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433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墙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墙体系统。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日益完善,结构连接技术日趋成熟,并且编制了国家规范和图集。装配式建筑广泛应用于房屋结构体系。

相关技术中,房屋建筑的顺序是将墙板固定在基础上,相邻的墙板之间固定,安装楼板,然后再装配上层墙板。其中,墙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浇筑墙板时预留钢筋伸出墙板,也即,墙板采用出筋方式。在墙板之间的装配时,将两个墙板相邻放置,在两个墙板的钢筋上再搭设钢筋形成钢筋笼,然后对钢筋笼进行浇筑固定,从而将两个墙板的连接处固定,完成两个墙板之间的固定。墙板与基础、墙板与楼板之间同样采用上述方式。

但是,相关技术中需要将墙板进行出筋设计,墙板浇筑步骤繁琐,且节点连接处需要现搭钢筋,工艺繁杂,装配效率较低,大大阻碍建筑工业化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墙板与基础、墙板与楼板之间连接工艺复杂,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墙体系统,该墙体系统包括:基础、下连接装置、墙板组件、上连接装置以及楼板;所述墙板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墙板;所述墙板的顶壁上设置有顶部连接孔;所述墙板的底壁上设置有底部连接孔;所述上连接装置的上端插设在位于上层的所述墙板的底部连接孔内,下端插设在位于下层的所述墙板的顶部连接孔内;所述下连接装置的上端插设在位于下层的所述墙板的底部连接孔内,下端与所述基础固定连接;所述楼板与所述上连接装置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连接孔与所述底部连接孔均为多个;所述上连接装置包括上固定件和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上连接环筋;所述上固定件与多个所述上连接环筋固定连接;多个所述上连接环筋的上端一一对应插设在多个所述底部连接孔内,下端一一对应插设在多个所述顶部连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件包括固定钢筋;所述固定钢筋的延伸方向与多个所述上连接环筋的排列方向一致;所述固定钢筋与多个所述上连接环筋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连接孔为多个;所述下连接装置包括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下连接环筋;多个所述下连接环筋的上端一一对应插设在多个所述顶部连接孔内,下端均与所述基础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墙板包括水平连接装置以及多个相邻设置的子墙板;所述子墙板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侧部连接孔;所述水平连接装置的两端分别插设在多个所述子墙板的侧部连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墙板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子墙板;所述水平连接装置包括钢筋笼、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插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接件均与所述钢筋笼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插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接件分别插接在两个所述子墙板的侧部连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墙板包括垂直设置的两个子墙板;所述水平连接装置包括钢筋笼、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垂直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插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接件均与所述钢筋笼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插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接件分别插接在两个所述子墙板的侧部连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墙板包括三个子墙板;所述水平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插接件、第二插接件、第三插接件和呈t形的钢筋笼;

所述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三插接件均与所述钢筋笼滑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三插接能够分别向t形的三个端部滑动;所述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和所述第三插接件分别插接在三个所述子墙板上的侧部连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笼包括固定环筋和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连接钢筋;多个所述连接钢筋沿所述固定环筋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连接钢筋与所述固定环筋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件为第一移动环筋;所述第二插接件为第二移动环筋;所述第一移动环筋与所述第二移动环筋均套设在所述连接钢筋外。

本发明提供的墙体系统包括基础、下连接装置、上连接装置和墙板组件,位于下层的墙板与基础通过下连接装置与墙板上的底部连接孔插接配合从而将墙板与基础连接,位于下层的墙板的上部通过上连接装置和上层的墙板的底部连接孔插接配合从而将上层墙板与下层墙板连接,楼板与上连接装置固定连接。在安装时,使用者将下连接装置与基础固定,并将下连接装置插入至底部连接孔内,然后墙板与基础接触面坐浆,实现基础与下层墙板的固定。将上连接装置分别插入上层墙板的底部连接孔和下层墙板的顶部连接孔,然后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将上层墙板与下层墙板固定,同时楼板与上连接装置固定。

本发明提供的墙体系统,分别通过上连接装置和下连接装置实现上层的墙板、下层的墙板与楼板的连接以及墙板与基础的连接,也即,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连接节点处的连接固定,墙板上不用出筋设计,使得墙板制作步骤简单,各个节点的连接处也不需现搭钢筋,工艺简单,提高了装配效率,促进了建筑工业化发展。同时,便于标准作业,降低施工难度和综合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墙体系统中墙板与上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上连接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与下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与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水平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水平连接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水平连接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所示的水平连接装置与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水平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水平连接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水平连接装置与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水平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水平连接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所示的水平连接装置与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墙板;2-上连接装置;3-楼板;

4-豁口;5-楼板钢筋;6-加强钢筋;

7-凸起;8-基础;9-下连接装置;

10-水平连接装置;11-子墙板;12-竖直插筋孔;

21-上连接环筋;22-上固定件;31-楼板本体;

51-上层钢筋;52-下层钢筋;91-下连接环筋;

101-钢筋笼;102-第一插接件;103-第二插接件;

104-第三插接件;221-固定钢筋;1011-连接钢筋;

1012-固定环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墙体系统中墙板与上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连接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上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与下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与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墙体系统,该墙体系统包括:基础8、下连接装置9、墙板组件、上连接装置2以及楼板3;墙板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墙板1;墙板1的顶壁上设置有顶部连接孔;墙板1的底壁上设置有底部连接孔;上连接装置2的上端插设在位于上层的墙板1的底部连接孔内,下端插设在位于下层的墙板1的顶部连接孔内;下连接装置9的上端插设在位于下层的墙板1的底部连接孔内,下端与基础8固定连接;楼板3与上连接装置2固定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系统包括基础8、下连接装置9、上连接装置2和墙板组件,位于下层的墙板1与基础8通过下连接装置9与墙板1上的底部连接孔插接配合从而将墙板1与基础8连接,位于下层的墙板1的上部通过上连接装置2和上层的墙板1的底部连接孔插接配合从而将上层墙板1与下层墙板1连接,楼板3与上连接装置2固定连接。在安装时,使用者将下连接装置9与基础8固定,并将下连接装置9插入至底部连接孔内,然后墙板1与基础8接触面坐浆,实现基础8与下层墙板1的固定。将上连接装置2分别插入上层墙板1的底部连接孔和下层墙板1的顶部连接孔,然后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将上层墙板1与下层墙板1固定,同时楼板3与上连接装置2固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系统,分别通过上连接装置2和下连接装置9实现上层的墙板1、下层的墙板1与楼板3的连接以及墙板1与基础8的连接,也即,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连接节点处的连接固定,墙板1上不用出筋设计,使得墙板1制作步骤简单,各个节点的连接处也不需现搭钢筋,工艺简单,提高了装配效率,促进了建筑工业化发展。同时,便于标准作业,降低施工难度和综合成本。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顶部连接孔与底部连接孔均为多个;上连接装置2包括上固定件22和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上连接环筋21;上固定件22与多个上连接环筋21固定连接;多个上连接环筋21的上端一一对应插设在多个底部连接孔内,下端一一对应插设在多个顶部连接孔内。

本实施例中,上连接装置2包括固定件和多个上连接环筋21,使用者将多个上连接环筋21的上端插入至位于上层的墙板1上的底部连接孔内,下端插入至位于下层的墙板1上的底部连接孔内,然后浇筑固定。

本实施例中,上连接装置2包括上固定件22和多个上连接环筋21,固定件将多个上连接环筋21固定,环筋的结构方式可使连接节点处能够连接稳固。

其中,上连接环筋21可以为方形,或者类似方形的形状。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上固定件22包括固定钢筋221;固定钢筋221的延伸方向与多个上连接环筋21的排列方向一致;固定钢筋221与多个上连接环筋2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上固定件22设置为固定钢筋221,且固定钢筋221的延伸方向上连接环筋21的排列方向一致,固定钢筋221在将多个连接环筋固定的同时可增强上固定件22的连接强度和连接处的稳固性。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固定钢筋221为三个;三个固定钢筋221呈三角形设置。

本实施例中,将固定钢筋221设置为三个,且三个固定钢筋221呈三角形设置,结构稳定,可将多个钢筋固定稳固。

如图3所示,优选地,三个固定钢筋221呈直角三角形,上连接环筋21呈长方形,其中两个固定钢筋221由上至下间隔地与多个上连接环筋21的长边固定连接,另一个固定钢筋221与上连接环筋21的另一个长边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多个上连接环筋21平行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多个上连接环筋21平行间隔设置,固定钢筋221和多个上连接环筋21形成的钢筋笼101结构强度高,可将上下层墙板1之间的连接点固定牢固。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楼板3包括楼板本体31以及固定连接在楼板本体31的侧壁上的多个楼板钢筋5;多个楼板钢筋5的排列方向与多个上连接环筋21的排列方向一致;多个楼板钢筋5与多个上连接钢筋1011交错设置。

本实施例中,多个楼板钢筋5与多个上连接环筋21交错设置,也即,两个相邻的上连接环筋21之间设置一个楼板钢筋5,进行浇筑固定,从而将楼板3与墙板1固定。

本实施例中,楼板钢筋5与上连接环筋21的设置方式可使楼板3与墙板1之间的连接稳固。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楼板本体31靠近上层墙板1的一端的顶部设置有豁口4;楼板钢筋5包括上层钢筋51和下层钢筋52;上层钢筋51固定连接在豁口4的侧壁上;下层钢筋52固定连接在楼板本体31端部的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楼板本体31上设置有豁口4,上层钢筋51设置在豁口4的侧壁上,下层钢筋52固定连接在楼板本体31的侧壁上,在浇筑时,向上层钢筋51和下层钢筋52以及连接环筋内浇筑混凝土。

本实施例中,在楼板本体31上设置豁口4,可使楼板3与墙板1的连接点浇筑有更多混凝土,增大浇筑面积,加强了楼板3与墙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上连接装置2还包括加强钢筋6;加强钢筋6设置在上层钢筋51上,且加强钢筋6与上层钢筋51垂直。

本实施例中,在上层钢筋51上垂直设置加强钢筋6,防止墙板1和楼板3的连接处在多个连接环筋排列的方向上开裂,提高固定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墙板1的顶壁上设置有凸起7;凸起7与墙板1的外壁平齐;凸起7的上端与位于上层的墙体的底壁抵接。

本实施例中,墙板1的顶壁上设置有凸起7,安装时,凸起7与上层墙板1的底壁抵接,模板围设在连接环筋的三个侧壁即可,这样可凸起7可充当模板的作用,节省一部分模板,同时凸起7可增强上下层墙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底部连接孔为多个;下连接装置9包括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下连接环筋91;多个下连接环筋91的上端一一对应插设在多个顶部连接孔内,下端均与基础8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下连接装置9包括多个下连接环筋91,多个下连接环筋91的上端插入至位于下层的墙板1的底部连接孔内,然后坐浆。

本实施例中,将下连接装置9设置为下连接环筋91,结构简单,连接处强度较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下连接环筋91呈方形。

本实施例中,下连接环筋91呈方形,使用者可将下连接环筋91的一条边与基础8固定,相对的另一条边与墙板1固定,通过方形的连接环筋将墙板1与基础8固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方形的下连接环筋91将墙板1与基础8固定,这种结构稳固,承重力强,使得基础8与墙板1固定牢固。

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下连接环筋91呈长方形;下连接环筋91的一个短边与墙板1固定连接,下连接环筋91的另一个短边与基础8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下连接环筋91呈长方形,在安装使用时,使用者将下连接环筋91的两个短边分别与墙板1和基础8固定。

本实施例中,将下连接环筋91设置为长方形,下连接环筋91的两个短边分别固定连接墙板1和基础8,对下连接环筋91的长边进行坐浆等处理,可使墙板1与基础8之间固定牢固。

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下连接环筋91相邻两边之间通过弧形过渡连接。

本实施例中,下连接环筋91相邻两边之间通过弧形过渡连接,也即,下连接环筋91的四角处为弧形。这样设置的可方便下连接环筋91插入墙板1底部的连接孔内,从而将下连接环筋91与墙板1固定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墙板1包括水平连接装置10以及多个相邻设置的子墙板11;子墙板11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侧部连接孔;水平连接装置10的两端分别插设在多个子墙板11的侧部连接孔内。

本实施例中,多个子墙板11相邻设置,多个子墙板11通过水平连接装置10与其上的侧部连接孔插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固定,子墙板11上不用出筋,方便了多个子墙板11的连接固定。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水平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的水平连接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所示的水平连接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8所示的水平连接装置与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至图1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墙板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子墙板11;水平连接装置10包括钢筋笼101、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第一插接件102与第二插接件103平行设置,并且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均与钢筋笼101滑动连接;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分别插接在两个子墙板11的侧部连接孔内。

本实施例中,两个子墙板11平行设置,将钢筋笼101放置在两个子墙板11之间,将第一插接件102相对钢筋笼101滑动,并且第一插接件102滑动至一个子墙板11上的侧部连接孔内,同样地,将第二插接件103相对钢筋笼101滑动,第二插接件103滑动至另一个子墙板11的侧部连接孔内,实现水平连接装置10与子墙板11的插接,结构简单,方便安装。

其中,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可以沿水平直线滑动,也可以沿斜线滑动,只要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能够滑动进入墙板1上的连接孔即可。

进一步地,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均为多个,多个第一插接件102和多个第二插接件103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也即,多个第一插接件102和多个第二插接件103沿钢筋笼10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应地,墙板1上沿墙板1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连接孔,一个墙板1上的多个连接孔内一一插设多个第一插接件102,另一个墙板1上的多个连接孔内一一插设多个第二插接件103。

如图8至图1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钢筋笼101的截面呈一字形;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能够分别在水平面内向钢筋笼101的两端滑动。

本实施例中,钢筋笼101的截面呈一字形,也即,钢筋笼101的截面为直线形,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均与钢筋笼101滑动连接,且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能够分别在水平面内向钢筋笼101的两端滑动,也即,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能够分别向一字形的两端滑动。本实施例适用于平行相邻的两个墙板1,使用者将钢筋笼101放置在两个墙板1之间,滑动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然后安装模板进行浇筑,浇筑完毕后拆除模板,使得两个墙板1的连接点处得到固定。

本实施例中,将钢筋笼101的截面设置为一字形,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向一字形的两端滑动,从而可将平行相邻的两个墙板1连接固定。结构简单,方便使用者安装。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水平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水平连接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2所示的水平连接装置与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至图1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墙板1包括垂直设置的两个子墙板11;水平连接装置10包括钢筋笼101、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第一插接件102与第二插接件103垂直设置,并且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均与钢筋笼101滑动连接;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分别插接在两个子墙板11的侧部连接孔内。

本实施例中,两个子墙板11垂直设置,将钢筋笼101放置在两个子墙板11之间,将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分别滑动插入两个子墙板11上的侧部连接孔内,浇筑固定。本实施例适用于墙板1拐角处的连接。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水平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所示的水平连接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5所示的水平连接装置与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至图1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墙板1包括三个子墙板11;水平连接装置10包括第一插接件102、第二插接件103、第三插接件104和呈t形的钢筋笼101;第一插接件102、第二插接件103与第三插接件104均与钢筋笼101滑动连接,并且第一插接件102、第二插接件103与第三插接能够分别向t形的三个端部滑动;第一插接件102、第二插接件103和第三插接件104分别插接在三个子墙板11上的侧部连接孔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102、第二插接件103和第三插接件104分别插入三个子墙板11的侧部连接孔内,浇筑固定,本实施例适用于呈t形设置的墙板1连接处。

如图8至图1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钢筋笼101包括固定环筋1012和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连接钢筋1011;多个连接钢筋1011沿固定环筋1012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多个连接钢筋1011与固定环筋101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钢筋笼101包括固定环筋1012和多个连接钢筋1011,固定环筋1012与多个连接钢筋1011固定连接。环筋的设置形式可将多个连接钢筋1011依次固定连接,结构简单,方便使用者加工制作。

其中,多个连接钢筋1011可位于固定环筋1012的内部,也可位于固定环筋1012的外部。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固定环筋1012套设在多个连接钢筋1011外。

本实施例中,将固定环筋1012套设在多个连接钢筋1011外,也即,多个连接钢筋1011沿固定环筋1012的周向依次与固定环筋1012的内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固定环境套设在多个连接钢筋1011外,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使多个钢筋固定稳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固定环筋1012呈方形。

本实施例中,将固定环筋1012设置为方形,也即,多个连接钢筋1011呈方形排列,这样固定环筋1012和连接钢筋1011形成方形的钢筋笼101,使得连接钢筋1011笼101结构紧凑,且连接稳固。

进一步地,子墙板11的顶壁上设置有与侧部连接孔连通的竖直插筋孔12;加强筋插入至竖直插筋孔12内。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插接件102或者第二插接件103插入至侧部连接孔内后,使用者将钢筋竖直插入竖直插筋孔12内,将子墙板11和水平连接装置10进一步固定牢靠。竖直插筋孔12孔径、形状、数量不限,使用于普通剪力墙的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插接件102为第一移动环筋;第二插接件103为第二移动环筋;第一移动环筋和第二移动环筋均与连接钢筋1011垂直。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102为第一移动环筋,第二插接件103为第二移动环筋,第一移动环筋和第二移动环筋均与连接钢筋1011笼101滑动连接。使用者将墙板1相邻设置,将钢筋笼101放置在两个墙板1的连接点处,移动第一移动环筋和第二移动环筋,将第一移动环筋和第二移动环筋分别插入至两个墙板1上的侧部连接孔内。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设置为环筋形式,且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均与连接钢筋1011垂直,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使得浇筑后的钢筋笼101和第一插接件102、第二插接件103连接稳固。

其中,第一移动环筋和第二移动环筋可均为方形,其与钢筋笼101的形状一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环筋和第二移动环筋均套设在连接钢筋1011外。

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环筋和第二移动环筋均套设在连接钢筋1011外,浇筑后多个钢筋固定在第一移动环筋和第二移动环筋内,结构牢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环筋和第二移动环筋均位于固定环筋1012的上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环筋和第二移动环筋设置在固定环筋1012的上面,固定环筋1012可支撑两个移动环筋,使用者直接滑动第一移动环筋和第二移动环筋即可实现第一插接件102和第二插接件103的移动,方便使用者操作。

优选地,第一插接件102为第一移动环筋;第二插接件103为第二移动环筋;第一移动环筋与第二移动环筋均套设在连接钢筋1011外。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