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2449发布日期:2018-11-14 03:2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提供使用者握持行走、攀爬阶梯的结构,可以作为日常活动的行动辅助,亦可当作患者复健设计。

背景技术

仰赖科技与医疗的进步,社会人口结构逐渐迈向高龄化,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生理机能退化,特别是造成肌肉萎缩、双脚无法轻松行走及上、下楼梯等。同样也包含年长者或腿部或脚部受伤等行动不便民众,都必须以复健的方式增加腿部的肌力。

因此,现今出现借由辅具产品,以供行动不便或无法轻松上、下楼梯的用户的辅助装置为例,如美国专利公开号第2016/0090743号发明专利,一个楼梯辅助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扶手及用于与沿着楼梯安装的的鞍型座,该鞍型座与导轨及刹车轨道可相互连接并相对滑,刹车轨道平行安装于导轨上,所述扶手可选择性地与利用棘轮脱离切换,来达到扶手与鞍型座与导轨锁定或沿着导轨运动。然而,利用这样的结构,因棘轮与刹车导轨在运动时会产生相当大的噪音,且棘轮需要特别制造,因此成本也相对地的较高。

再者,又有另一种平地模式复健机构,如图22所示,复健者需以双手呈下摆动作并分别握着两侧栏杆7进行跨步行走的训练。又每一次跨步都需同侧上肢支撑于栏杆7,再以左、右循环交替。对于躯干动态不够稳定复健者来说,因人体重量与重心都偏向于上半身,且上半身的核心肌群必须耗费相当大的力气,不仅容易劳累,甚至可能因为腿部复健而造成手部或上半身其它部份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行动辅具,不需左右手摆动同样能达到支撑作用进行跨步复健。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行动辅具,其包括:一轨道组,其包括有一齿轨,该齿轨一侧具有数个齿形的一齿排;一机座,其滑设于该齿轨;该机座包括有一滑轮组以及一制动组,该滑轮组相对滑动于该轨道组,该制动组包括有一滚轮并相对该齿排啮合,以及一制动件相对该滚轮位移而相互啮合卡抵及分离后呈自由状态;及一握持组,其可动组配于该机座并连动该制动件,该握持组包括有一扶手朝该轨道组的一侧向外延伸。使用者只须手抓握持组,进而以握持组连动制动件分离滚轮,而行动辅具则能借由滚轮相对齿轨行走达到复健需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不需左右手摆动同样能达到支撑作用进行跨步复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组合状态部分透视的立体示意图。

图2本发明组合状态部分透视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本发明组合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4本发明组合握持组立体示意图。

图5本发明组合握持组折叠前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6本发明组合握持组折叠过程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7本发明组合状态前端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8本发明组合状态后端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9本发明制动组部分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0本发明制动组另一部分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1本发明侧视示意图。

图12本发明握持组连动制动组的作动示意图。

图13本发明握持组连动制动组的侧视作动示意图。

图14本发明握持组连动制动组的作动示意图。

图15本发明握持组连动制动组的侧视作动示意图。

图16本发明应用于阶梯型态示意图。

图17本发明第二实施型态立体示意图。

图18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型态立体示意图。

图19本发明第三实施例部分分解立体是意图。

图20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制动组的脱离卡抵作动示意图。

图21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制动组的卡抵作动示意图。

图22为现有技术使用两侧栏杆复健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现有技术部分〕

栏杆7

〔本发明部分〕

行动辅具1

轨道组2

齿轨21

齿排211

滑轨22

底轨23

机座3

外壳30

侧板部31

顶板部32

底板部33

连板部34

容置空间35

滑轮组4

第一滑轮组41

顶滑轮411

第二滑轮组42

底滑轮421

制动组5

滚轮51

第一齿轮511

第二齿轮512

制动件52

把手转轴53

释放轴54

释放块55

控制索56

制动底板57

侧向槽571

复位弹簧58

主机座59

主机上盖50

释放弹簧501

握持组6

扶手61

固定座62

折叠座63

吊耳631

把手64

偏心端641

操作端642

连动轴65

前轴段651

后轴段652

扣盖66

压片67

凹陷槽68

摩擦块60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一种行动辅具1,包括一轨道组2,其包括有一齿轨21,该齿轨21一侧具有数个齿形的一齿排211;一机座3,其滑设于该齿轨21;该机座3包括有一滑轮组4以及一制动组5,该滑轮组4相对滑动于该轨道组2,该制动组5包括有一滚轮51并相对该齿排211啮合,以及一制动件52相对该滚轮51位移而相互啮合卡抵及分离后呈自由状态;及一握持组6,其可动组配于该机座3并连动该制动件52,该握持组6包括有一扶手61朝该轨道组2的一侧向外延伸。

本发明使用时,复健者以双手握持扶手61跨步前进,于跨步中因双手握持推动扶手61,扶手61带动整个机座3前进,过程中滑轮组4相对轨道组2的齿轨21移动,而制动组5的滚轮51相对齿排211啮合转动,由上述说明可知,不需双手摆动,或避免单手支撑栏杆导致上半身因跨步的重心偏移,所以能够以双手同一位置水平可以稳定重心以及因跨步的重心变化(避免现有复健过程有左、右手交替现象)。除此之外,间接推行机座3使其滚轮51相对齿排211的啮合转动,不致于跨步复健速度过快。

该滚轮51包括有第一齿轮511,而该制动件52的一侧设有数个制动齿并啮合卡抵于第一齿轮511。

请参阅图7至图11所示,该制动组5包括一把手转轴53、一释放轴54、一释放块55以及一控制索56,其中该把手转轴53其一端固定于该握持组6的固定座62,而该把手转轴53另一端推抵该释放轴54,该控制索56两端分别固定于该释放轴54与该释放块55,又该释放块55与块状的该制动件52固定,该握持组6(的固定座)推动该把手转轴53,而该把手转轴53推抵该释放轴54,且该释放轴54拉动该控制索56,同时该控制索56拉动该释放块55连同该制动件52移动脱离该滚轮51相互卡抵。

该制动组5包括一制动底板57以及套设控制索56的一复位弹簧58,该制动底板57设有一侧向槽571,而该滚轮51枢设于侧向槽571的其中一槽端且部分下端外露啮合于该齿排211,该制动件52是滑设于该侧向槽571另一槽端,该释放块55位于该制动底板57设有侧向槽571的相反侧,另透过螺丝穿设释放块55、制动底板57与制动件52,以致该释放块55与制动件52相对于该制动底板57同步位移,且该复位弹簧58弹抵于释放块55与该制动底板57。因此在拉动控制索56时释放块55会压缩该复位弹簧58,而平时不使用时,则由该复位弹簧58的弹性恢复而弹力带动该释放块55,并由该释放块55带动制动件52啮合于滚轮51的第一齿轮511限制转动。如此可知本发明再未有推抵受力于握持组6时,制动组5是以制动件52啮合滚轮51的第一齿轮511限止其转动,让第一齿轮511不会相对齿轨21啮合转动,换言之本发明是有操作方向性,且再停止跨步推行握持组6的扶手61时是不致于任意移动。

该制动组5包括有一主机座59、一主机上盖50相对主机座59盖合以及一释放弹簧501,该释放轴54以一端水平枢设于该主机座59与该主机上盖50间,而该释放轴54另一端则凸露于外侧,该把手转轴53一端固定于该握持组6的固定座62,该把手转轴另一端枢设于该释放轴54,该释放弹簧501的两端分别该弹抵释放轴54与该主机上盖50。如图12至图15所示,由于操作本发明时进行复健时,间接推动把手转轴53,又把手转轴53推抵释放轴54,而释放轴54会压缩该释放弹簧501,平时不使用时则该释放弹簧501推抵释放轴54复位,同时把手转轴53也回到原始位置。

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该握持组6包括有一固定座62、一折叠座63、一把手64、一连动轴65、一扣盖66及一压片67,其中该把手64、该折叠座63以及该固定座62以共同一端由转轴枢设,该固定座62的一侧与该把手转轴53一端固定结合,该固定座62与该折叠座63是呈相对叠合,且相对叠合的一侧形成内凹状的一凹陷槽68,该把手64具有一偏心端641对应该凹陷槽68,该把手64更具有与偏心端641反方向的一操作端642并位于该折叠座63外侧,该连动轴65以一端组设于该偏心端641,该连动轴65另一端则组设于该扣盖66,且该扣盖66卡扣限制于该固定座62与该折叠座63所枢设的转轴相反方向,该折叠座63上组配该压片67并由该折叠座63与该压片67环绕卡抵该扶手61周侧;而该扶手61是呈框形构件;

该折叠座63一侧朝凹陷槽68凸伸有一吊耳631,而该连动轴65穿设于该吊耳631,该连动轴65包括彼此枢接的一前轴段651以及一后轴段652,且该前轴段651与后轴段652枢接处位于该凹陷槽68内偏摆,其中该前轴段651枢接于偏心端641而后轴段652组接于扣盖66;转动该把手64时,该把手64迫使该连动轴65的前轴段651朝该扣盖66方向位移(偏摆),以致该后轴段652因受到该吊耳631限制,使得该后轴段652朝向该扣盖66方向位移(轴向位移),同时该扣盖66则连同后轴段652位移而不再限制该固定座62与该折叠座63,以致该折叠座63得以透过该转轴相对该固定座62有限角度摆动(图中是以逆时针方向摆动)。

该轨道组2进一步包括一滑轨22,且该滑轨22与该齿轨21彼此成上、下间隔排列,而该机座3滑设于滑轨22与该齿轨21间;该滑轮组4包括有一第一滑轮组41与一第二滑轮组42,该第一滑轮组41包括有数个顶滑轮411,每一个该顶滑轮411其周侧是呈凹环面,该顶滑轮411是以凹环面相对圆形截面的该滑轨22滑动,又部分该数个顶滑轮411是位于该滑轨22上方,其余部分该顶滑轮411是位于该滑轨22的相对两侧;而该第二滑轮组42包括有数个底滑轮421其相对滑动于该齿轨21周侧。

该机座3包括有一外壳30并提供该第一滑轮组41、该第二滑轮组42以及该制动组5装配设置;该外壳30具有二侧板部31、一顶板部32、一底板部33、一连板部34以及一容置空间35,其中该二侧板部31间隔排列并分别以两端一体连接顶板部32与底板部33,而该连板部34位于该二侧板部31之间又相连顶板部32一侧,该容置空间35由该侧板部31、顶板部32、底板部33、连板部34围成。

前述实施例是将轨道组2设置呈水平型态,提供以步行跨步复健型态,仿真平面行走型式。另外可透过改变轨道组2非水平型态并将轨道组2定位于楼梯间行走面并维持固定高度,如此可运用于攀爬阶梯的复健,如图16所示。而且本发明轨道组2采用上、下间隔排列的滑轨22、齿轨21,并同时分别提供第一滑轮组41、第二滑轮组42滑动配合下,可以减少机座3移动时所产生的晃动,有效提升舒适感和安全性。除此之外,本发明亦可安装于既有的建筑物的墙面,提供居家辅助行走用途或是居家复健。

如图17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不同于上述的处在于采用滑轨22与底轨23上下排列,底轨23不具有齿排,而制动组5包括有对应底轨23两侧夹抵以及分离的摩擦块602,并由握持组6连动摩擦块602的运作。

请参阅图18至图21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其不同于上述实施例在于,该滚轮51包括有一第一齿轮511与一第二齿轮512,该第一齿轮511与第二齿轮512以同轴向组合,该制动件52是呈长杆状构件,该制动件52是以一端枢设机座3内的制动底板57,该制动件52另一端则设有制动齿并啮合卡抵于第二齿轮512,而该第一齿轮511则啮合于该齿排211。该制动组5包括一把手转轴53、一释放轴54以及一控制索56,其中该把手转轴53其一端固定于该握持组6的固定座62,而该把手转轴53另一端推抵该释放轴54,该控制索56两端分别固定于该释放轴54与该制动件52,该握持组6的固定座62推动该把手转轴53,而该把手转轴53推抵该释放轴54,且该释放轴54拉动该控制索56,该控制索56拉动该该制动件52枢摆移动并脱离与该滚轮51的第二齿轮512相互卡抵。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