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5970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竖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竖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产业化的推进,装配式建筑模式逐渐展露头角,各地对预制装配率的要求逐步提高。

目前竖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主要通过套筒灌浆或混凝土现浇段完成,现场连接节点区域施工操作工序较复杂,对预制构件产品及现场施工操作提出了极高的精度要求。现有的预制剪力墙的连接方法中,预埋钢筋不准确,使得套筒与预埋钢筋对接错位较大,存在预制剪力墙与下层墙体无法准确对接的问题,因而无法保证装配式结构连接的可靠性,且施工工业化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能够解决现有的预制剪力墙的连接方法中,预埋钢筋不准确,使得套筒与预埋钢筋对接错位较大,存在预制剪力墙与下层墙体无法准确对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竖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

下层预制墙体,所述下层预制墙体的顶部伸出有钢筋;

设置于所述下层预制墙体上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内设置有与上层预制墙体内的套管位置对准的孔洞,所述下层预制墙体的钢筋穿过所述孔洞;

与所述连接段的侧面连接的楼板;

设置于所述连接段上的上层预制墙体,所述上层预制墙体内设置有套管,所述穿过所述孔洞的下层预制墙体的钢筋伸入所述套管内。

进一步的,在上述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段的侧面伸出有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与所述楼板内的第二钢筋绑扎。

进一步的,在上述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钢筋为环形筋。

进一步的,在上述连接结构中,所述楼板为叠合板,下层为预制楼板层,所述预制楼板层的上层为现浇楼板层,所述连接段的侧面分别连接所述预制楼板层和现浇楼板层。

进一步的,在上述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二钢筋为叠合筋,埋设于所述现浇楼板层内,并与所述预制楼板层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连接结构中,所述模块化连接段的长度和宽度与所述上层和下层预制墙体的长度和宽度相同,所述模块化连接段的高度与所述楼板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的,在上述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上层预制墙体下层预制墙体的连接面上涂刷有界面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连接段适用性强,模块化连接段的孔洞能确保下层预制墙体的顶部伸出有钢筋的垂直度及精度,能够一次性将预埋钢筋与套管准确对接,保证钢筋顺利伸入所述上层预制墙体的套管内,提升现场施工工效,同时,模块化连接段可防止后续向套管内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振捣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装配式结构竖向连接钢筋的受力连续性,以保证竖向预制构件之间达到高强连接,简化现场施工工序,提升装配式建造的工业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竖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中模块化连接段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竖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竖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

下层预制墙体1,所述下层预制墙体1的顶部伸出有钢筋2;

设置于所述下层预制墙体1上的连接段3,所述连接段内设置有与上层预制墙体内的套管位置对准的孔洞4,所述下层预制墙体1的钢筋2穿过所述孔洞4;

与所述连接段3的侧面连接的楼板;

设置于所述连接段3上的上层预制墙体5,所述上层预制墙体5内设置有套管,所述穿过所述孔洞4的下层预制墙体1的钢筋2伸入所述套管内。在此,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连接段适用性强,模块化连接段的孔洞能确保下层预制墙体的顶部伸出有钢筋的垂直度及精度,能够一次性将预埋钢筋与套管准确对接,保证钢筋顺利伸入所述上层预制墙体的套管内,提升现场施工工效,同时,模块化连接段可防止后续向套管内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振捣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装配式结构竖向连接钢筋的受力连续性,以保证竖向预制构件之间达到高强连接,简化现场施工工序,提升装配式建造的工业化程度。另外,可在连接段与所述上层预制墙体1及下层预制墙体5的连接面上涂刷界面剂9,保证后续向套管内灌浆时,能够实现更紧密的连接结合。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2的所示,所述连接段3的侧面伸出有第一钢筋6,所述第一钢筋6与所述楼板内的第二钢筋绑扎7,以加强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楼板的连接牢度。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钢筋6为环形筋,以增加连接处的受力面积,进一步加强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楼板的连接牢度。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楼板为叠合板,下层为预制楼板层81,所述预制楼板层81的上层为现浇楼板层82,所述连接段的侧面分别连接所述预制楼板层和现浇楼板层。在此,采用叠合板可加快现在楼板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钢筋7为叠合筋,埋设于所述现浇楼板层82内,并与所述预制楼板层81连接,以增加叠合板两层之间的连接牢度,现浇楼板层现浇完成后,能够与所述连接段形成有效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模块化连接段的长度a和宽度b与所述上层和下层预制墙体的长度和宽度相同,所述模块化连接段的高度c与所述楼板的高度相同,模块化连接段与连接的预制墙体和楼板的尺寸相同,可确保模块化连接段与连接的预制墙体和楼板的接缝闭合。

如图1和2所示,上述竖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

在下层预制墙体1的顶部一侧吊装楼板,所述下层预制墙体的顶部伸出有钢筋2;

在所述下层预制墙体1上吊装连接段3,所述连接段3内设置有与上层预制墙体内的套管位置对准的孔洞4,所述下层预制墙体1的钢筋2穿过所述孔洞4;

将所述连接段3的侧面与所述楼板连接;

在所述连接段3上吊装上层预制墙体5,所述上层预制墙体5内设置有套管,穿过所述孔洞4的所述下层预制墙体的钢筋2伸入所述套管内。在此,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连接段适用性强,模块化连接段的孔洞能确保下层预制墙体的顶部伸出有钢筋的垂直度及精度,能够一次性将预埋钢筋与套管准确对接,保证钢筋顺利伸入所述上层预制墙体的套管内,提升现场施工工效,同时,模块化连接段可防止后续向套管内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振捣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装配式结构竖向连接钢筋的受力连续性,以保证竖向预制构件之间达到高强连接,简化现场施工工序,提升装配式建造的工业化程度。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将所述连接段的侧面与所述楼板连接包括:

所述连接段的侧面伸出有第一钢筋6,所述第一钢筋6与所述楼板内的第二钢筋7绑扎,以加强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楼板的连接牢度。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钢筋6为环形筋,以增加连接处的受力面积,进一步加强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楼板的连接牢度。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楼板为叠合板,下层为预制楼板层81,所述预制楼板层81的上层为现浇楼板层82,所述连接段的侧面分别连接所述预制楼板层和现浇楼板层。在此,采用叠合板可加快现在楼板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将所述连接段的侧面与所述楼板连接,包括:

所述第二钢筋7为叠合筋,埋设于所述现浇楼板层82内,并与所述预制楼板层81连接,以增加叠合板两层之间的连接牢度,现浇楼板层现浇完成后,能够与所述连接段形成有效连接;

将所述环形筋6与叠合筋7绑扎后,在环形筋与叠合筋上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楼板层,使模块化连接段与楼板形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模块化连接段的长度a和宽度b与所述上层和下层预制墙体的长度和宽度相同,所述模块化连接段的高度c与所述楼板的高度相同,模块化连接段与连接的预制墙体和楼板的尺寸相同,可确保模块化连接段与连接的预制墙体和楼板的接缝闭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连接段适用性强,模块化连接段的孔洞能确保下层预制墙体的顶部伸出有钢筋的垂直度及精度,能够一次性将预埋钢筋与套管准确对接,保证钢筋顺利伸入所述上层预制墙体的套管内,提升现场施工工效,同时,模块化连接段可防止后续向套管内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振捣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装配式结构竖向连接钢筋的受力连续性,以保证竖向预制构件之间达到高强连接,简化现场施工工序,提升装配式建造的工业化程度。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