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组合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4496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组合梁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组合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空间、美观等方面的要求,大跨度的房屋结构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然而,由于温度应力的存在,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梁当其长度过大时,热胀冷缩产生的变形会逐渐累积,使梁结构产生开裂直至破坏;另外当梁结构过长时,会增加运输难度,同时也会增加施工过程中的吊装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应力组合梁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捷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应力组合梁结构,包括两根相互连接的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的内部均设有若干根钢筋弯钩,若干根钢筋弯钩的端部设有螺纹并延伸出混凝土梁的端部,两根混凝土梁均在结点的端面上设有与钢筋弯钩螺接的第一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上均垂直固设有第二钢板,两根混凝土梁的第二钢板之间相互螺接为一体,所述混凝土梁的内部均设有预应力管道,所述预应力管道内穿设有预应力钢绞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板的一侧面均与混凝土梁的端面重合,所述第一钢板的另一侧面均对称固设有两块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钢筋弯钩的螺纹端穿过的通孔,所述钢筋弯钩的螺纹端螺接有螺母。

优选的,所述第二钢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通孔,两根混凝土梁的同侧第二钢板之间均经转接钢板连接为一体,所述转接钢板的数量为四块,其中一同侧第二钢板之间的内表面与外表面、另一同侧第二钢板之间的内表面与外表面均设置有转接钢板。

优选的,所述转接钢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二钢板上的第一安装通孔重合的第二安装通孔,其中一同侧第二钢板上的两块转接钢板经穿设于第一安装通孔与第二安装通孔上的螺栓、螺母将该侧的两第二钢板连接为一体,另一同侧第二钢板上的两块转接钢板经穿设于第一安装通孔与第二安装通孔上的螺栓、螺母将该侧的两第二钢板连接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板上均开设有与混凝土梁内部的预应力管道相通的预应力管道孔,所述预应力管道孔均位于每根混凝土梁的两块第二钢板之间的中上部,两根混凝土梁的预应力管道孔之间设置有外置的管体,其中一混凝土梁的预应力钢绞线依次经过该混凝土梁的预应力管道、预应力管道孔、管体连接至另一混凝土梁的预应力管道孔、预应力管道。

优选的,两根混凝土梁的第二钢板的底面之间焊接有一下盖板,其中一混凝土梁的第二钢板的顶面之间焊接有一第一上盖板,另一混凝土梁的第二钢板的顶面之间焊接有一第二上盖板,所述第一上盖板与第二上盖板的顶部表面均焊接有两个用于锚固的端板,所述端板与第一上盖板与第二上盖板之间固设有三角形的加强肋,每个端板上对称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一上盖板与第二上盖板之间的端板经穿设于通孔上的长螺杆、与长螺杆螺接的螺母连接为一体。

优选的,两根混凝土梁的结点处在第一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第二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第一上盖板与第二上盖板的上表面上均浇筑有混凝土层。

优选的,所述钢筋弯钩的非螺纹端向后弯折180°后形成钩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预应力组合梁结构的构造简单,混凝土梁之间的连接方便快捷;通过钢筋弯钩,能够将第一钢板牢固的定位在端面上,操作便捷、连接牢固;通过组合的形式减少单根梁长,能够很好地解决梁长过长、由于温度变化对梁产生的破坏;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梁均可在工厂预制完成,施工时仅需在现场进行简单的拼装即可,实现了建筑结构的装配化施工,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安全高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梁,2-钢筋弯钩,3-第一钢板,4-第二钢板,5-预应力管道,6-预应力钢绞线,7-螺母,8-第一安装通孔,9-转接钢板,10-第二安装通孔,11-螺栓,12-预应力管道孔,13-管体,14-下盖板,15-第一上盖板,16-第二上盖板,17-端板,18-加强肋,19-长螺杆,20-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5所示,一种预应力组合梁结构,包括两根相互连接的混凝土梁1,所述混凝土梁的内部均设有若干根钢筋弯钩2,若干根钢筋弯钩的端部设有螺纹并延伸出混凝土梁的端部,两根混凝土梁均在结点的端面上设有与钢筋弯钩螺接的第一钢板3,所述第一钢板上均垂直固设有第二钢板4,两根混凝土梁的第二钢板之间相互螺接为一体,所述混凝土梁的内部均设有预应力管道5,所述预应力管道内穿设有预应力钢绞线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板的一侧面均与混凝土梁的端面重合,所述第一钢板的另一侧面均对称固设有两块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钢筋弯钩的螺纹端穿过的通孔,所述钢筋弯钩的螺纹端螺接有螺母7。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钢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通孔8,两根混凝土梁的同侧第二钢板之间均经转接钢板9连接为一体,所述转接钢板的数量为四块,其中一同侧第二钢板之间的内表面与外表面、另一同侧第二钢板之间的内表面与外表面均设置有转接钢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转接钢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二钢板上的第一安装通孔重合的第二安装通孔10,其中一同侧第二钢板上的两块转接钢板经穿设于第一安装通孔与第二安装通孔上的螺栓11、螺母7将该侧的两第二钢板连接为一体,另一同侧第二钢板上的两块转接钢板经穿设于第一安装通孔与第二安装通孔上的螺栓、螺母将该侧的两第二钢板连接为一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板上均开设有与混凝土梁内部的预应力管道相通的预应力管道孔12,所述预应力管道孔均位于每根混凝土梁的两块第二钢板之间的中上部,两根混凝土梁的预应力管道孔之间设置有外置的管体13,其中一混凝土梁的预应力钢绞线依次经过该混凝土梁的预应力管道、预应力管道孔、管体连接至另一混凝土梁的预应力管道孔、预应力管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根混凝土梁的第二钢板的底面之间焊接有一下盖板14,其中一混凝土梁的第二钢板的顶面之间焊接有一第一上盖板15,另一混凝土梁的第二钢板的顶面之间焊接有一第二上盖板16,所述第一上盖板与第二上盖板的顶部表面均焊接有两个用于锚固的端板17,所述端板与第一上盖板与第二上盖板之间固设有三角形的加强肋18,每个端板上对称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一上盖板与第二上盖板之间的端板经穿设于通孔上的长螺杆19、与长螺杆螺接的螺母连接为一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根混凝土梁的结点处在第一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第二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第一上盖板与第二上盖板的上表面上均浇筑有混凝土层2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钢筋弯钩的非螺纹端向后弯折180°后形成钩状结构。

一种预应力组合梁结构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工厂预制的带有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的混凝土梁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2)将两根混凝土梁结点的端部进行对接,并经转接钢板将同侧的第二钢板之间的内外表面螺接为一体;

(3)在两根混凝土梁的第二钢板的底面之间焊接下盖板,在其中一混凝土梁的第二钢板的顶面之间焊接第一上盖板、另一混凝土梁的第二钢板的顶面之间焊接第二上盖板,并用长螺杆、与长螺杆螺接的螺母将第一上盖板与第二上盖板之间的端板螺接为一体;

(4)在预应力管道处放置预应力钢绞线并进行预应力张拉;

(5)最后在两根混凝土梁的结点处浇筑混凝土层,并养护至成型后拆模。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预应力组合梁结构。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