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182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楼板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板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楼房通常都有不只一层,相邻两层之间需要设置楼板,将两个楼层隔开。

目前,楼板主要以轻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轻钢结构楼板是将轻钢龙骨搭建在钢梁之间,在其上部和下部封板,中间填充保温材料,此类建造方式需要现场施工,产生较多建筑垃圾,龙骨较多、安装复杂、工作量大,且稳定性一般,隔音效果一般。

而混凝土结构的楼板,虽然稳定性较好,结构强度较大,但自身重量较重,除对竖向受力构件要求高外,还需要大型机械参与建造,对于路面条件有限制的区域并不适用,同时现场安装的技术要求较高,普通工人无法操作,且该种楼板在安装完成后,不可拆除后重复利用,不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隔音效果也比保温材料要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楼板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楼板系统,包括多个楼板模块单元,每个单元设有两个横截面呈c字形的第一龙骨和两个横截面呈c字形的第二龙骨,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依次首尾相连,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形成矩形方框,矩形方框上覆盖有水泥板,多个楼板模块单元通过第二龙骨并排相连。

本发明中,可以根据受力计算需求来改变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的的尺寸,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通过拼装形成不同大小的楼板,实现适用于不同楼板尺寸要求的模块化设计和工厂化生产。

另外,楼板系统安装过程不需要利用大型机械设备,只需要2-3人即可完成安装工作,解决了户外(如风景旅游区,山区,林地等)特殊地形条件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设备的问题。

本发明在出厂制作完成后即为完整的产品,现场只需进行拼装,不需要加工制作,解决了现场工作量大的问题,且不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多个折弯件,折弯件的一端设在其中一个第二龙骨上,另一端设在另一个第二龙骨上,多个折弯件均处于同一标高。折弯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第二龙骨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钢筋网,钢筋网焊接于折弯件底面,钢筋网将矩形方框水平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中设置隔音保温材料等,第二空腔则为安装工序提供了施工空间的便利,如方便连接及布置电线,进行螺栓的安装时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空腔中设有隔音保温材料,水泥板位于隔音保温材料一侧。保温材料可以起到保温隔热及隔音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两个钢梁,钢梁搭接于外部建筑竖向受力构件上,钢梁侧面通过加劲板设置角钢,楼板的一端设在其中一个钢梁的角钢上,另一端设在另一个钢梁的角钢上。由此,角钢起到将楼板荷载传递到梁上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相邻的楼板模块单元通过锚栓固定连接。由此,通过螺栓可以将相邻的两个楼板模块单元固定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折弯件呈c字形。由此,c字形的折弯件可以起到固定钢筋网片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楼板的宽度为0.6m或者1.2m。由此,楼板的宽度采用0.6m或者1.2m可以方便加工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楼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楼板系统中单个楼板模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楼板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楼板系统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楼板系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楼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图6示意性显示了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楼板系统的结构。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楼板系统,该楼板系统包括多个楼板模块单元(楼板模块单元的大小和数量可以根据整个楼板的大小进行调整,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为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下面对图1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楼板系统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时,需要将多个楼板模块单元安装在一起。安装好后的图1中的多个楼板模块单元均水平放置,即图1的楼板正面处于水平状态。

结合图2和图3,楼板模块单元实际上是由两个第一龙骨1和两个第二龙骨2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图2中y向的龙骨即为第一龙骨1(左右各一个),x向的龙骨则为第二龙骨2(上下各一个),图3由于是图2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中左右两个均表示第一龙骨1,图2中的第二龙骨2未在图3中显示。

结合图1和图4,图4为图1沿b-b方向的剖面图,主要表达两个楼板模块单元通过第二龙骨2并排相连形成楼板系统,图4中y向为第二龙骨2(左右各一个),第一龙骨1未在图中显示。

下面结合图1、2、3和4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中第一龙骨1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优选0.6m,第二龙骨2的长度由房屋楼板受力方向的长度确定。

本发明中的第一龙骨1的横截面呈c字形(c字形如图3所示),第二龙骨2的横截面呈c字形(c字形如图4所示),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采用依次首尾相连的方式进行连接,从而形成楼板模块单元,首尾相连的方式如下:图1中,左边的第一龙骨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面的第二龙骨2的左端和下面的第二龙骨2的左端相连,右边的第一龙骨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面的第二龙骨2的右端和下面的第二龙骨2的右端相连,连接方式可采用一体成型或焊接等方式,

图1中,多个楼板模块单元可以通过组合形成楼板系统,相邻的两个楼板模块单元之间通过第二龙骨2并排连接,即图1中上面楼板模块单元下侧的第二龙骨2与下面楼板模块单元上侧的第二龙骨2进行连接。

如图2和3所示,楼板模块单元需要水平安装,即将图2所示的楼板模块单元沿x轴旋转90°,使图2的楼板模块单元旋转至图3所示的水平位置上。如图2和3所示,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形成矩形方框,在方框上侧覆盖有水泥板。二楼楼板面荷载作用于水泥板3上,水泥板3的厚度优选15mm。

在图3所示的矩形方框中还设置有折弯件4,折弯件4的前后端分别焊接于图2楼板模块单元上下两个第二龙骨2上。

同时,图3中有多个尺寸相同的折弯件4,多个折弯件4的顶面标高相同,可以在图3所示折弯件4的下方安装钢筋网5。

而钢筋网5可以将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形成的方框水平分隔开,成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在第一空腔中设置隔音保温材料8,即将隔音保温材料填充满整个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便于后续多个楼板模块单元的拼装及电线的连接。隔音保温材料起到隔音和保温隔热的作用,将一楼空间和二楼空间分离开来,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

如图3所示,为了将楼板固定在楼房中,还需要设置至少两个钢梁6,(一边一个,两个钢梁6之间的间距与楼板受力方向长度相同),如跨度较大时,则可根据楼板承重计算结果,设置多个钢梁。钢梁6为固定在建筑竖向受力构件上的部件,钢梁6与楼板之间的空隙可以填充发泡保温材料,起到保温、围护和防火的作用。

为了将楼板固定在钢梁6上,在钢梁6上通过加劲板焊接角钢7,角钢7呈l字形,楼板模块单元按照图3所示进行安装即可。角钢7作为受力传递构件,将楼板荷载传递到梁上。

本发明的楼板系统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安装:如图6所示,

1.将已经工厂预制完成的楼板模块单元运输至需要安装的建筑楼层;

2.将图2所示的楼板模块单元水平放置,将图3所示的楼板模块系统的左端放置在左边钢梁6的角钢7上,右端放置在右边钢梁6的角钢7上;

3.按照上述方法,将其余的楼板模块单元全部放置好;

4.将楼板模块单元放置好之后,按照图4所示,将两个楼板模块单元相邻的第二龙骨2进行连接(采用螺栓等方式在第二空腔范围内进行连接);

5.将全部楼板模块单元采用钻尾螺丝等方式固定在角钢7上,完成楼板系统的安装;

6.如图3所示,在安装完成之后,连接房屋的电线,再进行后续吊顶安装。

上述各个部分(例如相邻的两个墙板之间)可以通过螺钉或者螺栓等方式进行安装,水泥板3也可以通过螺钉等方式安装在第二龙骨2上及折弯件4上(如图5所示),并通过错缝安装的方式进一步将各个楼板模块单元形成一个共同受力的整体,楼板模块系统可以通过第一龙骨1上用螺钉或者螺栓等方式固定在角钢7上。

本发明中,楼板模块单元的主要受力结构为两个呈c字形的第一龙骨1和两个横截面呈c字形的第二龙骨2,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改变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的尺寸,实现楼板模块单元的模块式设计和工厂化生产,同时通过单元的拼接可以实现不同尺寸楼板的建造,且安装方便,传力路径合理。

另外,楼板系统安装过程不需要利用大型机械设备,只需要2-3人即可完成安装工作,解决了户外(如风景旅游区,山区,林地等)特殊地形条件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设备的问题。

本发明在出厂制作完成后即为完整的产品,现场只需进行拼装,不需要加工制作,避免了电焊作业,解决了现场工作量大的问题,且不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对户外环境的影响很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