板的两个侧板分别位于卡件的两侧。
所述的导轨的卡钩部为在导轨的顶面沿长度方向的两边沿上分别设向上的延伸边,其中一侧的延伸边的内侧面沿长度方向设有一舌部,舌部的自由端朝向相向侧的延伸边,舌部的底面与导轨的顶部平面之间设有间距形成一个卡钩部,另一侧的延伸边的顶端设为向外翻折的翻边形成另一个卡钩部。
相邻的待安装件之间的导轨之间还设有挡块,挡块的底面分别设有两个用于和导轨的两侧的卡钩部卡接用的挡块挂钩,挡块的其余面的形状契合背梁的嵌槽。
至少一个挡块挂钩与导轨的相应处的卡钩部之间设有另一个所述的阻尼件。
所述的阻尼件采用橡胶制的T形弯钩,所述的T形弯钩为在T形头的底端向一侧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的弯折部与T形头的顶部平行;
所述的组件挂钩的底面一侧设有T形凹槽,且近T形凹槽侧的一个弯钩部的自由端位于T形凹槽的下方;且近T形凹槽侧的一个弯钩部内嵌入导轨的相应的卡钩部后,卡钩部与T形凹槽处的组件挂钩底面间设有容纳阻尼件的弯折部用的弯折部间隙;所述的阻尼件的T形头嵌入组件挂钩的T形凹槽内,阻尼件的弯折部嵌入弯折部间隙内;
所述的挡块的底面一侧设有另一T形凹槽,且近另一T形凹槽侧的一个挡块挂钩的自由端位于另一T形凹槽的下方;且近另一T形凹槽侧的挡块挂钩内嵌入导轨的相应的卡钩部后,卡钩部与另一T形凹槽处的挡块的底面间设有容纳另一个阻尼件的弯折部用的容纳间隙;另一个所述的阻尼件的T形头嵌入挡块的另一T形凹槽内,另一个所述的阻尼件的弯折部嵌入容纳间隙内。
所述的阻尼件的弯折部的下表面分别设为齿面,与阻尼件相装配处的导轨的卡钩部的上表面也设为相应的齿面。
所述的安装面挂钩的安装连接面的宽度大于安装面挂钩的其它部分。
所述的导轨连接面的近导轨的一侧设有防滑齿。
所述的背梁的两个平台部之间的间隙的两端分别设有挡件。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在大面积安装时,非常方便,省时也省力;采用橡胶制的阻尼件,组件挂钩与导轨间甚至不需要使用任何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应用于组装双玻组件中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应用于组装双玻组件并安装在屋顶面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C-C剖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背梁的侧视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7为图5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导轨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组件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组件挂钩与导轨及阻尼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挡块与导轨及阻尼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3中所示卡箍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7的右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面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左视图。
图21为图19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21,一种快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见图5~图7,背梁1,所述的背梁1的底面沿长方向设嵌槽,背梁1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的两边沿分别设有用于粘结胶带10的平台部,两个平台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胶带10的上表面用于粘结若干待安装件;
参见图8,导轨3,所述的导轨的底面设有轨槽3-1,轨槽3-1内的两侧壁的底部分别设有卡接部3-5,导轨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的两边沿分别设有卡钩部;
参见图9,图10,组件挂钩2,所述的组件挂钩的底面对应导轨的两个卡钩部处分别设有弯钩部2-2;
参见图16~图18,卡件4,所述的卡件总体呈“工”字形,包括在一垂直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上挡边、下挡边,卡件的垂直部沿横向设有螺钉孔,位于垂直部的一侧面的上挡边上和下挡边上分别垂直设有相向设置的卡柱4-2;对应卡柱上方的上挡边的上表面设有卡件卡钩部4-1,所述的卡件卡钩部4-1朝背离卡柱4-2的方向弯折;
参见图19~图21,安装面挂钩5,所述的安装面挂钩采用折板,所述的折板至少包括一个与导轨侧壁贴合的导轨连接面5-1以及一个与安装面装配连接用的安装连接面5-2,且导轨连接面5-1与安装连接面5-2之间呈垂直向布置;所述的导轨连接面5-1上设有腰形孔5-12;
参见图1,若干背梁1垂直于布置于导轨上方且沿导轨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的组件挂钩2的上部嵌设固定在背梁1的嵌槽内,组件挂钩2的底部的两个弯钩部2-2分别与导轨3的卡钩部卡接;卡件4的卡件卡钩部4-1卡接于组件挂钩2外的导轨的卡接部3-5上;一拧紧螺母6的尾端依次穿过安装面挂钩5 的腰形孔5-12、弹簧、卡件的螺钉孔,直至安装面挂钩5的导轨连接面5-1上部的内侧面与导轨的外侧面贴合,此时拧紧螺母6的螺纹内凹部与卡件4的卡柱4-2卡接,安装面挂钩5的安装连接面5-2与待安装的安装面11紧固连接;
参见图11、图12,所述的组件挂钩2与导轨的至少一个卡钩部之间设有阻尼件8。
参见图3和图17、图18,进一步的,所述的卡箍12采用U形板,U形板的底板上设有拧紧螺母孔,底板的拧紧螺母孔套设在拧紧螺母6头部与导轨连接面5-1之间的拧紧螺母上,U形板的两个侧板分别位于卡件4的两侧。
参见图2~图4,本例中待安装件为双玻组件9,待安装的安装面11为屋面,当然也可以适用其它待安装件和安装的场合。此快装支架中可以使用德莎专业的胶带10将背梁1预先固定在双玻组件9的背面,大面积粘接来保证粘接强度;本例中两个弯钩部之间的组件挂钩2的顶面设有装配孔,装配时组件挂钩2的上部嵌入背梁1的嵌槽内,紧固件从组件挂钩2的装配孔拧入直至到达背梁1的两个平台部之间的间隙内实现固定,这部分的工作是在工厂进行预组装完成的,可以省去现场的安装时间,从而达到快装。
参见图3,屋面安装时,只需要将安装面挂钩5的导轨连接面5-1通过卡件4与拧紧螺母6固定在导轨3的侧壁上,再将安装面挂钩5的安装连接面5-2与屋顶面固定即可完成安装。本例中安装面挂钩5采用了设有三个转角的多折板,安装面挂钩5的中间的一个折角与待安装的安装面11之间设一个垫块,对安装面挂钩5起到一个辅助的支撑力。
其中,组件挂钩2与导轨3的固定连接只需要通过橡胶材料的阻尼件8来完成,不需要使用任何其它工具。
参见图8,进一步的,所述的导轨的卡钩部为在导轨的顶面沿长度方向的两 边沿上分别设向上的延伸边3-2,其中一侧的延伸边的内侧面沿长度方向设有一舌部3-3,舌部3-3的自由端朝向相向侧的延伸边,舌部3-3的底面与导轨的顶部平面之间设有间距形成一个卡钩部,另一侧的延伸边的顶端设为向外翻折的翻边3-4形成另一个卡钩部。本例中的导轨及其卡钩部、舌部都是一体成型的,使用卡钩部来与其它部件卡嵌连接,使装配变得十分方便。
参见图1、图13~图15,进一步的,相邻的待安装件之间的导轨3之间还设有挡块7,挡块7的底面分别设有两个用于和导轨3的两侧的卡钩部卡接用的挡块挂钩7-2,挡块7的其余面的形状契合背梁1的嵌槽,本例中的挡块7可防止相邻的待安装件之间的碰撞。
参见图15,进一步的,至少一个挡块挂钩7-2与导轨的相应处的卡钩部之间设有另一个所述的阻尼件8,增加两个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使挡块挂钩7-2与导轨之间只需采用卡嵌连接,而无需再使用其它紧固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阻尼件8采用橡胶制的T形弯钩,所述的T形弯钩为在T形头的底端向一侧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的弯折部与T形头的顶部平行;
所述的组件挂钩2的底面一侧设有T形凹槽2-1,且近T形凹槽2-1侧的一个弯钩部2-2的自由端位于T形凹槽2-1的下方;且近T形凹槽2-1侧的一个弯钩部2-2内嵌入导轨3的相应的卡钩部后,卡钩部与T形凹槽2-1处的组件挂钩2底面间设有容纳阻尼件8的弯折部用的弯折部间隙;所述的阻尼件8的T形头嵌入组件挂钩2的T形凹槽2-1内,阻尼件的弯折部嵌入弯折部间隙内;
所述的挡块7的底面一侧设有另一T形凹槽7-1,且近另一T形凹槽7-1侧的一个挡块挂钩7-2的自由端位于另一T形凹槽7-1的下方;且近另一T形凹槽7-1侧的挡块挂钩7-2内嵌入导轨3的相应的卡钩部后,卡钩部与另一T形凹槽7-1处的挡块7的底面间设有容纳另一个阻尼件的弯折部用的容纳间隙; 另一个所述的阻尼件的T形头嵌入挡块7的另一T形凹槽7-1内,另一个所述的阻尼件的弯折部嵌入容纳间隙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阻尼件8的弯折部的下表面分别设为齿面,与阻尼件8相装配处的导轨的卡钩部的上表面也设为相应的齿面,采用齿面能更进一步的增加摩擦阻力,参见图11。
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面挂钩5的安装连接面5-2的宽度大于安装面挂钩5的其它部分,增加了有效的受力面积,使安装更牢固、更稳定,参见图20。
参见图3、图19和图21,进一步的,所述的导轨连接面5-1的近导轨3的一侧设有防滑齿5-11,这样安装面挂钩5与导轨的侧壁之间就增加了摩擦力,使导轨连接面5-1在导轨的侧面上提高了挂壁能力,从而分担了拧紧螺母6及卡件4的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的背梁1的两个平台部之间的间隙的两端分别设有挡件,使外形更美观,也防止垃圾从背梁1两端处的间隙进入,图中未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