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矸石烧结互相咬合式多孔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1136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矸石烧结互相咬合式多孔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矸石烧结互相咬合式多孔砖。



背景技术:

在建筑中,外围护结构的热损耗最大,而在外围护结构中墙体又占了很大份额,所以建筑墙体改革与墙体节能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发展墙体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是建筑节能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墙体保温技术与节能材料的发展是互为促进的,节能材料的发展必须与墙体保温技术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烧结多孔砖以粘土、页岩、煤矸石、粉煤灰、江河湖淤泥及其它固体废弃物等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成,主要用于承重部位。烧结多孔砖的孔洞多与承压面垂直,它的单孔尺寸小,孔洞分布合理,非孔洞部分砖体较密实,具有较高的强度。

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做原料生产烧结多孔砖,既利用了废渣,又达到了治理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矸石烧结互相咬合式多孔砖,这种多孔砖不需用灰泥进行涂抹,而是通过互相咬合形成墙体,本发明提供的多孔砖具有优异的绝热性能和高的抗压强度。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煤矸石烧结互相咬合式多孔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上设有多个通孔,通孔率≧32%;所述砖体截面呈“工”型,所述砖体上部上表面中部设有凹槽,凹槽两侧为凸台;所述凸台对应的砖体下部上表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宽度与凸台的宽度一致,所述凸台的高度、凹槽的深度以及卡槽的深度一致,所述卡凸台上表面至上部下端面的高度与上部下端面至卡槽端面的高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砖体包括下述重量份组份:煤矸石50~70份,粉煤灰10~20份,生活垃圾焚烧炉渣20~30份,水8~12份。

优选的,所述砖体上设有22个矩形孔及一个圆形孔,矩形孔宽度≦13mm,长度≦40mm,肋厚≧5mm,壁厚≧12mm。

优选的,所述砖体外形尺寸为240╳150╳90mm,其中13╳40mm矩形孔8个,6╳14mm矩形孔8个,6╳10mm矩形孔4个,13╳21mm矩形孔2个,圆形孔1个。

优选的,8个13╳40mm矩形孔均匀设置在砖体的中部;8个6╳14mm矩形孔对称设置在砖体下部两端;4个6╳10mm矩形孔对称设置在下部砖体6╳14mm矩形孔里侧;2个13╳21mm矩形孔对称设置在砖体上部两侧;1个圆形孔贯穿砖体下部;所有矩形孔中心线相互平行,圆形孔中心线与矩形孔中心线垂直。

优选的,所述煤矸石、粉煤灰以及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的粒度不大于0.5mm。

优选的,所述煤矸石中各组分的含量为sio248%~60%,al2o310%~20%,fe2o32%~10%,cao0%~15%,mgo0%~5%,烧失量为3%~15%。

优选的,所述粉煤灰中各组分的含量为sio248%~60%,al2o310%~20%,fe2o32%~8%,cao0%~10%,mgo0%~5%,烧失量为3%~15%。

优选的,所述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中各组分的含量为sio255%~70%,al2o310%~20%,fe2o32%~8%,cao0%~10%,mgo0%~5%,烧失量为3%~7%。

优选的,所述煤矸石、粉煤灰、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混合组成的多孔砖原料可塑性指数为10-12。

本发明有益效果:通过煤矸石、粉煤灰、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等多种固体废弃物合理配比,提高了原料的可塑性,增加了多孔砖坯体及产品的强度。本申请实施例获得的多孔砖孔洞率>32%,强度等级10mu,密度等级1300kg/m3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4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5是图2的b-b剖面图;

图6是图2的c-c剖面图;

图7是多孔砖的结构孔洞尺寸图;

图8是多孔砖的结构孔洞定位图;

图9是采用本发明多孔砖的整体拼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8所示,一种煤矸石烧结互相咬合式多孔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上设有多个通孔,通孔率≧32%;所述砖体截面呈“工”型,所述砖体上部上表面中部设有凹槽,凹槽两侧为凸台;所述凸台对应的砖体下部上表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宽度与凸台的宽度一致,所述凸台的高度、凹槽的深度以及卡槽的深度一致,所述卡凸台上表面至上部下端面的高度与上部下端面至卡槽端面的高度一致;砖体上设有22个矩形孔及一个圆形孔,矩形孔宽度小于等于13mm,长度小于等于40mm,肋厚大于等于5mm,壁厚大于等于12mm。砖体外形尺寸为240╳150╳90mm,8个13╳40mm矩形孔均匀设置在砖体的中部;8个6╳14mm矩形孔对称设置在砖体下部两端;4个6╳10mm矩形孔对称设置在下部砖体6╳14mm矩形孔里侧;2个13╳21mm矩形孔对称设置在砖体上部两侧;1个圆形孔贯穿砖体下部;所有矩形孔中心线相互平行,圆形孔中心线与矩形孔中心线垂直。

砖体包括下述重量份组份:煤矸石50~70份,粉煤灰10~20份,生活垃圾焚烧炉渣20~30份,水8~12份。

按gb13544-2011《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gb/t2542-2012《砌墙砖试验方法》规定的检测方法对木砖砌块各项性能进行测试。

实施例1

煤矸石50份,粉煤灰12份,生活垃圾焚烧炉渣28份,水10份;煤矸石中各组分的含量为sio250.18%,al2o318.88%,fe2o33.93%,cao1.53%,mgo0.9%,烧失量为14.86%;粉煤灰中各组分的含量为sio254.80%,al2o318.70%,fe2o32.85%,cao5.57%,mgo1.25%,烧失量为7.40%;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中各组分的含量为sio268.80%,al2o310.66%,fe2o32.91%,cao8.64%,mgo3.43%,烧失量为3.68%。

所得到的多孔砖,a1为150mm、a2为30mm、a3为45mm、a4为240mm;b1为45mm、b2为40mm、b3为90mm、b4为18mm、b5为45mm、b6为10mm;c1为13mm、c2为40mm;d1为21mm、d2为13mm;e1为6mm、e2为14mm、e3为f1为6mm、f2为10mm;g1、g2、g3为12mm;h1为12mm、h2为12mm、h3为5mm、h4为6mm、h5为12mm;j1为13mm、j2为5mm、j3为12mm、j4为5mm;k1为12mm,k2为12mm,k3为5mm,k4为5mm,k5为12mm;l1为90mm、l2为35mm。

该实施例所制备的多孔砖孔洞率为32%,强度13mu,密度1260kg/m3

实施例2

煤矸石60份,粉煤灰18份,生活垃圾焚烧炉渣12份,水10份;煤矸石中各组分的含量为sio250.18%,al2o318.88%,fe2o33.93%,cao1.53%,mgo0.9%,烧失量为14.86%;粉煤灰中各组分的含量为sio254.80%,al2o318.70%,fe2o32.85%,cao5.57%,mgo1.25%,烧失量为7.40%;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中各组分的含量为sio268.80%,al2o310.66%,fe2o32.91%,cao8.64%,mgo3.43%,烧失量为3.68%。

所得到的多孔砖,a1为150mm、a2为30mm、a3为45mm、a4为240mm;b1为45mm、b2为40mm、b3为90mm、b4为18mm、b5为45mm、b6为10mm;c1为13mm、c2为40mm;d1为21mm、d2为13mm;e1为6mm、e2为14mm、e3为f1为6mm、f2为10mm;g1、g2、g3为12mm;h1为12mm、h2为12mm、h3为5mm、h4为6mm、h5为12mm;j1为13mm、j2为5mm、j3为12mm、j4为5mm;k1为12mm,k2为12mm,k3为5mm,k4为5mm,k5为12mm;l1为90mm、l2为35mm。

该实施例所制备的多孔砖孔洞率为32%,强度等级11mu,密度等级1286kg/m3

实施例3

煤矸石67份,粉煤灰10份,生活垃圾焚烧炉渣11份,水12份;煤矸石中各组分的含量为sio250.18%,al2o318.88%,fe2o33.93%,cao1.53%,mgo0.9%,烧失量为14.86%;粉煤灰中各组分的含量为sio254.80%,al2o318.70%,fe2o32.85%,cao5.57%,mgo1.25%,烧失量为7.40%;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中各组分的含量为sio268.80%,al2o310.66%,fe2o32.91%,cao8.64%,mgo3.43%,烧失量为3.68%。

所得到的多孔砖,a1为150mm、a2为30mm、a3为45mm、a4为240mm;b1为45mm、b2为40mm、b3为90mm、b4为18mm、b5为45mm、b6为10mm;c1为13mm、c2为40mm;d1为21mm、d2为13mm;e1为6mm、e2为14mm、e3为f1为6mm、f2为10mm;g1、g2、g3为12mm;h1为12mm、h2为12mm、h3为5mm、h4为6mm、h5为12mm;j1为13mm、j2为5mm、j3为12mm、j4为5mm;k1为12mm,k2为12mm,k3为5mm,k4为5mm,k5为12mm;l1为90mm,l2为35mm。

该实施例所制备的多孔砖孔洞率为32%,强度等级12mu,密度等级1264kg/m3

使用时,多个砖体相互配合安装如9所示,砖体之间通过互相咬合形成墙体不需用灰泥进行涂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