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车辆出入立体车库的地下液压式旋转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918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车辆出入立体车库的地下液压式旋转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车辆出入立体车库的地下液压式旋转台。



背景技术:

机械式立体车库以其高效的土地利用率,为缓解城市停车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兴停车设备行业目前市场竞争逐渐升级,用户对立体车库要求越来越高。方便的车辆进出方式为前进进入立体车库,前进离开立体车库,但现有的立体车库的出入口方向是固定的;部分立体车库因安装的地理位置、场地狭窄和行车通道的限制不方便进出车,因此需要设置汽车旋转台来调整进出车角度。常见的汽车旋转台常设采用电机驱动,一般旋转台具备回转、升降功能,有的还具有搬运器,可以将车辆搬运出旋转台,使用方便。但是,现有技术中,汽车旋转台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汽车回转盘的转动支撑装置受力集中,造价高,旋转驱动的能耗较高,当需要将其布置在地下是,使用不安全。现实生活中,在一些人员密集的老城区,建设小型立体车库收到地面空间不足的影响,此时,转向成为车辆进入立体车库的最主要问题甚至是唯一的问题,迫切需要一种能耗低、造价低、使用安全、不占用地面空间的可调整进出车角度的汽车回转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低、造价低的可调整进出车角度的汽车回转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车辆出入立体车库的地下液压式旋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转盘、转盘支架、回转支承、圆环状轨道、滚动支撑装置、转盘液压驱动装置,转盘支架与回转支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回转支承的内圈与底座固定连接,转盘液压驱动装置与回转支承的外圈相连且驱动回转支承的外圈绕其中轴线转动;转盘支架的底面与圆环状轨道之间设有若干滚动支撑装置,转盘安装在转盘支架上且转盘的顶面上;立体车库的车辆出入口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基坑,回转支承的外圈、回转支承的内圈、圆环状轨道、基坑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垂直于地面,底座、圆环状轨道安装在所述基坑内,转盘的顶面与地面平齐且与地面之间留有缝隙。

进一步,圆环状轨道的底面上设有高度调节装置,圆环状轨道通过高度调节装置与基坑相连。设有高度调节装置,可以保证圆环状轨道与转盘支架的紧密接触,改善转盘支架的受力状况。

进一步,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若干调节螺钉,基坑的底面上沿其形心环状阵列有若干地脚螺栓,圆环状轨道的底面通过调节螺钉与地脚螺栓相连。

进一步,圆环状轨道的外径略小于基坑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基坑安装有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抽水泵、管道,管道一段位于基坑内,另一端与抽水泵相连。设有排水装置,可以防止基坑积水。

进一步,所述转盘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泵站、液压马达、管路,液压马达与回转支承的外圈相连,液压马达通过管路与液压泵站相连。

进一步,管路与基坑的底面不接触。

进一步,所述滚动支撑装置包括滚轮架、滚轮,滚轮安装在滚轮架上,滚轮架与转盘支架的底面或圆环状轨道的顶面固定相连;

或者,转盘支架的底面或圆环状轨道的顶面设有滚动体安装槽,滚动体安装槽内镶嵌有滚动体且滚动体有一部分位于滚动体安装槽以外,所述滚动体为滚珠或滚柱或滚针。

进一步,转盘支架为框架结构。

进一步,转盘支架由若干呈扇形的转盘分支架组成。采用这一技术方案,便于安装、拆卸、维护。

进一步,所述转盘由若干片状金属板组合而成。采用这一技术方案,便于安装、拆卸、维护。

进一步,基坑的底面的形心上设有主地脚螺栓,底座与主地脚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液压式旋转台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检测是否有车辆进入转盘上的传感器、转盘液压驱动装置控制装置、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当传感器检测到有车辆完全进入转盘上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转盘液压驱动装置工作从而使转盘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有圆环状轨道、滚动支撑装置,转盘支架不再悬空,回转支承承受的力很小,转盘转动时,需要的动力小,回转支承使用的钢材少,造价低。车辆进入转盘时,转盘不会抖动。回转支承设置在底座上且采用液压驱动,回转支承、转盘液压驱动装置与基坑的底面保持一定距离,保证了即使基坑设置在室外,在不可避免少量进水的情况下,也不会对转盘液压驱动装置造成不良影响,使用安全。

本发明摒弃液压驱动汽车回转盘的提升、搬运功能,提供一种能耗低、造价低的可调整进出车角度的汽车回转盘,具有安装简单、噪音小、运转平稳、积木式安装的特点,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尤其适合地面空间不足的地方建立立体车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便于车辆出入立体车库的地下液压式旋转台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沿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转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e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滚动支撑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便于车辆出入立体车库的地下液压式旋转台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0是转盘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滚动支撑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滚动支撑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便于车辆出入立体车库的地下液压式旋转台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f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底座-1;转盘-2;片状金属板-21;转盘支架-3;转盘分支架-31;回转支承-4;外圈-41;内圈-42;圆环状轨道-5;滚动支撑装置-6;滚轮架-61;滚轮-62;滚动体安装槽-63;立体车库-7;基坑-8;地面-9;高度调节装置-10;调节螺钉-11;地脚螺栓-12;抽水泵-13;管道-14;液压泵站-15;液压马达-16;管路-17;主地脚螺栓-18;传感器-19;可编程逻辑控制器-20;转盘液压驱动装置控制装置-21;车辆-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一种便于车辆出入立体车库的地下液压式旋转台,包括底座1、转盘2、转盘支架3、回转支承4、圆环状轨道5、滚动支撑装置6、转盘液压驱动装置,转盘支架3与回转支承4的外圈41固定连接,回转支承4的内圈42与底座1固定连接,转盘液压驱动装置与回转支承4的外圈41相连且驱动回转支承4的外圈41绕其中轴线转动;转盘支架3的底面与圆环状轨道5之间设有若干滚动支撑装置6,转盘2安装在转盘支架3上且转盘2的顶面上;立体车库7的车辆出入口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基坑8,回转支承4的外圈41、回转支承4的内圈42、圆环状轨道5、基坑8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垂直于地面9,底座1、圆环状轨道5安装在所述基坑8内,转盘2的顶面与地面9平齐且与地面9之间留有缝隙。

圆环状轨道5的底面上设有高度调节装置10,圆环状轨道5通过高度调节装置10与基坑8的底面相连。设有高度调节装置10,可以保证圆环状轨道5与转盘支架3的紧密接触,改善转盘支架3的受力状况。

所述高度调节装置10包括若干调节螺钉11,基坑8的底面上沿其形心环状阵列有若干地脚螺栓12,圆环状轨道5的底面通过调节螺钉11与地脚螺栓12相连。

圆环状轨道5的外径略小于基坑8的直径。

所述基坑8安装有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抽水泵13、管道14,管道14一段位于基坑8内,另一端与抽水泵13相连。设有排水装置,可以防止基坑积水。

所述转盘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泵站15、液压马达16、管路17,液压马达16与回转支承4的外圈41相连,液压马达16通过管路17与液压泵站15相连。

转盘支架3为框架结构。

基坑8的底面的形心上设有主地脚螺栓18,底座1与主地脚螺栓18固定连接。

液压式旋转台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检测是否有车辆进入转盘2上的传感器19、转盘液压驱动装置控制装置2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20,当传感器19检测到有车辆完全进入转盘2上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20控制转盘液压驱动装置工作从而使转盘2转动。

所述滚动支撑装置6包括滚轮架61、滚轮62,滚轮62安装在滚轮架61上,滚轮架61与圆环状轨道5的顶面固定相连。

如图10所示,转盘支架3由4个呈扇形的转盘分支架31组成。采用这一技术方案,便于安装、拆卸、维护。

本实施例使用液压回转支撑,防水效果好,其优点有:外观大方,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操作维修方便,可移动,可拆卸。不需要专业技术指导即可实现自如的拆卸,组装、运输、多次使用等。钢产品不受环境限制,能满足用户需求。

实施例2。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进一步,所述滚动支撑装置6包括滚轮架61、滚轮62,滚轮62安装在滚轮架61上,滚轮架61与转盘支架3的底面固定相连。

实施例3。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所述转盘2由若干片状金属板21组合而成。采用这一技术方案,便于安装、拆卸、维护。

实施例4。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转盘支架3的底面设有滚动体安装槽63,滚动体安装槽63内镶嵌有滚动体64且滚动体有一部分位于滚动体安装槽63以外,所述滚动体64为滚珠或滚柱或滚针。

实施例5。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转圆环状轨道5的顶面设有滚动体安装槽63,滚动体安装槽63内镶嵌有滚动体64且滚动体有一部分位于滚动体安装槽63以外,所述滚动体64为滚珠或滚柱或滚针。

实施例6。如图13-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管路17与基坑8的底面不接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