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布料机底脚支撑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0556阅读:5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布料机底脚支撑工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具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布料机底脚支撑工具。



背景技术:

混凝土布料机主要用于混凝土布料,尤其用于混凝土楼板浇注。以往浇筑混凝土楼板时布料机下方需垫置木方,容易压塌楼板钢筋,致钢筋变形,且布料机工作时,容易滑动造成安全隐患,且转运布料机时需人工搬运木方,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混凝土布料机底脚支撑工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混凝土布料机底脚支撑工具,包括布料机底脚和支撑板,所述布料机底脚的横杆上表面焊接有悬挂钢筋,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四周焊接有挡边钢筋,所述支撑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悬挂孔,所述支撑板的底部,靠近四个边角位置处设置有四根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焊接有垫脚。

上述结构中,将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支腿放置在楼板钢筋笼的框格内,使所述垫脚放置在楼板钢筋笼底部的模板上,并保证所述支撑板稳固不晃动且下底面高于楼板钢筋笼上表面,根据所述布料机底脚的数量和位置不同摆放所述支撑板,使每个所述布料机底脚下方均有一个所述支撑板,然后将所述布料机底脚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表面,所述支腿可保证布料机在布料时不会压塌楼板钢筋笼,同时在布料机转运时,所述支撑板可通过所述悬挂孔挂在所述横杆上端的所述悬挂钢筋上,而无需人工搬运,同时也可避免随意丢失。

为了进一步提高布料机底脚支撑工具的使用功能,所述悬挂钢筋的直径为Φ20mm,且垂直于所述横杆。

为了进一步提高布料机底脚支撑工具的使用功能,所述支撑板采用10mm厚的钢板切割而成,外形为300mmx300mm。

为了进一步提高布料机底脚支撑工具的使用功能,所述挡边钢筋的直径为Φ25mm,共有4根,点焊在所述支撑板四周,相邻两根所述挡边钢筋互相垂直。

为了进一步提高布料机底脚支撑工具的使用功能,所述悬挂孔的直径为Φ24mm,上下贯穿所述支撑板。

为了进一步提高布料机底脚支撑工具的使用功能,所述支腿为直径Φ48mm的钢管,上端与所述支撑板满焊,下端与所述垫脚满焊。

为了进一步提高布料机底脚支撑工具的使用功能,所述垫脚采用10mm厚的钢板切割而成,外形为Φ60mm的圆形,所述垫脚数量与所述支腿数量相等,且所有的所述垫脚底面要在同一水平面内。

有益效果在于:伸入钢筋笼框内部的所述支腿,可有效避免压塌楼板钢筋笼,同时所述挡边钢筋也可防止布料机侧滑,布料机在转运时,工具可悬挂在布料机上,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布料机底脚支撑工具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布料机底脚支撑工具的仰视图。

1、悬挂钢筋;2、布料机底脚;3、挡边钢筋;4、悬挂孔;5、支腿;6、垫脚;7、支撑板;8、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混凝土布料机底脚支撑工具,包括布料机底脚2和支撑板7,布料机底脚2的横杆8上表面焊接有悬挂钢筋1,支撑板7的上表面四周焊接有挡边钢筋3,挡边钢筋3用于防止布料机在工作时由于振动造成布料机底脚2滑下支撑板7,支撑板7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悬挂孔4,支撑板7的底部,靠近四个边角位置处设置有四根支腿5,支脚用于提高支撑板7与地面间的间距,避免支撑板7压倒楼板钢筋笼,支腿5的底部焊接有垫脚6,垫脚6用于增加支腿5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稳定性。

上述结构中,将支撑板7通过支腿5放置在楼板钢筋笼的框格内,使垫脚6放置在楼板钢筋笼底部的模板上,并保证支撑板7稳固不晃动且下底面高于楼板钢筋笼上表面,根据布料机底脚2的数量和位置不同摆放支撑板7,使每个布料机底脚2下方均有一个支撑板7,然后将布料机底脚2放置在支撑板7上表面,支腿5可保证布料机在布料时不会压塌楼板钢筋笼,同时在布料机转运时,支撑板7可通过悬挂孔4挂在横杆8上端的悬挂钢筋1上,而无需人工搬运,同时也可避免随意丢失。

为了进一步提高布料机底脚支撑工具的使用功能,悬挂钢筋1的直径为Φ20mm,且垂直于横杆8,支撑板7采用10mm厚的钢板切割而成,外形为300mmx300mm,挡边钢筋3的直径为Φ25mm,共有4根,点焊在支撑板7四周,相邻两根挡边钢筋3互相垂直,悬挂孔4的直径为Φ24mm,上下贯穿支撑板7,支腿5为直径Φ48mm的钢管,上端与支撑板7满焊,下端与垫脚6满焊,垫脚6采用10mm厚的钢板切割而成,外形为Φ60mm的圆形,垫脚6数量与支腿5数量相等,且所有的垫脚6底面要在同一水平面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