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飞轮储能的室内装潢地板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902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飞轮储能的室内装潢地板锤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室内装潢地板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飞轮储能的室内装潢地板锤。



背景技术:

目前室内装潢使用地板锤常为普通的木质锤子和塑料锤子;当工作人员对地板矫正时,地板锤砸向地板,会给地板一个向下的力,同时地板也会给地板锤一个反作用力;而这个反作用力常常会使得人手受到一个反弹力,对人手造成很大的冲击,很容易伤害到手;所以设计一种既能减小在地板矫正过程中,地板锤对人手造成伤害,同时还能给地板一个适当的力达到矫正地板的目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基于飞轮储能的室内装潢地板锤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飞轮储能的室内装潢地板锤,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飞轮储能的室内装潢地板锤,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把手、锤体,其中把手的一端安装在锤体的外圆面上。

上述锤体包括锤壳、锤心、连接孔、第一导槽、凸起、飞轮、弧形槽、第二导槽、第一导块、第二弹簧、固定环、第三弹簧、第一限位缺口、复位斜面、限位块、第二导块、释放块、第四弹簧、限位块槽、第五弹簧,其中锤壳的外圆面上开有一个连接孔;锤壳的内圆面的下端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一导槽;锤壳内圆面的上端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二导槽;锤体内圆面的上端对称地开有两个限位块槽,两个限位块槽与两个第二导槽相互错开;锤心的外圆面的上端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导块;锤心的上端通过两个第一导块与两个第一导槽的配合安装在锤壳的内圆面的下端;释放块的外圆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一限位缺口,每个第一限位缺口的下侧具有复位斜面;释放块的上端均匀开有三个弧形槽;释放块外圆面的上端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块;释放块通过两个第二导块与两个第二导槽的配合安装在锤壳的内圆面上端,且释放块与锤壳内部的上端留有间隙;两个限位块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限位块槽中;两个限位块的另一端均与第一限位缺口配合;限位块与相应的限位块槽之间安装有第五弹簧;且第五弹簧的一端安装在限位块上,另一端安装在限位块槽的内端面上;锤心与释放块之间安装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的上端安装在释放块的下端,第四弹簧的下端安装在锤心的上端;固定环安装在锤壳的内圆面上,且固定环位于锤心与释放块之间;固定环与释放块之间周向均匀安装有四个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的一端均安装在释放块的下端,另一端均安装在固定环的上端;固定环与锤心之间周向均匀安装有四个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一端均安装在锤心的上端,另一端均安装在固定环的下端;把手壳的一端通过连接孔安装在锤体上;驱动电机安装在锤壳内的上端;变速机构的一端安装有输入轴,变速机构的另一端安装有从动轴;变速机构通过输入轴与驱动电机的转动轴连接;飞轮的上端安装在从动轴上;飞轮的下端均匀安装有三个凸起,且三个凸起与三个弧形槽配合。

上述变速机构包括固定圆环、驱动环、支撑圆环、第一锥齿、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限位环、第二固定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限位环、第二锥形齿轮、圆环套、圆环腔、连接杆、从动轴、第三锥环齿、驱动轴、第一固定杆、第三限位环、第三齿轮、第六弹簧、第四固定环、第四齿轮、第五齿轮、变速壳、第五固定环、圆形通孔、转轴孔、驱动轴固定杆、第三转轴,其中驱动轴的一端开有转轴孔;转轴孔内圆面上具有内螺纹;驱动轴通过驱动轴固定杆安装在变速壳的内圆面上;第三转轴的一端具有外螺纹,第三转轴通过外螺纹与转轴孔内的内螺纹的配合安装在转轴孔中;圆环套的一端开有一个环形腔;圆环套安装在驱动轴靠近第三转轴的一端;圆环套上的环形腔与第三转轴之间周向均匀安装有四个第六弹簧;第六弹簧的一端安装在第三转轴上,另一端安装在圆环槽上的环形腔內圆面上;第二锥形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上,且第二锥形齿轮靠近圆环套;第三限位环安装在第三转轴的另一端;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上,且第一齿轮靠近第三限位环;第二转轴通过第二固定杆安装在变速壳的内壁上;第二转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限位环;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且第二齿轮靠近第二限位环;第二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锥齿;第一转轴通过第一固定杆安装在变速壳的内壁上;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限位环和第四固定环;且第一限位环位于第一转轴上靠近第一齿轮的一端;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且第三齿轮靠近第一限位环;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四齿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且第四齿轮靠近第四固定环;第三锥环齿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第三锥环齿与第一锥齿啮合;支撑圆环端面的中心处开有圆形通孔;支撑圆环的一端安装在第三锥环齿上,且支撑圆环通过圆形通孔位于第一转轴的外圆面上;支撑圆环的另一端的端面上均匀安装有三个连接杆;三个第五固定环安装在三个连接杆的一端;三个第五齿轮分别安装在三个连接杆上;三个第五齿轮均靠近第五固定环;三个第五齿轮均与第四齿轮啮合;驱动环一端开有内齿;驱动环通过固定圆环安装在变速壳的内壁上;驱动环通过内齿与三个第五齿轮啮合;驱动环的另一端安装有从动轴;从动轴和驱动轴均分别穿出变速壳的两端。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三锥环齿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转轴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三弹簧为压缩弹簧;第二弹簧为拉伸弹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释放块与飞轮的间隙大于锤心与固定板之间距离的两倍;这样的设计保证了释放块能够完全将锤心的能量消散掉,起到了降噪的作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释放块与限位块始终保持接触。

相对于传统的室内装潢地板锤技术,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基于飞轮储能的室内装潢地板锤其作用是,在室内装潢中安装地板过程中,可以通过它对地板进行矫正处理。

本发明中释放块通过安装在其上的第二导块与锤壳上的第二导槽的配合可以使得释放块沿着第二导槽上下移动;两个限位块通过与释放块上的第一限位缺口的配合对释放块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安装在锤壳内侧的固定环对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起到了支撑的作用;锤心通过安装在其外圆面上的两个第一导块与锤壳上的第一导槽的配合可以使得锤心沿着第一导槽上下移动;安装在释放块与锤心之间的第四弹簧可以传递释放块与锤心之间的动力;安装在固定板与锤心之间的四个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可以给锤心提供一个恢复力;安装在固定板与释放块之间的四个第三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时可以给释放块提供一个恢复力;安装在限位块与限位块槽之间的第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可以给限位块提供一个恢复力。飞轮的上端安装在从动轴上;从动轴转动时会带动飞轮转动;通过变速机构可以有效加快飞轮的转动速度,并能维持一加高的速度运行;当释放块向上移动中其上的弧形槽与凸起接触时,飞轮带动安装在其下侧的凸起转动;凸起运动撞击弧形槽槽壁,过程中给释放块一个向下的压力使得释放块向下移动;此时飞轮也受到释放块一个阻力使其转速变慢;当释放块与飞轮完全脱离后,飞轮在驱动电机和变速机构的作用下转速再次增加;为下次矫正工作做准备。

本发明中第三转轴嵌套安装在驱动轴内;圆环套安装在驱动轴上,且圆环套与第三转轴之间安装有四个第六弹簧;第一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上;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第二转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锥齿;第二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一转轴的一端,且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三锥环齿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转轴上,且第三锥环齿与第一锥齿啮合;支撑圆环安装在第三锥环齿的一端;三个连接杆安装在支撑圆环的一端;三个第五齿轮分别安装在三个连接杆上;第四齿轮安装在第一转轴的另一端;第四齿轮与三个第五齿轮啮合,三个第五齿轮与驱动环上的内齿啮合;从动轴安装在驱动环上;当驱动轴转动时,带动圆环套转动,圆环套在第六弹簧的作用下带动第三转轴转动,且第三转轴转动速度小于驱动轴转动速度;驱动轴与第三转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以驱动轴转动会使得第三转轴移动,同时第三转轴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一齿轮转动;第三锥环齿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转动;第一锥齿带动第三锥环齿转动;第三锥环齿转动带动支撑圆环转动;支撑圆环转动带动三个连接杆绕着第一转轴轴线转动;三个连接杆转动带动三个第五齿轮绕着第一转轴轴线转动;三个第五齿轮转动带动驱动环转动;同时第一齿轮转动会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三个第五齿轮转动;三个第五齿轮转动带动驱动环转动;驱动环转动带动从动轴转动。本发明中第三转轴在转动的同时进行移动,第三转轴在移动中会带动第二锥形齿轮移动,由于第二锥形齿轮的外径在不断变化,所以移动中的第二锥形齿轮在转动的同时会使得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的转动速度不断发生变化;本发明设计的变速机构其作用是可以调节从动轴的扭矩,同时可以通过一个功率较小的电机来驱动飞轮工作;减小了地板锤的整体重量。

本发明中当在第二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时,驱动环的运动由三个第五齿轮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和三个第五齿轮绕着第一转轴旋转的运动合成;改变任意一个运动的速度,驱动环的运动速度均会改变。处于拉伸状态的四个第六弹簧会给第三转轴提供一个恢复力。本发明设计的第一限位缺口与限位块的接触面的斜度较小;使得限位块与释放块不容易脱离;而复位斜面与限位块的接触面的斜度较大;使得限位块与释放块容易脱离。上述第三限位环对第一齿轮起到了限位的作用;第一限位环对第三齿轮起到了限位的作用;第四固定环对第四齿轮起到了限位的作用;第五固定环对第五齿轮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在地板锤使用过程中,四个第六弹簧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第四弹簧、第五弹簧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第二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的啮合点处于第二锥形齿轮直径的最大处;当工作人员需要对地板进行修正时,通过地板锤敲打地板,此时锤心会受到地板的一个反作用力使得锤心向上移动;锤心向上移动带动第四弹簧向上压缩;第二弹簧向上压缩;第四弹簧会推动释放块向上移动;此时第三弹簧逐渐拉开;限位块向限位槽中移动;第五弹簧被压缩;当限位块对释放块的阻力小于第四弹簧对释放块的推力时,第四弹簧会将释放块推开,使其脱离限位块的束缚;当释放块向上移动过程中其上的弧形槽与凸起接触时,飞轮带动安装在其下侧的凸起转动脱离弧形槽;凸起脱离弧形槽过程中给释放块一个向下的压力使得释放块向下移动,抵消了锤心对释放块的冲击力,减小了噪音;同时释放块向下移动的同时会通过第四弹簧给锤心一个向下的压力;此时第四弹簧给锤心的反加速力与释放块未脱离限位块时释放块给锤心的作用力设计中基本保持相同;通过此反加速力加大了锤心对地面的压力作用时间;当工作人员抬起地板锤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释放块在第三弹簧和飞轮上凸起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锤心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限位块在第五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第三转轴在第六弹簧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向远离驱动轴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二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的接触点恢复到到原来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外观示意图。

图2是锤壳结构示意图。

图3是释放块安装示意图。

图4是锤心安装示意图。

图5是飞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弧形槽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变速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变速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9是圆环套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四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11是第五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12是驱动环安装示意图。

图13是驱动轴结构示意图。

图14是锤心受力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把手;2、锤壳;3、锤心;4、驱动电机;6、变速机构;11、凸起;12、弧形槽;13、飞轮;17、连接孔;18、第一导槽;19、第二导槽;20、第一导块;22、第二弹簧;24、固定环;25、第三弹簧;26、限位块;27、第二导块;28、释放块;32、第四弹簧;33、限位块槽;34、第五弹簧;35、固定圆环;36、驱动环;37、支撑圆环;38、第一锥形齿轮;39、第一转轴;40、第二转轴;41、第一限位环;42、第二固定杆;43、第一齿轮;44、第二齿轮;45、第二限位环;46、第二锥形齿轮;47、圆环套固定杆;48、圆环套;49、连接杆;50、第三锥形齿轮;51、第一固定杆;52、第三限位环;53、第三齿轮;54、第六弹簧;55、第四固定环;56、第四齿轮;57、第五齿轮;58、第五固定环;59、圆形通孔;60、转轴导槽;61、转轴孔;62、转轴导块;63、第三转轴;64、把手壳;65、锤体;67、第一限位缺口;68、第二限位缺口;69、变速壳;70、驱动轴;71、驱动轴固定杆;72、从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它包括把手1、锤体65,其中把手1的一端安装在锤体65的外圆面上。

如图3所示,上述锤体65包括锤壳2、凸起11、飞轮13、弧形槽12、锤心3、第一导槽18、环形孔21、第二导槽19、第一导块20、第二弹簧22、固定环24、第三弹簧25、第一限位缺口67、复位斜面68、限位块26、第二导块27、释放块28、第四弹簧32、限位块槽33、第五弹簧34,其中如图2所示,锤壳2的外圆面上开有一个连接孔17;锤壳2的内圆面的下端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一导槽18;锤壳2内圆面的上端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二导槽19;锤体65内圆面的上端对称地开有两个限位块槽33,两个限位块槽33与两个第二导槽19相互错开;如图3所示,锤心3的外圆面的上端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导块20;锤心3的上端通过两个第一导块20与两个第一导槽18的配合安装在锤壳2的内圆面的下端;如图6所示,释放块28的外圆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一限位缺口67,每个第一限位缺口67的下侧具有复位斜面68;释放块28的上端均匀开有三个弧形槽12;释放块28外圆面的上端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块27;释放块28通过两个第二导块27与两个第二导槽19的配合安装在锤壳2的内圆面上端,且释放块28与锤壳2内部的上端留有间隙;两个限位块26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限位块槽33中;两个限位块26的另一端均与第一限位缺口67配合;如图4所示,限位块26与相应的限位块槽33之间安装有第五弹簧34;且第五弹簧34的一端安装在限位块26上,另一端安装在限位块槽33的内端面上;锤心3与释放块28之间安装有第四弹簧32;第四弹簧32的上端安装在释放块28的下端,第四弹簧32的下端安装在锤心3的上端;固定环24安装在锤壳2的内圆面上,且固定环24位于锤心3与释放块28之间;固定环24与释放块28之间周向均匀安装有四个第三弹簧25;且第三弹簧25的一端均安装在释放块28的下端,另一端均安装在固定环24的上端;固定环24与锤心3之间周向均匀安装有四个第二弹簧22;且第二弹簧22的一端均安装在锤心3的上端,另一端均安装在固定环24的下端;把手壳64的一端通过连接孔17安装在锤体65上;驱动电机4安装在锤壳2内的上端;变速机构6的一端安装有驱动轴70,变速机构6的另一端安装有从动轴72;变速机构6通过驱动轴70与驱动电机4的转动轴连接;飞轮13的上端安装在从动轴72上;飞轮13的下端均匀安装有三个凸起11,且三个凸起11与三个弧形槽12配合。

如图7所示,上述变速机构6包括固定圆环35、驱动环36、支撑圆环37、第一锥齿38、第一转轴39、第二转轴40、第一限位环41、第二固定杆42、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44、第二限位环45、第二锥形齿轮46、圆环套48、圆环腔60、连接杆49、从动轴72、第三锥环齿50、驱动轴70、第一固定杆51、第三限位环52、第三齿轮53、第六弹簧54、第四固定环55、第四齿轮56、第五齿轮57、变速壳69、第五固定环58、圆形通孔59、转轴孔61、驱动轴固定杆71、第三转轴63,其中如图13所示,驱动轴70的一端开有转轴孔61;转轴孔61内圆面上具有内螺纹;驱动轴70通过驱动轴固定杆71安装在变速壳69的内圆面上;第三转轴63的一端具有外螺纹,第三转轴63通过外螺纹与转轴孔61内的内螺纹的配合安装在转轴孔61中;如图9所示,圆环套48的一端开有一个环形腔75;圆环套48安装在驱动轴70靠近第三转轴63的一端;圆环套48上的环形腔75与第三转轴63之间周向均匀安装有四个第六弹簧54;第六弹簧54的一端安装在第三转轴63上,另一端安装在圆环槽上的环形腔75內圆面上;第二锥形齿轮46安装在第三转轴63上,且第二锥形齿轮46靠近圆环套48;如图8所示,第三限位环52安装在第三转轴63的另一端;第一齿轮43安装在第三转轴63上,且第一齿轮43靠近第三限位环52;第二转轴40通过第二固定杆42安装在变速壳69的内壁上;第二转轴40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限位环45;第二齿轮44安装在第二转轴40上,且第二齿轮44靠近第二限位环45;第二齿轮44与第二锥形齿轮46啮合;第二转轴40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锥齿38;第一转轴39通过第一固定杆51安装在变速壳69的内壁上;第一转轴39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限位环41和第四固定环55;且第一限位环41位于第一转轴39上靠近第一齿轮43的一端;第三齿轮53安装在第一转轴39上,且第三齿轮53靠近第一限位环41;第三齿轮53与第一齿轮43啮合;如图10所示,第四齿轮56安装在第一转轴39上,且第四齿轮56靠近第四固定环55;第三锥环齿50安装在第一转轴39上;第三锥环齿50与第一锥齿38啮合;支撑圆环37端面的中心处开有圆形通孔59;支撑圆环37的一端安装在第三锥环齿50上,且支撑圆环37通过圆形通孔59位于第一转轴39的外圆面上;如图11所示,支撑圆环37的另一端的端面上均匀安装有三个连接杆49;三个第五固定环58安装在三个连接杆49的一端;三个第五齿轮57分别安装在三个连接杆49上;三个第五齿轮57均靠近第五固定环58;如图12所示,三个第五齿轮57均与第四齿轮56啮合;驱动环36一端开有内齿;驱动环36通过固定圆环35安装在变速壳69的内壁上;驱动环36通过内齿与三个第五齿轮57啮合;驱动环36的另一端安装有从动轴72;从动轴72和驱动轴70均分别穿出变速壳69的两端。

上述第三锥环齿50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转轴39上。

上述第三弹簧25为压缩弹簧;第二弹簧22为拉伸弹簧。

上述释放块28与飞轮13的间隙大于锤心3与固定板之间距离的两倍。

上述释放块28与限位块26始终保持接触。

综上所述:

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基于飞轮13储能的室内装潢地板锤其作用是在室内装潢中安装地板时可以通过它对地板进行矫正处理。

本发明中释放块28通过安装在其上的第二导块27与锤壳2上的第二导槽19的配合可以使得释放块28沿着第二导槽19上下移动;两个限位块26通过与释放块28上的第一限位缺口67的配合对释放块28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安装在锤壳2内侧的固定环24对第二弹簧22和第三弹簧25起到了支撑的作用;锤心3通过安装在其外圆面上的两个第一导块20与锤壳2上的第一导槽18的配合可以使得锤心3沿着第一导槽18上下移动;安装在释放块28与锤心3之间的第四弹簧32可以传递释放块28与锤心3之间的动力;安装在固定板与锤心3之间的四个第二弹簧22处于压缩状态时可以给锤心3提供一个恢复力;安装在固定板与释放块28之间的四个第三弹簧25处于拉伸状态时可以给释放块28提供一个恢复力;安装在限位块26与限位块槽33之间的第五弹簧34处于压缩状态时可以给限位块26提供一个恢复力。飞轮13的上端安装在从动轴72上;从动轴72转动时会带动飞轮13转动;通过变速机构6可以在短时间内加快飞轮的转动速度;当释放块28向上移动中其上的弧形槽12与凸起11接触时,飞轮13带动安装在其下侧的凸起11转动;凸起11脱离弧形槽12过程中给释放块28一个向下的压力使得释放块28向下移动;此时飞轮13也受到释放块28一个阻力使其转速变慢;当释放块28与飞轮13完全脱离后,飞轮13在驱动电机4和变速机构6的作用下其转速再次加大;为其下次矫正工作做准备。

本发明中第三转轴63嵌套安装在驱动轴70内;圆环套48安装在驱动轴70上,且圆环套48与第三转轴63之间安装有四个第六弹簧54;第一齿轮43和第二锥形齿轮46安装在第三转轴63上;第二齿轮44安装在第二转轴40上;第二转轴40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锥齿38;第二齿轮44与第二锥形齿轮46啮合;第三齿轮53安装在第一转轴39的一端,且与第一齿轮43啮合;第三锥环齿50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转轴39上,且第三锥环齿50与第一锥齿38啮合;支撑圆环37安装在第三锥环齿50的一端;三个连接杆49安装在支撑圆环37的一端;三个第五齿轮57分别安装在三个连接杆49上;第四齿轮56安装在第一转轴39的另一端;第四齿轮56与三个第五齿轮57啮合,三个第五齿轮57与驱动环36上的内齿啮合;从动轴72安装在驱动环36上;当驱动轴70转动时,会带动圆环套48转动,圆环套48在第六弹簧54的作用下带动第三转轴63转动,且第三转轴63转动速度小于驱动轴70转动速度;驱动轴70与第三转轴6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以驱动轴70转动会使得第三转轴63移动,同时第三转轴63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46和第一齿轮43转动;第三锥环齿50转动带动第二齿轮44转动;第二齿轮44转动带动第二转轴40转动;第二转轴40转动带动第一锥齿38转动;第一锥齿38带动第三锥环齿50转动;第三锥环齿50转动带动支撑圆环37转动;支撑圆环37转动带动三个连接杆49绕着第一转轴39轴线转动;三个连接杆49转动带动三个第五齿轮57绕着第一转轴39轴线转动;三个第五齿轮57转动带动驱动环36转动;同时第一齿轮43转动带动第三齿轮53转动;第三齿轮53转动带动第一转轴39转动;第一转轴39转动带动第四齿轮56转动;第四齿轮56转动带动三个第五齿轮57转动;三个第五齿轮57转动带动驱动环36转动;驱动环36转动带动从动轴72转动。本发明中第三转轴63在转动的同时进行移动,第三转轴63在移动中会带动第二锥形齿轮46移动,由于第二锥形齿轮46的外经在不断变化,所以移动中的第二锥形齿轮46在转动的同时会使得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44的转动速度不断发生变化;本发明设计的变速机构6其作用是可以调节从动轴72的扭矩,同时可以通过一个功率较小的电机来驱动飞轮13工作;进而减小了地板锤的整体重量。

本发明中当在第二齿轮44与第二锥形齿轮46啮合时,驱动环36的运动由三个第五齿轮57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和三个第五齿轮57绕着第一转轴39旋转的运动合成;处于拉伸状态的四个第六弹簧54会给第三转轴63提供一个恢复力。本发明设计的第一限位缺口67与限位块26的接触面的斜度较小;使得限位块26与释放块28不容易脱离;而复位斜面68与限位块26的接触面的斜度较大;使得限位块26与释放块28容易脱离。上述第三限位环52对第一齿轮43起到了限位的作用;第一限位环41对第三齿轮53起到了限位的作用;第四固定环55对第四齿轮56起到了限位的作用;第五固定环58对第物齿轮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在地板锤使用过程中,四个第六弹簧54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22,第三弹簧25、第四弹簧32、第五弹簧34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第二齿轮44与第二锥形齿轮46的啮合点处于第二锥形齿轮46直径的最大处;当工作人员需要对地板进行修正时,地板锤敲打地板,此时锤心3会受到一个地面的反作用力使得锤心3向上移动;锤心3向上移动带动第四弹簧32向上压缩;第二弹簧22向上压缩;第四弹簧32会推动释放块28向上移动;此时第三弹簧25逐渐拉开;限位块26向限位槽中移动;第五弹簧34被压缩;当限位块26对释放块28的阻力小于第四弹簧32对释放块28的推力时,第四弹簧32会将释放块28推开,使其脱离限位块26的束缚;如图14a所示,假如没有飞轮的撞击作用,那么当释放块释放后,对地面的压力迅速降低。如图14中的b所示,在释放块释放之后被飞轮碰撞,当释放块28向上移动过程中其上的弧形槽12与凸起11接触时,飞轮132带动安装在其下侧的凸起11转动撞击弧形槽12槽壁;过程中给释放块28一个向下的压力使得释放块28向下移动,加长了锤心3对地面工作的时间;释放块的设计减小了噪音;同时释放28块向下移动的同时会通过第四弹簧32给锤心3一个向下的压力;此时第四弹簧32给锤心3的反加速力与释放块28未脱离限位块26时释放块28给锤心3的作用力基本相同通过此加速力加大了锤心3对地面的压力;当工作人员抬起地板锤时,驱动电机4停止工作;释放块28在第三弹簧25作用下逐渐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锤心3在第二弹簧22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限位块26在第五弹簧34的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第三转轴63在第六弹簧54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向远离驱动轴70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二齿轮44和第二锥形齿轮46的接触点恢复到到原来的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